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抱茎蓼花的挥发油成分及其抗菌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提取野生抱茎蓼花中的挥发油,分析挥发油的组分,探讨其生物活性,为开发这一资源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用水蒸气蒸馏法从抱茎蓼的花中提取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挥发油组分进行分离和鉴定,运用气相色谱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组分的相对含量,并利用正构烷烃系列物质对各组分进行定性确定,对抱茎蓼花的挥发油进行抗菌实验.结果 从抱茎蓼花的挥发油中检出69个组分,鉴定出66个组分,占全油的96.92%;抱茎蓼花的挥发油有明显地抗菌活性.结论 抱茎蓼花的挥发油中主要以单萜和倍半萜为主,含量较高的组分是石竹烯(12.01%)、3-己烯-1-醇(10.78%)、α-里哪醇(6.88%)、3-辛烯-3-醇(6.32%)等,其挥发油对大肠埃希菌、伤寒沙门菌、肠炎沙门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明显地抑制和灭活作用.  相似文献   

2.
头花蓼化学成分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刘志军  戚进  朱丹妮  余伯阳 《中药材》2008,31(7):995-998
目的:对头花蓼的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进行研究,为阐明有效成分提供依据。方法:利用硅胶、聚酰胺和Sephadex LH-20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及光谱数据鉴定其结构。采用化学发光法测试化合物的抗氧化活性。结果:从该植物全草中分得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没食子酸(1),原儿茶酸(2),没食子酸乙酯(3),山柰酚(4),槲皮素(5),槲皮苷(6),阿魏酸二十四烷酯(7),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8),β-胡萝卜苷(9)和β-谷甾醇(10)。在药理活性研究中,化合物1~6在不同的药理模型中均显示了一定的抗氧化活性。结论:化合物3和7是从该属植物中首次分离得到,化合物2、4和9为该植物中首次分离得到。化合物1-6均具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这也是首次对该植物的单体成分进行药理活性研究。  相似文献   

3.
采用DPPH法对两种灯心草属植物不同溶剂提取物进行抗氧化活性研究。结果表明灯心草乙酸乙酯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最强。评价了从该活性部位分离出的四个化合物清除DPPH自由基的活性,化合物3显示了一定的清除DPPH自由基的活性。  相似文献   

4.
姜云云  叶光明  范国荣  陈云红  沐韦  潘小明 《中成药》2012,34(10):2009-2012
目的 研究芦笋总黄酮及其5种黄酮苷的抗氧化活性.方法 以维生素C为阳性对照,采用比色法测定芦笋总黄酮和5种黄酮苷对·OH、O2-和DPPH·的清除作用以及对大鼠红细胞氧化溶血的抑制作用.结果 芦笋总黄酮和5种黄酮苷对3种自由基均有明显的清除作用,对大鼠红细胞氧化溶血也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从5种黄酮苷对·OH的IC50结果来看,抗氧化能力为芦丁>槲皮素-3-O-葡萄糖-芸香糖苷>水仙苷>异鼠李素-3-O-葡萄糖-芸香糖苷>烟花苷.结论 芦笋总黄酮和5种黄酮苷体外抗氧化活性明显,且存在明显的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5.
《中成药》2015,(11)
目的研究甘草药渣中黄酮类成分及其抗氧化活性,为其资源再利用提供依据。方法甘草药渣提取液中的黄酮成分采用硅胶、C18中压反相柱色谱和重结晶进行分离纯化,波谱分析进行结构鉴定,然后其抗氧化活性采用1,1-二苯基-2-苦肼基(DPPH)自由基清除及酪氨酸酶抑制实验来测定。结果从中分离鉴定出10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为甘草查尔酮甲(1)、异甘草素(2)、甘草黄酮C(3)、甘草黄酮(4)、甘草异黄酮乙(5)、光甘草酮(6)、甘草素(7)、半甘草异黄酮B(8)、甘草异黄酮甲(9)、芒柄花素(10)。其中,化合物1、2、5、6清除DPPH自由基作用相对较强,IC50分别为27.9、61.0、18.2、26.0μg/m L;化合物1~3能较显著地抑制酪氨酸酶,IC50分别为60.3、4.9、54.9μg/m L。结论甘草药渣中仍含有多种具抗氧化活性的黄酮类化合物,应进一步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6.
聚酰胺树脂分离甘草总黄酮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郑颖  蓝闽波  徐德生  薛明 《中成药》2006,28(10):1521-1522
中药中具有抗氧化性能的成分主要有黄酮类、酚类及其衍生物、多糖和皂苷类,此外一些生物碱、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也具有抗氧化性能[1]。现代研究表明,甘草主要含三萜类、黄酮类和多糖类成分,药理作用广泛。我们对其中的黄酮类成分进行了提取分离、并对各黄酮部位进行了抗氧化作用研究。1材料与仪器1.1材料14~30目聚酰胺树脂;80目聚酰胺树脂;试剂均为国产分析纯。1.2仪器UV-ⅡDETECTOR型核酸蛋白检测仪(中科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3057型便携式记录仪(重庆川仪四厂);RE-52AA旋转蒸发仪(上海亚荣生化仪器厂);FA2104N电子天平(上海精密科…  相似文献   

7.
托盘根抗氧化活性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明生  王玉坤 《中草药》1996,27(A09):61-62
  相似文献   

8.
自由基是带有未成对电子的分子或离子,具有很高的反应活性.它可对机体产生毒害,破坏生物大分子,影响细胞活性,主要损害细胞膜包括血管内皮细胞膜及亚显微结构,并引起一系列有害的生化反应.为了减轻自由基的危害、提高人群的生活质量,低毒的阻断自由基反应的抗氧化剂的研究工作就显得格外重要.本文总结了植物抗氧化的天然活性物质,重点介绍了其化学成分和具体功效.天然活性物质主要有:黄酮类、鞣质类、醌类、萜类、糖醇类等.其功效主要是调节和提高体内抗氧化酶活性,清除过氧化氢和羟自由基等.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中华抱茎蓼Polygonum amplexicaule var.sinense的化学成分。方法中华抱茎蓼乙醇提取物的正丁醇部位采用薄层色谱、正向硅胶柱、大孔树脂柱、葡聚糖凝胶柱、制备薄层、HPLC半制备柱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氨甲基)-4-甲氧基-苯酚(1)、对羟基苯甲酸甲酯(2)、对羟基苯乙酸甲酯(3)、2-[2-(甲氨基)苯基]-4-噻唑甲酸甲酯(4)、对甲基苯乙醇(5)、岩白菜素(6)、熊果苷(7)、杜鹃醇-2-O-β-D-吡喃葡萄糖苷(8)、没食子酸正丁酯(9)、β-谷甾醇(10)。结论化合物1~8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海人树SurianamaritimaLinnaeus的药用价值,对海人树叶提取物进行化学成分和抗氧化活性研究。方法:基于超高效液相-四级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UPLC-Q-TOF-MS)技术,对海人树叶提取物的主要化学成分进行快速定性分析。采用回流提取法制备供试样品,质谱采用电喷雾离子源(ESI),在正负离子模式下扫描采集数据。利用UNIFI科学信息系统,结合相关文献数据,对各主要色谱峰进行归属。结果:从海人树叶提取物中共分析鉴定得到45个化合物,其中包括21个黄酮类化合物,1个花青素类成分,9个酚酸类成分,3个苯丙素类成分,1个环烯醚萜类成分,10个长链脂肪酸类化合物。该材料成分特征性非常强,其中黄酮类成分占到半数以上。采用DPPH法和ABTS法对海人树叶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进行测试。海人树叶提取物对DPPH和ABTS自由基清除作用的IC50值分别为0.3010、0.1946mg/m L,对照品抗坏血酸的IC50值分别为0.2858、0.0938mg/m L。结论:海人树叶中的主要成分为黄酮和酚酸类化合物,且海人树叶提取物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民间药材血三七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用硅胶、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等手段进行分离纯化,通过IR,~1H-NMR,~(13)C-NMR,MS等波谱鉴定结构.结果:分离鉴定了8个化合物,分别为木栓酮(friedelin,1),β-谷甾醇(β-sitosterol,2),西米杜鹃酮(simiarenone,3),白芷内酯(angelicin,4),补骨脂内酯(psoralen,5),棕榈酸(palmitic acid,6),表儿茶素[(-)-epicatechin,7]和槲皮素(quercetin,8).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除化合物2,7,8外,其他5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2.
血三七水煎液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血三七Polygonum amplexicaule D.Don var.sinense Forb.et Hemsl.ex Stew.水煎液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18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组,假手术组,银杏叶提取物(0.2g/kg)组,血三七水煎液高、中、低剂量(0.3、0.2、0.1 g/kg)组,给药组术前连续ig 14 d,于末次给药60 min后行手术,采用结扎颈外动脉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观察血三七水煎液组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神经功能、脑梗死组织质量比、脑含水量、脑组织中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血三七水煎液高、中剂量组,银杏叶提取物组均可明显改善神经功能障碍,明显降低脑梗死组织质量比、减低脑组织中含水量,升高大鼠脑组织中SOD活性,降低MDA、NO的量(P〈0.05、0.01)。结论血三七水煎液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抗自由基和抑制NO生成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血三七(Polygonum amplexicaule D. Don var. Sinense Forbes et Hemsl)正丁醇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血三七70%乙醇提取物正丁醇部位采用薄层色谱、正相硅胶、反相硅胶、大孔树脂、Sephadex LH-20、制备薄层、半制备HPLC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大黄素(1)、槲皮素(2)、阿魏酸(3)、对羟基苯乙醇(4)、胡萝卜苷(5)、白藜芦醇(6)、苯甲醇-O-β-D-吡喃葡萄糖苷(7)、对甲氧基甲苯(8)、(1R,2R,4S)-p-menthane-1,2,8-triol 1-O-β-D-glucopyranoside(9)、bergenin-11-O-p-hydroxybenzoate(10)、11-O-(4′-O-methylgalloyl)-bergenin(11)。结论化合物6~11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4.
目的优选血三七Polygonum amplexicaule var.sinense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方法以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时间、乙醇倍数、提取次数为因素,以总黄酮提取率和浸膏得率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优选提取工艺。结果最佳条件为用10倍70%乙醇,提取3次,每次1.5h。结论优选的工艺稳定、合理,可用于血三七中总黄酮的提取。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峨参有效部位总黄酮清除羟基自由基和抑制超氧阴离子的作用,以及对D-半乳糖致衰老模型脾脏和肾脏的影响。方法:采用Fenton法产生羟基自由基模型和邻苯三酚自氧化体系,分别测定峨参总黄酮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和超氧阴离子的抑制能力;颈部皮下注射D-半乳糖造小鼠衰老模型,研究总黄酮的体内抗氧化作用。结果:峨参总黄酮在27.5-800μg/mL浓度内,清除羟基自由基和抑制超氧阴离子均有较好的量效关系,清除率和抑制率均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大,且最大清除率达32.88%,最大抑制率为24.87%;由D-半乳糖造成的小鼠衰老模型,与空白组相比,脾脏和肾脏的模型组MDA含量均升高,SOD活性均降低,有极显著差异(P〈0.05)。结论:峨参总黄酮具有较好的体外抗氧化能力;同时体内抗氧化效果也很显著。  相似文献   

16.
愉悦蓼的黄酮类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林云  张朝凤  张勉 《中国中药杂志》2009,34(13):1690-1691
目的:研究蓼科蓼属植物愉悦蓼Polygonum jucundum全草的化学成分,为研究蓼属化学分类学提供物质基础.方法:以85%乙醇热回流提取,采用硅胶、凝胶柱色谱等多种色谱技术以及重结晶等方法分离纯化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共分离鉴定了8个化合物,分别为槲皮素-3'-O-β-D-半乳糖苷(1),8-甲氧基槲皮素(2),芹菜素(3),木犀草素(4),槲皮素(5),3,5,7.三羟基色原酮(6),对羟基苯甲醛(7)和β-谷甾醇(8).结论: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得,其中化合物1,2,6~8为首次从蓼属植物中发现.  相似文献   

17.
目的考察血三七水煎液抗大鼠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高脂饲料连续喂养8周,制备大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然后将模型大鼠分为模型组,血脂康胶囊(0.12 g/kg)组,血三七水煎液低、中、高剂量(含生药5、10、15 g/kg)组,1次/d,连续给药4周后,检测大鼠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水平、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I)、血管活性物质一氧化氮(NO)、血管内皮素(ET)、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血栓素B2(TXB2),以及炎性因子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可以降低TC、TG、LDL-C、AI和TXB2水平,升高HDL-C、NO、6-keto-PGF1α水平,CRP、TNF-α、IL-6、IL-8水平有不同程度的降低。结论血三七水煎液可以抑制大鼠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同时降低血脂水平,其作用可能与抑制炎性因子的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水红花子(Polygonum orientale L.)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系统溶剂提取法、正相和反相硅胶柱色谱法、制备HLPC法进行分离和纯化,采用谱学技术(NMR、MS、UV等)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水红花子乙酸乙酯部位分离得到3,5,7-trihydrochromone(Ⅰ)、kaempferol(Ⅱ)、5,7,4′-trihydroxydihy-droflavonol(Ⅲ)、3-pyridine carboxylic acid(Ⅳ)、5-dimethoxy-4-hydroxybenzoic acid(Ⅴ)5个化合物,其中化合物Ⅲ-Ⅴ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9.
毛脉蓼化学成分及抑菌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对毛脉蓼[Polygonum cillinerve(Nakai)Ohwi]的抑菌活性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硅胶、Sephadex LH 20及ODS 多种柱色谱对毛脉蓼中的化合物进行分离,通过理化和波谱分析方法鉴定其结构,采用最低抑菌浓度(MIC)对毛脉蓼不同提取部位和单体化合物进行抑菌活性筛选。结果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分别为大黄素-6-甲醚(1)、大黄素(2)、6-羟基芦荟大黄素(3)、大黄素-8-β-D-葡萄糖苷(4)、大黄素-6-甲醚-8-β-D-葡萄糖苷(5)、白藜芦醇(6)、白藜芦醇苷(7)、白藜芦醇-3-O-β-D-(2”- O-肉桂酰)葡萄糖苷(8)、白藜芦醇-3O-β-D-(2”-O-没食子酰)葡萄糖苷(9)、决明酮-8-O-β-D-葡萄糖苷(10)、6-hydroxymusizm-8- O-β-D—glucopyranoside(11)、β-谷甾醇(12)和胡萝卜苷(13)抑菌实验结果表明,醋酸乙酯部位的抑菌活性最强,该部位分离得到的化合物2,4,5,6和7对各种类型的菌株均有较好的抑菌活性。结论毛脉蓼醋酸乙酯部位含主要抑菌活性成分,其中化合物11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10,12和13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0.
研究变叶树参95%乙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及其活性。运用硅胶柱色谱、中压液相制备色谱、制备液相色谱等技术对变叶树参的95%乙醇提取物进行了系统的分离,并结合UV,ESI-MS,~1H-NMR,~(13)C-NMR等波谱学手段对所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采用Griess法检测一氧化氮(NO)浓度以评价各化合物的抗炎活性。从变叶树参的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鉴定其分别为(-)-丁香脂素(1),(+)-(7S,8S)-1',4-dihydroxy-3,3',5'-trimethoxy-7',8,9'-trinor-8,4'-oxyneoligna-7,9-diol(2),赤式-愈创木基甘油-β-O-4'-松柏基醚(3),苏式-愈创木基甘油-β-O-4'-松柏基醚(4),松柏醇(5),7-O-ethylguaiacylglycerol(6),香草醛(7),丁香醛(8)和excoecanol B(9)。化合物2和4可以抑制脂多糖(LPS)诱导的BV2细胞的NO释放,二者的半数抑制浓度(IC_(50))分别为5.85,7.29μmol·L~(-1)。化合物1~6,8~9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和4具有一定的抗炎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