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雁  齐丽梅 《吉林医学》1998,19(4):202-203
为探讨婴儿肝炎综合征(NHS)与疱疹病毒(HSV)感染的关系。在疱疹病毒高度同源序列DNA聚合酶基因中设计一对引物,能对HSV-I、HSV-Ⅱ、EBV和CMV四种疱疹病毒DNA进行扩增,继而用凝胶电泳和限制性内切酶BamHⅠ或SmaⅠ酶切分析扩增产物进行鉴别,建立了能一次性分型检测上述四种病毒的PCR-酶谱法。灵敏度可测到1fgDNA,且该引物仅对四种疱疹病毒扩增。用建立的PCR-酶谱法检测30例  相似文献   

2.
选择疱疹病毒科病毒DNA多聚酶基因高保守区中的一对引物,一次PCR可同时扩增疱疹病毒科的4种病毒[单纯疱疹病毒I型(HSV1)、单纯疱疹病毒I型(HSV2)、EB病毒(EBV)、及巨细胞病毒(CMV)]相应的DNA片段。根据扩增产物分子的大小及对扩增产物酶切分析,可将标本中的4种病毒准确分型。用该法检测临床疑为病毒脑炎患者和其他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对照组)的脑脊液(CSF),脑炎组CSF阳性率30%(9/30),对照组CSF阳性率6.7%(2/30);其中8例为HSV1阳性,2例为CMV阳性,1例为HSV2阳性。2例病毒脑炎患者经用无环鸟苷抗病毒治疗7~10d后其CSF中的HSV1DNA由阳转阴。由此说明PCR法不仅可早期诊断疱疹病毒性脑炎,还可显示抗病毒药物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通用引物检测多种病毒的PCR方法。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酶谱法(PCR-EC0和疱疹病毒通用引物,检测宫颈脱落细胞中单纯疱疹病毒Ⅰ型(HSV-Ⅰ)、单纯疱疹病毒Ⅱ型(HSV-Ⅱ)、爱泼期坦-巴尔病毒(EBV0和人巨细胞病毒(HCMV)。结果:健康人(20例)和宫颈糜烂患者(34例)。HCMV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0.0%和41.2%,两者差异显著;HSV-1分别为5.0%和14.7%;HS  相似文献   

4.
叶晓芬 《贵阳医学院学报》1998,23(3):267-268,271
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了39例新生儿黄疸患儿。结果13例外周血淋巴细胞检出疱疹病毒DNA,总检出率333%,其中巨细胞病毒(CMV)11例,Ⅱ型单纯疱疹病毒(HSVⅡ)2例,检出率分别为282%(11/39)和51%(2/39),未检出Ⅰ型单纯疱疹病毒(HSVⅠ)和EB病毒(EBV)DNA。提示新生儿黄疸与疱疹病毒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5.
探讨病毒与人类基因组同源性问题。选用EB病毒(EBV),肠道病毒(EVs)、单纯疱疹病毒-1型(HSV-1),丙型肝炎病毒(HCV)特异性引的,以6份健康成人外周血DNA为模板,分别进行酶链式反应(PCR)。初步结果表明,有5份DNA样品可通过EBV、HCV特异性引物扩增,EBV引物扩增后的片段大小在154-234bp之间;HCV引物扩增的片段大小约200bp和120bp。提示病毒某些基因可能存在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泌尿系疾病与疱疹病毒感染的关系,我们用PCR及限制性内切酶酶切技术检测了尿中疱疹病毒的DNA。99例泌尿系疾病患者中,58例检出CMV;对照组52例中,8例检出CMV,两组检出率间有显著性差异,但不同病种CMV检出率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患者组和对照组尿中均未检出EB病毒(EBV),Ⅰ型单纯疱疹病毒(HSVⅠ)和Ⅱ型单纯疱疹病毒(HSVⅡ)。35例患者同时作了血清抗“O”检测,16例急性肾炎,8例慢性肾炎和9例肾病综合征中,抗“O”阳性率分别为500%、1250%和1111%,相应的CMV阳性率则分别为6250%、6250%和5556%。  相似文献   

7.
探讨病毒与人类基因组同源性问题。选用EB病毒(EBV),肠道病毒(EVs)、单纯疱疹病毒-1型(HSV-1),丙型肝炎病毒(HCV)特异性引物,以6份健康成人外周血DNA为模板,分别进行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初步结果表明:有5份DNA样品可通过EBV、HCV特异性引物扩增。EBV引物扩增后的片段大小在154~234bp之间;HCV引物扩增后的片段大小约200bp和120bp。提示病毒某些基因可能存在人类基因组中或两者具有很高的同源性。  相似文献   

8.
检测人巨细胞病毒的免疫—PCR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依据免疫-PCR基本原理,建立检测人巨细胞病毒(HCMV)活动性感染的免疫_PCR方法。方法:我们建立的免疫-PCR方法与酶联免疫ELISA不同之处是,用PCR扩增生物素化线性PBV220DNA代替ELISA的酶催化底物,经琼脂糖凝胶电泳溴化乙锭染色观察分析扩增产物异条带,判断结果。结果:用本法检测HCMV的敏感性高于ELISA法10^3-10^5倍,可检测到5个感染HCMV细胞;而检测HS  相似文献   

9.
PCR检测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3种疱疹病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治疗前后巨细胞病毒(CMV)、单纯疱疹病毒(HSV)、爱博斯坦巴尔病毒(EBV)的感染状况。方法:用PCR法检测急性白血病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内CMV-DNA、HSV-DNA、EBV-DNA,以及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血浆中CMV-DNA感染情况。结果:急性白血病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内CMV-DNA的检出率高于血浆的检出率;初治白血病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内及初治再生障碍性  相似文献   

10.
159例乙型肝炎患者活动性巨细胞病毒感染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159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巨细胞病毒脱氧核糖核酸(CMV-DNA),结合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中CMV-IgM,以CMV-DNA和(或)CMV-IgM阳性为活性为CMV感染诊断标准。结果显示:CMV-DNA和CMV-IgM阳性率分别为30.19%,14.47%,乙肝患者活动性CMV感染率为33.70%,明显高于健康对照5.43%,其中急性肝炎,慢性轻  相似文献   

11.
采用PCR和ELISA方法对30例突发性耳聋(突聋)患者血清中人类巨细胞病毒 (HCMV)和单纯疱疹病毒(HSV)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7例(23%)HCMV DNA阳性,4例 HCMV抗体(IgA或 IgM)升高或 IgM升高,2例 HCMV和 HSV DNA均阳性,相应抗体水平高于 正常,治疗后1月复查部分病例转阴。提示:用PCR和ELISA方法对突聋患者病毒感染情况的检 测,对于探讨突聋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采用PCR和ELISA方法对30例突发性耳聋(突聋)患者血清中人类巨细胞病毒(HCMV)和单纯疱疹病毒(HSV)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7例(23%)HCMVDNA阳性,4例HCMV抗体(IgA或IgM)升高或IgM升高,2例HCMV和HSVDNA均阳性,相应抗体水平高于正常,治疗后1月复查部分病例转阴,提示:用PCR和ELISA方法对突聋患者病毒感染情况的检测,对于探讨突聋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有重要意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治疗前后巨细胞病毒(CMV)、单纯疱疹病毒(HSV)、爱博斯坦巴尔病毒(EBV)的感染状况。方法:用PCR法检测急性白血病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内CMVDNA、HSVDNA、EBVDNA,以及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血浆中CMVDNA感染情况。结果:急性白血病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内CMVDNA的检出率高于血浆的检出率;初治白血病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内及初治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血浆CMVDNA阳性率分别为73%和54%,明显高于正常人(P<0.05);经治疗半年后未能缓解的急性白血病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内3种疱疹病毒DNA检出率高于完全缓解和部分缓解的急性白血病患者;病情无改善或恶化的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血浆CMVDNA检出率亦高于病情有好转的患者。结论:初治白血病患者和初治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血浆CMVDNA阳性率高于正常人,治疗后3种疱疹病毒DNA的检出率在未缓解的白血病患者中较高,CMVDNA检出率在治疗效果差的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中较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PHC)与肝炎病毒感染的关系。②方法采用ELISA法和PCR法对126例PHC病人,60例慢性肝炎(CH)病人和60例健康人(正常对照组)HAV,HBV,HCV和HEV等4种病毒的血清标志物进行了检测。③结果PHC病人中HBV感染率为92.85%,HCV感染率为20.63%,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的11.67%和1.67%(χ2=11.78,120.56,P<0.01).51.28%的HBV感染者表现为抗HBe阳性和HBeAg阴性。所有HCV感染者均伴有HBV感染。④结论PHC发生除主要与HBV感染有关外,亦与HCV感染有关,而与HAV和HEV感染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15.
88例经病理确诊的肝细胞癌患者,用ELISA法检测其血清抗HCV与HBV-M,阳性率分别为14.77%和90.91%。用PCR法检测发现血清HCVRNA阳性12例(13.64%);11例血清HBVDNA阳性病人的肝癌组织中8例HBVDNA阳性;1例肝癌组织中同时检出HCVRNA与HBVDNA。结果表明,本组肝癌的发生主要与HBV感染有关,而与HCV感染也可能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6.
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了114例传染科门诊病人血清HBV-DNA,并与HBV有关的血清学标志(HBVM)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92和JHBsAg(+)病例中,PCR检测HBV-DNA阳性者50例,占54.34%;在28例HBeAg(+)病例中,PCR检测HBV-DNA阳性者26例,占92.86%;在20例HBVM均为阴性的病例中,PCR检测HBV-DNA阳性者有6例,占30.00%。证明PCR法检测HBV-DNA较用ELISA法检测抗原一抗体更加灵敏、可靠。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多重多聚酶链反应(PCR)在慢性乙型肝炎检测中的应用价值,选用HBVDNA的S区、C区及X区的3对引物S1/S2,C1/C2和X1/X2,同时扩增DNA。结果发现,3个基因区的表达情况不同。77例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肝癌患者HBVDNA的检出率分别是S区610%,C区455%,X区390%;且三区联合检出率为753%,与单独C区检出有明显差异(P<005)。提示多重PCR能对HBVDNA同一模板的各基因区同时扩增,从而可以得到C区以外的其它保守基因区特异性的扩增片段,提高了对乙型肝炎病毒患者HBVDNA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8.
88例经病理确诊的肝细胞癌患者,用ELISA法检测其血清抗-HCV与HBV-M,阳性率分别为14.77%和90.91%。用PCR法检测发现血清HCVRNA阳性12例(13.64%);11例血清HBVDNA阳性病人的肝癌组织中8例HBVDNA阳性;1例肝癌组织中同时检出HCVRNA与HBVDNA。结果表明,本组肝癌的发生主要与HBV感染有关。而与HCV感染也可能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9.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多聚酶链反应(PCR)研究380例孕妇单纯疱疹病毒(HSV)感染及母婴传播。结果表明:孕妇HSV感染相当普遍,HSV1和HSV2感染率分别为81.85%、48.06%,其中HSV2感染与有异常孕产史者关系更加密切。孕妇宫颈分泌物中HSV2DNA检出率为2.41%。HSV2宫内感染率为4.17%。孕早期绒毛组织中HSV2垂直传播率为10%。1例无脑儿的胎脑、胎肺及其胎盘组织中均可检出HSV2DNA。  相似文献   

20.
巢式PCR检测先天性心脏病心脏石蜡标本中B19病毒的感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晓明  张国成 《医学争鸣》1998,19(3):271-273
目的:探讨微小病毒B19与先天性心脏病(CHD)的相关性及可能致畸机理。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病例组为29例CHD尸解心脏组织,对照组为30例同期非先天性畸形尸解心脏组织,应用巢式PCR扩增B19-DNA,单纯疱疹病毒(HSV),兔弓形虫(TOX),巨细胞病毒(CMV),结果:29例CHDB19-DNA5例阳性,全瓿对照组为均阴性(P=0.0237),HSV,TOX两组中均阴性,CMV在两组中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