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小切口"V"型截囊白内障囊外摘除术中晶状体后囊膜破裂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对武宁县人民医院2009年"光明工程"893例(925眼)白内障囊外摘除术中的63例(6.81%)晶状体后囊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晶状体后囊膜破裂的发生时间进行原因分析及处理.结果 63眼后囊膜破裂患者中水分离时9眼、吸皮质时46眼、娩核时5眼、人工晶体植入时2眼、撕除三角形前囊膜瓣时1眼;一期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57眼,6眼因眼底无红光反射未植入人工晶体.出院时视力情况:视力> 0.4者57 眼,视力<0.1者 6眼.结论 白内障囊外摘除术晶状体后囊膜破裂是常见的并发症,可发生在术中诸多手术步骤中.规范手术操作可降低其发生率,恰当的处理,可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并可获得较好的术后视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无后囊支撑眼采用巩膜缝线固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巩膜缝线固定人工晶体上攀和下攀于睫状体沟内的方法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结果 25 例25 只眼,术后随访6~48 个月,平均24.5 个月.视力0.5以上者18 只眼,0.2~0.4者6 只眼,0.1 者1 只眼.结论 采用巩膜缝线固定法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后能使无后囊支撑眼患者获得更好的术后视力和恢复双眼单视.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囊袋张力环在伴晶状体不全脱位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2例(12眼)晶状体不全脱位白内障行囊袋内植入张力环联合超声乳化及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结果术后随访3月,12例人工晶体均正位,眼压在正常范围,术后视力均较术前提高,0.6以上6眼,0.4—0.5者3眼,0.3以下者3眼。无严重并发症。结论囊袋张力环能够保持白内障手术时晶状体囊袋的稳定性,拓宽了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的适用范围,防止术后人工晶体偏位,有助于患者视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糖尿病性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后囊膜破裂8眼,其中糖尿病组5眼,对照组3眼,经处理囊袋内植入人工晶体3眼,植入睫状沟2眼,植入前房型人工晶体3眼。结论只要术前准备充分,术中娴熟的手术技巧,术后并发症正确处理,糖尿病性白内障均能得到有效控制。本文表明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人术治疗糖尿病性白内障安全有效,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 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的疗效.方法对70例80只眼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 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随访13年,平均25个月,观察术后视力恢复及并发症的发生.结果术后视力:眼轴27~30mm组术后视力>0.8,8只眼占15.7%;0.5~0.8,20只眼占39.2%;0.3~0.5, 19只眼占37.3%;0.1~0.3,4只眼占7.8%;眼轴>30mm组术后视力>0.8,1只眼占3.4%;0.5~0.8,2只眼占6.9%,0.3~0.5,6只眼占20.7%;0.1~0.3,20只眼占69.0%.其中3只眼术后视力与术前相同,其余病例术后视力均不同程度提高.术后并发症:1例发生后囊破裂人工晶体未能Ⅰ期植入,无一例发生视网膜脱离.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及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治疗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是安全有效的方法,具有术后视力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晶状体囊袋张力环预防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后后囊膜混浊的效果。方法:14例(28眼)双眼白内障患者,一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 张力环 人工晶体植入术;另一眼则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 人工晶体植入术。结果:14例(28眼)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随访3年,其中张力环植入组,后囊膜无明显皱缩,中央区无明显混浊,患者视力下降均≤0.3,有2例(2眼)行了YAG激光后囊膜切开;而未植入张力环组,后囊膜均明显皱缩,且术后视力下降明显,0.25~0.2有2例(2眼),0.4~0.3有4例(4眼),>0.4者有3例(3眼)。其中有7例(7眼)行了YAG激光后囊膜切开。结论:对于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患者,术中植入囊袋张力环,能有效防止囊袋皱缩,抑制晶状体上皮细胞向后囊膜增殖,减少后囊膜中央区混浊及需行YAG切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后囊破裂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的处理方法。方法 对50例白内障超声乳化中后囊破裂患者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其中囊袋内植入16例,前囊作为支撑睫状沟植入22例,一襻或二襻固定于睫状沟12例。结果 瞳孔轻度变形者6例,玻璃体及前房少量出血2例,角膜轻度水肿25例,角膜明显水肿5例,一过性眼压升高4例,前房及瞳孔区纤维素渗出12例。术后1~12mo随访视力0.8~1.0者11例(22%),0.5~0.8者26例(52%),0.2~0.5者10例(20%),0.1~0.2者3例(6%)。眼压平均17.30mmHg。结论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如果发生后囊破裂,只要及时发现,并妥善处理,仍然能安全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使人工晶体处于生理位置及建立正常双眼视觉,同时也可避免植入前房人工晶状体引起角膜失代偿等远期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在小切口白内障术中应用中央连续环形撕囊技术,探讨其手术技巧及对近、远期并发症的有效控制.方法在局麻下行中央连续环形撕探囊后小切口摘除白内障并囊袋内植入人工晶体,术后3个月检查后囊膜的变化.结果所有病例视力恢复良好迅速,术后3个月矫正视力0.5以上者占随访眼的82.35%;撕囊口居中者且边缘有覆盖于人工晶体光学部表面的后囊膜混浊较好.结论中央连续环形撕囊对减少术中并发症及保证晶体后囊膜透明和人工晶体正位积极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囊袋内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16例(248眼)白内障病人行囊袋内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体植入术,观察术后视力及并发症。结果术后1周裸眼视力≥0.3者为202眼(81.5%);术后1个月裸眼视力≥0.3者218眼(87.9%)。矫正视力≥0.3者227眼(91.5%)。术后第1天角膜内皮水肿14眼(5.6%);虹膜脱出3眼(1.2%);人工晶体上袢脱位于前房1眼(0.4%)。术中后囊膜破裂玻璃体脱出8眼(3.2%)。未发生晶状体核坠入玻璃体腔及视网膜脱离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囊袋内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具有手术时间短、超声能量小、术后视力恢复快及并发症少等优点,是一种实用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0.
张汉滨  孙光涛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9(15):1916-1916,1968
目的评价PAMM硬性人工晶体在白内障摘除术中后囊膜破裂时Ⅰ期植入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160眼老年性白内障摘除术中后囊膜破裂14眼,Ⅰ期植入PAMM硬性人工晶体。结果术后1周矫正视力大于或等于0.3者12例(85.7%),≥0.05~<0.3者1例(7.1%),<0.05者1例(7.1%)。所有人工晶体光学中心均位于瞳孔区。结论后囊膜破裂时Ⅰ期植入PAMM硬性人工晶体,可取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人工晶体异位7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为民  罗清礼  董凯 《华西医学》2007,22(2):238-239
目的探讨人工晶体脱位与半脱位的病因、临床表现及防治方法。方法对我科1997年1月-2005年12月收治的77例(81眼)人工晶体脱位与半脱位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7例81只人工晶体脱位与半脱位眼中,前房型人工晶体1只眼,后房型人工晶体80只眼。人工晶体异位的情况瞳孔夹持52只眼,脱入玻璃体腔15只眼,“日落”综合征8只眼,“日出”综合征4只眼,脱出眼外2只眼。人工晶体异位的原因及诱因包括术中有晶体后囊膜破裂,玻璃体脱出,人工晶体未植入囊袋内;术后葡萄膜炎;外伤;晶体悬韧带断裂。治疗方法11只眼观察,4只眼保守治疗,14只眼行人工晶体复位术,27只眼行虹膜前后粘连分离、人工晶体复位、后囊膜切开术,8只眼行人工晶体取出术,17只眼行人工晶体置换术。治疗效果术后绝大多数眼的视力提高或保持不变。手术并发症包括视网膜脱离、前房积血及前房玻璃体积血各1例。结论儿童人工晶体植入术后人工晶体夹持是人工晶体异位的主要类型,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高度重视;手术操作不当是导致人工晶体脱位的直接原因。提高手术质量,减少术中、术后并发症,将人工晶体植入囊袋内是避免人工晶体异位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12.
后房型人工晶体双袢缝线固定25例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缝线固定术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病例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5例(25眼)无后囊膜眼行巩膜睫状沟后房型人工晶体缝线固定术,随访9个月~3年。结果:术后矫正视力≥0.5者15眼(占60%);0.5~0.3者7眼(占28%);0.3~0.1者2眼(占8%);≤0.1者1眼(占4%),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后房型人工晶体双袢缝线固定术可以作为无后囊膜眼的人工晶体的首选方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高度近视眼并发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特点和效果。方法:81 例89眼高度轴性近视眼白内障行超声乳化术,36眼植入 Pharmacia812C 人工晶状体,38眼植入 Acrysof 折叠式人工晶体状,15眼未植入人工晶状体。结果:87眼(98%)成功环形撕囊,3眼(3.4%)虹膜损伤,2眼(2.2%)后囊膜破损,术后角膜水肿5眼(5.6%),术后半年后发障人工晶体植入眼明显低于未植入眼(P<0.01),术后一周裸眼或矫正视力 ≥0.5者,Acrysof 组高于 Phar-macia组(P<0.05),术后一月裸眼或矫正视力≥0.5植入人工晶体组高于未植入组(P<0.05)。结论:高度轴性近视眼在表麻下行颞侧角膜透明切口的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具有手术简便,快捷,安全,术后视力恢复快而稳定等特点,是理想的复明手术和屈光性晶状体手术,患者应尽早手术。  相似文献   

14.
白内障摘除术都需要人工晶状体植入,来提高患者的术后视力。当白内障摘除术中后囊膜破裂、无后囊膜支撑而不能常规后房人工晶状体植入时,作者采用了双悬吊式人工晶状体Ⅰ期植入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随着白内障除及人上晶体植入术的普遍Jf:展,其疗效早已获得一致的认可,但白内障除术中后囊破裂玻璃体脱出仍不可避免,这给人工晶体的植入带来一定的困难。若能将脱出的玻璃体处理好,再利用残余前、后囊膜为后支撑,仍可≥期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现对上述情况的9例9眼≥期非缝线固定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袁军  李燕先  张娇 《实用医学杂志》2008,24(17):3008-3009
目的:探讨囊袋张力环植入在治疗晶状体半脱位手术中的安全性及预防并发症的疗效。方法:对21例21眼晶状体半脱位患者(脱位范围45°~120°),13眼(13例)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囊袋张力环+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8眼(8例)行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囊袋张力环+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结果:21例21眼晶状体半脱位的白内障患者均顺利植入了囊袋张力环及人工晶状体于囊袋内,术后人工晶状体正位20例(20眼),人工晶状体轻度倾斜1例(1眼),后囊膜平整无皱褶19例(19眼),后囊膜皱褶2例(2眼),眼压升高2例(2眼),观察3个月均无后囊膜混浊。结论:对于晶状体半脱位患者,囊袋张力环的应用可增加手术安全性,维持晶状体囊袋的完整性、人工晶状体的正常位置,抑制囊袋皱缩及降低后发性白内障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冷"超声乳化行透明晶状体摘除联合低度数或负度数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超高度近视的护理效果.方法对36例(68只眼)超高度近视患者施行透明晶状体"冷"超声乳化联合低度数或负度数折叠式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随访3~6个月,观察术后效果、屈光状态及并发症.结果术后裸眼视力均大于或等于术前矫正视力,术后裸眼视力>0.5者42只眼(61.76%),术后矫正视力>0.5者12只眼(17.64%),随访中无视网膜脱离及黄斑囊样水肿发生.结论"冷"超声乳化行透明晶状体摘除及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低度数或负度数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治疗超高度近视眼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增视手术.  相似文献   

18.
临床工作中,常会遇到外伤或手术造成的无晶体眼,如外伤性白内障后囊膜破裂、先天性或外伤性晶状体脱位、白内障手术中后囊膜巨大破口、复杂玻璃体视网膜手术需要后囊膜切除或破裂范围大等,无法常规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矫正视力。对于这类患者往往需要进行Ⅱ期人工晶状体悬吊手术,目前临床较易获得并使用的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材料的悬吊用人工晶状体,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外伤性白内障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方法:外伤性白内障80例(80只眼),全部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结果:视力在0.5以上者铝只曩.占60%,外伤性自内障术后常出现角膜水肿、前房渗出、虹膜炎性反应。结论:外伤性白内障的手术时机、术中皮质处理根据伤眼具体情况而定,后囊破裂者尽可能利用残留的前后囊膜作支撑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安全性及临床效果。方法 73例(76眼)糖尿病性白内障,于角膜缘后1 mm处作长3 mm的巩膜隧道切1∶2,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随访观察1~3个月。结果所有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人工晶体I期植入囊袋内。术后视力:0.01~0.1者5眼(6.8%),0.2~0.4者21眼(28.76%),0.5~1.0者53眼(73%)。术后1 d视力提高≥0.5~1.0者52例(71.2%),术后1周时66例(90%),并趋于稳定。主要并发症包括不同程度的葡萄膜灸反应,其中11眼出现人工晶体前膜(8%);角膜水肿8眼(6%),后囊膜混浊15眼(21%)。结论糖尿病性白内障行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是安全的、有效的,并可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