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在诊断垂体微腺瘤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评价MRI动态增强扫描诊断垂体微腺瘤的价值。方法 对 31例垂体微腺瘤患者的MRI平扫、常规增强扫描、动态增强扫描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MRI平扫有 5例可见异常信号 ,占 16 % ;常规增强扫描显示病灶 19例 ,占 6 0 % ;而动态增强扫描微腺瘤未强化的低信号区与周围正常结构的强化形成明显对比 ,检出 2 8例 ,占90 3%。结论 MRI动态增强扫描能明显提高垂体微腺瘤的检出率 ,对垂体微腺瘤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垂体微腺瘤MRI动态增强扫描的特征。方法 回顾分析临床确诊的35例垂体微腺瘤动态MRI增强扫描的表现,并进行讨论。结果 平扫示20例TWI为低信号影,动态增强扫描早期28例为低或稍低信号,与强化明显之正常垂体呈明显对比。后期微腺瘤强化程度越来越接近垂体信号。结论 在MRI平扫不明确而临床高度怀疑垂体微腺瘤时进行动态增强扫描对临床诊断的价值较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MRI半量动态增强扫描在垂体微腺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对临床及实验室检查诊断并手术治疗或诊断性治疗为垂体微腺瘤的67例患者先行平扫(67例),然后行全量(37例)及半量(30例)Gd-DTPA动态增强扫描,比较两种动态增强扫描方法在显示垂体微腺瘤的敏感性。结果:平扫、全量和半量Gd-DTPAMRI动态增强扫描的检出率分别为50.8%(34/67)、75.7%(28/37)和90.0%(27/30),分别比较平扫与全量、全量与半量扫描有统计学差异(P〈0.01、P〈0.05)。结论:MRI平扫及全量、半量Gd-DTPA动态增强扫描比较,可依次增加垂体微腺瘤显示的敏感性。其中以半量Gd-DTPAMRI动态增强扫描对病灶检出率最高,可作为MRI诊断垂体微腺瘤的首选强化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MRI半剂量动态增强诊断垂体微腺瘤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对32例经过临床综合诊断确诊的病例,行MRI平扫及半剂量(0.05mmol/kg)动态增强扫描。并利用工作站后处理功能,绘制出动态增强信号强度一时间曲线图。结果:32例垂体微腺瘤中,病灶大小5mm,20例,5-10mm 12例。平扫Tl WI可见低信号影18例,无明显异常信号14例,而半剂量动态增强扫描均发现病灶32例,表现为动态早期稍低信号影。结论:半剂量MRI半剂量动态增强扫描在诊断垂体微腺瘤的敏感性、检出率都好于其它检查。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垂体腺瘤MRI诊断与单鼻孔经蝶窦入路切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垂体MRI动态增强扫描对垂体微腺瘤的诊断作用及显微镜辅助单鼻孔-经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的优点和适应症。方法对怀疑垂体腺瘤的334例患者先行常规MRI平扫,对未见垂体腺瘤的患者再行垂体MRI动态增强扫描。垂体腺瘤手术的患者,全部采用显微神经外科技术经经单鼻孔-蝶入路切除垂体腺瘤。结果334例患者经MR平扫或垂体MRI动态增强扫描后,发现垂体腺瘤326人。其中,MRI常规平扫后发现垂体腺瘤297人,MRI常规平扫后未发现垂体腺瘤的37人经垂体MRI动态增强扫描发现垂体微腺瘤29人。发现垂体腺瘤的326人中,手术316例。手术患者中,252例近全切除,50例大部切除。无手术死亡,术后16例脑脊液鼻漏行腰大池引流治愈,余无手术并发症。结论MRI平扫结合MRI动态增强扫描诊断与单鼻孔-经蝶窦入路切除肿瘤的方法相结合,可取得垂体腺瘤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MRI动态增强扫描对垂体微腺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6例临床疑诊为垂体微腺瘤患者,行MRI平扫与同层动态增强扫描(Gd-DTPA)研究。分析垂体微腺瘤动态增强前后的MRI表现,并绘出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图。结果:本组垂体微腺瘤可分为两个类型,即偏心型34例(垂体左前叶18例、右前叶14例及垂体左、右后叶各1例)和中心型2例(垂体柄基部偏前及后叶中央区各1例)。同层动态增强后,33例垂体微腺瘤的MRI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的低或稍低信号,似“充盈缺损”;垂体微腺瘤的最大信号强度,多出现在注入造影剂后32~96s,以64s最明显。另3例垂体微腺瘤,由于其病灶于T1WI已呈高信号,与正常垂体间分界不清。结论:MRI动态增强扫描对垂体微腺瘤的诊断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7.
磁共振动态增强与三维成像在垂体微腺瘤诊断上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及三维成像在诊断垂体微腺瘤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一组58例垂体微腺瘤MRI图像资料。结果:磁共振平扫发现9例(16%),动态增强扫描发现41例(70%),三维快速梯度回波成像(3D-FFE)发现53例(91%),平扫微腺瘤呈边缘清晰的圆形或椭圆形结节,TI WI呈低信号,T2 W1呈高信号,鞍隔向上膨隆或垂体柄移位为间接征象。增强动态扫描显示病变增强信号强度低于正常垂体,延迟扫描后变成等信号或稍高信号。结论:MRI动态增强扫描与3D-FFE明显提高了垂体微腺瘤的正确诊断率。  相似文献   

8.
杨培红  孙丽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25):6261-6261
目的研究垂体大腺瘤的MRI平扫及增强表现,探讨MRI增强扫描对垂体大腺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垂体大腺瘤的MRI平扫及增强表现。结果 T1加权成像等信号18例,略低信号5例,等、高混杂信号1例。T2加权成像等信号20例,等、高混杂信号4例。增强后垂体瘤均见不同程度的强化。结论磁共振增强扫描在垂体大腺瘤的定性、定位诊断上具有及其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MRI半剂量动态增强对垂体微腺瘤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MRI半剂量动态增强对于垂体微腺瘤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25例经随访证实的垂体微腺瘤患者,其中女22例,男3例,年龄20-68岁,均采取先MR平扫,再行半剂量Gd-DTPA动态增强扫描及延迟的常规增强扫描。结果:平扫与半剂量动态增强比较,平扫8例显示瘤灶,15例显示间接征象;半剂量动态增强22例显示效果好。结论:MRI半剂量增强扫描能够提高垂体微腺瘤的显示率。  相似文献   

10.
董静  王新荣 《中国综合临床》2003,19(11):1034-1034
目的:探讨垂体微腺瘤磁共振成像(MRI)的影像学特点。方法:分析12例经手术证实的垂体微腺瘤磁共振(MR)信号的变化。结果:12例MRI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均显示为低信号,3例垂体形态及高度异常,2例累及一侧海绵窦,5例垂体柄偏移。结论:MR平扫结合动态增强是诊断垂体微腺瘤最理想的影像学手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MR(magnetic resonance)动态增强,尤其是TSE(Turbo SpinEcho)快速扫描序列对垂体微腺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已经确诊的垂体微腺瘤的MRI资料。结果平扫时显示病灶32.14%(9/28),动态增强显示病灶82.14%(23/28),常规增强扫描显示病灶57.14%(16/28)。平扫与动态增强对垂体微腺瘤的检出率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态增强与常规增强扫描对垂体微腺瘤的检出率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扫与常规增强扫描对垂体微腺瘤的检出率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动态增强,尤其是使用TSE快速扫描序列对垂体微腺瘤的检出率显著提高,因此,动态增强技术(TSE)应作为诊断垂体微腺瘤的常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2.
MRI动态增强扫描对垂体微腺瘤的诊断意义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目的 评价MRI动态增强扫描探查垂体微腺瘤的效果。方法 研究38例垂体微腺瘤的平扫、Gd-DTPA动态增强扫描及延迟的常规增强扫描的效果。结果 动态和常规增强扫描比较,有9例显示相同;23例动态比常规增强效果好;6例常规比动态增强效果好。11例只有动态增强能显著;2例只有常规增强显示。结论 动态增强扫描可以提高垂体腺瘤的检出率,和常规增强扫描结合可以提高诊断敏感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和评价X线刀治疗垂体微腺瘤CT定位最佳强化时间。方法 :对 2 5例垂体微腺瘤 ,包括泌乳素腺瘤 9例 ,生长激素腺瘤 3例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腺瘤 4例 ,甲状腺刺激素 1例 ,非功能腺瘤 3例 ,混合型腺瘤 4例 ,分延迟时间 5 0秒、 70秒、 90秒三组进行CT定位扫描及病灶确定。结果 :三组延迟时间CT定位扫描 ,各类肿瘤均有不同程度强化 ,肿瘤边界显示清晰度不一。结论 :延迟时间 5 0秒扫描能较好地显示肿瘤边界 ,符合X线刀定位要求 ,可作为首选强化时间。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磁敏感加权成像(SWI)与MRI动态增强扫描诊断小肝癌进行对比性研究,探索SWI对小肝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采用双盲法,对60例临床诊断为小肝癌的患者同时进行SWI和MRI动态增强扫描并由3名高年资放射诊断医生进行独立诊断,并对诊断结果进行对比统计分析。结果 60例小肝癌中,应用SWI扫描48例阳性,12例阴性,MRI增强50例阳性,10例阴性。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两种扫描方法诊断小肝癌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发现MRI增强扫描诊断小肝癌是临床上常规应用且可靠性较高的诊断方法,SWI扫描可作为MRI增强扫描的补充序列。应用SWI对肝硬化结节信号改变进行动态追踪,对小肝癌的诊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但诊断小肝癌MRI增强扫描仍然不可替代。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在儿童中枢性尿崩症(CDI)中的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对18例临床确诊为儿童CDI患者的MRI平扫及增强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8例CDI患儿垂体后叶T1WI高信号均消失。其中颅咽管瘤7例,生殖细胞瘤2例,下丘脑-垂体区占位性病变3例,3例垂体柄和,或下丘脑漏斗部局限性梭形或球形增粗,单纯垂体后叶T1WI高信号消失者3例。结论:基于儿童CDI自身的特点,MRI平扫及增强扫描对诊断儿童CDI及寻找其病因具有重要价值。垂体后叶T1WI高信号消失是儿童CDI的非特异性MRI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Rathke裂囊肿的MRI表现及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Rathke裂囊肿的MRI表现,包括病灶的位置、大小、形态及边界,MR平扫、增强信号特点及比邻结构的改变。结果:21例Rathke裂囊肿中位于鞍内16例,位于鞍内及鞍上4例,位于鞍上1例。病灶最大径0.3cm~2.5 cm。病灶呈类圆形10例,椭圆形7例,不规则形4例。MRI平扫信号表现呈多样性,T1WI可呈低、等、高信号,T2WI多呈高信号或稍高、等信号;囊内见漂浮结节1例;增强后病灶均未见强化。部分病例可伴有垂体柄、视交叉及鞍底受压改变。结论:Rathke裂囊肿MRI平扫信号虽然呈多样性,但也有一定的特征性;结合MRI动态增强扫描及延迟增强扫描有助于与其它鞍区囊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也有助于提高本病术前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冠状位CT增强扫描对垂体泌乳素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82例垂体泌乳素瘤,80例为女性,平均年龄27岁,2例为男性,均有相应临床症状和血泌乳素值(PRL)升高,全部病例行冠状位CT增强扫描。结果 82例中76例(92.7%)为垂体微腺瘤,CT表现为垂体内>3mm低增强区、垂体上缘膨隆、垂体柄偏斜、垂体高度>9mm和鞍底骨质改变,以前三项显示率较高,分别为88.2%、85.5%和59.2%,具有较大诊断意义。结论 垂体泌乳素瘤多见于青年女性,大部分为微腺瘤,本病诊断除临床症状和血PRL值升高外,CT冠状位增强扫描有很大辅助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8.
垂体微腺瘤的高场强MRI诊断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评价高场强MRI诊断垂体微腺瘤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材料与方法:1993年5月至1993年12月间,笔者对行MR检查的50例垂体微腺瘤进行了分析。其中男8例,女42例。9例微腺瘤直径小于或等于3mm,最小者2mm。所有病例均应用西门子1.5TMagnetom63spMR检查,层厚3mm。结果:垂体内局限性低信号(92%)是微腺瘤的特征性表现,各间接征象具有不同的诊断价值;特别指出,各种类型的微腺瘤具有其特定的发生部位;平扫冠状位T1加权像为诊断垂体微腺瘤的首选序列,强化扫描不必要作常规应用。结论:高场强MRI对诊断垂体微腺瘤具有独到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