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1 毫秒
1.
早期自然流产患者TNF-α及TGF-β1的异常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自然流产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和胎盘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以及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1)的异常表达。方法:采用RT-PCR技术,检测30例早期自然流产患者(自1然流产组)、25例正常妊娠妇女(正常妊娠组)、25例正常未妊娠妇女(未孕对照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内TNF-αmRNA和TGF-β1mRNA表达水平;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绒毛和蜕膜组织内TNF-α及TGF-β1表达强度。结果:三组研究对象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表达TNF-αmRNA相对含量分别为21.1±9.4%、68.6±14.1%、97.0±11.6%,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TGF-β1mRNA相对含量分别为21.5±9.4%、95.7±12.9%、87.0±13.8%,组间比较也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自然流产组细胞滋养层细胞及合体滋养层细胞表达TNF-a均显著强于人工流产组(P<0.01);自然流产组合体滋养层细胞表达TGF-β1显著低于人工流产组(P<0.01)。结论:①早期自然流产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NF-αmRNA表达水平显著下降,而细胞滋养层细胞及合体滋养层细胞表达TNF-α均显著强于人工流产组,提示TNF-α可能在母胎界面局部发挥作用并导致流产。②正常早期妊娠妇女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GF-β1mRNA表达水平较正常未妊娠妇女显著升高,提示TGF-β1对妊娠维护起重要作用。早期自然流产患者外周血单个?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对早孕绒毛及蜕膜中骨桥蛋白(OPN)和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β-hCG)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化半定量法检测米非司酮药物流产(n=20)和人工流产(n=20)的早孕绒毛及蜕膜中的OPN(骨桥蛋白)和β-hCG的表达。结果:OPN和β-hCG在早孕妇女绒毛组织和蜕膜组织中的表达米非司酮组均显著低于手术流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米非司酮可能抑制了早孕绒毛及蜕膜中OPN和β-hCG的合成,进而影响胚泡着床和胎盘的形成,使妊娠难以维持,最终流产。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米非司酮对早孕蜕膜和绒毛中转化生长因子β基因表达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的影响,探讨来非司酮对母-胎界面及血清中细胞因子的调节作用。方法: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测定正常和服用米非司酮100 mg后的人早孕蜕膜和绒毛中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及受体(TGF-β_1R)的基因表达;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米非司酮应用前后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结果:服药组蜕膜中TGFβ_1及受体的基因表达比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而服药组绒毛中TGFβ_1及受体的基因表达与对照组比较没有显著差异(P>0.05)。服药后血清TNF-α水平明显高于服药前(P<0.05)。结论:米非司酮抗早孕作用是多环节的,可能通过多种机理协同参与促进流产的发生。其中,米非司酮通过降调节蜕膜中TGF-β_1与TGF-β_1R的转录,提高血清TNF-α的水平,从母-胎界面局部至外周,使免疫刺激和抑制失调,导致母体对胚胎排斥而不利于妊娠的维持。  相似文献   

4.
杨静  孙永玉  李红发 《中华妇产科杂志》2002,37(7):433-434,W002
survivin是一种凋亡抑制蛋白 ,大多数人类的恶性肿瘤组织及人与鼠的胚胎组织中有表达[1 ] 。本研究通过检测早孕绒毛和蜕膜组织中survivinmRNA及其蛋白产物的表达 ,以证实绒毛和蜕膜中survivin基因的存在 ,并初步探讨米非司酮对其表达的影响。一、资料与方法(一 )研究对象收集 2 0 0 0年 2月至 2 0 0 0年 6月于本院妇产科门诊自愿终止妊娠的健康早孕妇女的绒毛和蜕膜组织标本。随机选取其中人工流产 15例 (人流组 ) ,药物流产 15例 (药流组 )。药流组的服药方法为 :第 1天清晨空腹口服米非司酮 5 0mg,当晚口…  相似文献   

5.
胎盘生长因子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发病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目的 探讨胎盘生长因子(PLGF)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发病的关系。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RT-PCR)检测23例妊高征患者(妊高征组)、20例正常妊娠妇女(正常妊娠组)的外周血及其新生儿脐静脉血PLGF水平、胎盘蜕膜PLGF蛋白及其mRNA表达。结果 (1)妊高征组外周血PLGF水平[(112.7±63.8)μg/L]低于正常妊娠组[(200.3±140.9)μg/L],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与新生儿体重和胎盘重量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4、0.6。(2)妊高征组合体滋养细胞、绒毛间质和蜕膜PLGF表达均显著低于正常妊娠组(P<0.01,P<0.01,P<0.05),其合体滋养细胞PLGF表达水平与妊高征病情的轻、重有关。(3)妊高征组胎盘和蜕膜组织总PLGFmRNA表达均显著低于正常妊娠组(P<0.05,P<0.05),尤其胎盘组织主要表现为PLGF-2mRNA表达明显下降(P<0.01)。结论 PLGF的表达异常在妊高征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Lu S  Wu R  Wang Z 《中华妇产科杂志》2001,36(10):625-627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并米索前列醇终止早孕的蜕膜组织T淋巴细胞亚群及细胞因子的表达,探讨药物流产的免疫作用机理.方法将38例停经≤49d的早孕妇女分成3组米非司酮组13例(Ⅰ组),米非司酮并米索前列醇组12例(Ⅱ组),对照组13例(Ⅲ组),应用流式细胞技术对蜕膜组织T淋巴细胞亚群,即辅助T淋巴细胞(CD+4)、抑制或杀伤T淋巴细胞(CD+8)、T总淋巴细胞(CD+3)、自然杀伤(NK)细胞白细胞分化抗原分化簇(CD+56、CD+1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的表达进行分析.结果Ⅰ组、Ⅱ组CD4+分别为(30.9l±2.57)%、(31.58±3.28)%,与Ⅲ组(25.64±2.36)%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P<0.01).Ⅰ组、Ⅱ组CD+56分别为(22.40±2.77)%、(26.88±3.79)%,与Ⅲ组(18.58±4.04)%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P<0.01).Ⅰ组、Ⅱ组CD+16分别为(8.98±2.18)%、(10.84±2.51)%,与Ⅲ组(6.34±2.01)%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P<0.001).TNF-α在Ⅰ组、Ⅱ组的表达较Ⅲ组有增高趋势,TGF-β有下降趋势,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CD+3、CD+8、CD+4/CD8+比值,3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米非司酮并米索前列醇通过影响蜕膜组织局部免疫细胞及细胞因子的表达,可导致局部免疫微环境的破坏,使母体免疫抑制反应减轻,排斥反应增强,这可能是其抗早孕的免疫作用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转化生长因子β1(TGF- β1)及其受体(TβR)在绒毛及蜕膜组织中的表达,初步探讨TGF- β1与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 ET)后流产及自然流产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SP)连接法,检测10例IVF -ET后流产患者(IVF- ET组)和20例早期自然流产患者(自然流产组)的绒毛及蜕膜组织中的TGF -β1及TβR(Ⅰ、Ⅱ型)表达情况,其表达水平以阳性染色部位的吸光度(A)值表示,并与20例人工流产者(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TGF- β1及TβR在早孕绒毛滋养细胞、蜕膜组织腺体及间质细胞中均有阳性染色, 3组表达部位相同。TGF β1在IVF ET组蜕膜及绒毛组织中表达水平(A值,中位数,下同)分别为0 167、0 .199,自然流产组为0 .198、0 .201,对照组为0 .277、0 .274;TβR Ⅰ在IVF- ET组蜕膜及绒毛组织中表达水平为0 144、0 150,自然流产组为0 .202、0. 201,对照组为0 .238、0 .281;TβR Ⅱ在IVF ET组蜕膜及绒毛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为0 .199、0 .145,自然流产组为0. 153、0 .156,对照组为0 .300、0 .301。上述指标,IVF -ET、自然流产组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1)。结论 TGF -β1及TβR在IVF- ET后流产及自然流产患者绒毛及蜕膜组织中的表达下降,在IVF- ET后流产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探讨了米非司酮在血液、蜕膜和绒毛中的浓度及其对流产结局的影响。服米索后6h内(4~6h)胎囊排出者为Ⅰ组,共38例;服米索后6h胎囊仍未排出即刻刮宫者为Ⅱ组,共20例。应用HPLC分析法检测Ⅰ组、Ⅱ组早孕妇女口服米非司酮后该药物在血液、蜕膜和绒毛组织中的浓度。结果Ⅰ组用药后不同时间血液米非司酮浓度均高于Ⅱ组(P<0.01);两组间绒毛组织中药物浓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蜕膜组织中,Ⅱ组药物浓度低于Ⅰ组;两组绒毛组织中米非司酮浓度均高于蜕膜组织(P<0.01)。实验结果提示米非司酮不但作用于蜕膜还可直接作用于绒毛组织,对流产结局产生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9.
Xia L  Yang J  Feng S 《中华妇产科杂志》2001,36(11):657-659
目的探讨白血病抑制因子(LIF)在蜕膜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早期妊娠、流产的关系. 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方法检测正常早孕妇女(正常早孕组)、先兆流产妇女(先兆流产组)及难免流产妇女(难免流产组)的血清孕酮及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水平,并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对3组孕妇蜕膜组织中LIF-mRNA的表达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1)孕酮及hCG水平在3组孕妇间的比较正常早孕组孕妇血清中孕酮、hCG水平分别为(91.5±27.2) nmol/L、(69.9±14.9) kU/L,先兆流产组孕妇分别为(88.4±24.7) nmol/L、(57.6±11.2) kU/L,两组孕妇血清孕酮、hCG水平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而难免流产组孕妇血清孕酮、hCG水平分别为(33.1±19.6) nmol/L、(10.3±3.2) kU/L,与前两组分别两两比较,差异均有极显著性(P<0.01).(2)LIF-mRNA平均相对含量在3组孕妇间的比较正常早孕组孕妇为2.10±0.32;先兆流产组孕妇为1.92±0.20;难免流产组孕妇为0.70±0.06.正常早孕组与先兆流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难免流产组与前两组分别行两两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 LIF-mRNA在早期妊娠蜕膜组织中的表达量降低,可能是导致hCG及孕酮分泌下降,最终造成难免流产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米非司酮与米索前列醇对早孕流产的蜕膜、绒毛中整合蛋白(Integrin)β3和细胞间粘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molecule,ICAM-1)的影响,应用流式细胞定性定量分析技术测定了10例采用米非司酮与米索前列醇终止早孕妇女的蜕膜与绒毛组织中整合蛋白β3和ICAM-1水平,并以10例负压吸引人工流产者为对照。结果显示:蜕膜与绒毛组织整合蛋白β3和ICAM-1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URSA)患者母胎界面免疫耐受环境的变化。方法:留取URSA患者21例(URSA组)和30例正常早孕人流妇女(对照组)蜕膜组织,制备成单个核细胞悬液,流式细胞术分析CD4+CD25+CD127dim/-Treg细胞的表达频率;取两组蜕膜单个核细胞悬液各5例,用免疫磁珠分离法分离出CD4+CD25+CD127dim/-Treg细胞,流式细胞术分析CD4+CD25+CD127dim/-Treg细胞内IL-10和TGF-β的表达水平;体外增殖抑制试验分别检测用抗IL-10抗体和抗TGF-β抗体处理的CD4+CD25+CD127dim/-Treg细胞,和未用抗体处理的CD4+CD25+CD127dim/-Treg细胞对自身效应T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结果:URSA组蜕膜CD4+CD25+CD127dim/-Treg细胞的表达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5);URSA组蜕膜CD4+CD25+CD127dim/-Treg细胞内IL-10和TGF-β表达频率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4,P=0.01);URSA组CD4+CD25+CD127dim/-Treg细胞对自体效应性T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抗IL-10抗体和抗TGF-β抗体可部分阻断蜕膜CD4+CD25+CD127dim/-Treg细胞的免疫抑制功能(P均0.05)。结论:URSA患者蜕膜CD4+CD25+CD127dim/-Treg细胞不仅表达频率降低,而且免疫抑制功能也减弱,且这种免疫抑制功能的减弱主要受IL-10和TGF-β介导,揭示CD4+CD25+CD127dim/-Treg细胞对URSA患者蜕膜局部免疫耐受环境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2.
<正>肿瘤坏死因子(TNF-α)在女性生殖内分泌系统作为激素调节肽已有不少报道,它刺激垂体细胞释放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生长激素(GH)、促甲状腺激素(TSH)和泌乳素(PRL),抑制蜕膜细胞PRL的释放和mRNA表达.本研究测定了服用米非司酮100mg 48h后做人工流产的早孕妇女血浆、蜕膜和绒毛组织中的TNF-α和PRL水平,以探讨TNF-α和PRL在米非司酮抗早孕过程中的作用及其之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人早孕期滋养细胞分泌的CXCL16对蜕膜γδT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收集正常非孕妇女、正常早孕妇女及自然流产妇女的外周血及蜕膜组织各10例,体外分离外周血单核淋巴细胞及蜕膜免疫细胞,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γδT细胞的比例;采用磁珠分选技术纯化得到的人早孕蜕膜γδT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其胞内细胞因子的表达;建立人早孕蜕膜γδT细胞与滋养细胞的共培养体系,流式细胞仪检测γδT细胞中Ki67的表达。结果:正常早孕妇女外周血及蜕膜局部γδT细胞比例明显高于非孕妇女及自然流产妇女,且正常早孕组和自然流产组蜕膜局部γδT细胞比例均高于外周血。人早孕蜕膜γδT细胞内的细胞因子表达依次为IL-10>TGF-β1>TNF-α≥IFN-γ。人早孕滋养细胞或者人重组的CXCL16(rhCXCL16)均能促进γδT细胞的增殖,而在共培养体系中加入CXCL16的中和性抗体后则抵消了此效应。结论:早孕妇女体内γδT细胞数量增多可能与正常妊娠的维持有关,母-胎界面的滋养细胞通过分泌CXCL16促进蜕膜γδT细胞的增殖,蜕膜γδT细胞可能通过分泌IL-10及TGF-β1等细胞因子有利于正常妊娠的维持。  相似文献   

14.
转化生长因子β1与原因不明习惯性流产关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原因不明习惯性流产(UHA)患者主动免疫治疗前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mRNA水平的变化。方法: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正常非孕妇女30例和UHA妇女30例主动免疫治疗前和治疗后3周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内TGF-β1 mRNA 表达水平的相对含量(%)。结果:UHA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GF-β1 mRNA的相对含量(123.2±62.7)%明显低于正常非孕组妇女(192.7±64.6)%(P<0.01)。主动免疫治疗后,UHA组TGF-β1mRNA的相对含量(172.2±74.9)%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且和正常非孕组差异无显著性。UHA组经主动免疫治疗后,16例妊娠成功,6例仍发生自然流产。妊娠成功者中TGF-β1 mRNA的相对含量(183.5±90.5)%较治疗前(113.6±68.6)%明显升高(P<0.05),而妊娠失败者TGF-β1mRNA的相对含量与治疗前无显著差异。结论:亿卜p1表达水平降低可能与UHA的发生相关,主动免疫治疗可能通过上调TGF-β1的表达水平促使UHA患者获得妊娠成功。  相似文献   

15.
复方米非司酮对人早孕蜕膜组织雌孕激素受体的影响   总被引:33,自引:8,他引:25  
观察服用复方米非司酮片 (米非司酮 + AF-5 3)后早孕妇女蜕膜组织雌孕激素受体的变化。 6 0名孕 6~ 7周的妇女被随机分为 6组 ,A组 :对照组 ;B组 :米非司酮 40 mg/次 ;C组 :米非司酮 75 mg/次 ;D组 :复方米非司酮 1片 (米非司酮 2 0 mg+ AF-5 35 mg) ;E组 :复方米非司酮 1片 (米非司酮 30 mg+ AF-5 35 mg) ;F组 :复方米非司酮 1片 (米非司酮40 mg+ AF-5 35 mg)。以上各服药组 ,均为上述剂量每日 1次 ,连服 2日。服药 48h后手术终止妊娠 ,取蜕膜组织 ,放射性配体结合试验测定其胞浆、胞核雌、孕激素受体浓度。结果显示 :复方米非司酮各配伍组均显著降低孕激素受体 (PR) ,升高雌激素受体 (ER) ,改变 ER/PR,促进流产发生。 E组使胞浆雌激素受体 (Ec R)显著高于其它各用药组 ,可能有利于流产后雌激素尽快作用于 ER,促进内膜恢复。结论提示复方米非司酮中米非司酮与AF-5 3配伍具有协同作用 ,改变了雌孕激素受体比例 ,促进流产的发生 ,E组有利于子宫内膜的恢复  相似文献   

16.
米非司酮药物流产时绒毛膜及蜕膜组织的超微结构改变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目的 探讨米非司酮药物流产时,绒毛膜及蜕膜的形成学变化。方法 应用光镜和透射电镜对10例米非司酮药物流产患者(观察组)和10例人工流产患者(对照组)在流产当时留取绒毛膜和蜕膜进行形态学观察。结果 观察组标本中绒毛膜和蜕膜组织细胞均表现出一种自噬性凋亡倾向。蜕膜组织中颗粒细胞内的分泌颗粒减少或消失,间质内网状纤维溶解,断裂。结论 米非司酮药物流产时,绒毛膜及蜕膜细胞均呈现一种自噬性凋亡倾向,同时释放大量松弛素,引起网状纤维溶解。断裂,蜕膜组织崩解,剥脱。  相似文献   

17.
米非司酮药流后子宫出血机理探讨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赵艳忠  史小林  翁梨驹 《生殖与避孕》2004,24(3):149-153,i002
目的: 探讨米非司酮药流后子宫出血的机理。 方法:采集正常早孕人工流产、药物流产完全与不完全蜕膜组织各20例,应用免疫组化法表达组织中的PR、Fas、LN、FN,应用图象分析仪及半定量方法对表达结果进行观察(P<0.01)。结果: 药流不全组PR、LN的表达均明显高于药流完全组(P<0.05和P<0.01),而Fas表达则明显低于药流完全组(P<0.01)。结论: 药流不全组PR的高表达导致蜕膜组织凋亡障碍,并持续分泌LN致使蜕膜组织粘连不脱落,子宫持续出血,而PR高表达的原因有可能归于使用者的个体差异。  相似文献   

18.
药物流产蜕膜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的基因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GF-Ⅱ)是一种重要的生殖调节因子。本文比较了人工流产与药物流产蜕膜中IGF-Ⅱ基因表达水平。结果显示人工流产蜕膜中IGF-Ⅱ基因呈现普遍的高表达,其基因转录相对值为1.54±0.79,而药物流产的蜕膜中IGF-Ⅱ基因表达显著下降,其基因转录相对值为0.72±0.39,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IGF-Ⅱ可能介导了孕激素对蜕膜的支持作用,并且参与了药物流产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不同给药方案对孕早期子宫蜕膜上类固醇受体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性临床研究,将150例早孕妇女按停经≤49d、50-56d、57-63d随机分入5组,分别口服100mg米非司酮,24±2h(A组)或48±2h(B组)后阴道置米索前列醇800μg;分别口服200mg米非司酮,24±2h(C组)或48±2h(D组)后阴道置米索前列醇800μg;并以负压吸宫术终止妊娠为对照(E组);每组30例(3个不同妊娠期限各10例)。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流产蜕膜组织上PR、ER、糖皮质激素受体(GR)的表达。结果:PR、ER在蜕膜上的表达不受米非司酮的用量和米索前列醇用药时间的影响;但米非司酮能抑制GR在蜕膜间质细胞上的表达,各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各妊娠期限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非司酮对PR、ER的表达无影响,对蜕膜间质中GR的表达有抑制作用;此抑制作用可能是米非司酮抗早孕作用机理之一。另100mg米非司酮24h后阴道置800μg米索前列醇终止≤63d妊娠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肿瘤坏死因子α及转化生长因子β在子宫腺肌病中的表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在和子宫腺肌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ABC技术检测正常子宫组织11份和子宫腺肌病组织33份蜡封包埋切片中TNFα与TGFβ的组织定位和表达。结果:正常子宫和子宫腺肌病组织中均存在TNFα与TGFβ的表达;正常子宫内膜腺体细胞中TNF-α与TGF-β表达强度分别高于子宫肌层和间质,分泌期高于增生期,并呈周期性变化;在子宫腺肌病组织中,TNFα与TGF-β在原位内膜中的表达强度,分泌期高于增生期,并呈周期性变化;TNF-α与TGF-β在异位子宫内膜中的表达强度分别高于原位内膜和正常子宫内膜,腺体表达强度分别高于子宫肌层和间质。结论:TNF-α和TGF-β的表达受卵巢性激素的调控;其在子宫腺肌病异位内膜中的高表达可能是子宫腺肌病发生的病理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