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术已历经10余年,从点状消融、节段性消融到肺静脉电位隔离术,消融术式日趋统一,成功率不断提高,安全性也在不断改善,其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虽然欧美国家报道的导管消融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成功率为91%~96%,但目前国内各中心消融技术水平参差不齐,且存在首次消融术后有一定比例复发的问题。该文就影响阵发性心房颤动消融术后复发房性心律的相关因素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尼非卡兰在持续性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术中转复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9年3月~12月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心血管内科就诊的行持续性房颤导管消融术患者51例,对肺静脉隔离(pulmonary vein isolation, PVI)后未转复窦律者,静脉推注尼非卡兰0.3 mg/kg,观察其转复率、转复时间、 QT和QTc间期和不良反应。结果 51例患者中,6例行PVI后转窦律,45例行PVI未能转复。对45例未转复患者给予静脉推注尼非卡兰后,依据是否转复分为尼非卡兰转复组(34例)和尼非卡兰未转复组(11例),转复率75.6%,转复时间3~14 min,平均(6.4±4.1)min;用药20 min后QTc恢复至基线水平;尼非卡兰转复组与未转复组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左房大小、房颤持续时间、左房纤维化面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尼非卡兰在持续性房颤导管消融术中、PVI后的房颤患者中具有良好的转复效果,转复时间短,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3.
《皖南医学院学报》2017,(4):364-366
目的:介绍压力感应导管在心房颤动导管消融中的应用体会。方法:导管消融治疗的心房颤动患者60例,依据消融导管使用情况分为压力导管组(使用压力感应导管进行消融术)30例及对照组(使用普通盐水灌注导管进行消融术)30例。评价两组患者总手术时间、X线曝光时间、肺静脉单圈隔离率方面的差异。结果:压力导管组患者在手术时间(122.34±13.82)min、X射线曝光时间(16.18±4.26)min较普通盐水灌注导管消融组(180.19±12.56,45.64±6.48)min明显缩短,且前者的肺静脉单圈隔离率(86.67%)明显高于后者(56.67%),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结论:压力感应导管较普通盐水灌注导管消融心房颤动能缩短整个手术时间、X线曝光时间,提高肺静脉单圈隔离率。 相似文献
4.
老年人阵发性心房颤动3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老年人阵发性心房颤动的病因、治疗及预后。方法 选择 2 0 0 0~ 2 0 0 4年收治的 30例患者 ,给予药物治疗、直流电复律及治疗原发病。结果 经过上述治疗后 ,2 8例房颤均恢复窦性节律。其余1例高血压病和 1例风心病于发作 1年后转为持久性房颤。结论 老年人阵发性房颤 ,为了恢复心房功能 ,改善血液动力学 ,将房颤恢复为窦性心律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三维标测系统(CARTO)指导下心房颤动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06年3月至2009年3月期间住院治疗的阵发性房颤患者32例,男性22例,女性10例,年龄38—71(61±6.9)岁。在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行环肺静脉线性消融,消融的主要终点为肺静脉电隔离,术后口服华法林及抗心律失常药物3个月,术后1,3,6个月复查心电图及24小时动态心电图。结果:32例患者均实现肺静脉电隔离,在术后至少3个月的随访中,6例复发,单次消融成功率为81.25%。6例复发患者中2例接受再次消融并成功,两次消融成功率为87.5%。结论:三维标测系统指引导管环肺静脉线性消融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疗效高,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6.
心房或与心房相连的大静脉内存在一个或多个致心律失常的异位兴奋灶发放冲动而引发的心房颤动被称文局灶性心房颤动。经导管消融这些异位兴奋灶可根治房颤。但这种非药物性治疗存在一些问题:严重并发症、标测困难曝光时间长和复发率高。近年,新的标测及辅助手段和新的消融系统可提高治疗的成功率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对于肺静脉的"触发灶"作用和肺静脉前庭的"基质"作用的认识,大大促进了各种旨在消除心房颤动触发和维持机制的导管消融技术的发展.如节段性肺静脉电隔离术、环肺静脉线性消融术、左心房线性消融术以及最近提出的自主神经消融术和心房碎裂电位消融术等等,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9.
心房颤动经导管消融治疗的现状和困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过去的10多年里,临床心电生理发展最活跃的领域就是心房颤动(房颤)的经导管消融治疗。在不断获得理论和技术突破的基础上,房颤的导管消融术逐渐成熟。下面简要介绍有关这一治疗的现状、问题及前景。 相似文献
10.
11.
心房颤动(房颤)是房性心律失常最严重的临床类型,其最严重的并发症是诱发心衰及引起脑栓塞,严重危害身体健康。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发现,成人房颤发生率为0.3%~0.5%[1],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高。临床观察发现房颤有渐进性规律,其过程是阵发性→持续性→永久性,其发生 相似文献
12.
心房颤动(房颤)的主要治疗手段有抗栓法、控制心室率法、电复律法和导管消融术等,其中导管消融术的应用为房颤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式.随着对房颤产生机制及维持机制的深入探讨,导管消融术不断完善,发展出心房内线性消融、针对肺静脉触发灶的导管消融、心房复杂碎裂电位消融、房颤转子消融等多种术式.本文综述了目前房颤导管消融术不同术式的研究进展,为临床房颤的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普罗帕酮转复阵发性心房颤动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86例发生在急诊科和心内科的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经心电图确诊后,行普罗帕酮70mg静脉注射,观察10分钟后,再行普罗帕酮70mg静脉注射,如此反复,普罗帕酮总用量不超过350mg,如房颤复律或出现明显不良反应即停止静脉注射。结果86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中51例成功复律,占59.30%,未复律但心率明显减慢者占未复律的80%,明显缓解了临床症状。用药期间少数患者发生室性心动过速、窦性静止等缓慢心律失常,及时处理后缓解。结论普罗帕酮是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的首选药物之一,对阵发性心房颤动也有较好的复律效果,但对老年患者宜减少药物剂量,或权衡利弊,选用其它方法复律,对严重器质性心脏病患者慎用此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阵发性心房颤动导管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9年1月在本院心内科明确诊断为阵发性心房颤动并行射频消融术的1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后随访情况分为非复发组(n=100)和复发组(n=50).分析影响阵发性心房颤动导管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吸烟、饮酒... 相似文献
15.
16.
局灶消融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心房纤维性颤动(简称房颤)经导管射频消隔术的治疗方法、疗效、安全性,及其激动与折返机制。方法 对14例阵发性房颤患者射频消融合术治疗,前6例采用肺静脉或肺静脉口消融术;后8例采用非接触心内激动标测系统(Ensite3000)标测引导下,消融房颤最早激动点和线状消融相关的折返途径。结果 肺静脉或肺静脉口消融的6例,成功3例,复发1例,未成功3例;用Ensite3000标测引导消融8例,成功4例,明显有效4例。结论 肺静脉或肺静脉口消融对部分起源于肺静脉的阵发性房颤有效;用Ensite3000标测引导消融能准确标测房颤的激动起源、传导方向、折返部位,能够精确指导射频消融术以最简捷的消融点线消融房颤折返的关键部位,更有效地治疗房颤。 相似文献
17.
18.
19.
在AF发病中,多折返机理已被认可,然而局部组织兴奋性增高和触发活动也起重要作用,已证实极大部分二起源于肺静脉,因此使肺静脉消融治疗AF成为可能,本文从AF的特点、病人选择、术前注意事项、消融方法、消融终点以及并发症等方面对PAF肺静脉消融进行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经射频消融术治疗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后发生心房颤动(PAF)的高危因素。方法收集2005年7月-2010年7月经RFCA的PSVT患者308例,回顾性分析发生PAF病例40例。评价指标包括年龄、手术时间、既往PAF病史等13项,采用χ^2检验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结果40例患者均得到完整随访资料,单因素分析表明年龄、PAF病史、PsVT病史、其他合并症、左室射血分数、左房前后径、折返机制、房性早搏数目等8项是射频消融术后PAF发生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表明年龄、PAF病史、左房前后径为PAF发生的高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FCA治疗PSVT后发生PAF的高危因素包括年龄、PAF病史、左房前后径(P〈0.05)。PAF相关因素筛选有助于提高早期诊断率,及时处理,防止继发其他并发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