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建立食品用纸制容器中16种多环芳烃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的检测方法。方法:采用水、4%乙酸、20%乙醇、正己烷四种模拟食品溶剂浸泡一次性纸杯,用二氯甲烷超声提取浸泡液中的多环芳烃,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16种多环芳烃在25 min内流出,分离良好,在0.01 mg/L~10.0 mg/L的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为0.9985~0.9999,方法的检出限为0.24μg/L~3.80μg/L(S/N=3),样品的加标回收率为75.9%~123.1%,相对标准偏差为1.17%~13.9%。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准确度高,适于食品用纸质容器中多环芳烃的迁移研究及检测。  相似文献   

2.
目的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法研究市售一次性塑料杯中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在食品中的特定迁移特性,以及塑料材料种类、时间和温度对一次性塑料杯中邻苯二甲酸酯类迁移浓度的影响。方法食品模拟液为水、3%乙酸溶液、10%乙醇溶液和异辛烷,用正己烷萃取,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17种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进行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 17种化合物在0.01~10μg/m 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0.998。在4种模拟物浸泡液中,回收率为71%~107%,相对标准偏差7%。方法最低检测限为0.86~14.41,市售的10个品牌一次性塑料杯中均检出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和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检测结果都未超出限值。在高温条件下,聚丙烯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材质的一次性塑料杯的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迁移量随时间增加无明显变化,聚苯乙烯材质的一次性塑料杯的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迁移含量随时间增加而提高。结论该方法适用于快速测定一次性塑料杯中邻苯二甲酸酯类的迁移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紫外-荧光串联测定PM2.5中16种多环芳烃(PAHs)的方法。方法样品以2.5 ml乙腈水浴超声提取60 min,取萃取液过滤;应用高效液相色谱仪,乙腈-水梯度洗脱,经Athena多环芳烃(PAHs)专用柱分离,紫外串联荧光检测器检测,以保留时间定性,外标法峰面积定量。结果 16种PAHs在0.02~2.0μg/ml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检出限在0.03~0.50 ng/m~3之间,平均回收率在93.6%~109.0%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5.5%。对标准品溶液的稳定性考察发现,16种PAHs标准使用液(2.0μg/ml)在避光-20℃条件下,在4个月内稳定性较好。结论该方法具有分析时间快、溶剂消耗少的优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唐山市大气PM2.5中多环芳烃(PAHs)的污染特征以及气象因素对多环芳烃总浓度的影响。方法收集唐山市监测点2014年8月-2017年7月PM2.5监测数据、气象条件等资料,对PM2.5进行成分分析,运用统计学方法对PM2.5和PAHs的污染水平进行描述,研究大气中多环芳烃浓度的季节变化趋势,利用Pearson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法分析16种多环芳烃总浓度与气象因素的相关性。结果大气PM2.5中PAHs的浓度月均值在冬季最高,为229.50ng/m3;夏季最低,为16.37 ng/m3,全年呈"凹"形分布;PM2.5超标日的PAHs总浓度高于非超标日,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16种PAHs总浓度随着PM2.5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不同季节PAHs组分中的4~6环均占16种多环芳烃总浓度的90%以上,在对16种PAHs总浓度影响的气象因素中,平均温度占绝对优势,其次为平均气压。结论唐山市冬季PAHs的污染较为严重,应加强冬季PM2.5中多环芳烃(PAHs)污染的控制,尤其是高环(4~6)PAHs组分的控制以减少对人群产生的健康危害。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一种分子印记固相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MISPE-GC/MS)法测定食用油中16种多环芳烃(PAHs)的检测方法。方法样品经正己烷稀释后,于高分子印记固相萃取柱净化,正己烷淋洗除杂,二氯甲烷洗脱,洗脱液最终浓缩定容至200μL,采用气相色谱毛细管柱(30 m×0.25 mm×0.25μm)分离,选择离子模式进行扫描,同位素内标法定量。结果 16种多环芳烃在2~20μg/L范围内有很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均大于0.998;检出限范围为0.1~0.6μg/kg;在2μg/kg和10μg/kg两个加标水平下,加标回收率范围为75.5%~125.2%(n=6),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15%。结论 MISPE-GC/MS法选择性好,快速,净化效果好,灵敏度高,能够快速准确地测定食用油中16种多环芳烃。  相似文献   

6.
食品接触油墨中16种多环芳烃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建立食品接触油墨中16种多环芳烃(PAHs)的测定方法.方法 样品经超声提取、硅胶柱净化、浓缩处理,用气相色谱/质谱仪测定16种PAHs含量,外标法定量.结果 该法优化了16种PAHs类物质的分离测定条件,回收率为82.8%~107.2%,相对标准偏差为2.4%~11.2%,线性范围为8~10 000ng/mL.结论 该方法能同时分离16种PAHs,灵敏度高、精密度好,适用于油墨中多环芳烃的分离测定.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山东省市售油条中15种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的监测结果,了解山东省市售油条中PAHs的污染状况。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在山东省17地市超市、个体店和路边摊位等采样点,采集170份市售散装及定型油条。将采集样品中的油脂用石油醚提取,先后使用Waters Oasis HLB和Sep-Pak Florsil柱进行2次过柱净化,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检测油条中15种PAHs的残留含量。结果 170份油条中PAHs的检出率为89. 4%(152/170),对照国家限值标准,无样品超标;对照欧盟限值标准,苯并(a)芘无样品超标,PAH4超标率为1. 18%(2/170)。轻质PAHs的检出率和含量都高于重质类PAHs。结论山东省市售油条中多环芳烃检出率较高,建议有关部门制定多环芳烃的最高限量值标准,加强对油条中多环芳烃的控制和监管。  相似文献   

8.
快速溶剂萃取法测定蔬菜中的6种多环芳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蔬菜中多环芳烃(PAHs)基质复杂、检测干扰太大的问题,采用正己烷—丙酮混合溶剂通过快速溶剂萃取法提取,提取液经硅胶层析柱净化后,用高效液相色谱仪进行检测。快速溶剂萃取(ASE)法溶剂用量少,萃取时间短,检出限较低,回收率稳定,适合批量测定蔬菜中多环芳烃。  相似文献   

9.
目的 测定不同溶剂条件、微波条件下一次性发泡餐具中元素浸出状况,以期了解该种餐具的使用安全性.方法 采用ICP-M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不同条件下一次性发泡餐具的元素浸出液.结果 一次性发泡餐具在4%乙酸溶液中浸泡时铅、铁、铝会有明显浸出,砷、锰、铜、镉、锌等元素则有一定量的浸出.在65%乙醇中浸泡时铅、锰、锌、铝、铁等元素有溶出,在水和正己烷条件下基本无浸出.在微波条件下,元素的浸出量会高出20%左右.结论 一次性发泡餐具在使用过程中会有多种元素浸出,从而污染食品,尤其在酸性条件下更为严重,微波可以加速元素的浸出过程.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沉积物中15种多环芳烃(PAHs)污染物的凝胶渗透色谱-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方法样品中的多环芳烃通过环己烷-乙酸乙酯(1∶1,V/V)提取,凝胶渗透色谱净化,液相色谱-荧光检测器测定,外标法定量。结果通过对梯度洗脱条件、荧光激发和发射波长等条件的优化,实现了15种多环芳烃组分的完全分离和荧光高灵敏度检测,在优化后的测定条件下,15种多环芳烃在0.20μg/L~50.0μg/L时具有良好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0.999 4,方法的检出限为0.3μg/kg~1.0μg/kg,回收率为68.8%~104.0%,相对标准偏差≤6.7%。结论该方法准确、灵敏,适用于沉积物中15种多环芳烃的同时测定。  相似文献   

11.
文章分析了当前医院护理管理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知识结构不合理;专业思想不纯正;接受继续教育不足:工作效能低下。提出了建设高素质护理管理人才队伍的思路:严格标准,搞好选才;加强思想教育和引导;加大培养力度;建立科学考评和激励机制;完善人才合理流动措施;合理编制,突出效率。  相似文献   

12.
13.
14.
医学科技成果信息资源网络开放利用,为资源的开放共享创造了良好条件,它使医学科技信息得到了高效传播和最大利用。网络开放利用医学科技成果信息资源,利用的主体和核心是其信息内容。信息内容是网络用户从中提取知识和所需资料的主要来源,同时也是信息破坏者发动攻击的主要目标之一,因而,信息内容的安全是信息安全的基本问题,主要包括信息内容的规范性、完整性与真实性、知识产权保护与利用的合理性等。要做好这些工作,应该遵循相应的原则和要求。  相似文献   

15.
16.
政府公共财政支出是社会再分配的一种形式,其目的是促进社会公平。因此,政府的公共财政支出应该具有较强的目标针对性,应该向社会贫困人群倾斜,使其从中受益。本文通过查阅国内外政府公共财政支出分配公平性的相关文献资料。阐述了相关研究的进展情况,井着重探讨了政府公共财政支出分配公平性的内涵、研究范围、测算方法和研究意义。以及实际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我国政府公共财政支出分配公平性的研究方向和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  相似文献   

17.
长春新碱过量引起严重毒副反应1例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1例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因误用长春新碱(VCR)10mg一次性静脉推注后治疗护理情况。其出现间断性神志恍惚、眼睑闭合不全、言语不清、口腔黏膜糜烂、全身疼痛、麻痹性肠梗阻、尿潴留、手足麻木等症状,经积极解救,禁食,持续胃肠减压、胃管内注入麻油、开塞露、生理盐水灌肠,合理应用肠外营养,注重疼痛、心理护理,做好口腔、肛周护理,预防感染加重,患者病情得到控制好转出院。  相似文献   

18.
19.
对上海市某医院2003年-2007年骨科出院病人的住院日描述性分析.2003年-2007年骨科的床位利用指数与平均住院日相关性分析.2003年-2007年骨科床位与医护比例分析.2007年骨科前10大病种平均住院目影响因素分别进行单因素相关性分析和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STATA软件)。通过对骨科10大病种住院日影响因素分析,术前等待天数、手术类型、是否输血分别对10个、9个和8个病种的住院目有影响。输血因素和手术类型是医院不可控、由病人的病情决定的,术前等待天数是管理因素,是最值得医院重视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