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目的:探讨后路经伤椎椎弓根向伤椎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疗效。方法:经伤椎弓根向伤椎椎体内植骨,同时行椎管环形或次环形减压、短节段椎弓根螺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83例,其中59例获得随访。术前及随访时行X线和CT检查,测量伤椎椎体中央高度值,比较经撑开固定和植骨后椎体高度的恢复程度,同时观察植骨融合情况。采用配对t检验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均无植骨操作所致的神经血管损伤并发症,无感染。CT检查显示椎体内植骨块融合良好,术后平均随访24.5个月,伤椎椎体中央高度值(T12 3.07±0.34cm,L13.19±0.35cm)与正常值(T12 3.21±0.35cm,L13.35±0.50cm)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行椎管减压及内固定的同时,经伤椎椎弓根向椎体内植骨,能够恢复伤椎椎体高度,重建损伤阶段的前、中柱的稳定性,也能预防术后远期发生椎体塌陷。  相似文献   

2.
经伤椎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12例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伤椎椎弓根钉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疗效。方法总结经伤椎椎弓根钉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12例,其中5例单纯行短节段钉棒系统(GSS)内固定,7例行短节段钉棒系统内固定的同时行椎板开窗减压及经伤椎椎弓根椎体内植骨。结果通过手术治疗,术后随访4。24个月,平均13个月,椎体成角,椎体压缩率明显改善,椎管占位率明显恢复,无一例发生内固定失败,神经症状ASIA评分平均提高1.5级。结论经伤椎椎弓根内固定可增强钉棒系统内固定稳定性,经椎弓根打压植骨可有效增加伤椎的骨量,恢复椎体高度,预防后期椎体高度丢失。在伤椎椎体内打入椎弓根钉的短节段固定是安全有效的固定方式。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探讨经伤椎椎弓根单侧置钉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联合对侧椎弓根椎体内植骨在胸腰段脊柱骨折中的疗效,得出结论:胸腰段脊柱骨折经单侧伤椎椎弓根椎体植骨联合伤椎对侧椎弓根置钉内固定后,可恢复伤椎椎体高度,重建脊柱的稳定性,防止术后远期椎体高度和矫正Cobb角的再丢失以及内固定的松动、断裂.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结合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疗效及护理。方法:采用经椎弓根伤椎内植骨椎管减压,相邻节段椎弓根内固定。对27例患者实施术前评估、术后采用各种护理措施和功能锻炼,促进了骨折愈合,防止了并发症。结果: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明显恢复,伤椎内植骨未引起神经、血管损伤,无术中、术后并发症。随诊8个月椎体内植骨融合良好,伤椎前缘高度恢复。结论:采用经椎弓根伤椎内植骨治疗胸腰段爆裂性骨折可有效恢复伤椎高度,重建稳定前中柱,防止术后伤椎高度丢失,全部病例经完善的护理和治疗后痊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减压方法,应用经椎弓根系统的治疗重建伤椎。方法:据伤椎部位、椎管占位面积、有无神经损伤.采用选择性侧后方减压,全椎板切除和间接减压技术,经椎弓根内固定、撬拔复位、椎体内植骨加后外侧植骨术,了解术前术后及随访时,伤椎椎体高度、后凸角度、功能;恢复情况、有无内固定失败等并发症。结果:术后伤椎高度、后凸角度明显改善,随访测量结果与术后相比无明显变化;神经不完全损伤者,ASIA分级提高1~2级,无断钉、断棒等并发症。、结论:对不同程度的胸腰椎爆裂骨折应采取相应的减压方式,经椎弓根撬拔复位、椎体内植骨有助于维持伤椎术后的重建,降低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经后路减压椎体内植骨与横突间植骨椎弓根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经后路减压植骨椎弓根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76例,按照植骨方法不同分为椎体内植骨组和横突间植骨组,对两组进行比较研究。术后随访1.5~2.8年,观察两组间术后2周及内固定物取出后伤椎椎体高度、Cobb角的变化;同时评价内固定的失败率。结果:伤椎椎体高度、Cobb角在术后2周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内固定物取出后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椎体内植骨组在内固定物取出后腰背痛发生率较低且未发现内固定失败。结论:椎体内植骨椎弓根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能重建并维持脊柱的稳定性,有效减少椎体高度、矫正度丢失和内固定失败,疗效满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经椎弓根伤椎内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方法,规范术中操作要点,使其更加安全有效.方法 60例胸腰椎爆裂骨折后路钉棒复位,经椎弓根伤椎内植入自体髂骨、异体人工骨、磷酸钙人工骨或带BMP人工骨粒,4例经球囊扩张处理椎体,术后随访行X片和CT检查了解植骨情况.结果 60例均未发生钉棒断裂,2例椎体仍存空腔,2例出现继发性椎管占位,但无神经损伤症状,4例球囊处理后椎体植骨充实.结论胸腰椎爆裂骨折经椎弓根伤椎植骨技术中,后路钉棒可以良好复位伤椎高度和椎管减压的病例,需采用工作套管操作,注意通道方向需朝向骨折线处,套管开口方向需朝向中线,可以植入不同的替代材料,应用球囊可以使植骨充实.  相似文献   

8.
高志成  郭素银  陈晓斌  郝夏 《医学综述》2011,17(7):1113-1115
目的总结应用后路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加后路横突椎板间植骨或伤椎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骨折48例。结果经9~24个月的随访,48例椎体前缘高度由术前的平均33%恢复到术后的94%,Cob角由手术前的平均24°降低到手术后的平均4°,椎管内骨块复位率达91%。结论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加植骨术治疗胸腰椎骨折能获得良好的骨折复位固定脊柱及椎管减压的目的,后期随访椎体高度及Cob角丢失率低,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雷海英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13):1589-1590
目的:探讨采用经椎弓根空心椎体植骨器行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护理。方法:护理26例采用自行设计的经椎弓根空心椎体植骨器行椎体内植骨配合椎管减压(或不减压),将突入椎管内骨块复位,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患者。结果:26例患者均未出现植骨操作引起的神经、血管并发症,椎体内植骨融合良好。伤椎椎体高度保持良好,未出现复位后高度丢失和晚期塌陷,未出现因护理不当而导致的并发症。结论:采用经椎弓根空心椎体植骨器行椎体内植骨操作准确、简单、易掌握,椎体内植骨可促进骨折愈合,重建脊柱的稳定性,预防术后晚期椎体高度的丢失和塌陷。护理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0.
本文的主要目的 在于探讨经伤椎椎弓根内固定结合伤椎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查阅近20年内关于经伤椎椎弓根内固定结合伤椎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国内外文献,将其进行比较分析,对该治疗方法 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价总结,术后X线片显示,绝大多数患者的椎体高度无明显丢失、无内固定物松动、无断钉断棒等并发症。因此,经伤椎椎弓根内固定结合伤椎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较传统跨伤椎内固定术式具有明显的临床优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伤椎椎弓根置钉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联合对侧椎弓根椎体内植骨在胸腰椎骨折中的疗效。方法采用经伤椎单侧椎弓根椎体植骨,对侧椎弓根及上下椎体行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43例,术前、术后及随访时行X线片检查,观察椎体高度及矫正Cobb角有无丢失,以及内固定物有无断裂、松动情况发生。结果全部病例获得随访,无内固定物松动、断裂发生,术前、术后远期椎体高度丢失率、矫正Cobb角丢失度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腰椎骨折经伤椎椎弓根椎体植骨联合伤椎置钉内固定后,可恢复伤椎椎体高度,重建脊柱的稳定性,防止术后远期椎体高度和矫正Cobb角的再丢失以及内固定的松动、断裂。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椎弓根伤椎椎体内自体骨粒植骨在老年人胸腰椎爆裂型骨折中的临床效果。方法:16例胸腰椎爆裂型骨折患者,平均年龄61.5岁,采用经椎弓根伤椎椎体内自体髂骨粒植骨同时采用后路短节段钉棒内固定系统复位固定。结果:术前、术后及随访时摄X线片及CT检查,随访平均11个月,植骨融合率为100%,未出现明显椎体高度再丢失,无1例发生内固定断裂、松动。结论:老年人胸腰椎爆裂型骨折经椎弓根伤椎自体骨植骨、短节段钉棒内固定后,可恢复伤椎椎体高度,重建前中柱的稳定性,促进伤椎骨愈合,防止术后椎体高度的再丢失和内固定器械的松动、断裂。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结合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疗效.方法:2007年1月-2009年8月共收治胸腰椎爆裂性骨折10例,根据AO分型,A2型6例,A3型4例.按ASLA脊髓神经功能障碍分级标准;A级3例,B级3例,C级2例,D级1例,E级1例.采用经椎弓根伤椎内植骨椎管减压,相邻节段椎弓根内固定.结果: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明显恢复,伤椎内植骨未引起神经,血管损伤无术中、术后并发症.随诊8个月椎体内植骨融合良好,伤椎前缘高度恢复.结论:采用经椎弓根伤椎内植骨治疗胸腰段爆裂性骨折可有效恢复伤椎高度,重建稳定前中柱,防止术后伤椎高度丢失.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经伤椎椎弓根植骨椎体成形并植钉,结合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后路减压,经伤椎椎弓根填充自体骨颗粒,伤椎植入椎弓根钉,结合上下相邻椎体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13例.结果 术后患者临床症状有所改善,椎体高度恢复好,内固定无松动、断裂.结论 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可恢复伤椎椎体正常的骨小梁结构,恢复伤椎的生物力学强度;伤椎椎弓根钉分散内固定的承载应力,达到脊柱稳定的目的 ;两者联合应用可降低后期内固定松动、断裂及矫正度丢失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采用椎弓根钉系统固定结合同种异体骨经伤椎椎弓根植入椎体成形术治疗新鲜胸腰椎骨折的方法和疗效。方法:64例新鲜胸腰椎骨折先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撑开复位,部分行后路减压突入椎管骨块向腹侧打出复位,后经伤椎椎弓根向椎体内植入同种异体骨。结果:术后椎体高度及脊柱生理弧度恢复满意,无一例出现神经继发损伤症状,经随访椎体高度和脊柱生理弯曲无丢失,无内固定松动、断裂。结论:胸腰椎骨折椎弓根钉内固定结合同种异体骨经伤椎椎弓根植入椎体成形治疗效果满意,更安全,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结合经伤椎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系统复位固定胸腰椎骨折的同时,对伤椎经椎弓根进行椎体内植骨33例,观察手术前和术后不同时期椎体前缘高度及Cobb角恢复情况。结果本组33例无内固定失败并发症,伤椎高度、Cobb角基本恢复正常,植骨愈合良好,脊柱稳定性恢复,后期随访无丢失。结论后路短节段固定结合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可以重建脊柱稳定性,防止术后矫正度丢失,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后路钉棒系统加自体骨植骨、病椎植骨成型术治疗胸腰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50 例胸腰段爆裂型骨折患者采用后正中入路切开复位椎管后路减压、横突及椎小关节间植骨融合钉棒系统固定,并应用植骨推注器经椎弓根病椎椎体成型手术治疗.结果 全部病例随访6~18个月(平均11个月),均未发现内固定松动、断裂及继发脊柱后凸畸形.术后6个月X线片显示椎体融合30 例,术前、术后采用Frankel分级评定,脊髓神经功能均获得改善.长期随访无明显椎体再压缩.治疗效果:优33例、良10例、中5例、差2例,优良率为86%.结论 后路减压、钉棒系统固定加经椎弓根病椎内植骨成型术能有效复位椎体骨折,重建脊柱稳定性,是治疗胸腰段骨折合并脊髓神经损伤的较好选择.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胸腰段椎体骨折GSS内固定术经锥弓根等植骨的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1年2月-2014年2月采用GSS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加经椎弓椎椎体内植骨及后外侧植骨融合术治疗的6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随访,伤口均一期愈合,X线片显示脊柱序列和生理曲度基本恢复正常,椎体高度恢复到正常椎体高度的78%~98%,复位率达到98%,疼痛症状及功能改善96%以上,无脊髓及神经根损伤加重并发症,无螺钉棒松动、断裂,无矫形丢失无脊髓及神经根损伤加重并发症。结论:对胸腰段椎体骨折采用手术治疗时采用经椎弓根植骨加椎板后路植骨稳定前中后柱椎体,以防止断钉断棒、椎弓根钉松动,同时防止椎体高度丢失,减轻患者的痛苦,是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胸腰段椎体骨折总体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徐永旭 《当代医学》2011,17(24):10-12
目的通过46例中重度胸腰椎爆裂骨折的长期随访研究,探讨后路半环式或全环式椎管减压、经伤椎椎弓根椎体内植骨这一术式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组46例中重度胸腰椎爆裂骨折,根据伤椎三柱损伤和破坏的不同程度,分别选择后路半环式或全环式椎管减压、经伤椎椎弓根椎体内植骨。2例陈旧性椎体爆裂骨折合并脊髓或神经根不完全损伤,同时伴有后凸畸形〉30°,采用楔形截骨+环状减压。通过长期随访观察术后患者神经功能改善和恢复情况;通过术前术后及长期随访CT和X线观察分析伤椎植骨愈合情况,椎体高度和后凸角变化情况。结果半环式或全环式椎管直接减压,椎管容积恢复接近或大于正常椎管。平均两年半左右,椎体内植骨与周围骨组织融合,椎管基本完成重塑形。伤椎前缘高度及脊柱后凸角明显改善。两侧同时经椎弓根伤椎植骨组,术后即刻与长期随访脊柱后凸角比较无明显差异;经一侧椎弓根伤椎植骨组,术后即刻与取出内固定后长期随访伤椎楔变角、伤椎前后缘高度比、脊柱后凸角矫正平均分别丢失1.00°、1.03%和6.07°。除4例术前ASIA神经功能分级A级患者术后功能未恢复,其余A、B、C、D级患者均有1~3级恢复。本组病例无内固定松动、断钉、断棒及继发神经功能损伤。结论后路半环式或全环式椎管减压可以达到直接减压,减压后的椎管有重新塑形功能,大约在一年到一年半左右完成重塑形。伤椎椎体内植骨最终和周围骨组织融合,对维持前柱高度,恢复伤椎形态、防止后期矫正角度及椎体高度的再丢失,避免继发椎管狭窄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赵选尚 《吉林医学》2011,(5):962-963
目的:探讨和总结胸腰段椎体骨折应用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复位、内固定并植骨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脊柱后路正中切口,应用手法及椎弓根钉棒系统对伤椎复位、内固定并植骨融合,重建脊柱稳定性。结果:伤椎平均复位率在95%以上,脊柱损伤局部稳定性得以重建。结论: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复位内固定并植骨治疗脊柱胸腰段椎体骨折具有手术操作简便,固定可靠,符合脊柱稳定的生物力学要求,是脊柱胸腰段椎体骨折非常好的手术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