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SEDL基因突变致迟发性脊柱骨骺发育不良机制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迟发性脊柱骨骺发育不良(spondyloepiphyseal dysplasia tarda,SEDT)是一种X线表现明显的X连锁骨发育不良疾病,主要特征包括不成比例的短躯干型矮身材、大关节发育不良以及胸腰椎椎体扁平。文中初步研究SEDL基因突变致SEDT的机制。方法将野生型SEDL基因及其突变型(c.370-371insA)重组真核表达质粒分别转染COS-7细胞,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转染效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重组蛋白表达的亚细胞定位,应用透射电镜观察转染细胞的超微结构。结果野生型和突变型重组质粒的转染效率分别为47.51%和46.39%。野生型重组Sedl-in蛋白主要定位于核周,而突变型Sedlin蛋白则主要分布于细胞核以及部分在胞质表达。超微结构显示转染SEDL突变型重组质粒的细胞溶酶体显著增多。结论SEDL基因c.370-371insA突变导致Sedlin蛋白细胞定位的变化可能是SEDT发病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 迟发性脊柱骨骺发育不良(spondyloepiphyseal dysplasia tarda,SEDT)是一种X-连锁隐性遗传的骨软骨发育不良疾病,主要特征包括非匀称性短躯干型身材矮小及特征性的X线片表现.目前,导致该病的已知致病基因为SEDL基因.该文的主要目的是对一个来自湖南的SEDT家系进行基因诊断和遗传学发病机制分析.方法 对一例迟发性非匀称性短躯干型身材矮小的患者进行家系分析和临床诊断;采集患者及其母亲外周血,进行DNA抽提后,对SEDL基因4个外显子的编码区进行PCR扩增;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PCR产物是否存在及其大小;对未成功扩增的外显子进行长PCR扩增,并对长PCR扩增得到的截短PCR产物进行测序分析.结果 患者存在一个大小为1327bp的缺失,该缺失包括部分第5内含子和第6外显子编码区;患者母亲为该缺失的携带者.对缺失序列及其侧翼序列进行分析,发现第5内含子存在一个Alu序列,与第6外显子非编码区4个Alu序列序列高度相似;提示这些Alu序列的存在可能是SEDL基因发生类似缺失突变的遗传性发病机制的分子结构基础.结论 该文在一个湖南家系中发现的SEDL基因缺失突变,即包括第6外显子编码区在内的1 327 bp缺失,是一个新发现的国际上尚未报道的突变.对SEDL基因的突变检测有助于患者迟发性脊柱骨骺发育不良的确诊,也为女性携带者的诊断,产前诊断和遗传咨询奠定重要的前提基础.  相似文献   

3.
夏欣一  周鑫  崔英霞 《医学研究生学报》2009,22(11):1217-1219,1224
脊柱骨骺发育不良(SED)是一组由于基因突变导致脊柱和骨骺畸形的疾病,主要临床表现包括非匀称性矮身材(短躯干)、胸部畸形和早发性关节退行性变.SED一般分为为先天性(SEDC)和迟发性(SEDT)两大类.<国际遗传性骨病分类标准(2006年版)>共纳入372种遗传性骨病,已明确其中215种与一个或多个基因突变相关,相关致病基因约140个.SEDC的发生通常与12号染色体长臂上编码Ⅱ型胶原的COL2A1基因突变有关,而SEDT的致病基因则为定位于X短臂(Xp22)的SEDL基因.文中简要综述了SEDC、SEDT以及其他少见类型的SED的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有助于SED的基因诊断与产前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先天性心脏病 (congenital heart defects, CHD) 患者的CITED2基因编码链基因突变的情况。 方法 收集101例散发型CHD患者和104例正常健康新生儿血液进行DNA抽提、PCR扩增,应用变性高效液相色谱仪进行CITED2基因全部编码序列的突变检测,对有异常峰型的DNA进行直接测序,并与GeneBank进行比较。 结果 首次在动脉导管未闭的患者发现CITED2基因的一种新的插入突变,在CITED2基因编码链碱基483位起始处插入一个重复9肽(c483_484ins27),导致蛋白的丝氨酸-甘氨酸富含区(SGJ)插入9个氨基酸p.Ser161-Gly162ins9。对照组中未检测到此突变。在CITED2基因的EP300结合基序未发现突变。 结论 中国先心病患者中存在CITED2基因突变,新发现的CITED2基因的重复9肽插入突变c483_484ins27可能是导致动脉导管未闭发生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
中国角膜营养不良四个家系的TGFBI基因突变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Reis-Bücklers角膜营养不良(RBCD)、Avellino角膜营养不良(ACD)、格子状角膜营养不良Ⅰ型(LCD Ⅰ)和格子状角膜营养不良Ⅰ/ⅢA型(LCD Ⅰ/ⅢA)4个中国家系转化生长因子β诱导(TGFBI)基因的突变情况,进一步探讨角膜营养不良表型和基因型之间的关系.方法 2010年2月至2012年10月期间采集4个家系中共22例患者、22名表型正常成员和100名健康对照的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A,合成TGFBI基因所有外显子的特异性引物,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进行扩增,并对PCR产物进行直接测序分析.结果 RBCD家系14例患者TGFBI基因第4外显子均显示c.371G >T (R124L)杂合突变,家系中表型正常成员未检测到此突变;ACD家系中1例患者TGFBI基因第4外显子显示c.371G>A(R124H)杂合突变,家系表型正常成员的遗传学资料缺如;LCD Ⅰ家系3例患者TGFBI基因第4外显子均显示c.370C> T(R124C)杂合突变,家系表型正常成员未检测到此突变;LCD Ⅰ/ⅢA型家系中4例患者TGFBI基因第14外显子均显示c.1877A>G (H626R)杂合突变,家系表型正常成员的遗传学资料缺如.100名健康对照未发现TGFBI基因突变.结论 TGFBI角膜营养不良表型和基因型之间存在高度相关性,R124是TGFBI基因的突变热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先天性并指畸形一大家系的临床特点及其致病基因突变分析,为该类疾病的产前诊断以及携带者筛查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家系调查,对家系患者进行临床表型分析并进行手和脚部X光检查;绘制系谱图,整理分析家系资料;采集家系成员外周血并提取基因组DNA;通过外显子测序方法筛选候选基因,将捕获的候选基因突变位点进行PCR扩增后Sanger测序验证分析。结果: 该家系已传4代,并指患者共9例,其中男4例,女5例,Ⅰ2、Ⅱ4、Ⅲ5,7,10等5例患者为单侧并指,Ⅲ16和Ⅳ3,6,7等4例患者为双侧手指并指,脚趾均为正常。先证者及其家系患者均为HOXD13基因的第二外显子917位点发生G>A的突变,导致306位氨基酸从精氨酸到谷氨酰胺的改变,即c.917G>A(P.R306Q)。家系正常成员均无此突变。结论: 该先天性并指家系属于常染色体显性方式遗传,HOXD13,c.917G>A(p.R306Q)基因突变位点是该并指家系的致病突变。该家系Ⅲ12成员表型正常但致病基因携带者,表明该家系存在不完全外显特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6例多发性内分泌肿瘤1型(MEN1)患者及其家系成员的临床特点,研究MEN1基因突变特征?方法:收集患者及家系成员的临床资料,提取6例患者及其各自家系成员(共13例)外周血DNA,对MEN1基因编码区9个外显子进行PCR扩增,产物直接测序?结果:家系1中2例患者和2例家系成员MEN1基因第10外显子存在杂合突变c.1378C>T,家系2中1例患者MEN1基因第2外显子存在杂合突变c.80C>G,家系3中先证者及其母亲MEN1基因第9外显子存在杂合突变c.1225T>C,其余人员均未发现突变?其中MEN1基因突变c.80C>G和c.1225T>C为新发现的突变类型,c.1378C>T为已知突变类型?结论:MEN1基因突变分析有助于MEN 1患者早期诊断及其亲属的筛查?本研究发现2种新的MEN1突变类型能增加研究者对于MEN1遗传学特征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一伴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CADASIL)患者家系NOTCH3基因突变,探讨突变分析方法在遗传性CADASIL疾病筛查和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收集该家系8位成员(5例患者,3例正常个体)外周血标本,提取基因组DNA。采用PCR扩增NOTCH3基因突变热点区域,DNA直接测序检测扩增产物,寻找该家系致病的突变基因。结果 NOTCH3基因第4外显子内存在一杂合的错义突变(c.421C>T),导致141位精氨酸(Arg)被半胱氨酸(Cys)替代。该家系中患者均携带该突变基因,而家系中正常个体未发现此突变基因。结论 杂合的错义突变(c.421C>T)与该CADASIL家系中患者表型共分离,为引起该家系的致病基因突变。  相似文献   

9.
贺芳  赵明刚  李翠  拓园  王翔 《西部医学》2022,34(1):63-68
目的 调查西安市246例耳聋患者常见耳聋相关基因 GJB2、SLC26A4、线粒体12SrRNA和GJB3,突变位点分布情况,为寻求适合该地区人群的遗传咨询模式做数据支持。方法 通过微阵列芯片法,对西安地区246例非综合征型耳聋患者,进行4个常见遗传性耳聋基因9个热点筛查,在后续遗传咨询中,进一步实施家系调查,并针对性地进行GJB2、SLC26A4基因全外显子序列分析。结果 246例耳聋患者中,基因突变检出率34.55%(85/246),其中,GJB2基因突变率17.48%(43/246),SLC26A4基因突变率14.23%(35/246),7例线粒体DNA 12SrRN A1555A>G均质突变,占比2.85%(7/246)。另外,家系调查结果显示GJB2、SLC26A4基因突变携带率48.72%(19/39)。最后,GJB2和SLC26A4基因全外显子序列分析,在GJB2基因上发现了额外的突变位点c.605ins46,c.79G>A,c.341A>G,c.257C>G,c.109G>A。结论 西安市耳聋患者基因筛查应以GJB2、SLC26A4基因突变为主,另外,不可忽视全面家系调查及适时联合GJB2、SLC26A4基因全外显子序列分析在后续诊断、治疗、生活及婚育指导等个性化遗传咨询上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迟发性脊椎骨骨骺发育不良病(SEDT)是一种X连锁隐性遗传病,多发病于儿童期,发病率高,危害大.SEDT的发生与SEDL基因的突变有关,并伴随Sedlin蛋白的性质或数量发生改变,但SEDT发病的分子机制尚不明确.本实验室已有实验结果证实Sedlin可与PAM14结合,因而Sedlin蛋白可能参与细胞生长、衰老等生命活动过程.本文就迟发性脊椎骨骨骺发育不良病发病的分子机制做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胃黏膜不典型增生患者血清胃泌素(GAS)及生长激素(GH)的检测及意义。方法收集胃黏膜不典型增生患者共90例,其中轻度不典型增生35例,中度不典型增生35例,重度不典型增生20例。测定均应用放射免疫法检测患者血清GAS及GH浓度。结果 GH及GAS在胃黏膜不典型增生患者血清中浓度升高,且随不典型增生的发展升高明显(P<0.05),在胃黏膜不典型增生患者的表达具有相关性(r=0.515)。结论联合检测GH及GAS对胃黏膜不典型增生发展预测及治疗指导有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电子支气管镜(简称气管镜)在新生儿呼吸困难诊疗中的价值及安全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济南市儿童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中行气管镜检查病例122例,其中可疑畸形患者(畸形待排组)101例,肺不张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患者(肺不张组)21例。 结果 畸形待排组共发现气道发育异常52例,其中发育异常以喉软化(25/101,24.8%)、气管软化(18/101,17.8%)和声带麻痹(15/101,14.9%)多见,多发畸形25例;非器质性病变49例。肺不张组经过灌洗治疗后,21例患儿均治愈,其中有3例患儿伴有支气管软化。 结论 气管镜兼有检查和治疗的双重作用,安全性好,对新生儿呼吸困难的诊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检测胃异型增生上皮及胃腺癌组织中p16蛋白和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的表达.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9例低度异型增生、16例高度异型增生及30例胃腺癌活检组织中p16蛋白和细胞周期蛋白D1的表达.结果 p16蛋白和细胞周期蛋白D1在低度异型增生、高度异型增生及胃腺癌活检组织中阳性表达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低度异型增生和高度异型增生p16蛋白和细胞周期蛋白D1的表达率与是否伴有肠化无关.结论 p16蛋白和细胞周期蛋白D1可作为判断胃异型增生上皮生物学行为有价值的指标.  相似文献   

14.
口腔粘膜癌前病变HPV感染与p53蛋白过度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口腔粘膜癌前病变p5 3蛋白过度表达与人类乳头状病毒 (HPV)和EB病毒 (EBV)感染。 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DAB法及PCR对 33例口腔粘膜癌前病变组织和 34正常口腔粘膜组织 p5 3蛋白、HPV、EBV进行检测。结果 :(1) 33例口腔粘膜癌前病变中 ,10例 p5 3蛋白过度表达 ,阳性表达率为 30 .3% ,3例HPV感染阳性 ,阳性率为 9.0 9% ;正常口腔粘膜没有检测到p5 3蛋白过度表达和HPV感染 ,二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0 .0 1)。 (2 ) 33例口腔粘膜癌前病变组织和 34正常口腔粘膜组织没有检测到EBV病毒感染。 结论 :口腔粘膜癌前病变存在p5 3蛋白过度表达和人类乳头状病毒 (HPV)感染。  相似文献   

15.
胃粘膜上皮异型增生分型的组织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指出,在对胃粘膜上皮异型增生进行分级时,应首先考虑其类型的不同。因为不同类型的异型增生,不但其组织发生不同,甚至其性质亦异。作者将152例胃粘膜上皮异型增生分为三个类型:腺瘤型异型增生多为隆起样病灶,异型增生发生在粘膜浅层,为肿瘤性质的病变;隐窝型异型增生起始于肠化生腺管部隐窝水平,是一种非肿瘤性质的病变。文内对这两型异型增生的组织发生进行了探讨;再生型异型增生虽然多是一过性可逆性病变,但也有少数呈现较重度者,并有发生癌变的病例。本文也对目前文献中所使用的有关名称进行了对证,以期有一个国际上通用的合理名称。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观察COX-2在口腔黏膜白斑(OLK)、口腔扁平苔藓(OLP)及口腔鳞状细胞癌(SCC)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口腔癌发生过程中的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COX-2在51例口腔黏膜白斑(单纯增生15例,伴异常增生36例)、34例口腔扁平苔藓(单纯扁平苔藓19例,伴异常增生15例)、52例口腔鳞状细胞癌、10例正常口腔黏膜中的表达情况。采用图像分析系统计数阳性细胞率。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COX-2在不同病变中的表达。结果COX-2在白斑单纯增生组6.7%(1/15)为强阳性表达,白斑异常增生组强阳性的表达率为50%(18/36);在单纯扁平苔藓组15.8%(3/19)为强阳性表达;扁平苔藓异常增生组强阳性的表达率为33.3%(5/15);鳞状细胞癌有7.7%(4/52)呈强阳性表达。COX-2在白斑异常增生组强阳性的表达率显著高于单纯白斑和鳞状细胞癌组(P<0.01),在扁平苔藓异常增生组明显高于单纯扁平苔藓和鳞状细胞癌组(P<0.05)。单纯白斑、扁平苔藓组与鳞癌组相比较,COX-2的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COX-2在口腔癌变过程中是一个早期事件,可能成为化学预防作用的重要靶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胃黏膜不确定异型增生和异型增生组织p16基因甲基化状态,分析其与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感染等暴露因素的相关关系.方法:选取我国北方胃癌高发区(山东省临朐县)223例不确定性异型增生和130例异型增生胃黏膜,采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和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技术,测定p16基因CpG岛甲基化状态,并与年龄、性别、吸烟、饮酒、Hp感染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胃黏膜不确定性异型增生和异型增生p16甲基化阳性率分别为28.3%和24.6%(P=0.46).p16甲基化与年龄、性别、吸烟、饮酒均不存在相关关系(P>0.10).单因素分析发现,在异型增生组织中p16甲基化与Hp感染接近统计学相关(P=0.07),Hp阳性者(93例)甲基化相对危险度高于阴性者(37例)(OR=2.62,95%CI:0.92~7.43),多因素分析则二者无统计学关联(P=0.11).结论:胃黏膜不确定性异型增生与异型增生p16甲基化频率相似;p16甲基化与年龄无相关关系:Hp感染可能与p16甲基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采用流式细胞光度术(FCM)对51例口腔粘膜样本进行了细胞核DNA含量及细胞周期分析,发现由正常组织、单纯增生、轻增、重增到鳞癌的DNA含量及S时相细胞的百分比是逐渐增加的。异常增生与正常组织、单纯增生相比差异有显著性。异常增生和鳞癌中有异倍体出现,轻增、重增、鳞癌的异倍体出现率分别为40%,50%70%。结果表明,口腔粘膜由正常组织、单纯增生、轻增、重增到鳞癌是一个连续的发展过程,其增殖活性逐渐升高。DNA含量和S时相百分比是反映异常增生和癌变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抑癌基因p16蛋白在前列腺癌及前列腺非典型增生中的表达。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 (S P法 )对70例前列腺癌、10例前列腺正常组织、2 0例前列腺增生症、40例前列腺非典型增生及 30例前列腺癌旁前列腺非典型增生组织进行p16蛋白的免疫组化检测。结果 :70例前列腺癌中有 31例为阳性反应 ( 45 % ) ,10例正常前列腺组织及 2 0例前列腺增生症均表达 ,40例前列腺非典型增生中 2 8例呈阳性反应 ( 70 % ) ,30例前列腺癌旁前列腺非典型增生组织中有 2 1例呈阳性反应 ( 70 % )。p16蛋白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明显低于前列腺非典型增生和前列腺癌旁的非典型增生。结论 :抑癌基因p16蛋白在前列腺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Endoscopic review of patients who have had gastric surgery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Seventy one patients who had had operations on their stomachs over 15 years previously were examined by endoscopy and multiple mucosal biopsy sampling. Sixty six had histologically proved gastritis (56 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 10 superficial gastritis), 38 intestinal metaplasia, and 11 epithelial dysplasia. In three cases the epithelial dysplasia was severe (carcinoma in situ). One patient had an infiltrating carcinoma and another, whose biopsy appearances were reported as severe dysplasia, developed a carcinoma of the stomach eight months later. All patients having undergone gastric surgery more than five years previously should be screened endoscopically and any found to have moderate dysplasia subjected to regular endoscopic screening thereafter. Patients with severe dysplasia (carcinoma in situ) should be considered for radical surger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