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例 1,男性 ,6 0岁 ,已行桡动脉 -头静脉内瘘手术 2次均失败 ;例 2 ,女性 ,6 5岁 ,糖尿病病史 2 0余年 ,前臂静脉纤细、动脉硬化 ,行动静脉内瘘手术 1次失败。彩色 B超示 :左侧肘正中静脉内径分别为 2 .8mm和 2 .6 m m,左侧肱动脉内径分别为 3.6 m m和 3.3m m,血管内膜连续光滑 ,内透声好。彩色多普勒示 :左侧肘正中静脉和肱动脉内见色彩一致的层流 ,血流峰值 :左侧肘正中静脉为 0 .12~ 0 .16m / s,左肱动脉为 0 .5 0~ 0 .5 6 m/ s。表明二者适合行左侧肱动脉 -肘正中静脉人造血管搭桥内瘘术。1.2 手术方法 …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建立复杂动静脉内瘘的方法和体会.方法 在肘上选择肱动脉-肘正中静脉、贵要静脉、头静脉端侧吻合,贵要静脉-尺动脉、桡动脉端侧吻合建立动静脉内瘘供透析使用.结果 28例内瘘术后通畅均良好,血流量可达300 mL/min.其中:17例仍在继续使用,2例因瘘闭改为深静脉置管,4例因肾移植而中断透析,3例因肺部感染死亡,2例死于脑出血.结论 根据患者的血管条件,"精工细做"建立动静脉内瘘维持透析,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3.
王玲  张永萍 《黑龙江医学》2012,36(4):297-298,313
目的探讨建立复杂动静脉内瘘的方法和体会。方法在肘上选择肱动脉-肘正中静脉、贵要静脉、头静脉端侧吻合,贵要静脉-尺动脉、桡动脉端侧吻合建立动静脉内瘘供透析使用。结果 28例内瘘术后通畅均良好,血流量可达300 mL/min。其中:17例仍在继续使用,2例因瘘闭改为深静脉置管,4例因肾移植而中断透析,3例因肺部感染死亡,2例死于脑出血。结论根据患者的血管条件,"精工细做"建立动静脉内瘘维持透析,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4.
赵丽亚  ;徐静娟 《现代医学》2014,(11):1374-1376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动静脉内瘘被视为长期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1]。但长期血液透析者易出现动静脉内瘘的感染、阻塞、狭窄和假性动脉瘤等并发症[2]。解决这些并发症的常用方法之一就是建立高位动静脉瘘。高位动静脉内瘘指利用肘部或肘部以上血管作动、静脉吻合术后形成的动、静脉内瘘,常用的配对动静脉为肱动脉与贵要静脉、肱动脉与头静脉、肱动脉与肘正中静脉。  相似文献   

5.
血管通路是维持性血液净化患者的生命线。自体动静脉内瘘是血液净化患者最常用、最重要的血管通路,经典部位为前臂桡动脉一头静脉途径。我院血液净化治疗中心2010年1月至2013年2月对28例因多次前臂动静脉内瘘失败或前臂血管无法利用的维持性血液净化患者,选择上臂肱动脉、头静脉或贵要静脉吻合术建立动静脉内瘘,  相似文献   

6.
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往往需要长期的血液透析来维持生命,而永久性血管通路是他们的生命线。1988~1999年间,我科对397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行动静脉内瘘手术564例次,对病人实施了周密的护理,现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本组397例,564例次。其中男性271例,女性126例;年龄23~83岁,大于60岁111例,平均年龄(55.31±14.21)岁。维持性血透1~17年。方法:自身动静脉内瘘术515例次,其中桡动脉与头静脉吻合324例,肱动脉与正中静脉吻合117例,股动脉与大隐静脉吻合15例,血管移植搭桥术49例次,前臂32例(V型19例,直桥型13例),上臂8例(肱动脉-腋静脉),下肢…  相似文献   

7.
目的:给暴露不充分内瘘血管一个充分锻炼的时间,给新的内瘘血管一个休养的时间.方法:选择2016年1~12月,动静脉内瘘术后6~8w(除高位内瘘外),内瘘成熟60例,分为2组.实验组肘正中静脉暴露良好,动静脉内瘘侧肘正中静脉做动脉端采用向心性方向穿刺法.对照组动脉端距吻合口至少5厘米以上逆心性方向穿刺法,两组另选一静脉做静脉端建立体外循环.结果:使用肘正中静脉做动脉端内瘘穿刺一针见血,减少穿刺失败,皮下血肿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选择内瘘侧肘正中静脉做动脉端向心性方向穿刺较易,减少反复穿刺,减少内瘘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庄敏彦  于晋  黄保堂 《微创医学》2013,8(1):61-62,71
目的 总结上肢动-静脉内瘘手术治疗的经验,以期进一步提高手术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06年3月至2012年3月800例慢性肾衰患者上肢动-静脉内瘘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800例患者中,行桡动脉-头静脉端端内瘘术764例,手术成功706例,失败58例;行肱动脉-头静脉端侧内瘘术36例,手术均成功.结论 血管吻合口的处理、吻合技巧及良好的术后日常护理是保证术后远期通畅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老年糖尿病肾衰动静脉内瘘手术方法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唐际存  辛桂桐  姚新德 《广西医学》2006,28(10):1570-1571
目的 探讨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动静脉内瘘的手术方法 并观察其临床效果.方法 对28例糖尿病慢性肾衰患者行动静脉内搂术:选择前臂桡动脉在无明显钙化处切断,用肝素盐水稍加压后冲洗后,与头静脉4点式垂直外翻缝合.结果 25例患者均一次手术成功,成功率89.3%.术后血液透析中的平均血流量为232 ml/min,3例术后8 h动静脉内瘘处形成血栓、2例行二次手术探查重新吻合,1例因表浅头静脉过细血管无法吻合,改用桡动脉肘正中静脉吻合.手术后内瘘平均启用时间为术后28 d,血液透析效果满意.结论 垂直外翻缝合不易发生吻合口血管壁内翻,有效减小吻合口血栓形成.用肝素盐水稍加压冲洗可以扩大管腔,4点式垂直外翻缝合动静脉内瘘术有利于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血液透析患者的血管通路现状。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血液透析中心2015年4 月1日至2016年4月1日新导入及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基本资料、血管通路选择和并发症。结果:维持性血液透析 患者258例,采用自体动静脉内瘘(artetiovenous fistula,AVF)的患者占87.60%、带涤纶套带隧道导管占12.40%。新导入 患者61例,首次透析采用无隧道无涤纶套导管的患者占80.33%,AVF占8.19%,带涤纶套带隧道导管占9.84%,动静脉 穿刺占1.64%。AVF选择吻合血管依次为腕桡动脉-头静脉(76.55%)、肱动脉-头静脉(11.06%)、前臂中段桡动脉-头静脉 (7.08%)、肱动脉-肘正中静脉和肱动脉-贵要静脉(5.31%)。AVF发生并发症占总AVF透析人数的 34.07%,其中动脉瘤占 24.34%。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绝大多数采用 AVF,而新导入透析患者中使用无隧道无涤纶套导管者比例较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AVF)狭窄的手术修复方法和疗效。方法本院近3年415例ESRD患
者29例12月内发生AVF狭窄,Ⅰa型5例,Ⅰb型17例,Ⅱ型3例,Ⅲ型2例。5例Ⅰa型于桡动脉近心端重置吻合。17例Ⅰb型
截取副头静脉间置狭窄(5例)或转位替代狭窄(12例)以重建头静脉。3例Ⅱ型中1例截取副头静脉间置于头静脉,1例截取大隐
静脉间置于吻合口与肘正中静脉,1例以前臂贵要静脉与桡动脉重置吻合。2例Ⅲ型中1例以前臂贵要静脉与桡动脉重置吻合,
1例改为对侧桡动脉-头静脉内瘘术。结果29例患者28例适合修复并成功(96.6%,28/29),1例术后12 h血栓形成,急诊取栓重
置吻合;2例术后9月再狭窄,予以分期球囊扩张(PTA)后恢复,12月内再狭窄发生率7.1%(2/28)。28例AVF修复ESRD患者均
完成12月规律HD。结论重建吻合口、选择合适的自体血管替代狭窄节段或以前臂贵要静脉作为透析通道能使大多数AVF狭
窄得以修复后继续使用。
  相似文献   

12.
用20侧成年男性上肢的新鲜标本,用乳胶、铅丹乳胶和AB8树脂经静脉灌注后,对浅静脉的长度、外经以及穿通支、瓣膜等进行解剖、铸型和X线观察。①头静脉穿通支可分为穿肌支和直穿支两种类型,前者占90%以上。穿通支数平均为3支,瓣膜平均为8对;③贵要静脉穿通支可分为三种类型,直穿支占43%,穿肌支占48%和混合支占9%。穿通支数平均为4支,瓣膜平均为6对;③肘正中静脉穿通支均属直穿支,未见瓣膜;④头静脉下段与桡神经浅支的位置关系密切,并接收来自桡神经浅支的小静脉。结果提示临床需要多根移植血管时,头静脉可作为优选材料。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 PICC)异位的复位处理方法及防范对策。方法对2011年1月-2013年7月共176例乳腺癌PICC置管患者发生导管异位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不同静脉置管异位的发生率及复位处理方法。结果17例中19例发生导管异位,发生率为10.8%。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间比较异位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经头静脉置管发生异位的几率最高。根据异位情况采取不同的复位方法,如拔出部分导管、退管后在送管复位等。19例导管异位患者18例正位成功,复位成功率为95%。结论乳腺癌患者PICC置管应选择异位发生率低的粗、直、静脉瓣少的贵要静脉,尽量避免头静脉或走向头静脉的正中静脉置管,必须在头静脉置管且发生异位时需采取科学的复位方法,避免盲目的退管或送管。  相似文献   

14.
张智敏  吴凡  周伟  石晓云  程圣英 《四川医学》2009,30(10):1537-1539
目的了解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手术方法以及内瘘失功常见原因及其处理。方法回顾性统计1992年12月-2007年12月以动静脉内瘘为血管通路血透患者586例,分别选择自体前臂动静脉内瘘、鼻咽窝动静脉内瘘、移植血管内瘘、人工血管移植内瘘等手术方法。结果586例患者完成统计,共计内瘘手术672例次,前臂及鼻咽窝自体动静脉内瘘手术共611例次,(90.9%),内瘘失功77例,〉2次内瘘手术77例。结论前臂及鼻咽窝自体动静脉内瘘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主要手术方式,贵要静脉经皮下隧道与桡动脉吻合内瘘术及自身大隐脉移植动静脉内瘘为血液透析患者提供了一条新的血管通路。  相似文献   

15.
雷琤 《中国医药导刊》2008,10(5):741-742
目的:探讨PICC和CVC检测CVP的准确性和一致性。方法:PICC采用贵要静脉、头静脉、肘正中静脉入路;CVC采用锁骨下静脉入路,对58例病人心脏水平上下2CM和4CMCVP水平进行比较。结果:两种方法测定CVP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PICC测定CVP效果与CVC等同,两者具有高度的准确性和一致性。PICC操作更方便和简捷,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瘤壁部分切除术治疗自体动静脉内瘘瘤样扩张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2年7月至2016年6月就诊于本科的自体动静脉内瘘瘤样扩张患者共39例,其中男性27例(69.2%),女性12例(30.8%),年龄(40.6 ±13.3)岁,不包括假性动脉瘤和吻合口处瘤样扩张病例.采用超声多普勒评估血管(肱动脉血流量,桡动脉管径,吻合口管径,瘘静脉管径,瘤样扩张最大直径).采用瘤壁部分切除术治疗该组病例,观察手术前后瘤样扩张血管直径及肱动脉血流量变化,两组间比较行t检验,随访术后并发症.结果 39例患者均为上肢动静脉内瘘,包括鼻咽窝内瘘12例(桡动脉-头静脉),腕部/前臂内瘘25例(桡动脉-头静脉),肘部内瘘2例(肱动脉一头静脉).其中只有1个瘤体的15例,2个瘤体的19例,3个瘤体的4例,4个瘤体的l例.内瘘建立的时间为(41.05±14.45)个月.瘤壁部分切除术成功率为100%,随访时间为(27.73 ±8.59)个月.瘤样扩张段的直径缩小为(10.39±1.83)mm,较术前[(43.79 ±4.74) mm]下降约76.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08,P<0.01).术后肱动脉血流量为(770.59±130.10) mL/min,较术前肱动脉血流量[(1 647.39±250.33) mL/min]下降约53.22%(t=19.41,P<0.01).术后随访(27.73±8.59)个月,2例患者死亡,1例死于严重脑出血,1例死于急性心肌梗死;7例患者发现瘘静脉狭窄,在超声引导下行球囊扩张术后可继续使用.结论 瘤壁部分切除术治疗自体动静脉内瘘瘤样扩张可保留内瘘的功能和穿刺的长度,延长动静脉内瘘使用时间,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非透析情况下测量肱动脉血流量,探讨其与透析用头静脉-桡动脉人工内瘘功能的关系。方法:对60例内瘘患者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肱动脉血流量,与透析后检验指标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本组35例正常透析患者,血流量测量范围550-950mL·min-1,平均610mL·min-1,各项检验指标均正常;20例发生内瘘狭窄、血栓等并发症,血流量为300-500mL·min-1,检验指标出现异常;5例为人工内瘘成熟失败,无法满足透析需要,血流量﹤300mL·min-1。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通过测量肱动脉血流量,可评估透析的血流量,从而监测头静脉-桡动脉人工内瘘的功能。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25例成人尸体的解剖学调查及应用"侧脑室─头静脉分流术"治疗23例梗阻性脑积水的临床疗效观察,旨在确立一种脑积水症手术分流的新途径。23例手术病人显效率92%(21/23)。18例(78%)基本恢复正常。3例(13%)明显好转。2例轻度改善。分析表明:头静脉具备位置浅表恒定、管径适宜、瓣膜可防止血液返流等解剖学特点。是一条可供选择的较为理想的脑积水症分流途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贵要静脉移位后,桡动脉-贵要静脉吻合术在老年尿毒症患者的困难内瘘建立中的应用,探索该类患者的动-静脉内瘘建立方法、安全性及可靠性等。方法整群选取该院2013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51例长期维持血液透析的高龄患者,采用贵要静脉移位后,行桡动脉-贵要静脉吻合,建立动-静脉内瘘。观察桡动脉-贵要静脉内瘘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使用桡动脉-贵要静脉内瘘透析穿刺成功率及舒适度。结果51例患者该手术均取得成功。1例术后2d透析时发生低血压,使用肝素后出现剥离创面出血,其余均无感染、手指及手掌肿胀、缺血性疼痛、前臂及手指等皮肤颜色失常等并发症。术后1月桡动脉-贵要静脉内瘘成熟,成功应用于血液透析中。随访3月桡动脉-贵要静脉内瘘穿刺成功率、舒适度均较高。结论在高龄透析患者的困难内瘘建立中,贵要静脉移位后桡动脉-贵要静脉吻合术具有安全、有效、经济、舒适及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