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牙买加人们用小米椒(Capsicum frutescens)治疗糖尿病。本次研究了小米椒中主要活性成分之一的辣椒素对血糖、血浆中胰岛素水平和胰岛素受体的影响。 材料和方法:用以往报道的方法从小米椒中提取辣椒素,并用TLC和HPLC进行纯化。实验选用6~8月龄的雄性杂种狗7.5~10kg,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  相似文献   

2.
目的体外建立胰岛素抵抗Hep G2细胞模型,可用于中药有效成分的胰岛素抵抗活性筛选研究。方法用不同浓度的胰岛素对Hep G2细胞进行诱导后进行不同作用时间的筛选,通过葡萄糖氧化酶法对Hep G2细胞的葡萄糖消耗量及CCK-8法对细胞活性评价,明确最优的Hep G2细胞胰岛素抵抗模型建立的浓度和作用时间。结果用10~(-6) mol/L的胰岛素诱导处理36 h是Hep G2细胞产生胰岛素抵抗的最适条件。结论高胰岛素培养法可以建立Hep G2细胞胰岛素抵抗模型,具有建模周期短、价格低、易于重复、可控性强的优点,可用于抗胰岛素抵抗中药成分的筛选研究。  相似文献   

3.
胰岛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发病的主要环节,贯穿于其发生、发展的整个过程,而胰岛素抵抗与胰岛素受体信号通路有密切关系。胰岛素刺激引起胰岛素受体(IR)自身磷酸化,然后激活胰岛素受体底物(IRS)的酪氨酸磷酸化,IRS磷酸化能诱导并活化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随之激活下游的3-磷酸肌醇依赖性蛋白酶1(PDK1)以及Akt/PKB,最后促进葡萄糖转运蛋白4(GLUT4)的表达和转位,提高胰岛素敏感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缓解胰岛素抵抗而起到降糖作用。目前,临床上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的口服降糖药对人体有着不同程度的副作用,中药不仅来源广泛、种类丰富,而且具有多成分、多环节、多靶点综合作用,在复杂的糖尿病治疗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近年来,从中药中发现具有缓解胰岛素抵抗的活性成分越来越受到国内外研究者的关注。该文概述了胰岛素受体信号通路,总结与之相关的具有缓解胰岛素抵抗作用的中药降糖活性成分,为中药在糖尿病治疗方面的药物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补肾通脉方对胰岛素抵抗大鼠胰岛素信号转导的影响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补肾通脉方对高脂饮食诱导的胰岛素抵抗(IR)模型大鼠肌肉和脂肪组织中胰岛素刺激后的胰岛素受体(InsR)和胰岛素受体底物-1(IRS-1)酪氨酸磷酸化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治疗组,治疗组以纯中药制剂补肾通脉方进行干预;模型组和治疗组大鼠均用脂肪占总热卡含量61%的高脂饲料饲养8周,正常组喂以普通饲料;常规测定空腹血糖(FBG)及葡萄糖负荷后1、2h血糖(BG-1h,BG-2h),以放射免疫法测定空腹血清胰岛素(Fins);采用免疫沉淀及Western blot技术测其肌肉及脂肪组织中胰岛素刺激后的InsR和IRS-1酪氨酸磷酸化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FBG虽无明显变化,但Fins显著降低(P<0.01),因而胰岛素敏感指数(ISI)明显升高(P<0.01);治疗组BG-1h和BG-2h水平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5,P<0.01);治疗组大鼠肌肉和脂肪组织中InsRβ亚单位和IRS-1酪氨酸磷酸化蛋白电泳条带密度明显增加。结论:补肾通脉方对大鼠IR有显著的改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提高IR大鼠肌肉和脂肪组织中InsR和IRS-1在胰岛素刺激后的酪氨酸磷酸化水平,改善胰岛素信号转导等环节有关。  相似文献   

5.
红芪多糖(HPS)是红芪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是一种杂多糖,其成分复杂,作用广泛,具有抗氧化活性和抗肿瘤、抗癌、提高免疫力、治疗糖尿病等多种药理作用。现以氧化应激为切入点,探讨红芪多糖在氧化/抗氧化失衡导致胰岛素抵抗过程中的作用,总结氧化应激相关因子对于促进或抑制胰岛素抵抗作用的现代内涵,以此来阐述红芪多糖防治胰岛素抵抗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为进一步研究中医药对于胰岛素抵抗治疗的新途径提供方向。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消渴安糖方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红细胞胰岛素受体活性和数量的影响,探讨消渴安糖方的降糖机制。方法:将40例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消渴安糖方联合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组)和对照组(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组),均用药2周,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分别观察治疗指标: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功能指数(HOMA—I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以及红细胞胰岛素受体k1,r1,r2,k2值的变化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疗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治疗组在改善患者FINS、HOMA—IR、HOMA—IS以及胰岛素受体数量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消渴安糖方联合胰岛素治疗不仅可以降血糖,改善糖尿病患者临床症状,而且可以通过改善胰岛素受体的活性和数量来减轻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抵抗程度。  相似文献   

7.
徐锋  黄旭龙  吴红梅  王祥培 《中草药》2019,50(16):3880-3890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筛选肾气丸的活性成分及核心靶标,探讨肾气丸治疗糖尿病的作用机制。方法经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并结合文献查询,筛选肾气丸的活性成分;通过TTD数据库和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筛选肾气丸活性化合物的作用靶点,建立靶点数据集;通过OMIM数据库和DrugBank数据库筛选糖尿病相关的靶标;PPI数据库构建肾气丸和糖尿病的交互靶标;用Cytoscape软件构建成分-靶点-疾病交互网络图,并通过ClueGO富集分析涉及的靶点基因功能及信号通路;应用Autodock软件进行核心靶标分子对接。结果筛选得到肾气丸100个活性成分,网络分析表明肾气丸活性成分涉及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6、胰岛素受体底物1、SHC转化蛋白1等靶点58个,靶点与调控基因的转录、细胞凋亡、细胞增殖、胰岛素受体等生物过程相关,通过调节胰岛素抵抗、TNF信号通路、2型糖尿病信号通路、胰岛素信号通路等通路来发挥其抗糖尿病作用。结论肾气丸治疗糖尿病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特点,为进一步研究肾气丸治疗糖尿病的作用及分子机制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向。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和分析门冬胰岛素与生物合成人胰岛素粉笔与甘精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以及用药后病人的身体情况,从而探讨临床上应该如何应用。方法:抽取2型糖尿病患者7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两组在治疗前和治疗后以及用餐后的2h—PPG、FPG、达标时间及低血糖发生次数等。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从患者开始用药前到用药后,2h—PPG、FPG无明显差异(P〈0.01)。结论:门冬胰岛素联合甘精胰岛素或者生物合成人胰岛素联合甘精胰岛素,在临床上并无差异。但是配伍甘精胰岛素发生低血糖发生次数少,用量小,血糖达标稳定,效果作用性强,非常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中医药抗胰岛素抵抗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胰岛素抵抗即胰岛素的敏感性和反应性减低,是指胰岛素在糖摄取和利用方面受损,单位胰岛素产生的生物学效应低于预期正常水平而产生的一系列病理变化和临床表现,是糖尿病、肥胖症、高血压、脂质代谢异常、动脉粥样硬化、心脑血管病变等疾病的共同病理生理机制,近年来中医药治疗胰岛素抵抗研究十分活跃.中医药治疗胰岛素抵抗的分子作用机制包括作用于胰岛素受体前、受体和受体后3方面.  相似文献   

10.
治疗胰岛素抵抗的中药及活性成分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郭晓农  张汝学  贾正平 《中药材》2005,28(4):350-353
查阅国内公开发表的有关研究论文,按不同的中药方剂及成分进行分类,对近3年多来发现的具有治疗胰岛抵抗的中药及活性成分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最新研究成果表明中药中许多成分有治疗胰岛素抵抗的作用,有望开发为治疗胰岛素抵抗的新药,中药治疗糖尿病具有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11.
小檗碱改善胰岛素抵抗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檗碱是中药黄连的主要活性成分,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小檗碱能够改善胰岛素抵抗,无论是与其他药物配伍还是单体,都已经在临床上被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但小檗碱改善胰岛素抵抗的作用机制还未完全明确,有待深入研究.文章根据目前的研究进展就其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s)是一类与糖脂代谢、胰岛素敏感性有关的核转录因子,激活PPARs靶标可以治疗由胰岛素抵抗引起的2型糖尿病、肥胖、高血压等代谢性疾病。中药治疗胰岛素抵抗具有多层次且持久温和的优点,近年来有文献报道,多种中药活性成分被证明能够通过激活PPARs靶点改善胰岛素抵抗,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该文概述了胰岛素抵抗与PPARs的病理机制,总结了以PPARs为靶标改善胰岛素抵抗的中药活性成分,为开发中药新药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中药复方开郁清胃方改善2型糖尿病胰岛细胞功能的作用机理。方法以高脂饲料喂养9周加小剂量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造模后的动物随机分成模型组、开郁清胃组和文迪雅组,并设立正常对照组。测定空腹血糖、葡萄糖负荷后2h血糖以及糖化血清蛋白、基础胰岛素等,采用高胰岛素正葡萄糖钳夹技术评价整体的胰岛素抵抗,静脉糖耐量试验评估胰岛细胞功能,应用EnVision方法测定胰岛细胞胰岛素和胰岛素受体(IRc)、胰岛素受体底物-1(IRS-1)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同时具有胰岛素抵抗、胰岛素分泌异常和血糖的增高,开郁清胃方和文迪雅都可明显改善模型大鼠的糖代谢和胰岛素的分泌,提高胰岛细胞IRc和IRS-1的表达。结论开郁清胃方可以确切地改善2型糖尿病模型大鼠的糖代谢,其机理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外周胰岛素敏感性的提高;二是胰岛细胞功能的改善。对胰岛细胞的胰岛素信号转导的影响是其改善胰岛细胞功能的重要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14.
口服型聚丙交酯胰岛素微囊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为保护胰岛素口服后不被肠道酶分解,用聚丙交酯包裹胰岛素制成。服型微囊(PLA-MCI),对其活性进行初步研究。方法:PLA-MCI体外释药胰岛素测定用福林-酚法。体内活性通过糖尿病大鼠口服后血糖变化反映。结果:体外释药实验显示PLA-MCI自30 min开始释药,6~101、已释放65%~80%,持续释药达108h。将释药后的上清液注入糖尿病兔,其 中的胰岛素仍保持降血糖的生物活性。34只非空腹糖尿病大鼠口服PLA-MCI(含胰岛素2.5mg),平均血糖下降(57士21)%,峰时为7~12h,持续作用(8土4)h,血糖下降幅度与剂量正相关。结论:PLA-MCI保持了胰岛素生物活性,具有新的药理作用模式。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胰岛素抵抗(IR)或IR综合征始终为糖尿病研究的重点和难点,而目前研究表明,许多中药方剂可缓解胰岛素抵抗。在对中药方剂的分子机制研究中,发现单味中药及其有效成分,可通过多种途径改善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因此,从天然药物中探寻改善胰岛素抵抗的活性成分和其作用机制一直是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橄榄苦苷(oleuropein,OL)对胰岛素抵抗HepG2肝细胞的胰岛素信号传导的影响。方法:常规复苏细胞,于10%FBS+1%青-链霉素的DMEM(1 g·L~(-1)葡萄糖)培养基中,37℃5%CO_2细胞培养箱中培养,常规细胞培养传至第3代待用;利用1×10~(-6)mol·L~(-1)胰岛素溶液刺激HepG2肝细胞36 h后建立肝细胞胰岛素抵抗模型,分为模型组,OL组(50μmol·L~(-1)),另设正常HepG2肝细胞为正常组,每组设6个复孔;对数生长期细胞,饥饿培养24 h后,诱导建立胰岛素抵抗模型,进行药物干预36 h后,以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检测OL对细胞活性的影响;OL对胰岛素抵抗HepG2肝细胞干预后,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分别检测肝细胞胰岛素受体(InsR),胰岛素受体底物-1(IRS-1),葡萄糖转运蛋白-2(GLUT-2)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胰岛素抵抗的HepG2肝细胞活性明显降低(P0.05),胰岛素信号分子InsR,IRS-1,GLUT-2 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OL干预后胰岛素抵抗的HepG2肝细胞活性显著升高(P0.01);胰岛素信号分子InsR,IRS-1,GLUT-2 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P0.01)。结论:OL能够增加胰岛素抵抗肝细胞活性,上调肝细胞胰岛素信号通路中InsR,IRS-1,GLUT-2 mRNA和蛋白的表达,这可能是其改善胰岛素抵抗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7.
由于糖尿病需要长期服药治疗,且各类西药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和不良反应,因此中药活性成分用于治疗糖尿病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中药降糖活性成分主要包括黄酮类、皂苷类、多糖类以及生物碱类等,这些活性成分具有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加胰岛素受体的敏感性、抑制葡萄糖的吸收、改善脂肪酸代谢等作用。本文就目前发现的中药降糖活性成分及作用机理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中药降糖活性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穴位注射对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T2DMIR)及其并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从近十年临床研究文献入手探索穴位注射治疗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及其并发症的临床疗效,总结穴位注射治疗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及其并发症的临床选穴、注射选药规律和特点。结果穴位注射治疗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及其并发症具有一定优势.其取穴位规律以循经取穴为主,并结合特定穴;其注射药物选择根据2型糖尿病的中医证型和并发症的不同,结合中药理论、药理和毒理作用的不同进行选择。结论 :穴位注射对用于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及其并发症的治疗,可发挥注射穴位和注射药物的综合作用,使机体多代谢紊乱的状态得以恢复和改善。具有独特的作用和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罗格列酮联合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给60例均经足量磺脲及双胍类药物联合应用3个月后血糖控制欠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胰岛素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罗格列酮4 mg,1次/d,1周后观察血糖变化,并观察3个月后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变化,并计算胰岛素全天用量。结果FBG、2hPG及HbA1c均明显下降,且联合罗格列酮后胰岛素用量较单用胰岛素治疗明显减少。结论罗格列酮可增加胰岛素在2型糖尿病中的降糖作用,减轻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20.
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与中医痰瘀脾虚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型糖尿病是一种多基因遗传异质性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发的疾病.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和胰岛β细胞功能缺陷与2型糖尿病发病密切相关.现代医学已经从分子生物学水平上阐明了IR是2型糖尿病发病机理的基本环节和显著特征,贯穿于2型糖尿病发展的始终,并成为导致2型糖尿病并发症的主要因素.IR[1]是亚细胞、细胞、组织或机体的一种病理生理状态,本意指需要超过正常量的胰岛素使能在胰岛素的效应器官产生正常的生理效应.现在的IR概念则泛指胰岛素作用的靶器官、组织对其生物学效应的反应性降低或丧失,主要表现为胰岛素促进外周组织(肌肉、脂肪组织)摄取和利用葡萄糖以及抑制肝糖输出的效能减弱,其发生机制包含了胰岛素受体前、受体及受体后的多环节、多层次的障碍.目前IR已成为2型糖尿病研究领域的热点,改善IR是治疗2型糖尿病的关键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