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QT离散度与心律失常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韩启定  赵月萍 《临床荟萃》2000,15(17):808-809
QT离散度 (QTd)是体表心电图不同导联间最大与最小QT间期的差值 [1 ]。反映心室复极的不均一性和电不稳定性 ,可作为一项有效预测心律失常的危险指标。通过 93份心电图分析 ,探讨心律失常患者与无心律失常者 QTd之间差异及临床价值。1 临床资料1.1 对象  1998~ 1999年患者 93例 ,冠心病 2 5例 ,风心病 16例 ,原发性高血压病 14例 ,肺心病 5例 ,糖尿病 6例 ,扩张型心肌病 6例 ,肥厚型心肌病 2例 ,草药中毒 2例 ,甲亢 5例 ,病因不明者 12例。排除心率 <6 0次 /分和 >10 0次 /分者 ,电解质紊乱 ,束支传导阻滞和心房纤颤者。分为心律失…  相似文献   

2.
冠心病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后QTd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QT间期离散度 (QTd)的检测是简便易行的无创性心电生理检测技术 ,可反映心室复极状况 ,是判断心肌电活动稳定状况的指标之一 ,近年来得到广泛应用。作者等观察急性心肌梗死 (AMI)溶栓治疗不同时间段QTd的变化 ,并与非溶栓组进行比较 ,以探讨AMI早期静脉溶栓治疗对QTd的影响。1 临床资料1.1 病例选择 选取 1990年 7月至 2 0 0 1年 11月本院急诊科及心内科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2 36例 ,患者均符合AMI的诊断标准[1] ,所有病例均有完整的临床及心电图资料。其中 110例发病在 12h以内 ,男 74例 ,女 36例。年龄 4 3~ 6 9岁 ,平均为(…  相似文献   

3.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博苏干预前后QT离散度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QT离散度(QTd)是反映心肌节段性复极不均一性的可靠指标。在心衰患者中,它可预测心脏事件和间接反映心衰的严重程度。为此,笔者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QTd进行了测定,观察QTd的变化及比索洛尔对其QTd的影响。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58例均为2003年2月至2005年1月住院的CHF患者。其中男31例,女27例,年龄58~72岁,平均(65.2±4.2)岁,均符合2002年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制定的心力衰竭临床评定标准[1]。其中冠心病引起者32例,风湿性心瓣膜病者11例,肺源性心脏病8例,扩张型心肌病5例,病因不明2例。心功能按NYHA分级,…  相似文献   

4.
QT间期离散度(QTd)是指在同一帧心电图中不同导联中最大QT间期(QTmax)与最小的QT间期(QT-min)的差,即QTd=QTmax-QTmin。它反映的是心定复极的紊乱程度,即不均一性。近年来,被许多学者所重视。我们对52例住院病人进行了心电图QTd的测定和分析,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52例均系住院病人,诊断均为出院诊断。其中无心血管疾病且心电图正常10例,急性心肌梗死21例,扩张性心肌病7例,充血性心力衰竭8例,冠心病心肌缺血6例。52例中男37例,女15例,年龄42~67岁。1.2方法采用日本产6511型心电图仪,均为发…  相似文献   

5.
QT离散度(QTdispersion,QTd)是普通体表心电图QT最大间期(QTmax)与QT最小间期(QTmin)的差值,反映心室肌细胞复极不均一性和电不稳定性的程度,可用以预测心律失常和猝死的发生[1]。有学者认为QTd和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有关[2,3]。本研究的目的旨在观察QTd和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心肌供血不足及病情程度的关系。1对象与方法1.1对象:为我院住院的60例冠心病患者,均符合WHO诊断标准。分为(1)不稳定性心绞痛组:30例,男20例,女10例,平均年龄58.6±10.3岁。(2)稳定性心绞痛组:30例。其中男21例,女8例,平均年龄59.2±10…  相似文献   

6.
冠心病伴室性心律失常与左室射血分数及QT离散度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伴室性心律失常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QT离散度(QTd)的关系。方法:测量和分析56例CHD伴室性心律失常患者(CHD组)和53例正常人(对照组)的LVEF值及心电图最大QT间期(QTmax),最小QT间期(QTmin)。结果:CHD组的LVEF值和QTd分别为:(40.36±6.85)ms和(65.98±16.86)ms;对照组的LVEF值和QTd分别为:(59.68±4.16)ms和(33.05±13.23)ms。CHD组与对照组之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CHD伴室性心律失常与LVEF及QTd密切相关,LVEF和QTd可作为预测CHD伴室性心律失常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7.
QT离散度(QTd)对冠心病预测心肌缺血程度、范围及预后具有重要参考价值,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QTd[体表心电图12导联中最大QT间期(QTmax)与最小QT间期(QTmin)之间的差值]反映心室肌细胞复极过程不均一性与冠心病心肌缺血有关系。QT离散度可用于评价冠状动脉病变特点,从而指导冠心病患者血运重建,对评估介入治疗术前及术后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为阐明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对QT离散度(QTd)的影响,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我们记录并分析了我院24例冠心病患者(心绞痛2例,陈旧性心肌梗塞19例,冠心病心力衰竭3例)行CABG术前及术后不同时间的心电图,测算其QTd和心率校正的QT离散度(QTcd),同时观察其心绞痛缓解程度、心功能改善状况及左室射血分数的变化。结果显示:术前病人QTd、QTcd(91.47±27.57、96.76±25.88ms)均明显高于正常(40~50ms),而术后dl即明显减小(64.80±23.38、76.18±21.12、P<0.001),术后10d基本恢复正常(35.91±11.59、40.19±9.83),且这一结果与其它临床指标明显相关。结论:CABG能有效地改善心肌供血,缓解心绞痛,提高心功能;QTd、QTcd无论在CABG术前病情判断还是在术后疗效观察中,都是一项可靠而敏感的指标。  相似文献   

9.
QT离散度(QTd)是指体表心电图(ECG)不同导联间QT间期的变异程度,它代表书段性心室肌复极差异,特别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差异更大。现分析我院近6年收住154例AMI患者的QTd与室性心律失常、心衰、早期死亡的关系,以探讨其对AMI预后的预测价值。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154例AMI患者诊断均符合WHO标准,其中男118例,女36例;年龄41~85岁,平均568岁。梗死部位:前间壁46例,前壁30例,下壁29例,后壁8例,复合壁41例。全部病例均入院后首次ECG可精确测量QT间期的导联≥8个。无心房颤动或扑动,无电解质紊乱,末使用…  相似文献   

10.
唐艳红 《临床荟萃》2001,16(17):781-782
QT离散度 (QTd)是指心电图各导联间 QT时限的变异程度 ,而 QT间期本身又是反应心室各部心肌的复极情况最简便而无创的指标。QTd采用静息 12导联心电图上最长 QT间期(QTmax)与最短 QT间期 (QTmin)之差表示 ,心率校正后的QT离散度 QTcd=QTcmax- QTcmin。近年来对 QTd与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和自主神经张力改变之间的关系有许多研究报道[1~ 3] ,本文分析对照了 338例患者的心电图 ,以期进一步了解心肌缺血和缺血性严重程度对 QTd的影响。1 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 我院近 5年的住院患者中 ,据 2 4小时动态心电监…  相似文献   

11.
QT离散度与心肌梗死和冠心病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QT离散度(QTd)是指心电图各导联间QT时限的变异程度,而QT间期本身又是反应心室各部心肌的复极情况最简便而无创的指标.QTd采用静息12导联心电图上最长QT间期(QTmax)与最短QT间期(QTmin)之差表示,心率校正后的QT离散度QTcd=QTcmax-QTcmin.近年来对QTd与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和自主神经张力改变之间的关系有许多研究报道[1~3],本文分析对照了338例患者的心电图,以期进一步了解心肌缺血和缺血性严重程度对QTd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笔者对50例冠心病患者进行了心电图与放射、化验检查对照,现将观察比较结果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冠心病患者50例,年龄40~69岁(平均52.5±2.4)岁;男性35例,女性15例;病史5~15年。全部病例均作常规12导联心电图检查分析:①ST段改变,Ⅰ,Ⅱ,aVF,V5,V6电压最为明显;②主波向上导联T波  相似文献   

13.
中老年高血压患者脉压与QT离散度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脉压对中老年高血压患者心血管事件危险性的预测作用。方法  2 18例中老年高血压患者分别进行 12导联同步心电图、动态心电图检查 ,并计算QT离散度 (QTd) ,同时统计心电图异常及左室肥厚检出率。分组观察所有对象脉压与QTd、心电图异常之间的关系 ,并比较脉压、收缩压与QTd的相关性大小。结果 脉压与QTd正相关 ,相关系数r为 0 .75 83,P <0 .0 1;收缩压与QTd正相关 ,相关系数r为 0 .36 79,P <0 .0 5 ;QTd≥ 6 0ms与QTd <6 0ms两组比较 ,心电图异常率及左室肥厚检出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脉压与QTd的相关性强于收缩压 ,提示在预测高血压患者心血管事件危险性方面 ,脉压优于收缩压  相似文献   

14.
小剂量尿激酶与肝素联合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住院的 12 0例不稳定心绞痛 (UAP)患者采用小剂量尿激酶联合肝素治疗 ,并与冠心病常规治疗组对照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全部病例均符合 1997年WHO冠心病心绞痛诊断与分型标准 ,并经心电图、心肌酶检查除外急性心肌梗死 ,且无溶栓、抗凝禁忌证。随机分为治疗组 12 0例 (其中男 10 6例 ,女 14例 ,年龄 3 9~ 75岁 ,平均 5 6± 6岁 ) ,采用小剂量尿激酶联合肝素治疗 ;对照组 12 0例 (其中男 10 8例 ,女 12例 ,年龄41~ 75岁 ,平均 5 5± 6岁 ) ,按冠心病常规治疗。1 2 治疗方法 冠心病常规治疗组 ,口服药物酌情选用…  相似文献   

15.
胡慧英  李志刚 《临床荟萃》2012,27(4):280-283
目的 观察老年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前后QT离散度(QTd)的变化特点与趋势,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对比,探讨QTd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和范围的关系及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和PCI对其的影响,以期为临床寻找一种评价PCI术预后的有效无创方法.方法 已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60岁冠心病患者679例,分为冠心病组(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有单支或多支病变,狭窄程度≥50%)536例.对照组(同期住院冠状动脉造影狭窄程度<50%)143例.术前分别描记两组的常规12导联心电图,测量QTd、校正QT离散度(QTcd).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狭窄程度≥75%的393例冠心病患者行PCI术,并再分为3个亚组:单支病变组176例,双支病变组118例,3支病变组99例.对照组:同期住院冠状动脉造影狭窄程度<50%患者143例.PCI各组术前、术后1天、7天,分别检测QTd、QTcd,进行比较.结果 冠心病组胆红素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冠心病组的总胆固醇 (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血尿酸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QTd和QTcd明显比对照组延长(P<0.01),冠心病3个亚组的QTd和QTcd在术前、术后1天和术后7天均呈逐渐下降趋势,3个亚组在组间、不同时点以及组间和不同时点的交互作用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单支病变组术前QTd(48.52±12.35)ms,术后1天(41.23±13.35) ms,术后7天(41.12±12.61) ms,术前QTcd(55.34±15.81)ms,术后1天(48.62±14.93) ms,术后7天(48.23±13.65) ms;双支病变组术前QTd(53.26±16.95) ms,术后1天(44.54±14.63)ms,术后7天(43.96±15.32) ms,术前QTcd(59.41±16.72)ms,术后1天(50.35±15.43) ms,术后7天(49.94±15.35)ms;3支病变组术前QTd(58.43±13.72) ms,术后1天(52.82±13.66)ms,术后7天(52.76±13.32)ms,术前QTcd(65.91±18.53)ms,术后1天(60.21±16.38) ms,术后7天(60.19±15.74) ms.结论 QTd、QTcd在冠心病患者明显升高,PCI术后明显降低,并与冠状动脉狭窄的程度和范围有关.说明QTd、QTcd可以作为临床上预测心肌缺血,评估PCI术后预后的有效无创指标.  相似文献   

16.
谈鹰  王庄 《实用医学杂志》2004,20(9):1089-1089
QT离散度(QT dispersion,QTd)是体表心电图不同导联间最长与最短QT间期的差值,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项评价心脏复极同步程度的新指标。De Bruyne等报道QTd的增大是人群心血管病不良预后的先兆。宋潜英等研究证实QTd对心肌梗死患者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但国内有关QTd对脑血管意外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尚罕有报道。本研究通过对100例脑梗死及50例脑出血患者的研究,探讨QTd与脑血管意外患者预后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急性心肌梗死 (AMI)可致 QT间期延长 ,QT离散度 (QTd)增大 〔1〕。成功的溶栓或经皮冠状动脉 (冠脉 )腔内成形术(PTCA)治疗可减小 QTd〔2 ,3〕。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比观察静脉溶栓与 PTCA治疗 AMI时对 QT离散度的影响 ,为临床选择 AMI的治疗方法提供一个心电图的观察指标。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1997— 2 0 0 0年我院心内科收治的 AMI患者 15 5例。入选标准 :持续胸痛超过 30分钟 ,含服硝酸甘油不能缓解 ;相邻 2个以上导联 ST抬高≥ 0 .2 m V ;症状发作在 12小时以内 ;无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 ,无束支传导阻滞 ,未服用抗…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对QT离散度(QTd)的影响。方法:记录94例冠心病患者术前及术后第7天的12导同步心电图,对QT、QTc及QTd进行测量及分析。结果:术后QTd及QTcd均较术前明显减小,P〈0.01,差别有高度显著意义。结论:体外循环下CABG术后QTd及QTcd均明显小于术前。QTd和QTcd可作为观察CABG病人疗效和判断预后的便捷指标。  相似文献   

19.
QT间期离散度(QTd)是指体表12导联心电图不同导联之间最长QT与最短QT间期的差异程度,JT间期离散度(JTd)是指体表12导联心电图不同导联之间最长JT与最短JT间期的差值,它们均能反映心室肌复极化的不均一性。我们观察、分析了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QTd、JTd的变化及其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关系,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46例AMI系1996年1月~1997年8月间发病后48小时内就诊的住院患者,均为透壁性AMI,确定AMI按1978年WHO诊断标准。早期室性心律失常统计以AMI三天内为限。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食管心房超速负荷试验的QT间期离散度 (QTd)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冠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 38例及冠脉造影正常 4 0例进行食管心房超速负荷试验 ,记录试验前后 12导联心电图 ,测量ST段 ,校正QTc及QTd ,利用四格表法 ,分别计算各指标的特异性及敏感性。结果冠心病组试验后QTc及QTd均较试验前明显延长 (P<0 .0 1) ,试验后冠心病组QTd也长于非冠心病组 (P <0 .0 5 )。ST段 ,QTc及QTd诊断冠心病的特异性分别为 95 % ,6 7.5 % ,87.5 % ,敏感性分别为 5 2 .6 % ,73.7% ,84 .2 %。结论食管心房超速负荷试验的QT间期离散度 (QTd)能增加冠心病的诊断敏感度 ,对冠心病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