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之一 《中华医护杂志》2007,4(12):1147-1147,1146
目的探讨住院精神病患者自杀死亡原因及干预防范对策。方法选择本院建院21年间9例自杀死亡患者临床资料全面分析。结果住院期间精神分裂症患者具有较高的自杀风险,特别是急性发作症状未控制期及慢性分裂症反复发作后的恢复期。结论优化完善病区设施,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对住院患者的自杀危险性评估,积极主动做好危机干预,是降低精神分裂症自杀死亡率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2.
32例住院精神病患者自杀行为分析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丽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17):2155-2155,2158
目的:通过对住院精神病患者自杀行为的分析,从精神科角度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减少精神病患者自杀死亡率.方法:对我院1996年1月至2006年1月住院期间,32例具有自杀行为的精神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调查分析.结果:32例自杀患者中,其中精神分裂症20例,占62.5%,情感性精神障碍9例,占28.1%,自缢与割腕是自杀主要方式,大多数患者自杀前有自杀先兆.结论:合理安排人力,加强安全管理,及时观察病情,发现自杀先兆,良好的住院环境及心理护理,可减少精神病患者自杀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覃金荣 《医学文选》2004,23(3):278-279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杀的因素,找出规律,制定防护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1995~2000年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有自杀意念并有自杀行为至少一次者23例进行研究.结果精神分裂症自杀以偏执型占首位,其次青春型.自杀方式以自缢为常见方式,自杀先兆征象以失眠,抑郁为主,其次是焦虑.结论了解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杀行为特征,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可将病人自杀率减少到最低限度.  相似文献   

4.
马德香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14):1717-1718
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特别是在幻觉、妄想等精神症状的支配下,精神病患者住院期间易发生自杀行为而导致严重的后果.有资料表明[1],精神疾病总自杀率是一般人群的6~12倍.文献报道[2],10%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死于自杀,是一般人群的20倍.由此可见,精神病患者住院期间如护理不当自杀成功率将会更高.为此,应从提高认识入手,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严格实行科学管理,加强心理护理,开展多种服务,防止自杀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覃金荣 《微创医学》2004,23(3):278-279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杀的因素,找出规律,制定防护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1995~2000年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有自杀意念并有自杀行为至少一次者23例进行研究.结果精神分裂症自杀以偏执型占首位,其次青春型.自杀方式以自缢为常见方式,自杀先兆征象以失眠,抑郁为主,其次是焦虑.结论了解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杀行为特征,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可将病人自杀率减少到最低限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在治疗期内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789例于陪护病房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复发组和对照组。复发组患者114例(排除不服药因子,实际为107例),为住院治疗期间出现复发者;对照组患者675例,为以1:3比例按照随机抽样法选取无复发者321例。分析引起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在789例患者中,住院期间出现复发107例,复发率为13.56%,复发时距离入院的时间为(13.42±2.55)d,以1、4、12月份较为多见。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期内复发与女性、年龄<20岁、急性起病、有自杀风险、合并电休克治疗、使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等因素明显相关(P<0.01)。经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20岁、病前存在自杀风险、合并电休克治疗、使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是引起患者在治疗期内复发的主要危险因素(P<0.01)。结论: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期内复发与自身因素和治疗因素有关,除了针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干预和预防外,建议患者的住院时间不宜少于20 d。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杀的危险因素。方法:对64 例住院精神分裂症病人自杀行为和61例无自杀行为的精神分裂症病人的一般情况、用药情况、抑郁症状进行比较。结果:两组在年龄、职业、婚姻、文化程度、平均发病年龄、病程方面差异无显著性,在住院次数、此次发病的诱因、既往自杀史、家族史、所用抗精神病药物的剂量、抑郁症状方面差异有显著性。结论:住院次数多、最近一次住院诱因明显、既往有自杀史、家庭史阳性、抑郁症状是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杀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杀行为的危险因素。方法:对135例有自杀行为和733例无自样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病例对照研究,结果:精神分裂症偏执型,有阳性自杀家族史和病前负性生活事件,多次复发住院及有幻觉,妄想,抑郁等阳性症状的患者有较高的自杀危险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精神分裂症偏执型,阳性自杀家族史,病前负性生活事件,多次复发住院,幻觉,妄想,抑郁应视为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杀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精神分裂症患者往往住院次数多、时间长,能否满足他们住院期间的心理需求,对病情康复有直接影响,也体现心理护理工作是否到位。为了为今后针对性地开展心理护理工作提供帮助,笔者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心理需求调查,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住院精神病患者自杀行为的临床特征。方法:对2002年1月1日至2007年6月31日在我院住院治疗期间发生自杀行为的患者,以查阅病历、访谈和实地观察自杀环境获取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收集到住院期间发生自杀行为患者31例,男性16人,女性15人,年龄24-68岁,平均45岁。住院时间≤1个月者13人(41.9%),住院时间为1-3个月者4人(12.9%),住院时间≥3个月者14人(45.2%)。诊断精神分裂症者最多(64.5%),其次为情感障碍(13.0%):自杀方式以自溢最多(41.9%),其次是吞服异物(25.8%)。自杀地点以普通病室及洗手间最多见。在0am-8am时间段自杀12人(38.7%),在8am-4pm时间段11人(35.5%),在4pm-12pm时间段8人(25.8%)。在休息日发生自杀占41.9%(13人);在工作日发生自杀仅占58.1%(18人)(X^2=13.520,P=0.000),差异有显著性。自杀死亡1人(32%)。结论:新住院及长期住院者均为自杀高危人群。住院精神病患者以上吊自杀最多。自杀地点以普通病室及洗手间最多见。休息日发生自杀的比例较高。自杀成功率并不低。  相似文献   

11.
张心涵 《基层医学论坛》2013,(30):4027-4028
现代社会中,由于来自社会、家庭、个体等各方面的原因,人们压力越来越大,自杀人数也在逐步上升,故意伤害自己生命的行为称为自杀。为了确保骨科自杀患者在住院期间能得到及时、有效、安全的治疗,防止其再次自杀,我科通过对28名住院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后,总结出一些心理预防的护理措施。因此,我科从未出现自杀患者发生再次自杀的事件。现将心理护理和体会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住院态度及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56例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维持原治疗药物及一般支持治疗(27例),研究组在其此基础上合并个性化心理护理(29例)。于入组前?治疗12周后进行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以及住院治疗依从性评定。结果:研究组ITAQ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依从性研究组显著好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开展个性化心理护理,可有效改善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住院治疗期间的治疗态度和依从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自杀的相关因素与防治。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杀的心理特点。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杀与精神症状和精神卫生知识普及,病程各阶段患者的生活应激刺激事件应对有关。结论:早诊断和早治疗,减少病程各阶段自杀行为的危险因素,更深入的积极医治阳性症状和焦虑抑郁症状;从各方面提高患者心理免疫力及生活质量,可减少精神分裂症自杀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自杀的相关因素与防治。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杀的心理特点。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杀与精神症状和精神卫生知识普及,病程各阶段患者的生活应激刺激事件应对有关。结论:早诊断和早治疗,减少病程各阶段自杀行为的危险因素更深入的积极医治阳性症状和焦虑抑郁症状;从各方面提高患者心理免疫力及生活质量,可减少精神分裂症自杀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自杀行为与疾病的关系十分密切 ,其中精神疾病是导致自杀的主要原因[1]。本文通过对我院 1 1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杀未遂行为进行分析 ,就如何注重心理护理 ,加强防范措施进行探讨。1 对象与方法1 1 对象 :1 990— 2 0 0 0年在我院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登记、分类 ,其中收集到精神分裂症自杀未遂 1 1例 ,均符合CCMD—Ⅱ—R诊断标准。1 2 方法 :查阅 1 1例病历 ,内容包括 :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病程、发病次数及临床类型、自杀诱因、自杀方式及时间 ,并进行分析。2 结果2 1 性别与年龄 :1 1例患者中男性5例 ,女性…  相似文献   

16.
对447例住院的精神分裂症自杀行为和消极言语进行了临床调查,结果提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消极言行与性别,文化程度相关,对该组患者自杀的诱因,职业分布,自杀方式等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赵维敏  李明芳 《中外医疗》2012,31(8):121-122
目的探讨住院精神病患者自杀的原因,制订防范措施。方法对住院精神病患者发生自杀行为的23例病例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23例自杀者中男性明显多于女性;年龄以21~40岁最多;多发生于疾病的初期与缓解期;以抑郁症、精神分裂症多见。结论住院精神病患者自杀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加强安全措施,强化重点班次护理,及早对病人实施护理干预,可将精神病人自杀率减少到最低。  相似文献   

18.
精神病人的自杀行为导致死亡在精神科临床工作中并不少见,为了全面了解住院精神病人自杀死亡的原因,做好精神病人防自杀护理,减少意外事故的发生,寻求防自杀护理的有效途径,我院在1995~1996年间通过对3例住院精神病人自杀死亡的资料进行分析,从中吸取教训,寻求防自杀护理的有效途径,从而减少意外事故的发生。1临床资料例1:患者,男性,37岁。15年前诊断为精神分裂症偏执型。自杀方式:利用厕所内的上下水管作支撑自缢。例2:患者,男性,52岁。诊断为精神分裂症,病程20年。自杀方式:利用床拦作支撑自缢。例3:患者,女性,43岁。诊断精神分裂症,病程…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继发抑郁症状的发生率。方法:使用Hamilton抑郁量表对163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测评。结果:有53例HAMD≥20分,32.52%继发抑郁症状,以轻、中度抑郁为主。结论:对处于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抑郁问题应给予足够的重视,以利于减少恢复期的自杀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调查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抑郁症状的发生率。方法:使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对158例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测评。结果:有49例HAMD≥20分,31.01%继发抑郁症状,以轻、中度抑郁为主。结论:对处于慢性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抑郁问题仍应引起足够重视,减少自杀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