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观察胃肠道间质瘤临床病理及生物学行为。方法:45例胃肠道间质瘤行常规检查及生物学分型,同时免疫组化染色CD117、CD34、SMA和S-100。结果:45例GIST中,年龄15-79岁,平均53岁。发生于胃的25例,小肠14例,结肠5例,食道1例。良性10例,交界性15例,恶性20例。细胞梭形或上皮样形或者两者混合存在,免疫组化CD117、CD34、SMA和S-100阳性率分别是91.1%、80%、35.6%和28.9%,阳性表达率与肿瘤危险性无关。结论:GIST主要见于老年人,好发于胃和小肠,CD117和CD34联合应用提高其诊断率,免疫表型与危险程度无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食管基底细胞样鳞状细胞癌的组织学形态特征,探讨其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15例BSC标本进行光镜及免疫组织化学研究。结果:BSCC组织学有许多与涎腺腺样囊性癌(ACC)相似的特征。但癌细胞分化更低,胞质内张力原纤维与ACC不同之处。免疫组化结果:基底细胞样成分:CK(pan)15/15、EMA15/15、CEA6/15、S1006/15、SMA7/15阳性,显示肿瘤含有上皮和肌上皮细胞。结论:BSCC是一种分化较低、侵袭性较强,有向腺样、鳞状及肌上皮细胞分化倾向,具有独特临床病理特征的恶性肿瘤,其组织学特征可作为病理诊断标准,免疫组织化学特征可辅助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胃肠道间质瘤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特点。方法:45例胃肠道间质瘤行临床病理观察及免疫组化检查CD117、CD34、SMA和S-100。结果:45例GIST中良性10例,交界性15例,恶性20例。细胞梭形或上皮样形或者两者混合存在,免疫组化CD117和CD34阳性率分别是91.1%和80%。结论:GIST是胃肠道常见的间叶组织肿瘤,有较为独特的组织学形态和免疫组化特点,CD117和CD34联合应用提高其诊断率。  相似文献   

4.
小汗腺螺旋腺瘤是一种罕见的向小汗腺内导管和腺体低度分化的良性肿瘤,本又对其临床病理特点及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加深对此病的认识。1材料与方法收集2001—2010年我院诊治的4例汗腺螺旋腺瘤,复阅全部病理切片对所有临床资料及部分随访资料进行性回顾。  相似文献   

5.
低级别子宫内膜间质肉瘤11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低级别子宫内膜间质肉瘤(ESS)的临床病理学特征,以期提高对ESS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ESS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部分辅以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结果患者平均年龄44岁,临床主要表现为子宫占位和阴道出血,ESS由类似增生期子宫内膜间质的肿瘤细胞构成,并伴有丰富的螺旋小动脉,浸润子宫肌层。11例辅以免疫组化标记的病例中11例CD10阳性,8例ER阳性,6例PR阳性,3例SMA局灶阳性,2例desmin局灶阳性。结论 ESS是一组诊断困难的子宫间叶肿瘤,肿瘤有无浸润及肿瘤细胞异型程度、核分裂数量是确定本瘤性质的必备条件。  相似文献   

6.
32例胃间质瘤的临床资料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胃间质瘤的特点、诊治和预后。方法 回顾分析 1 996年 1月— 2 0 0 3年 6月收住的 32例胃间质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  32例中胃间质瘤良性者为 2 2例 ,交界性 3例 ,恶性者 7例 ,随访 0 .5~ 8a。 2例肝转移死亡 ,4例因其他病因死亡 ,其他生存良好。 3a生存率 81 .4 8%,5a生存率 77.78%。结论 胃间质瘤的诊断依据病史、临床表现、结合辅助检查、肿瘤大小、组织形态学及免疫组化综合分析判断。治疗以局部切除为主 ,恶性者行胃大部切除或全胃切除。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结肠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收集2007年-2010年收入院的879例结肠癌患者的病例资料,建立病例统计的量化表格及其相应的Foxpr06.0关系型数据库结构,将统计结果输入数据库中进行整理,用SPSS11.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本组男女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全组中位年龄58岁,40岁以上者占89.8%。右结肠癌占64.7%,高、中分化腺癌占76.3%,黏液癌占5.4%。肿瘤TNM分期1期8.1%,2期45.O%,3期26.5%,4期20.3%.5年及10年生存率分别为61.9%和53.0%。结论40岁以后患结肠癌风险明显加大,右结肠患病率高于左结肠,总体生存率比较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免疫组化特点。方法对经病理证实的48例GIST的病理特点及免疫组化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发生于胃30例,小肠12例,结肠4例,直肠2例,根据核分裂象及肿瘤大小分为良性5例,交界性或低度恶性31例,恶性12例。免疫组化:CD117阳性43例,CD34阳性34例,SMA阳性13例,S-100阳性4例,Desmin阳性5例。结论GIST是一种富于梭形细胞或上皮样细胞的间叶源性肿瘤,CD117、CD34阳性表达是诊断GIST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病理形态及免疫组化特点。方法应用光镜观察50例GIST的形态特征,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CD117、CD34、Vimentin、Desmin、SMA及S-100蛋白在GIST中的表达情况。结果GIST的瘤细胞较经典的平滑肌瘤更丰富,胞质嗜酸性较弱。瘤细胞梭形或上皮样,或梭形与上皮样细胞混合存在,胞质内常见空泡形成;瘤细胞排列成交织束状、弥漫片状、栅栏状或轮辐状,较为特征的是细胞团巢形成。常见间质或血管壁玻璃样变。原发于肠系膜者恶性潜力较高。CD117和CD34的阳性率分别为98%和92%。结论胃肠道间质瘤有较为独特的组织学形态,CD117和CD34联合使用可协助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肠系膜间质瘤(MSTs)临床病理、免疫组织化学特征,并评价其生物学特征。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1月—2007年11月经手术治疗的8例MSTs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D117、CD34、Act和S-100的表达情况。结果本组8例MSTs最主要的临床表现为发现腹部肿块、腹痛;肿瘤源于空、回肠系膜6例,结肠系膜2例,浸润邻近器官1例;免疫组织化学阳性表达率CD117、CD34分别为100%,75%;肿瘤的基本细胞类型为梭形细胞和上皮样细胞,8例均见核分裂相,易出血、坏死。结论MSTs与胃肠道间质瘤(GISTs)具有相似的免疫组化染色特点和形态学表现,恶性度较GISTs高,预后比GISTs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子宫腺瘤样瘤的组织发生、临床病理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对46例子宫腺瘤样瘤进行临床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观察。结果46例子宫腺瘤样瘤占同期子宫标本的1.91%,肿瘤位于子宫肌壁间或浆膜下,直径0.3—5.4cm,临床表现无特征性。铝k下肿瘤有大小不等,形态不一的腺腔样结构组成,周围可见增生的平滑肌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CKpan、Calretinin、MC、Vimendn阳性,ER、PR、CEA、CD31、CD34、D2-40阴性。结论:子宫腺瘤样瘤为间皮起源,免疫组化可作为诊断和鉴别诊断的重要参考依据,其生物学行为为良性,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报导两例临床罕见的原发多发性睾丸鞘膜良性间叶瘤,提高阴囊包块的认知水平。方法:回顾2例睾丸鞘膜良性间叶瘤的诊疗资料及复习国内外文献。结果:手术切除肿瘤及睾丸鞘膜,保留睾丸及附睾。病理诊断为良性间叶瘤。随访21月无复发。结论:睾丸鞘膜良性间叶瘤罕见,确诊需病理诊断;手术切除肿瘤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特征及其预后。方法:收集本院2004年5月—2010年4月收治的胃肠道间质瘤80例的临床资料,并与预后随访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细胞类型、肿瘤部位、肿瘤大小、Ki67标记指数及手术方式与患者预后存在一定联系;多因素分析显示患者性别、肿瘤大小、周围组织侵犯、肿瘤坏死及核分裂象数目与患者预后存在联系。结论:临床、病理因素与患者预后生存率有关,对于指导肠胃道间质瘤的临床治疗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本院收治的胃肠道间质瘤临床诊断与病理的病例分析,对胃肠道间质瘤临床诊断以及病理特征加以分析。方法对26例病例进行手术切除手术治疗。通过运用回顾型的方法对我院收治的26例胃肠道间质瘤的术前检查、病理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胃肠道间质瘤主要发病于37岁到75岁之间,发病率最高的年龄段在55岁左右。主要病发在胃(42.3%,11/26)和小肠(36.5%,9/26),结直肠的病发率较少(21.2%,5/26);其中良性有9例,潜在恶性的2例,恶性15例。肿瘤大小与良、恶性相关(P〈0.05)。CD34、SMA、S-100蛋白阳性表达分别为21例(81%)、12例(46%)和7例(27%),其阳性表达率与肿瘤良、恶性不相关(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胃肠道间质瘤的发病率与肿瘤的大小有关,40岁以上的人群发病率较高,没有性别限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多囊性肾瘤(cystis nephroma)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分析4例多囊性肾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4例多囊性肾瘤中,男性3例,其中2例小于2岁,1例为53岁,女性1例,年龄42岁,大体均为多房囊性肿物,内含清亮液体,囊间隔薄。光镜见囊壁内衬扁平上皮或立方上皮,其间质为致密纤维组织,均未见成熟肾组织。其中2例间质内可见肾胚芽组织。结论多囊性肾瘤是一种罕见的肾脏良性囊性肿瘤,在临床、影像及病理各方面都要与肾脏其他伴有囊性改变的肿瘤相鉴别。  相似文献   

16.
<正>Brunner腺瘤是一种罕见的十二指肠良性肿瘤,因无典型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放射学、普通内镜检查也无特征性表现,故当前诊断相当困难。本文报道1例Brunner腺腺瘤,并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探讨其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1病历介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标准大骨瓣减压术与常规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5月以来我院采用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57例临床资料,并与44例行常规去骨瓣减压术的患者进行比较,分析颅内压、GOS评分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颅内压显著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恢复良好19例(33.3%),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迟发性血肿、再次手术发生率较对照组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标准外伤大骨辫治疗重型颅脑疗效显著,能够降低病死率,但应控制适应症。  相似文献   

18.
胃肠道间质瘤长期以来一直威胁着人们的生命,为了治疗此病,人们不断努力,目前此病已经得到有效控制.本文主要介绍了胃肠道间质瘤临床及病理、胃肠道间质瘤鉴别诊断与治疗进展、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相似文献   

19.
胃肠道间质瘤(GIST)是指组织学上富于梭形细胞、上皮样细胞、偶或多形性细胞,呈束状、弥漫状排列,免疫表型上表达c-kit蛋白(CD117)、巢蛋白(nestin)以及功能未知蛋白(DOG1),遗传学上存在频发性c-kit基因以及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受体-α(PDGFR-α)基因突  相似文献   

20.
孟尚文 《内蒙古中医药》2011,30(17):103-103
乳腺叶状肿瘤是乳腺少见的双向性病变,其发生率不到所有乳腺原发性肿瘤的1%。术前诊断较为困难,确诊主要靠病理学检查,对可疑病变应行术中快速病理检查,送检标本应作多处切片。手术切除为首选治疗,根据病理检查结果决定恰当术式,一般采取广泛的局部切除术或全乳房切除术,对复发病例不应放弃再次手术机会。腋窝淋巴结一般不予清除,放疗和化疗作用不确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