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percu taneous transhepaticgallb ladder drainage,PTGD)是一种简单、安全的胆道引流方法,我科自2011年9月至2013年9月对20例胆道梗阻患者行PTGD治疗,现将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男8例,女12例,年龄65~85岁,平均76岁,其中15例为70岁以上患者.5例为壶腹部占位导致胆总管下段梗阻,8例胆总管结石合并胆管炎,7例胆总管结石合并胰腺炎.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胆囊结石合并壶腹部肿瘤的诊断、治疗. 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1994年5月~2006年3月268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中5例胆囊结石合并壶腹部肿瘤的临床资料. 结果 5例LC术后0.5~17个月出现上腹部疼痛、巩膜、皮肤黄染等症状和体征,再次入院检查发现壶腹部肿块,诊断为壶腹部肿瘤,系第1次手术时漏诊壶腹部肿瘤. 结论 提高对胆囊结石合并壶腹部肿瘤的认识,联合开展多种辅助检查,加强术后随访等有利于避免对壶腹部肿瘤的漏诊和早期诊断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多种肿瘤成分并存的胰腺及壶腹部恶性肿瘤的生物学特点及临床治疗方 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05年1月至2007年5月收治的18例多种肿瘤成分并存的胰腺及壶腹部恶性肿瘤的临床特点、影像学改变、病理特征、治疗过程及随访资料并结合文献讨论.结果 该组18例病人,男11例,女7例;平均年龄62.4±11.7(36~80)岁.其中碰撞癌11例,即肿瘤成分间无混合及移行状态;其余7例为混合癌,即肿瘤成分相互掺杂.肿瘤分别位于胰腺、胆总管下端及十二指肠壶腹部14例,其余4例则分别位于胰头+胆囊(双碰撞癌)、胰头+胆总管下端、十二指肠壶腹部+胆总管下端以及十二指肠乳头+十二指肠近幽门部.组织学类型以导管内乳头状黏液腺癌(intraductal papillary mucinous carcinoma,IPMC)合并导管腺癌/神经内分泌癌以及导管腺癌合并其它壶腹部少见类型恶性肿瘤为主.pT分期以2、3期多见,而病理分期则以早、中期为主.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5例,胰体尾+脾切除术2例,全胰切除术1例.所有病人均无围手术期死亡,术后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随访18例,术后均辅以化疗或加中医治疗,其中10例死亡,多死于肿瘤复发或肝脏转移.全部病人中位生存期仅13.2个月,较同期实施的胰腺导管腺癌根治性切除者(中位生存期27个月)、胰腺及壶腹部恶性肿瘤姑息性手术者(中位生存期20.9个月)更差.结论 多种成分并存的胰腺及壶腹部恶性肿瘤多发生在胰头及胆总管下端,以导管内乳头状黏液腺癌或导管腺癌合并其它少见类型恶性肿瘤为主,pT分期以2、3期多见,而病理分期则以早、中期为主,预后极差.  相似文献   

4.
本院自 1 990年 1月~ 1 999年 8月共作胆道手术 4998例 ,其中对 73 6例行术中胆道造影 ,现对其临床价值、胆道造影方法进行探讨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 .1 胆总管探查置 T型管进行术中造影 40 8例 ,阳性结石发现 70例 ,占 1 7.7% ,其中肝内胆管结石残留 2 2例 ,胆总管结石残留 48例 ,行 T型管术中造影还发现单纯性胆总管下端良性狭窄 4例 ,壶腹部癌 2例 ,假阳性 2例 ,胆总管十二指肠假道 2例 ,左右肝管不慎完全断离 4例 ,右肝细胞癌 2例。本组40 8例术中造影前已从胆总管取出结石 1 46例。同时有合并部分肝萎缩者 1 2例 ,有 6例结石残留 …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时经胆囊管取出胆总管结石的可行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04年7月经胆囊管胆道造影18例的临床资料.腹腔镜下切除胆囊之前切开胆囊管,插入造影管行胆道造影,发现胆总管结石后,经胆囊管插入金属网篮,取出胆总管结石. 结果经胆囊管行胆总管造影18例,发现胆总管结石11例,其中2例因结石明显大于胆囊管直径,2例因导管无法经胆囊管进入胆总管,1例因结石嵌顿于壶腹部套篮无法套取结石而放弃腹腔镜下经胆囊管胆总管结石取出,余6例成功完成腹腔镜下经胆囊管胆总管结石取出术.6例随访6~18个月,B超检查未发现胆总管结石残留,无胆总管狭窄或扩张. 结论腹腔镜下经胆囊管胆总管结石取出术可作为部分继发性胆总管结石的术中诊断和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6.
由于解剖部位的特殊 ,乏特壶腹部的良性肿瘤处理上比较困难。 2 0世纪 80年代中期 ,Ryan[1] 用局部切除胰胆管成型术治疗壶腹部的良性肿瘤 ,并慎重用于治疗壶腹部的早期原位癌。我们自 1997年开始采用局部切除、胰胆管成型术治疗壶腹部肿瘤 5例。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5例 ,男 4例 ,女 1例。年龄 4 5~ 70岁 ,平均 6 2 1岁。全部病人均以梗阻性黄疸入院。经B超、CT或MRI证实为胆总管末端阻塞。十二指肠镜证实乏特壶腹部肿瘤 ,肿瘤直径 0 8~ 1 2cm ,外观较局限 ,肿瘤所在局部粘膜尚能推移。其中 2例十二指肠镜活检未发现癌 ,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管型消化道吻合器在胆管空肠吻合术中的应用经验。方法应用管型消化道吻合器行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43例,包括胆总管结石合并胆总管下端炎性狭窄21例,肝内外胆管结石11例,胆总管下端癌1例,壶腹周围肿瘤7例,先天性胆总管扩张症2例,医源性胆总管损伤1例。结果本组手术时间平均75(60~90)min,胆肠吻合时间平均13(10~20)min,无吻合口瘘、胆道出血、胆肠吻合口狭窄等并发症,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结论应用管型消化道吻合器行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安全可靠,缩短了手术时间,提高了手术效率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胆肠结合部(choledocho-duodenalJunction.CDJ)是指十二指肠乳头壶腹部.包括十二指肠壁内的胆总管括约肌段、主胰管括约肌段、共同管和十二指肠乳头,其上皮包括胆总管壶腹部粘膜、胰管、十二指肠乳头部粘膜和粘膜下腺体,肌层构成Oddi括约肌。临床外科常见的CDJ病变主要包括胆总管下段结石、壶腹部肿瘤和胆总管末端狭窄症。CDJ病变往往表现严重的临床症状并演变成为复杂的胆胰系统疾病。本文就近年有关CDJ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进展方面的文献作一综述。一、CDJ疾病诊断新进展1.超声内镜(endoscopicultrasonography,EUS)对CD…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告了在1955~1973年间施行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术的连续观察结果。作者认为当前手术适应证已经扩大,不仅可用于壶腹部狭窄,而且可用于胆总管多发性小结石,残留结石,泥沙样结石,恶性肿瘤阻塞,胆管炎,壶腹部嵌顿结石,肝管结石,胆总管狭窄及良性肿瘤,以及胰腺炎等。本组175例中112例有黄疸,并且每个胆总管均扩张(除两例以外),102例是初次手术,55例是第二次手术。平均住院日15~23日。死亡率与手术并发症极低,作者认为此手术安全而有效,在有合适适应症时可以广泛地采用。多发性结石虽然应用了胆管造影术,但不论从胆总管取出多少结石,亦不可能肯定无残留结石,即使怀疑有最少的残留小结石,施行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术亦是极有价值的。目前虽  相似文献   

10.
<正>肝外胆管结石是临床常见的胆道疾病,是指结石位置在一级胆管以下的胆管,如肝总管、胆总管、壶腹部及胆囊管等,其中胆囊结石及胆总管结石是最常见的肝外胆管结石,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是胆道外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大约有10~18%胆囊结石病人合并胆总管结石[1]。1肝外胆管结石的手术治疗进展开腹胆囊切除及胆总管探查术是治疗该肝外胆管结石的经典术式。但该术式存在对身体创伤大、恢复慢、住院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