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血液透析用水及透析液细菌污染情况监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调查血液透析用水及透析液细菌污染和内毒素产生情况。方法: 倾注法检测细菌含量,常规方法分离鉴定细菌,鲎试剂定性凝胶法检测内毒素含量。结果: 透析用水(反渗水)平均菌落数130 CFU/ml,内毒素检测阳性率5.8%,透析器入口处透析液平均菌落数259 CFU/ml,出口处透析液平均菌落数644 CFU/ml,A液和B液平均菌落数分别为13 CFU/ml和268CFU/ml。常见细菌为革兰阴性杆菌(非发酵菌为主)、革兰阳性杆菌及球菌。4~10月份细菌含量超过同年同类标本平均菌落数。结论: 血液透析用水在其生产、运输、循环使用及透析液在配制、储存等多个环节中可能造成污染,并与季节有一定的相关性。应加强透析用水及透析液的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2.
血液透析室透析液及透析用水细菌学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泉州市血液透析室透析液及透析用水的细菌污染状况。方法于2009年每月定期检测市区3所综合性医院血液透析室透析液及透析用水的细菌含量。结果透析器入口处透析液平均菌落数为94CFU/ml;透析器出口处透析液平均菌落数为99CFU/ml;水处理室透析用水平均菌菌落数为15CFU/ml;透析机入口处透析用水平均菌落数为32CFU/ml。结论透析过程中多种环节存在受污染的可能,应加强透析液和透析用水的规范配制和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医院透析用水、透析液的细菌污染状况。方法对医院反渗水及透析液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和菌落计数。结论反渗水12份样品中有3份细菌总数超标,透析液细菌污染较严重。透析液细菌污染主要来源是浓缩B液,由于配制容器消毒不及时导致污染。应定期监测反渗水和透析液的污染情况,并定期消毒。  相似文献   

4.
刘永红  彭美英 《海南医学》2010,21(24):143-144
目的探讨透析器入、出口透析液细菌数是否存在差异;透析液细菌数是否随透析时间的延长而增加;随着透析时间的延长,细菌是否在透析器膜表面堆积;是否存在血源污染的危险。方法监测透析治疗中不同时间段透析器入、出口透析液细菌数及内毒素指标,监测透析治疗一段时间后透析器膜表面及体外循环血液侧微生物数量、种类。结果透析器出口透析液细菌菌落数较入口减少,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透析液及透析器膜表面细菌数并没有随着透析时间的延长而增加或堆积。结论做好透析液质量控制,可减少细菌通过反弥散运转方式进入血液循环的机会,预防透析液相关透析感染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对透析液污染状况调查,分析透析液污染情况与来源.方法 运用微生物实验方法,观察透析液不同组份、环节和用水的微生物生长情况,追踪透析液主要污染环节和来源.结果 透析液不同组份、环节和用水均有细菌生长,平均菌落数为:入口液280 cfu/ml,出口液120 cfu/ml,A液1 cfu/ml,B液680 cfu/ml,反渗水3 cfu/ml,B粉210cfu/克,B液桶内表面1.4×104 cfu/cm2透析液配制过程中,每个环节都存在污染,B液桶内表面污染特别严重,B粉是造成这一情况的重要因素,而B液桶的材质和不当处理过程是加重污染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血透室透析用水及透析液细菌含量超标的原因,找出污染的环节,并提出整改措施。方法按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规范》的要求检测细菌含量并鉴定细菌种类。结果透析用水和透析液、B液、B液罐口均培养出革兰氏阴性杆菌。结论血透透析用水及透析液细菌污染主要与反渗透装置水处理不良、浓缩B液配制过程污染及透析用水输送管道细菌污染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透机透析器及管路废液的密闭式排放法的效果评价。方法选择血透机32台,按透析机工作时间分为A组(2017年3月至2017年4月)和B组(2017年5月至2017年6月),A组按照《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中步骤密闭式回血后拔针,将透析器透析液出入口,接回血透机,再将透析器及管路丢弃到医疗垃圾桶。B组按照《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中步骤密闭式回血后拔针,将管路与穿刺针分离,使用连接器将管路串联,使体外循环管路呈密闭状态,利用血透机自身的负压装置,血透后产生的废液由管道排入污水管道。结果 B组排液后的透析器及管路存留在的废弃液量较A组大大减少,降低透析废弃液污染环境、设备、患者及护士的机会,B组排放后的废弃物重量为(0.70±0.04)kg/台少于A组废弃物重量(0.90±0.05)kg/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密闭式排放法排出透析结束后透析器及管路中存留的废弃液,可大大减少废液污染环境设备及患者护士的机会,减少医疗垃圾重量,降低经济成本,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透析液的细菌内毒素正确的采样方法,以减少操作不当而造成阳性率的发生.方法 对我院血液净化中心透析液用改良鲎试验检测内毒素.结果 内毒素检测的结果跟标本放置时间有关,标本放置时间越长,检测结果越不准确,而对于干预前、后采集内毒素标本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目前透析用水及透析液存在的内毒素及细菌的污染,定期检测反渗水、透析液的内毒素水平及进行细菌培养,定期消毒反渗水装置及透析液容器,对减少致热源反应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9.
上海市多中心血液透析用水和透析液微生物污染状况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卢建新  丁峰  陆福明  顾勇  林善琰 《上海医学》2004,27(10):732-735
目的 分析上海市 5所三级医院透析用水及透析液微生物的污染状况 ,评估联机血液透析滤过的微生物学安全性。方法 以 5所医院透析中心为调查对象 ,取反渗水和碳酸氢盐透析液样本 ,其中 1所医院取联机血液透析滤过不同阶段处理后的透析液 ,对样本进行细菌培养、内毒素检测 ,并研究对健康人全血白介素 1受体拮抗剂 (IL 1ra)产生的影响。结果  2所医院反渗水和 4所医院碳酸氢盐透析液中发现细菌生长 ,但各所医院的细菌克隆形成单位均数均 <2 0 0CFU/ml,发现的细菌中以施氏假单胞菌为主 (占 72 % )。 2所医院反渗水和 4所医院碳酸氢盐透析液中内毒素的平均含量分别 >0 .2 5和 0 .5 0EU/ml。各医院反渗水和碳酸氢盐透析液均可刺激健康人全血产生IL 1ra。联机血液透析滤过不同阶段处理后均未培养出细菌 ,一级处理后无论液体碳酸氢盐还是干粉碳酸氢盐 ,内毒素和IL 1ra含量均下降 ,与反渗水、未处理碳酸氢盐透析液的差异有显著性。二级处理后下降更明显 ,且二级干粉碳酸氢盐处理后与生理盐水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上海市 5所医院血液透析反渗水和透析液仍存在不同程度的微生物污染 ,内毒素检测较细菌培养更能准确反映透析用水的水质。另外 ,如能严格按照操作指南 ,联机血液透析滤过产生的置换液在微生物学上  相似文献   

10.
①目的 了解透析液细菌含量超标的原因,以确定有效地解决措施,选择一种更符合无菌技术的采样方法.②方法 对血透室透析液采用A、B2种方法进行比较,现场采样,倾注培养,计数细菌菌落数.③结果 2008~2010年血液透析器入口监测显示,细菌菌落数超标主要集中于1#机、3#机、4#机、5#机、6#机、8#机、10#机、11#机、12#机、15#机型.A方法采样合格率为100.00%;B方法采样细菌超标平均为61.76%.共34份超标样品平均达21份.④结论 透析机因机型的不同,其细菌污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操作人员采样方法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1.
血液透析水处理系统PVC管道内表面细菌生物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血液透析水处理系统PVC管道内表面生物膜形态、细菌种类和数量以及内毒素含量的特点。方法:取反渗机前、后点管样进行大体肉眼观察和扫描电镜观察。将管样生物膜制成溶液,进行菌落计数及种类鉴定。将PVC管道中有代表性的7个管样生物膜制成溶液,进行内毒素定性及定量测定。结果:反渗机前点管道内表面有活性炭粉末沉积,电镜示主要由成簇状生长的杆菌、球菌和活性炭粉末混杂而成,菌种鉴定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后点管道内表面肉眼无明显异常,电镜示仍存在与前点形状大小相同的细菌,数量极少,结构松散。内毒素含量大致在2.0~4.0 EU/mL。定量结果为软水器后点内毒素含量(2.821±0.807) EU/mL,活性炭罐后点(3.635±0.427) EU/mL,反渗机前点(3.687±0.271)EU/mL,反渗机后点(2.041±0.295)EU/mL,动力泵出口点(1.983±0.390)EU/mL,死腔1点(2.373±0.535)EU/mL,死腔2点(2.858±0.690)EU/mL。结论:不论是血液透析水处理系统反渗机前点或后点PVC管道内表面均存在生物膜。内毒素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反渗机前点,活性炭罐后点,死腔2点,软水器后点,死腔1点,反渗机后点, 动力泵出口点。了解PVC管道内表面细菌生物膜细菌和内毒素分布的特点,有助于血液透析水处理系统生物膜的控制策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一种迅速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脑脊液中肠道病毒(EV)RNA。方法:引物序列选自EV5‘端非编码区。方法(A)采用AMV逆转录酶和TaqDNA聚合酶,逆转录合成cDNA与PCR在不同缓冲体系中分两步完成;(B)逆转录与在同一缓冲液中进行,AMV逆转录酶和Tfl DNA聚合酶同时加入,逆转录后不再开反应管添加试剂。结果:通过检测不同稀释度的脊髓灰质炎病毒I型,柯萨奇病毒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主要通过探讨预处理系统及二级反渗透系统的主要结构和工作原理来阐述血液透析用水的生产工艺,并总结了水处理系统设计选型的要点,以保证透析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皮直接穿刺插管腹透(快速腹膜透析)主要并发症的防治。方法:1.穿刺处腹壁腹腔渗血:采用垂体后叶素注射剂分别30u直接喷洒伤口处及腹腔注射,每日二次为治疗组。常规止血药治疗为对照组。2.血性腹水明显的患者,把腹透连接管外端与血透动脉端支管串联,利用血泵抽吸负压将腹水引入血路,使进入血路中的血性腹水经透析器脱水浓缩后,再随静脉端回输体内。3.腹透管被蛋白凝块堵塞患者,采用去纤酶1u或降纤酶10u加生理盐水50ml稀释后注入腹透管中,保留12~24h。结果:1.治疗组用药1~3天后,可全部止住血。无不良反应。对照组用药3天均无效,换用垂体后叶素治疗1~3天后,可全部止住血。两组比较X2=24.1,P<0.005。2.血性腹水明显患者8例经直接浓缩回输共27人次后,全部病例血性腹水消失,血红蛋白均有不同程度回升。3.腹透管被蛋白凝块堵塞6例患者经上述处理1~4天后,腹透管完全变通畅,蛋白凝块也消失。无不良反应。结论:本方法简单,效果满意,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5.
A previously undescribed anaphylactoid reaction to haemodialysis, haemofiltration, or membrane plasma separation occurred in 15 patients receiving regular dialysis. The illness varied in severity from urticaria, sneezing, and watering of the eyes to severe bronchospasm and cardiovascular collapse, and began within a minute of blood being returned from the dialyser or filtration device to the patient. Reactions developed only when a dialyser sterilised with ethylene oxide was used for the first time and never after sterilisation with formalin. Several patients had more than one reaction while three had a reaction each time a new dialyser was used. Incorrect priming of the dialysers may be a partial explanation of these attacks, but the exact reason for their occurrence is unknown. This is a dramatic and potentially life-threatening syndrome that may not previously have been recognised as a reaction to dialysis.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了掌握使用后的子宫腔吸引管的最佳清洗方法。方法:将使用后的子宫腔吸引管240件采用清水法浸泡,另240件采用加酶法浸泡,然后分别随机分为A、B、C、D 4组,各60件。A组采用超声清洗机清洗,B组采用高压喷枪冲洗,C组采用流水下手工擦洗加超声清洗机清洗,D组采用流水下手工擦洗加高压喷枪冲洗。比较清水浸泡法和加酶浸泡法各组的清洗效果,同时比较加酶浸泡法4组清洗前后子宫腔吸引管内壁带菌情况。结果:加酶浸泡法A、B、C、D组清洗合格率显著优于清水浸泡法(χ2=6.39、5.36、3.98、4.69,均P<0.05)。加酶浸泡法D组合格率显著高于A、B、C组(χ2=26.76、7.79、4.69,P<0.01、P<0.05)。加酶法D组吸引管内壁带菌率显著低于A、B组(χ2=10.10、6.67,均P<0.01)。结论:使用后的子宫腔吸引管,加酶浸泡后流水下手工擦洗,再用高压喷枪冲洗能有效清除吸引管壁的有机残留物。笔者认为此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水处理系统的消毒方法。方法对两种水处理系统的消毒方法进行比较。结果氧化电位水消毒的方法可使有效氯浓度低于次氯酸钠,消毒达到一样的效果,护士省时省力,可节约大量反渗水。结论用氧化电位水对水处理系统进行消毒可以杀灭各种细菌,确保透析水的质量,从而提高透析的质量。同时氧化电位水安全、可靠,有利于环保,有利于护士的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长腹膜透析龄患者首次发生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PDAP)的临床特点及治疗转归。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3~2019年期间在吉林省4家三甲医院首次发生PDAP的所有患者资料。根据发生首次PDAP时的透析龄是否大于36个月,将研究对象分为长透析龄组(≥36个月)和短透析龄组(<3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首次PDAP的临床资料、治疗结果及转归。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625例PDAP患者,长透析龄组93例,短透析龄组532例。在发生首次PDAP时,长透析龄组患者血红蛋白明显高于短透析龄组,而肾小球滤过率明显低于短透析龄组(P<0.05);长透析龄组较短透析龄组更易感染革兰阴性菌(P<0.05)。长透析龄组的初始治疗有效率(P=0.009)及完全治愈率(P=0.018)均低于短透析龄组,而拔管率高于短透析龄组(P=0.017)。多因素Logistic回归提示,长透析龄导致首次PDAP拔管及治疗失败的风险分别是短透析龄的3.05倍(95%CI:1.35-6.91,P=0.008)和2.81倍(95%CI:1.45-5.44,P=0.002)。真菌及混合菌感染是长透析龄患者首次PDAP治疗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OR:45.40,95%CI:1.488-1385.5,P=0.029;OR:16.50,95%CI:1.106-246.123,P=0.042)。而两组患者在维持PD、技术失败和全因死亡方面无统计学差异,进一步进行多因素Cox回归发现,长透析龄并不是PDAP患者技术失败(OR:1.36,95%CI:0.84-2.19,P=0.206)或全因死亡(OR:1.51,95%CI:0.97-2.35,P=0.068)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长透析龄患者首次发生PDAP时易发生革兰阴性菌感染,并且治疗效果较短透析龄患者差,但对于长期转归方面无明显影响。长透析龄是首次PDAP拔管和治疗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真菌及混合菌感染是长透析龄患者首次PDAP治疗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