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颌下区舌下神经鞘瘤少见,神经穿过肿瘤者更为罕见,特报道一例。 患者,女性,47岁,右颌下无痛性肿块缓慢增大11月。检查:右颌下区明显隆起。口腔内外双手触诊扪及卵圆形肿块,约3.5×3.0×2.5cm,质实,边界清楚,活动,周围无粘连,无压痛。挤压右颌下腺,其导管口有清澈涎液流出。临床拟诊为唾腺混合瘤,淋巴结结核待排。于1981年4月7日入院。  相似文献   

2.
神经鞘瘤是一种少见的良性肿瘤 ,多见于中年人。肿瘤好发于颅神经 ,故头颈部发病率高于身体其他部位。本文收集 1990~ 2 0 0 1年病例 5 1例 ,其中北京友谊医院 2 0例、北京市口腔医院 30例、航天部海鹰中心医院 1例 ,均经病理证实。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 1 本组神经鞘瘤 5 1例 ,男性 2 4例 ,女性 2 7例 ,最大年龄 6 9岁 ,最小年龄 10岁 ,平均年龄 38 1岁。1 2 发生部位 舌部 6例 ,颊部 2例 ,舌下区 2例 ,腭部 2例 ,眶下区 1例 ,颧部 2例 ,颏下部 1例 ,腮腺区 5例 ,颌后区 3例 ,上颌骨 1例 ,下颌骨 3例 ,颞下凹 2例 ,颅中窝与颞下凹…  相似文献   

3.
我院1989~1998年9月经手术治疗并经病理证实为神经鞘瘤25例,报告如下。1临庆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25例中男9例,女16例,年龄19~69岁,平均43岁。均经手术病理确诊为神经鞘瘤24例,恶性神经鞘瘤1例。肿瘤部位:多发生在颈侧中上部,咽部间隙,颌下,舌下,腮腺及锁骨上区。肿块常以前后移动,而上下活动受限为特征。发生子迷走神经9例,颈丛神经6例,颈交感神经3例,舌下神经2例,舌神经及面神经各1例,3例来源不明。25例中除1例恶性神经鞘瘤首发症状为肿块部位剧痛而就诊外,其余24例均为颈部无痛性肿块,咽部异物感等。本组病例最大者…  相似文献   

4.
<正>头颈部神经鞘瘤主要发生于颅神经,如听神经、面神经、舌下神经、迷走神经;其次可发生于头面部、舌部的周围神经。发生于颌骨的神经鞘瘤比较少见,生长较大的神经鞘瘤可发生囊变性,不易于颌骨囊肿相鉴别。本文作者在临床中遇到1例下颌骨神经鞘瘤囊性变误诊为颌骨囊肿治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道我科于1979~1986年间手术治疗并经病理证实的口腔、颌面部神经鞘瘤60例。本组病例多发生在舌、颜面、颌下、腭咽等部位。我们认为三叉神经是口腔、颌面部神经鞘瘤的主要病原组织之一。本文对神经鞘瘤的发病率、临床特征、诊断和治疗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6.
神经鞘瘤是一种比较少见的良性肿瘤,来源于神经鞘膜的雪旺细胞,故亦称雪旺瘤,也称神经鞘膜瘤。此瘤可发生在人体任何部位,常沿周围神经、颅神经或交感神经等大神经纵轴生长。我院1978年9月~1997年8月共收治28例,现总结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共28例,男16例,女12例。年龄最小15岁,最大66岁,其中25~45岁21例,占75%。发生部位:颈部19例,颌后、颌下6例,口内3例。其中发生在神经干12例:迷走神经4例,下颌神经3例,颈丛神经2例,舌神经、舌下神经及耳大神经各卫例。本组病例均经术后病理学检查,27例为良性神经鞘瘤…  相似文献   

7.
下颌骨神经鞘瘤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琳  杨湲波  吴文慧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5,27(12):1252-1252,1261
神经鞘瘤好发于颅神经,多发生在舌、上颈部和颊部腮腺区等处软组织[1].原发于下颌骨组织的神经鞘瘤较罕见,我院于2004年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头颈部神经鞘瘤的诊断、治疗及病理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 4 9例头颈部神经鞘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 18例 ,女 31例 ,2~ 73岁 ,肿瘤原发部位为咽旁 7例 ,颈侧 19例 ,鼻腔鼻窦 6例 ,鼓室、乳突 ,咽后壁、口底、牙龈各 2例 ,腮腺区、声门下气管、外耳道、舌根部、颊部、颌下区及腭部各 1例。术前能确诊仅 5例。结果 :患者均行手术切除 ,术后病理确诊 ,良性 4 7例 ,恶性 2例。经随访 ,治愈 4 8例 ,复发 1例 ,经再次手术治愈。健在 4 7例 ,死亡 2例 ,1例恶性神经鞘瘤死于全身转移 ,1例良性肿瘤死于脑出血。结论 :手术切除是治疗本病的唯一方法 ;神经鞘瘤多为单发、包膜完整 ,易完整切除 ,但应尽量保留来源神经的完整性 ,如术中必须切除来源或受累神经 ,术后应予以即刻修复。影像学检查有助于了解病变范围、性质及选择术式 ;术前肿块针吸活检是确诊的重要手段 ,应列为常规。本病预后良好 ,倘若恶变 ,应按恶性肿瘤处理  相似文献   

9.
患女,9岁,因左侧颌下区无痛性包块1年余,以左侧颌下区静脉畸形(海锦状血管瘤)收住院。患儿父亲诉1年前无意中发现患儿左侧颌下区较对侧丰满,触之有一柔软包块,无疼痛,未引起重视,以后包块逐渐增大,于2004年2月11日来我院就诊,  相似文献   

10.
颌下区包块临床常见 ,涉及病种多 ,常有部分少见病的出现 ,增加了诊断难度。我科 1990~ 2 0 0 2年共收治颌下区非炎性包块病人 116例 ,现总结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病人 116例 ,男 5 7例 ,女 5 9例 ;年龄最小 4 0d ,最大 76岁 ,平均 4 8.6岁 ;病程最短 10d ,最长 2 2年。包块直径最小 0 .6cm ,最大 8.0cm。其中 ,颌下腺混合瘤 76例 (约占 6 5 .5 2 % ) ,颌下腺囊肿 2例 ,颌下腺腺瘤 2例 ,海绵状血管瘤 8例 ,淋巴管瘤 5例 ,舌下腺囊肿口外型 3例 ,舌下神经鞘瘤 1例 ,神经纤维瘤 2例 ,颌下腺恶性混合瘤 2例 ,恶性淋巴瘤 4例…  相似文献   

11.
神经鞘瘤是起源于神经鞘膜施万细胞的良性肿瘤,也称为施万瘤,头颈部神经鞘瘤多发生于迷走神经、副神经、舌神经等感觉神经或混合神经的感觉纤维. 面神经是以运动神经为主的混合神经,感觉神经纤维少,因此神经鞘瘤的发病率低,且多发生在颞骨内,腮腺内神经鞘瘤临床罕见,极易被忽视,临床误诊率高[1]. 现报道山西省肿瘤医院收治的1例腮...  相似文献   

12.
患者 ,男 ,19岁。 1年前患者发现左眼眉弓部有一花生米大的肿物 ,无疼痛。近 1年 ,此肿物逐渐增大 ,未治疗。查体示视力 1.2 (双 )。左眉弓部外侧皮下有一 10mm× 10mm× 5mm大的肿物 ,活动度好 ,中等硬度 ,无触痛。入院诊断为左眉弓部囊肿 ,手术自左眉弓部皮下组织内分离出一 15mm× 15mm× 5mm的囊肿 ,质软 ,包膜完整。病理报告为神经鞘瘤。讨 论 神经鞘瘤是神经鞘膜细胞增殖形成的良性肿瘤 ,多见于颅神经及周围神经根部、四肢及头颈部。眼睑神经源性肿瘤以起源于周围神经的神经纤维瘤较多见 ,发生神经鞘瘤则少见。左眉弓部…  相似文献   

13.
神经鞘瘤是来源于雪旺氏细胞的神经源肿瘤,本病在神经源性肿瘤中,发病率仅次于神经纤维瘤[1]。大多数神经鞘瘤为良性肿瘤,极少数有恶性变。头颈部和四肢躯干部均可发生。作者统计了我科收治的1987~1997年22例颌面颈部神经鞘瘤(均经过病理证实)现报道如下。1!简床资料①性别和年龄:年龄最大为ooa,最小为10a,以20~4Oa发病最多,占54.6%。男性8例,女性14例,男女之比亚:2.入②部位:颈部Ic例…5.5o),鼻根部4例(1.10),眼眶部4例(18.1%),舌部2例(9%),腮腺区2例(9%)。③病程:最长者7a,最短者Zwk,2~sa最…  相似文献   

14.
神经鞘膜瘤是一种少见的肿瘤,尤其在颈部较少,术前诊断困难,手术易产生并发症,因而有深入讨论的必要。本文收集我院三个科半年之内所见神经鞘膜瘤3例,现报告如下例1,男,17岁。以颈部无痛性肿块逐渐长大3年,于1989年11月10日入院,肿块位于左颈上部,左耳下,胸锁乳突肌前、下颌角后方,肿块为4cm×5cm,活动度差。  相似文献   

15.
神经鞘膜瘤也称雪旺氏瘤,主要见于神经干和末梢神经。可发生在听神经、面神经、鼻及鼻窦、咽喉部等处,而声门下区神经鞘膜瘤少见,我科遇见1例,报告如下。患者郑某某,男性,30岁,放射科技术员,住院号:20486,因气短、呼吸有吼鸣声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颈部肿物的诊断方法,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减少误诊率。方法对15例颈部肿块误诊病例进行分析,根据颈部分区对误诊病例进行总结。结果误诊的颈部肿物分布于颏下区1例,颌下区2例,颈前区4例,颈动脉三角区7例,咽旁间隙1例。误诊疾病包括:神经鞘瘤,血管瘤,颌下腺多形性腺瘤,鳃裂囊肿,甲状腺肿瘤及异位甲状腺,朗格汉斯细胞增生症,腮腺深叶多形性腺瘤等。结论惯性思维模式、过度依靠特殊检查、查体不仔细是导致临床误诊的主观原因。认真的专科检查、必要的辅助检查、对颈部肿物变畀的全面考虑对于减少临床误诊、提高治疗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改良切口及显微技术在颌下区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对2005-2010年5年间采用改良切口及显微技术联合应用进行颌下区的4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和经验总结.结果 48例患者的手术均较顺利,患者创口全部愈合良好,无继发感染,无明显面神经损伤及舌神经和舌下神经损伤症状.结论 改良切口及显微技术在颌下区手术中的联合应用有很好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头颈部少见部位神经鞘瘤——附22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头颈部少见部位神经鞘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1984—2001年收治的22例临床资料。结果 男9例,女13例,年龄2.5—73岁。肿瘤原发部位:鼻腔鼻窦6例,鼓室、乳突、咽后壁、牙龈各2例,腮腺区、口底、声门下气管、外耳道、舌根部、颊部、颌下区及腭部各1例。术前能确诊仅5例。全部病例均手术切除。术后病理确诊,良性21例,恶性1例。经随访,治愈21例,复发1例、经再次手术治愈。结论 神经鞘瘤多为单发,包膜完整,易于完整切除,但应尽量保留神经的完整性,手术切除为其唯一治疗方法。影像学检查有助于了解病变范围、性质及选择术式。术前肿块针吸活检为确诊的重要手段,应列为常规。本病预后良好,倘若恶变,应按恶性肿瘤处理。  相似文献   

19.
脑实质内神经鞘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0 引  言颅内神经鞘瘤可以起源于除视神经以外的任何脑神经 ,但通常发生于脑神经的感觉支 ,最常见于听神经和三叉神经。脑实质内通常无神经膜细胞 (Schwann Cell)存在 ,因而脑实质内神经鞘瘤极其罕见 ,其组织发生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 [1~ 6 ] 。我们自 1980年 10月至 1996年 7月共收治脑实质内神经鞘瘤 3例 ,现报告如下。1 病例报告病例 1 患者女性 ,16岁 ,因进食呛咳 2年 ,反复咳嗽、发热 1年 ,于 1980 - 10 - 2 7入院。查体神志清 ,消瘦 ,双侧眼球垂直震颤 ,双侧视神经盘水肿 ,右侧软腭上抬无力 ,咽反射迟钝 ,右侧舌肌萎缩 ,伸舌右…  相似文献   

20.
平阳霉素治疗口腔颌面部血管瘤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振河 《医学文选》2000,19(4):519-519
根据平阳霉素 (Pingyangmycin,PYM)对血管内皮有抑制作用的机理 [2 ,5 ] ,总结一年来用 PYM局部注射治疗 2 5例草莓状血管瘤和混合性血管瘤的治疗效果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2 5例 (瘤体 2 7个 ) ,男性 10例 ,女性15例 ,年龄最小 3个月 ,最大 30岁 ,草莓状血管瘤 8例 ,混合性血管瘤 17例 ,单发 2 3例 ,多发 2例 ,瘤体最小 1cm×1cm,最大 4cm× 6 cm;瘤体位于唇部 8例 ,颊部 5例 ,舌体部 5例 ,口底部 2例 ,颌下区 1例 ,眶下区 2例。1.2 治疗方法 注射 PYM前 ,检查血常规和胸透 ,结果正常者可给予治疗。根据患者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