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正>选择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收治的高龄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均符合1996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脑梗死诊断标准[1],年龄78~89岁,经头颅CT或磁共振确诊,发病时间<7 d,均无溶栓指征,无肝肾功能不全,心功能不全。将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40例;男18例,女12例;平均年龄82.6岁;既往有高血压30例,糖尿病15例,冠心病13例,高脂血症30例;病程<24 h 5例,24 h~7 d 35例。治疗组40例,男17例,女13例;平均年龄83.8岁;既往有高血压36例,糖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注射用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2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2组均采用常规治疗,包括抗血小板聚集、他汀类药物、积极控制危险因素、改善微循环、减轻脑水肿及神经保护等.在此基础上,治疗组采用注射用尤瑞克林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有无头昏、头痛、面部潮红、眼球结膜充血及皮肤药疹等)的情况,并对2组治疗前和治疗7、14 d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治疗14 d后ADL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组治疗14 d后神经功能缺损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前、治疗7d后神经功能缺损、ADL得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尤瑞克林可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所致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并可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尤瑞克林联合神经节苷脂(GM1)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4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给予0.9%生理盐水100 mL加疏血通6 mL,1次/d,静滴;甘露醇250 mL,2~3次/d,静滴;神经节苷脂100 mg加0.9%生理盐水100 mL,1次/d,静滴;口服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的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尤瑞克林0.15 PNA单位+0.9%生理盐水100 mL,1次/d,静滴.对照组和治疗组疗程均为21 d,治疗21 d后行疗效评定.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4.6%vs 67.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尤瑞克林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且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9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47例,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和对症治疗基础上加用尤瑞克林0.15PNA加入0.9%生理盐水100ml中,静脉滴注,1次/d,连用14d。治疗前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临床疗效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分别为(16.49±5.70)分、(7.91±4.48)分,对照组分别为(16.57±5.11)分、(12.04±4.76)分,两组治疗后NIHSS评分均明显下降(P〈0.01),但观察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8.0%和76.6%,差异有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部分患者静脉滴注尤瑞克林时出现恶心、呕吐及血压下降等不良反应,停药后症状消失。2组均无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及心电图异常改变。结论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副反应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马秋萍  杜晓琴  顾晓红 《全科护理》2013,(25):2322-2323
[目的]总结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不良反应的观察及护理。[方法]对207例急性脑梗死病人应用尤瑞克林进行治疗,对治疗期间病人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观察、处理,并实施相关护理措施。[结果]治疗过程中病人出现面色潮红、头痛、头晕等脑血管扩张表现5例,胸闷、气促3例表现,喉部收紧感1例,血压骤降休克表现1例,上消化道出血1例,经治疗及有效的观察和护理,不良反应均好转,治疗顺利进行。[结论]加强护理干预可以预防及减少尤瑞克林使用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确保治疗的实施,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急性脑梗死发生率较高,严重地影响到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健康[1]。其治疗关键是及早恢复脑组织的血供,避免缺血再灌注所致的组织损伤,使缺血部位的半暗带区域进展成梗死[2]。临床的常规治疗方案为传统基础药物如阿司匹林、胞磷胆碱、奥扎格雷钠等,对脑梗死的有效控制率较低,对梗死区域的血流灌注改善、梗死灶面积的缩小均不是很理想[3]。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2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包括抗血小板聚集、调脂、控制血压及脑保护剂等基础性治疗,治疗组同时给予尤瑞克林应用,疗程为14 d。于治疗前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ADL),评估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均明显下降,治疗组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ADL评分均明显升高,治疗组升高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88.1%)高于对照组(7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具有确切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祁风  余科  韦朝霞  刘祖佑 《新医学》2014,(11):729-731
目的探讨尤瑞克林对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10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尤瑞克林治疗组(51例)和对照组(51例)。治疗组予尤瑞克林0.15PNAU稀释后静脉滴注,同时静脉滴注血栓通;对照组仅予静脉滴注血栓通。两组疗程均为10d。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第10日、第90日进行欧洲卒中量表(ESS)评分和Barthel指数(BI)评分。结果治疗后第10日、第90日,治疗组ESS评分和BI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且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尤瑞克林可以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9.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6):1262-1263
目的研究分析尤瑞克林联合美金刚治疗急性脑梗死运动性失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急性脑梗死运动性失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加用尤瑞克林及美金刚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失语改善程度以及语言功能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治疗之后,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8%,对照组为80%,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较高,P<0.05;治疗组患者的失语改善程度较好,P<0.05。治疗组患者的语言功能评分较高,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运动性失语患者采取尤瑞克林联合美金刚治疗,临床疗效显著,可以改善脑梗死运动性失语患者的失语程度,能提高患者的语言功能,无并发症的发生,有着一定的可行性和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8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我科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5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n=84)和对照组(n=72).对照组用胞二磷胆碱钠注射液0.5 g/天+阿司匹林0.1 g/天+依达拉奉30 mg静脉滴注,1日2次;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尤瑞克林0.15 PNA单位加入0.9%生理盐水100 mL中静脉滴注,1日1次;疗程为14 d.应用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评价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治疗组对神经功能缺损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能加速神经功能的恢复,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尤瑞克林和巴曲酶对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进展性脑梗死患者94例,随机分为尤瑞克林组25例,巴曲酶组28例,联合组11例,对照组30例,均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尤瑞克林组加用尤瑞克林,巴曲酶组加用巴曲酶,联合组同时加用尤瑞克林和巴曲酶。观察治疗14、28 d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变化。结果:对照组于治疗14、28 d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治疗14 d后尤瑞克林组显效率为12%,巴曲酶组为7.14%,联合组为27.27%,3组间无统计学差异。治疗28 d后尤瑞克林组显效率为36%,巴曲酶组为28.57%,联合组为45.45%,3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尤瑞克林和巴曲酶对进展性脑梗死均有较好的疗效,联合应用疗效是否更佳还有待观察。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人尿激肽原酶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62例随机分为依达拉奉治疗组(20例)、人尿激肽原酶治疗组(21例)和联合治疗组(21例),依达拉奉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注射液,人尿激肽原酶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人尿激肽原酶注射液,联合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人尿激肽原酶和依达拉奉,治疗14 d,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第1、7和14天NIHSS评分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3组患者在治疗后第7、14天NIHS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联合治疗组患者NIHSS评分低于其它2组(P0.05);联合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其它2组。结论:人尿激肽原酶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显著降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疗效优于单用上述2种药物。  相似文献   

13.
凯力康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凯力康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3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9例,2组均予对症治疗,治疗组加用凯力康治疗14d。于治疗前后评定NIHSS评分、BI评分及临床疗效,并监测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治疗14d后NIHSS评分、3个月时BI评分及临床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凯力康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能显著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人尿激肽原酶(尤瑞克林)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3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给予单用尤瑞克林治疗2周,治疗前后以NIHSS、mRS量表评价疗效。结果:治疗后30例患者NIHSS评分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S评分低于治疗前,有显著性差异(P<0.01)。基本痊愈4例,显著进步16例,进步5例,无变化4例,恶化1例,总显效(基本痊愈+显著进步)20例。出现恶心呕吐者2例,转氨酶增高者1例,所有治疗未见血压明显下降(下降>30%)。血尿常规、血糖、血脂、肾功能未见明显变化。结论:应用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且临床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5.
纤溶酶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纤溶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进行对比研究,对照组采用常规内科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纤溶酶200u,以生理盐水250mL稀释后静脉点滴,每日一次,连用7d。结果:治疗组显效率和有效率(44%,72%)均明显高于对照组(25%,58%)(P<0.01);治疗组存活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用药后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水平比对照组显著下降(P<0.01),治疗组无增加出血事件及其他副作用。结论:纤溶酶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联合强化胰岛素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疗效和预后的影响。方法160例无糖尿病史、脑梗死后血糖>6.7 mmol/L的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入院后立即给予强化胰岛素治疗,在病后1 d,生命体征稳定、病情无进行性加重时开始康复治疗;对照组按常规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使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简式Fugl-Meyer评分和Barthel指数比较患者的疗效。结果治疗组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康复联合强化胰岛素治疗能改善神经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银杏达莫注射液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随机分为银杏达莫组和脉络宁组各40例,银杏达莫组给予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脉络宁组给予脉络宁注射液治疗。治疗前后评定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和临床疗效,监测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同时记录不良事件。结果:治疗后2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临床疗效和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有改善,银杏达莫组与脉络宁组相比有显著差异性(P<0.05),且银杏达莫组无明显副作用。结论:银杏达莫注射液是治疗急性脑梗死有效而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早期康复治疗对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以及预防并发症发生的影响。方法对入选的78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康复组(40例)、对照组(38例),2组患者均采取常规治疗,康复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康复干预,观察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用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良的Barthel指数对康复组、对照组在入院时和治疗1个月后分别进行量化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统计。结果康复组、对照组在入院治疗前和治疗1个月后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分别为:(27.8±6.7)和(53.2±10.8)、(27.0±5.8)和(46.7±6.9)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良的 Barthel 指数评分分别为:(29.6±7.2)和(63.1±12.7)、(30.1±6.2)和(51.4±8.6)分,2组治疗前后经统计学检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康复组优于对照组(P<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5.0%和15.8%,但经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治疗有助于促进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且积极的早期康复治疗有可能减少并发症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急性脑梗塞介入溶栓治疗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对28例急性脑梗塞进行动脉内溶拴治疗,就其治疗时间窗,药物用量及其并发症的防治进行讨论。方法:选择性造影并溶栓,血管内造影证实血管开通情况,并在治疗前后及起病1个月后分别进行神经功能评定。结果:阻塞血管完全再通率46.4%(13/28),部分再通率32.1%(9/28),未开通6例(21.4%);临床治愈率10例(35.7%),显著好转7例(25%),有效6例(21.4%),无变化4例(14.3%),死亡1(3.6%)例。结论:介入性溶栓是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