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男性犯罪少年的家庭因素对照研究孙春霞李从培方明昭李舒然1.对象和方法:研究组选自某市少年管教所男性在押少年犯108例,年龄16~17岁。对照组选自同一城市的某职业中学学生100人,符合男性、年龄16~17岁条件。采用2种调查表分别对两组进行调查。(1...  相似文献   

2.
艾森克个性问卷对男性犯罪少年个性特征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了探讨我国男性少年犯罪与人格的关系,采用艾森克个性问卷对99名16~17岁的监禁男性少年犯和100名16~17岁的居住同一城市的男性中学生进行了对照研究。结果表明:犯罪少年具有典型精神病质(P)的人数占16.2%,对照组占1.1%,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犯罪少年具有神经质性个性特征的占13.1%,对照组为2.0%,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外向性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研究结果支持精神病质、神经质性与男性少年犯罪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甲基苯丙胺男性使用者的三维人格特征,为进一步研究其行为特征与特定神经递质的相关性提供线索,并为心理干预提供参考。方法以四川省成都市某强制戒毒机构2014年9月-2015年11月收治的127例男性甲基苯丙胺使用者为研究组,选取同期成都市第四人民医院的127名在职男性医护人员为对照组,收集两组的一般资料并采用三维人格问卷(TPQ)进行调查。结果 TPQ评分结果显示,研究组猎奇性(NS)维度的NS2、NS3、NS4因子评分及NS总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躲避伤害性(HA)维度中,研究组的HA4因子及HA总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甲基苯丙胺男性使用者具有猎奇和躲避伤害的人格特征,表现为冲动、放纵任性、不受约束、易疲倦和虚弱无力。  相似文献   

4.
某少年犯管教所在押的男性少年犯144例用MMPI进行了测试,并以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均接近的青少年100例作为对照。被测试的少年犯中,年龄16~19岁者占94.44%,文化程度小学以下有82例。捕前职业农民75例,待业青年53例,其他16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男性犯罪青少年一般情况及犯罪冲动组与非冲动组Stroop特点及差异性.方法 对乌鲁木齐市少年管教所123例及乌鲁木齐市普通中学128例男性青少年进行一般情况问卷、攻击行为评估(BIS-11)、Stroop测试及面谈,再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正常组与犯罪青少年组比较受教育年限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均在各卡改正数方面有统计学意义,卡2、卡5两组在正确数上有统计学意义,其余各项在两组间均不具有统计学差异;犯罪青少年中冲动组与非冲动组在卡2、卡5的改正数方面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犯罪男性青少年存在认知尤其在执行功能方面的缺陷,而又以冲动组明显.  相似文献   

6.
违法犯罪男性青少年个性特征对照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为探讨个性素质因素与青少年违法犯罪行为的关系,采用艾森克个性问卷对190名男性违法犯罪青少年与175名男性中学生进行了对照调查,同时对120名少年犯进行了品行障碍的分类诊断和比较。结果表明:1.男性违法犯罪青少年具有情绪不稳定性、精种病质的个性倾向,个性明显偏离的人数占43.7%。2.非社交型品行障碍较社交型品行障碍,攻击行为者较非攻击行为者个性精神病质倾向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7.
男性少年犯罪者个性特征探讨王欣瑞,张祥建,宋惠荣少年违法犯罪问题日益受到社会的重视,本文就男性少年犯罪者的个性特征进行对照研究。观察组72例,系来自石家在市少管所流氓、盗窃犯罪与暴力犯罪两个队、初次被监禁未满一年的所有男性少年犯,年龄13~15岁,小...  相似文献   

8.
青年男性暴力行为相关因素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青年男性暴力行为的相关因素。方法对122例青年男性暴力犯罪者(研究组)和30名某职业高中在校男学生(对照组),进行明尼苏达多相人格调查(MMPI)及减点-攻击反应测试(PSAP)。结果(1)研究组与对照组在自杀史、脑外伤史、不良应激事件、酗酒史、家族犯罪史、父母离异或去世、父母酗酒史、早年受父母虐待等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2)MMPI:研究组的抑郁为(52.81±10.73)分、人格偏离为(60.99±10.19)分、偏执为(57.69±9.00)分、社会内向性为(49.54±9.22)分,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47.89±11.43)分、(53.26±10.86)分、(49.40±14.24)分、(44.51±9.76)分;均P<0.05~0.01];(3)PSAP:研究组按B键[(170±132)次]、每分钟按压B键[(9±23)次]和每被减1分按压B键的次数[(16±14)次]均多于对照组[分别为(98±144)次、(4±6)次和(10±14)次];按C键[(197±176)次]、每分钟按压C键[(8±7)次]和每被减1分按压C键的次数[(20±19)次]均少于对照组[分别为(348±167)次、(13±6)次和(34±18)次],均P<0.01。结论青少年暴力行为与环境因素密切相关,并有冲动、控制力差等特点。  相似文献   

9.
胼胝体由两侧大脑半球的联合纤维汇集而成,担负着两半球间的信息传递和整合功能,是人类精神活动的重要部位。磁共振(MRI)应用于临床之后,国外学者多次报告了精神分裂症脑部的MRI变化。胼胝体MRI的改变主要表现为前后径、厚度和面积的改变。国内至今尚未见类似报告。本文为进一步探讨胼胝结构的变化与精神分裂症临床和发病机理之间的关系。现将23例男性精神分裂症者的胼胝体MRI结果报告如下。资  料临床资料 研究组为1993年~1995年间住院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诊断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第2版(CCMD-Ⅱ)中精神分…  相似文献   

10.
劳改对男性罪犯个性特征影响自身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改对男性罪犯个性特征影响自身对照研究杨彭年刘丁洪严万森李微黄帮荣肖信超罗启义“江山易改,秉性难移”,人的个性改变并非易事。本研究劳改对罪犯个性特征改变情况。对54例男性罪犯在劳改前后5年分别作EPQ测试,进行自身对照。年龄23~54岁(平均30.7...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影响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婚姻状况的危险因素。方法根据就诊时间先后取144例门诊患者,按年龄±2岁、居住地1∶1匹配,分为已婚组和未婚组。调查各组患者的学历、病前性格、发病年龄、首次治疗效果、分裂症亚型、劳动能力、依从性等因素,并对所获资料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影响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婚姻状况的危险因素有学历低、劳动能力丧失、依从性差、发病年龄早、未定型分裂症、首次疗效差等。结论患者的婚姻状况受多种因素影响,及早治疗,提高依从性,加强社交和劳动技能培训等对促进其婚姻的建立可能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酒依赖男性患者的决策倾向以及与戒酒后复饮相关性。方法:将35例酒依赖患者及与其相匹配的44名健康者(正常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爱荷华博弈任务(Iowa gambling task,IGT)进行风险决策行为能力的测试,并对持续戒酒时间进行电话随访。结果:酒依赖组在IGT中净不利选牌数(5.14±21.57)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8.05±13.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57,P=0.001)。2(组)×5(阶段)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在净不利选牌数上组间主效应显著[F=12.338,P=0.001];阶段主效应亦显著[F=17.824,P0.001]。相对于正常对照组,酒依赖组在IGT第3、4、5阶段净不利选牌数较多(F=5.661,P=0.020;F=9.252,P=0.003;F=9.980,P=0.002)。酒依赖患者持续戒酒时间与决策第5阶段净不利选择数呈负相关(r=-0.417,P=0.013)。结论:男性酒依赖患者存在决策功能异常,戒酒后复饮与决策功能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比较73例犯罪青少年和80例正常青少年的若干社会心理因素。结果发现犯罪组较对照组幼年丧亲率高,核心家庭比率低,亲子关系差,朋友少,生活事件评分高,家庭经济状况差,家庭不和睦多,家庭犯罪史高和情感支持不适当(P<0.05~0.01)。表明这些因素均会使青少年犯罪率增加。同时还发现,犯罪组中有精神障碍的41例和无精神障碍的32例在上述因素比较中,除家庭经济状况有差异外,其它均无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4.
背景:青少年肥胖常引发扁平足、足、膝内外翻等症状。 目的:了解13~15岁肥胖男生足底压力参数的分布特点,认识对青少年身体平衡能力等方面所产生的影响。 方法:随机选择长春市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13~15岁的健康在校男生60人,根据体质量指数标准分为18.5~24.9 kg/m2的对照组,25~30 kg/m2的超重组和大于30 kg/m2的肥胖组,各20人。借助比利时footscan足底压力测试系统,分析各组自然行走时足底动态压力分布变化特征。 结果与结论:不同体质量男生的足底垂直力-时间曲线的足跟着地时的冲击峰和足完全放平时出现的谷值出现在步态周期的百分比随体质量的增加而加长;超重组和肥胖组足弓部位的触地时间明显大于对照组,同时足弓和足跟的接触面积百分比增大,而前足的百分比值减小;超重组和肥胖组的足底总峰值压强明显大于对照组,足底总压强与体质量呈正相关,足底的接触面积和体质量之间存在着明显的正相关;除了足跟和第1趾骨外,超重组和肥胖组其他各部位及总的压强变化率均大于对照组。说明超重于肥胖可使男生足底压力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5.
氯氮平合并碳酸锂治疗男性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氯氮平和氯氮平合并碳酸锂治疗男性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72例男性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应用氯氮平和氯氮平合并碳酸锂治疗8周.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和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结束时,两组PANSS因子分值较治疗前均有明显降低,且有统计学意义。氯氮平合并碳酸锂组阳性症状因子减分早于氯氮平组,且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氯氮平合并碳酸锂组总有效率为75%,明显高于氯氮平组的47.1%(P〈0.05)。结论氯氮平合并碳酸锂治疗男性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疗效优于氯氮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男性青少年罪犯的防御方式、家庭环境及其相互关系,为预防和矫正青少年违法犯罪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防御方式问卷(DSQ)及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评估300例男性青少年罪犯(研究组)及243例男性青少年学生(对照组)。结果研究组成熟型防御机制的得分高于中间型和不成熟型,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不成熟型防御机制得分(4.61±0.89)明显高于对照组(4.32±0.79),成熟型防御机制得分(5.06±1.02)则明显低于对照组(5.33±1.27),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家庭环境方面,研究组在FES—CV亲密度、情感表达、组织性等3个因子上的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而在矛盾性因子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成熟型防御机制与FES—CV的亲密性、矛盾性和组织性等因子呈负相关,中间型防御机制与FES—CV的知识性因子呈弱正相关,成熟型防御机制与FES—CV成功性和组织性因子呈弱正相关(P〈0.05)。结论男性青少年罪犯虽运用成熟型防御机制为主,但仍较普通青少年运用较多不成熟及中间防御方式。男性青少年罪犯家庭呈现高矛盾性,低亲密性、情感表达及组织性的特点。这样的家庭环境将可能阻碍其防御机制的发展和成熟。  相似文献   

17.
精神发育迟滞患者犯罪危险因素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影响精神发育迟滞(MR)患者犯罪的危险因素,对131例司法鉴定为犯罪的MR患者,与44例未犯罪的MR患者进行对照,并行单因素与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两组在对违法行为的辨认能力、是否自感受歧视、是否伴精神病、家庭监护能力、有无违法史、性格分型及受教育年限方面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逐步回归分析(α=0.05)揭示,MR犯罪危险因素依次为家庭监护能力差、自感受歧视、性格为兴奋型、伴癫痫,特别是有人格改变、或意识障碍、或幻觉、伴精神病特别是处于发病期。提示MR犯罪受诸多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沿海城乡在校少年行为问题及影响因素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沿海城市与农村在校少年行为问题的检出率及影响因素。方法 应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采用整群分层随机抽样方法调查了城市与农村12~16岁1744名在校少年。结果 城市、农村在校少年行为问题的检出率分别为20.82%和19.80%,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揭示少年行为问题的主要影响因素,城市组依次为喂养方式、同学关系、儿童疾病、母亲健康状况、抬头时间、学习成绩、教育方式和在校表现。农村组依次为亲子关系、在校表现、乙童疾病、同学关系、父母婚配、会走时间、停止尿床时间和母亲疾病。结论 少年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并非受单一因素的影响,而是与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男性青少年犯及其个体间的人格特征。方法:按照青少年男犯(n=126)和对照组(n=72)在MMPI上T分数和聚类分析结果。比较两组的人格特征以及青少年犯群体间的人格差异。结果:青少年男犯在效度量表F,临床量表Hs,D,Hy,Pd,Pa,Pt和Sc的T分明显升高,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01),三组青少年男犯分别为神经症型(n=48,38.1%),正常型或中间型(n=38,30.16%)和精神病质型或类精神病型(n=40,31.75%),结论:青少年犯群体的人格特征有明显异常。  相似文献   

20.
华岩 《中国神经再生研究》2011,15(37):6977-6980
背景:三磷酸腺苷酶染色法是直接测定肌纤维类型的方法之一,但测量技术繁琐,难以进行大样本测量。目的:拟建立用于检测的快肌纤维推测方程。方法:纳入广西各地、市体校少年男子运动员229例为受试对象,随机分为方程建立组160例、验证组39例、推广组30例。299例受试对象三磷酸腺苷酶染色法的测量结果与刘瑞莲、岳君方程的推测结果进行比较;建立组以三磷酸腺苷酶染色法的测量的快肌纤维百分比数据为因变量,以部分素质、机能指标数据自变量,采用逐步多元回归分析,建立快肌纤维百分比推测方程。结果与结论:少年男性快肌纤维百分比推测方程为:FT%=10.561 7-9.032 0×(60 m跑,s)-0.169 0×(原地纵跳摸 高,cm)+0.313 5×(最高无氧功率,kg•m/min);验证组回代验证的结果显示与三磷酸腺苷酶染色法测量结果平均值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推广组回代验证的结果显示与验证组三磷酸腺苷酶染色法测量结果平均值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说明快肌纤维预测方程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与科学性,可以应用该方程对青少年快肌纤维百分比进行推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