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索不同膳食模式与高血压的关系。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2007年6~9月对南京市2个城区7个社区里年满30周岁的常住居民进行基线调查,共调查3 376例。采用专门设计的食物频数量表(FFQ),应用因子分析方法建立膳食模式,分析不同膳食模式与高血压间的关系。结果南京市30岁以上人群高血压总患病率为19.5%,其中男性为20.7%,女性为18.7%。因子分析得到5种膳食模式,其中传统健康模式、甜食模式和饮酒饮料模式3种模式与高血压患病率差异有显著性。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传统健康模式因子得分与高血压呈负关联(OR=0.778,95%CI 0.626~0.966),而甜食模式因子得分与高血压呈正关联(OR=1.316,95%CI 1.064~1.627)。结论膳食模式与高血压密切相关,应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对预防高血压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江阴市居民膳食模式与高血压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索不同膳食模式与高血压的关系.方法 采用膳食频率法,用因子分析方法建立膳食模式,分析不同膳食模式与高血压间的关系.结果 对江苏省江阴市1 248名居民进行血压测量及膳食调查.江阴地区2007年的高血压总患病率为34.5%,其中男性为36.6%,女性为32.7%.因子分析得到5种膳食模式,其中甜食模式、饮料模式、健康模式以及饮酒模式4种模式均对高血压患病率有影响.多元Logisdc回归分析发现,饮酒模式是男性人群高血压发生的危险因素,最高四分位数相对于最低四分位数的比值Q4:Q1的OR=1.91,95%CI=1.06~3.46.结论 膳食模式与高血压密切相关,减少洒类摄入,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对预防高血压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4.
目的分析中国9省区成年居民的膳食模式。方法利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资料,选取2009年调查中18~70岁健康成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连续3天24小时膳食回顾询问法收集膳食资料。结果中国9省区成年男性居民有“稻米猪肉”、“水果蛋类”、“牛羊肉禽肉”和“小吃豆类”4种膳食模式,女性居民有“稻米猪肉”、“水果奶类”和“薯类杂粮”3种膳食模式。城乡地区是膳食模式的影响因素(男性4种膳食模式:β=-0.153 24,-0.153 24,0.376 62,0.148 10,P<0.01;女性3种膳食模式:β=-0.139 43,0.222 00,-0.30836,P<0.01)。结论中国9省区成年居民膳食模式存在性别差异。“稻米猪肉”模式是成年居民的主要膳食模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中国北方城市哈尔滨居民饮食习惯和膳食模式与高血压患病关系。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共抽取哈尔滨市42个社区,使用食物频率表对12 865名20~74岁常住居民进行膳食调查,有效调查8 591人,使用因子分析方法建立膳食模式,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不同膳食模式与高血压的关系。结果 8 591名居民中,高血压患者3 386例,总患病率为39.4%,其中男性患病率为47.4%(1 447/3 051),女性为35.0%(1 939/5 540);因子分析得到5种膳食模式、即主食模式、植物食物模式、均衡膳食模式、豆类食物模式、动物食物模式;经logistic回归分析,均衡膳食模式为高血压患病的保护因素(OR=0.86,95%CI=0.81~0.92,P<0.000 1),能降低高血压患病风险;对年龄、性别、教育、BMI、吸烟、饮酒、运动、高血压家族史和总能量摄入进行校正,高盐摄入组患病风险为低盐摄入组的1.62倍(OR=1.62,95%CI=1.29~2.04,P<0.000 1);食用油摄入油腻组高血压的患病风险为清淡组的1.10倍(OR=1.10,95%CI=1.01~1.43,P=0.004)。结论 高盐和油腻的饮食习惯,以及不均衡的膳食模式能增加我国北方居民高血压患病风险,应该调整膳食结构和饮食习惯,预防和控制高血压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福建省厦门市居民膳食模式与代谢综合征(MS)及其组分之间关系。方法 本研究于2015年12月-2016年9月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厦门市2 508名≥18岁居民进行膳食调查、体格测量及生化指标检测,采用因子分析法确定膳食模式,分析不同膳食模式与MS及其组分的关系。结果 因子分析结果得出调味品模式、沿海特色模式、奶类少油模式、水果蔬菜模式4种膳食模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控制混杂因素后,调味品模式是MS组分高血压的危险因素(最高三分位数相对于最低三分位数的比值,即T3:T1OR=1.60,95%CI=1.19~2.15),奶类少油模式是MS(T3:T1 OR=0.47,95%CI=0.30~0.75)和高血压(T3:T1 OR=0.49,95%CI=0.36~0.65)的保护因素;未发现沿海特色模式和水果蔬菜模式与MS及其组分之间存在统计学关联。结论 膳食模式与MS及其组分血压发现水平存在一定关联,减少食用盐、食用油的摄入、增加奶类的摄入,对预防MS及其组分血压水平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新疆喀什地区维吾尔族成年居民营养状况及膳食模式。方法 采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方法,于2013年5-6月对喀什地区1 193名≥18岁维吾尔族成年居民进行调查,采用连续3 d 24 h膳食回顾询问法和食物称重法收集个体及家庭膳食摄入情况,应用因子分析法建立膳食模式并加以分析。结果 喀什地区维吾尔族成年居民4种主要的膳食模式分别为传统型膳食模式、西方型膳食模式、肉食型膳食模式和维吾尔族特有型膳食模式;传统型膳食模式是其中的主要膳食模式;该地区膳食模式分布存在性别和居住地区差异;男性和女性膳食模式均以传统型为主,其中男性主要集中在高分位组,而女性则主要集中在低分位组;传统型和西方型膳食模式主要以老年人为主,而肉食型和维吾尔族特有型膳食模式则主要以中青年人为主;4种膳食模式中均以文化程度低、已婚、农民、低收入群体为主;城市居民主要倾向于选择西方型及肉食型膳食模式,而农村居民则倾向于传统型膳食模式;传统型膳食模式与膳食纤维的相关性最高(r膳食纤维=0.487),而肉食型膳食模式则与蛋白质摄入量相关性最高(r蛋白质=0.907)。结论 该人群在食物选择、膳食安排上不尽均衡、合理,部分人群存在一定程度的面类、肉类、油盐摄入过高和谷类、鱼禽豆蛋奶类摄入不足以及膳食过于单一和烹饪方式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9.
目的:调查孕妇膳食中食物种类及摄入量,了解膳食中营养摄入状况,为进一步干预与指导提供基础数据。方法:随机抽取2010年2月~2010年4月在福建省妇幼保健院产科门诊产检并进行膳食营养咨询的孕妇670例,采用膳食回顾法记录调查前24 h或近1周内日常一日的膳食摄入,用《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暨平衡膳食宝塔》评价孕期膳食模式。结果:孕妇膳食中谷类摄入量未达到中国营养学会推荐摄入量中值,粗杂粮摄入不足;动物性食品中以猪肉类食物摄入偏多,禽肉类摄入偏少;乳品摄入未达推荐值;大豆类及豆制品摄入过少。结论:孕期膳食结构的合理性有待改善,应加强平衡膳食的健康宣教及孕期个体化营养指导,使妊娠期膳食结构更合理。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四川省成人居民膳食模式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为通过合理膳食指导防治代谢综合征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四川省5个调查点,按照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每个调查点抽取150户家庭,对家庭中18岁及以上成人共计1 152人进行问卷调查、医学体检,用食物频率法开展膳食调查。采用因子分析法提取膳食模式。不同膳食模式下代谢综合征患病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结果 通过因子分析,得到4种四川省成人膳食模式:粗粮大豆模式、肉食果蔬模式、街头逛吃模式、极简饱腹模式。各类膳食模式下的代谢综合征患病率没有统计学差异,但腹型肥胖(χ2 = 8.271,P = 0.041)、高血压(χ2 = 13.540,P = 0.004)、低HDL - C(χ2 = 9.341,P = 0.025)在不同膳食模式中的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随着因子得分的增加,极简饱腹模式的高血压患病率呈现上升趋势(χ2 = 15.484,P<0.001)。结论 本研究未发现膳食模式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但仍提示应食物多样、平衡膳食,主食粗细搭配,多吃大豆和蔬菜水果,减少酱腌菜等高盐食品的摄入。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乌鲁木齐市米东区≥50岁居民骨质疏松症患病率,探讨居民膳食模式特点及与骨密度的关系。方法 2018年7月—2019年1月,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在乌鲁木齐市米东区的6个社区对≥50岁并且愿意参加本研究的常住居民进行调查。采用食物频率问卷调查膳食摄入情况,使用韩国产OsteoPro Smart超声骨密度仪检测调查对象的跟骨骨密度,采用因子分析的方法建立膳食模式,通过方差分析、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纳入调查的人群共计502人,骨质疏松人数为104人,患病率为20.7%。男性患病率(27.5%)高于女性(17.3%)。调查人群有5种膳食模式,分别为高脂高纤维型、油盐型、豆类粮谷型、坚果水产品型和蛋奶型,且油盐型膳食模式所占比例最高(23.31%),但蛋奶型膳食模式人群的骨密度T值最高。多元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在调整了性别、年龄、吸烟、饮酒和喝茶后,发现高摄入蛋奶型膳食模式是骨质疏松的保护因素(OR=0.504,95%CI:0.275~0.922)。结论乌鲁木齐市米东区≥50岁居民的骨质疏松患病率较高,平均骨密度较低。蛋奶型膳食模式是骨质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利用膳食模式进行饮食行为分析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方法,对某区18~79岁的居民进行调查。采用食物频数调查表了解居民膳食情况,利用因子分析法建立膳食模式,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法分析膳食模式的影响因素。结果 被调查居民3 624人中有5种主要膳食模式,分别命名为肉类模式、果汁饮料模式、主食酒水模式、传统模式和蛋奶模式。单因素分析结果发现文化程度、职业类型、性别、年龄与膳食模式得分关联均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多分类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肉类模式得分与文化程度呈正相关(P=0.003,OR=1.841,95%CI:1.234~2.748),与女性呈负相关(P<0.001,OR=0.428,95%CI:0.315~0.582);果汁饮料模式得分与年龄(P<0.001,OR=0.946,95%CI:0.932~0.961)、女性(P=0.020,OR=0.694,95%CI:0.510~0.943)、患有糖尿病(P=0.013,OR=0.456,95%CI:0.246~0.846)呈负相关;主食酒水模式与女性负相关(P<0.001,OR=0.083,95%CI:0.058~0.118),与从事体力活动性工作正相关(P=0.027,OR=1.529,95%CI:1.050~2.228);传统模式与家人共同生活(P=0.005,OR=1.636,95%CI:1.160~2.305)正相关,与学生负相关(P=0.027,OR=0.091,95%CI:0.011~0.765);蛋奶模式与年龄(P<0.001,OR=1.036,95%CI:1.021~1.051)、女性(P<0.001,OR=1.922,95%CI:1.414~2.612)、文化程度(P<0.001,OR=2.598,95%CI:1.759~3.837)呈正相关。结论 居民的饮食行为会受到年龄、性别、文化程度、职业等因素的影响,应根据不同人群的膳食模式特点,为其提供针对性的健康教育与行为干预。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万宁市成年居民膳食模式与代谢综合征(MS) 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方法抽取万宁市≥18岁成年居民为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体检检查及血生化指标检测,对万州市成年居民代谢综合征及膳食模式进行分析,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对膳食模式与代谢综合征发生关系进行研究。结果 本研究共对1 026名万宁市成年居民进行调查,男性544人,女性482人。年龄18~81岁,以18~44岁为主,占51.7%,以城镇户口为主,占77.9%。代谢综合征病例89例,患病率为8.67%。膳食模式分析结果显示该人群主要有高蛋白模式、素食模式、高热量模式和简单模式4种膳食模式,其特征根分别为1.402、1.304、1.299、1.20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热量模式中因子得分最高(Q4)的居民发生代谢综合征的风险较高(OR=1.664),素食模式中因子得分最高(Q4)的居民发生代谢综合征的风险较小(OR=0.776)。结论 万宁市成年人群膳食模式与代谢综合征的发生有一定关联,应因地制宜地调整膳食结构和饮食习惯,对预防及控制代谢综合征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卫生研究》2015,(6)
目的了解南京市城区居民的膳食模式与腰围(WC)及血脂的关系。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南京市2个城区7个社区年满30周岁的常住居民进行调查。采用专门设计的食物频数量表,应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方法建立膳食模式,分析不同膳食模式与腰围及血脂的关系。结果因子分析共得到5种膳食模式:调味品模式、动植物蛋白质模式、传统健康模式、甜食模式和饮品模式。经多因素调整后,越倾向动植物蛋白质模式的人群W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水平越高;越倾向于传统健康模式的人群WC水平越低;越倾向于饮品模式的人群WC和TG水平越高。饮品模式人群的WC水平高于其他4种膳食模式人群;饮品模式和动植物蛋白质模式人群的TG高于其他3种膳食模式人群。结论膳食模式与WC、TC及TG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上海市35岁及以上居民膳食模式对2型糖尿病患病情况的影响。【方法】资料来自2013年上海市慢性病及行为危险因素监测结果,选择新确诊2型糖尿病居民和非糖尿病居民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因子分析法建立膳食模式,并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不同膳食模式对糖尿病患病情况的影响。【结果】采用因子分析得到上海市35岁及以上居民有5种膳食模式:动植物蛋白模式、奶蛋果蔬模式、果汁饮料模式、高脂高盐模式和谷蔬猪肉模式,高脂高盐模式的糖尿病患病率最高。调整混杂因素后,用logistic回归分析比较谷蔬猪肉膳食模式与其它膳食模式的糖尿病患病风险,高脂高盐模式的患病风险更高(OR=1.307,95%CI:1.088~1.571)。【结论】控油控盐、均衡的膳食模式对降低2型糖尿病患病风险有积极作用,应因地制宜地调整膳食结构和饮食习惯,预防和控制糖尿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广西居民膳食模式,为制订膳食模式改善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多阶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4城区、4农村县,4268户、17104人。用称重法获调味品量,3d24h回顾法获个人食物量,用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评价广西居民膳食模式。结果广西居民谷类、蔬菜、水果、鱼虾、蛋类、奶类、豆类摄入不足,盐、畜禽肉、油脂摄入过量。畜禽肉、鱼虾、奶类、蔬菜、水果、蛋类、油脂摄入量是省会城市>一般城市>二类农村>四类农村,表现出与经济发展水平呈正比关系。畜禽肉、鱼虾、奶类、蛋类、水果摄入量是高收入组>中收入组>低收入组,表现出与经济收入呈正比关系。蛋、奶、豆类、水果摄入逐年递增和食盐摄入逐年下降,向合理膳食模式靠近。畜禽肉、油脂摄入逐年递增和谷类、蔬菜、鱼虾摄入逐年下降,背离合理膳食模式要求。城市摄入动物性食品总量有放缓趋势,而农村有加速趋势,与经济水平发展进程有关。广西居民营养有明显的由低脂膳食向高脂膳食转变趋势。结论广西已进入居民膳食模式的迅速变迁期,已到了膳食模式干预的关键阶段。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上海市≥50岁居民的膳食模式,并探究其与认知功能的关联。方法:本研究使用WHO全球老龄化与成人健康研究中国项目上海地区第二轮调查数据,以因子分析法提取居民膳食模式,从词语回忆、语言流畅度、数字测试等方面评价个体认知功能,采用多重线性回归模型分析不同膳食模式与个体认知功能的关系。结果:本研究共纳入膳食数据完整并... 相似文献
18.
《营养学报》2017,(5)
目的探索不同膳食模式对胰岛素抵抗的影响,为慢性病防控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 2016年11月至2017年1月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对在新疆乌鲁木齐接受健康体检的人员展开调查,入选符合要求对象708例。进行膳食调查、体格检查和生物样品检测。根据半定量食物频率调查表(SQFFQ)利用因子分析方法建立膳食模式,根据各个研究对象不同膳食模式的因子得分大小以三分位法将每种膳食模式分别分为T_1、T_2、T_3三组;采用HOMA-IR评价IR。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卡方检验分析膳食模式的差异对胰岛素抵抗的影响。结果新疆乌鲁木齐居民存在5种主要的膳食模式,分别命名为粮谷蔬菜型模式、水果奶类型模式、动物食物型模式、蛋类糕点型模式、豆类饮料型模式,粮谷蔬菜型膳食模式是其中的主要膳食模式;粮谷蔬菜型模式、水果奶类型模式、动物食物型模式间BMI、腰围、腰臀比、SBP、TG、LDL-C、FPG、FINS、HOMA-IR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粮谷蔬菜型、动物食物型的BMI高于其他膳食模式;动物食物型腰围、腰臀比、TG、LDL-C高于其他膳食模式;粮谷蔬菜型、动物食物型膳食模式FPG、FINS、HOMA-IR高于其他膳食模式,水果奶类型BMI、FPG、FINS、HOMA-IR值低于其他膳食模式。粮谷蔬菜型模式组、水果奶类型模式组、动物食物型模式Q1-Q3组的HOMA-IR的T1、T2、T3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324,25.306,69.191,P0.05).结论膳食模式与IR关系密切,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对预防慢性病的发生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重庆市35~79岁居民膳食模式与血脂异常的关系,为血脂异常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于2018年抽取重庆市13个区县共21 508名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收集其基本信息、行为生活方式及过去一年的膳食情况,测量血压、身高、体重、腰围等,采集空腹静脉血测定总胆固醇、甘油三脂、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生化指标。使用SPSS 25.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因子分析法提取膳食模式,将膳食模式因子得分四分位后,以最低四分位为参考,采用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探讨不同膳食模式与血脂异常的关联。结果 共提取出重庆市35~79岁居民五种膳食模式,分别是奶蛋模式、肉类模式、蔬果模式、面食模式和油盐模式。调整可能的混杂因素后发现,奶蛋模式(Q4:OR=0.87,95%CI:0.79~0.95)和蔬果模式(Q3:OR=0.89,95%CI:0.81~0.97)与血脂异常的发生呈负相关,面食模式(Q3:OR=1.12,95%CI:1.02~1.23;Q4:OR=1.12,95%CI:1.02~1.22)与血脂异常... 相似文献
20.
游杰袁亚群厉曙光陈波 《上海预防医学》2016,28(5):294-299
目的 采用3种常用统计学方法构建上海市社区成年居民膳食模式,并鉴定与超重肥胖有关的膳食模式。方法 对上海市2012年冬至2014年秋膳食调查中,2 812名研究个体4个季度4 d的24 h膳食回顾调查数据用聚类分析、因子分析以及综合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结合法来确定主要的膳食模式,用logistic回归分析讨论其与超重肥胖之间的关系。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控制年龄、性别、文化程度、运动情况、能量等混杂因素后,因子分析中水果饮料型膳食模式相对于传统型膳食模式显示较高的超重风险(OR=1.25,P=0.04),高蛋白型膳食模式相对于主食型膳食模式显示较低的肥胖风险(OR=0.77,P=0.01);而采用综合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的结合法则显示,传统型膳食模式相对于均衡膳食模式显示较低的肥胖风险(OR=0.82,P=0.04)。结论 聚类分析、因子分析,以及两者结合法均可用来分析膳食模式,为进一步鉴定疾病相关膳食模式提供帮助,因子分析和结合法比聚类分析则相对更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