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儿童下呼吸道流感嗜血杆菌感染的临床调查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为了解小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中流感嗜血杆菌(HI)的致病情况,采用改良的哥伦比亚巧克力琼脂培养基,对138例门、急诊下呼吸道感染患儿痰标本和181名健康儿童咽拭子进行分离培养;对检出的40株HI分离株作生化分型;随机选择16例HI阳性患儿作自身HI分离株的血清凝集试验。结果痰标本中致病菌检出率42.0%(58/138),HI阳性率29.0%居首位,其次为肺炎链球菌4.3%。学龄组中患儿HI感染率23.9%,健康儿童HI携带率20.9%,HI均以生物Ⅰ,Ⅱ,Ⅲ型为主;学龄前组中患儿HI感染率33.8%,健康儿童HI携带率37.9%,均以生物Ⅵ型占优势。凝集试验阳性率81.2%,健康对照组均为阴性。提示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以HI为主,健康儿童口咽部HI具有致病倾向。  相似文献   

2.
我们采用微量免疫荧光法检测血清肺炎衣原体MP特异性抗体、PCR法检测咽拭子MPDNA,对149例急性呼吸道感染进行研究,发现29例具有近期感染依据。急性感染诊断标准:IgM≥1∶32,IgG≥1∶512[1],咽拭子PCR阳性。现总结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 1997年6月至1998年10月我科住院患儿29例为观察组,其中男21例,女8例;年龄40d~15a,入院前病程≤1wk16例,~2wk12例,~4wk1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1例,急性支气管炎9例(包括哮喘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对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的感染情况及感染后细胞免疫的变化,采用免疫组化法对18例RSV性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儿PBMC内RSV及其A、B亚型抗原进行了检测;采用APAAP法、MTT比色法和ELISA法对T细胞亚群及T细胞表面白细胞介素2受体表达、PBMC培养上清液白细胞介素2(IL-2)活性和可溶性IL-2受体水平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18例RSV感染患儿中7例PBMC内可检测到RSV抗原;11例RSVA亚型感染者5例PBMC内均为RSVA亚型阳性,7例RSVB型感染者2例B亚型阳性;7例恢复期和10例对照组患儿均为阴性;发病3天以内PBMC中RSV抗原阳性者多于3天以后(P<0.05)。RSV感染组PBMC内RSV抗原阳性者,CD4细胞比率和IL-2水平均低于阴性者(t=2.38,2.40,P值均<0.05)。提示:RSV性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儿PBMC可被RSV感染,可能由此加重免疫活性细胞损害,导致细胞免疫功能紊乱。  相似文献   

4.
呼吸道感染诱发儿童哮喘发作机理的探讨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为探讨呼吸道毒感染(RVI)和肺炎支原体感染(MPI)诱发儿童哮喘发作的机理,对1997年10月~1998年1月62例急性发作的儿童哮喘用ELISA方法检测人血清中特异性抗病毒IgM抗体;桥联酶标法检测呼吸道分泌物病毒抗原及间接血球凝集试验检测肺炎支原体。结果:62例哮喘急性发作中RVI阳性32例(占51.61%),MMP阳性11例(占17.74%)。结果表明。RVI是诱发儿童哮喘急性发作的重要病  相似文献   

5.
支原体肺炎患儿高气道反应性与免疫功能紊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MP)感染与小儿喘息性疾病有关[1]。本文检测了MP肺炎患儿气道反应性免疫功能,旨在探讨该疾病是否引起患儿高气道反应性及产生高气道反应性的机制。对象和方法一、对象 根据酶联免疫法检测MP特异性抗体IgM阳性确诊为支原体肺炎[2]8例。其中男30例,女28例,年龄6~12a。选同期非支原体感染致下呼吸道感染儿50例为对照组,其中男、女各25例,年龄6~12a,既往均无喘息史,近3mo均未用过支气管扩张剂与皮质激素。二、方法 1.气道反应性测定 两组分别于治疗前与治疗3wk后作气道反应性测定,采用…  相似文献   

6.
在发达国家 ,小儿肺炎多由病毒引起 ,而在发展中国家 ,细菌却成为下呼吸道感染的第一位原因。根据国外资料 ,新生儿细菌病原以大肠杆菌、B族链球菌和金色葡萄球菌为常见[1] ,婴幼儿肺炎以肺炎链球菌及嗜血流感杆菌 (HI)为主。我国婴幼儿肺炎病原菌也以肺炎链球菌及HI为主[2 ,3 ] 。而目前多见的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和毛细支气管炎 ,其继发细菌感染也主要是肺炎链球菌及HI。HI分 6型 ,B型嗜血流感杆菌 (Hib)是引起严重呼吸道细菌感染的主要致病菌。杨永弘教授[3 ] 等应用对流免疫电泳 (CIE)方法 ,对北京儿童医院住院的 10 0例肺炎患儿进行病原学研究 ,证实 2 9%有Hib感染 ,其中 17例毛细支气管炎无 1例查到肺炎链球菌抗原 ,而Hib阳性高达 35 .3% ,证实了Hib在我国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的地位。肺表面活性物质 (PS)是由肺Ⅱ型细胞分泌 ,分布于肺泡气液界面。它主要由磷脂组成 ,含有少量中性脂和蛋白。它的主要功能是降低肺泡表面张力 ,增加肺的顺应性 ,阻止肺泡在呼气末萎陷[4,5] ,改善肺氧合。此外近几年中人们逐渐认识到 ,PS对于宿主防御系统抵抗吸入细菌有重要作用[6] 。外...  相似文献   

7.
低效价颗粒凝集试验快速诊断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检测小儿肺炎支原体(MP)IgM抗体,为早期诊断与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SERODIA-MYCOⅡ试剂盒,采用低效价颗粒凝集试验检测219例住院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MP-IgM。结果阳性30例,阳性率137%,其中MP-IgM效价1∶80者9例,1∶160者5例,1∶320者8例,1∶640者8例。结论低效价颗粒凝集试验具有简单、迅速,可单个标本操作,特异性高,能早期检测出MP-IgM抗体,为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60例人类微小病毒B19感染患儿的病原血清学检测及特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了解人类微小病毒B19(humanparvovirus,B19)在儿童中的感染情况。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酶联免疫吸附(ELISA)方法,对194例住院治疗(大部分来自血液病房)患儿和100例健康查体儿童的血清标本进行了检测。抗原为作者采用基因工程方法制备的重组B19病毒外壳蛋白VP1和VP2。结果在194份患儿血清标本中,55份检测出B19病毒DNA,30份B19病毒特异性IgM抗体检测为阳性,37份B19病毒特异性IgG抗体检测结果为阳性,阳性率分别为28.4%,15.5%和19.1%,共有60例患儿存在B19病毒的近期感染。在100份健康查体儿童血清标本中,3份检出B19病毒DNA,2份B19特异性IgM抗体检测结果为阳性,12份B19特异性IgG抗体检测结果为阳性,阳性率分别为30%,20%和120%。结论人类微小病毒B19在我国儿童中有较高的感染率,能够导致人类多种疾病,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南宁地区呼吸道感染和无呼吸道感染儿童肺炎衣原体感染状况。方法 采用微量免疫荧光试验,对149 例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及111 例对照组儿童(55 例同期住院的非呼吸道疾病患儿,56 例健康儿童) 进行血清肺炎衣原体特异性抗体IgG,IgM 检测。结果 260 例小儿肺炎衣原体抗体IgG 阳性率20 % ,其中149 例急性呼吸道感染患者中IgG阳性率26 % ,对照组IgG阳性率为12% ,两者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 0.01)。受试儿童< 3 岁组肺炎衣原体抗体IgG 阳性率为16 % ,3 岁~组为15 % ,6 岁~组为24 % ,12 岁~15 岁组为43% ,阳性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149 例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中,24 例(16% )为肺炎衣原体急性感染。结论 南宁地区各年龄组儿童都有一定比例的肺炎衣原体感染,临床上应重视小儿肺炎衣原体感染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急性白血病(AL)患儿骨髓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情况,采用多聚酶链反应(PC)法检测骨髓细胞HCMV-DNA及间接发免疫荧光法检测骨髓细胞HCMV早期抗原(EA)。71例AL患儿,其中初诊组39例,阳性4例,感染率10.25%;化疗后完全缓解组32例,阳性12例,感染率37.5%,后者与对照组及初诊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阴性的17例随访观察2~14个月后,10例转为阳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苏州地区呼吸道感染患儿流感嗜血杆菌的感染情况及其耐药性。方法对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间住院的3167例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采用无菌负压吸引法采集新鲜痰液,进行流感嗜血杆菌培养、分离,观察并总结其呼吸道流感嗜血杆菌感染情况及相关因素,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进行药敏试验,头孢硝噻酚试验检测β-内酰胺酶。结果3167例呼吸道感染患儿分离到140株流感嗜血杆菌,总分离率4.4%;感染多见于婴幼儿;四季检出率不同(P<0.01),以2月~6月检出率较高;男性感染率高于女性(P<0.01)。31.4%的分离株产β-内酰胺酶,对氨苄西林、复方新诺明、氯霉素、头孢克洛、头孢他啶、四环素、氨苄西林/舒巴坦耐药率分别为29.6%~31.9%、66.2%~73.9%、19.7%~15.9%、2.8%~14.5%、2.8%~0、28.2%~2.9%、4.2%~1.4%。未发现对头孢呋辛、头孢曲松、亚胺培南、阿奇霉素、环丙沙星的耐药株。结论苏州地区呼吸道感染患儿流感嗜血杆菌的感染率与季节有关,以婴幼儿感染为主,有性别差异。流感嗜血杆菌β-内酰胺酶阳性率较高并呈上升趋势,对氨苄西林、复方新诺明及...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 了解福州市区健康学龄前儿童咽部流感嗜血杆菌 (Hi)的生物学分型和血清型的季节分布。方法 选择福州市区有代表性的两个幼儿园 ,以口咽拭子作为取材的方法 ,在每个季度的第一个月取材。共取得 2 0 5 3份标本 ,在改良哥伦比亚巧克力培养基上进行分离培养。对全部Hi分离株 (40 3株 )进行生物学分型 ,并对秋、冬季Hi分离株进行血清学分型。结果 Hi分离株的生物学分型有明显季节差异 (P <0 0 0 1)。在秋、冬季 (共 10 4 2份标本 )的Hi血清型中 ,最多的为不可分型流感嗜血杆菌 (NTHi) 10 7株 ,占 10 2 7% ,其次为Hib(b型流感嗜血杆菌 ) 6 4株 ,占 6 14 %。秋、冬季的Hi血清型构成分布不同 (P <0 0 0 1)。在秋季Hib的携带率最高 ,为 6 9% ;在冬季NTHi的携带率最高 ,为 17 1%。结论 健康学龄前儿童Hi的生物学分型和血清型有季节差异 ,这对Hi疾病治疗及预防 ,尤其对评估疫苗接种预防效果及安全性 ,制定合理的儿童免疫计划 ,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During the period 1977–81, 188 Cystic fibrosis patients have been treated with 1254 anti-haemophilus treatments in the Danish Cystic Fibrosis Center. On an average, each patient received 1.7 courses of chemotherapy per year. Haemophilus infections were more prevalent in the youngest age group of patients. The average number of H. influenzae precipitins increased with age, and this pattern was consistent throughout the whole study. The standard treatment was orally administered pivampicillin or amoxicillin given for 14 days. I case of allergy or ampiciUin-resistant strains, erythromycin was given, in most cases alone, in some cases in combination with rifampicin. The overall results showed, that H. influenzae was eradicated from sputum by a single course of chemotherapy in 73 % of the courses and H. parainfluenzae in 100 % of the courses. Six per cent of the patients suffered from chronic H. influenzae infection in spite of repeated treatments. No decrease of treatment efficiency was found even after many repeated chemotherapy courses. The prevalence of patients habouring ampiciUin-resistant H. influenzae increased in the beginning of the period (6 %-20 %), but a slight fall was subsequently observed.  相似文献   

15.
16.
Two neonates with early onset respiratory illness were found to have Haemophilus influenzae septicaemia. One of them died. A review of the English literature showed that Haemophilus influenzae septicaemia is increasing in incidence. Almost all cases presented with respiratory distress in the first 2 days. Other associated features included meningitis, arthritis, conjunctivitis and cellulitis. The mortality, which averaged 52%, was high, especially in premature babies. The septicaemia was caused by ascending infection from the colonized maternal birth canal, and most cases were caused by nontypable strains of Haemophilus influenzae. Because of the occurrence of ampicillin or chloramphenicol resistance, a third generation cephalosporin is the treatment of choice for known cases of serious infection.  相似文献   

17.
我国儿科流感嗜血杆菌耐药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流感嗜血杆菌(Haemophilus influenzae,Hi)最初由Pfeiffer在1892年描述,40年后,Pittman确定了6种荚膜分型,a~f型[1]和无荚膜型,可作为呼吸道正常菌群也可作为呼吸道和侵袭性感染致病菌。国外报告Hib型(Hib)菌株  相似文献   

18.
19.
儿童流感嗜血杆菌感染临床特征及药敏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了解流感嗜血杆菌在儿童中的感染情况及特点 ,为预防儿童流感嗜血杆菌感染和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参考。方法 对复旦大学儿科医院 2 0 0 0年 1月至 2 0 0 2年 12月期间住院呼吸道感染患儿采用一次性鼻导管深插气管 ( 10~ 15cm)负压吸取痰液 ,部分患儿采集咽拭子、脑脊液、血液及其他体液做细菌培养。结果 共获痰标本 12 5 6 0份 ,其他体液、分泌物等共 84 94份 ,其中脑脊液 888份。 ( 1)培养流感嗜血杆菌阳性 4 2 0株 ( 4 2 0个病例 )。 2 0 0 0、2 0 0 1、2 0 0 2年分别为 10 1株、173株和 14 6株。 ( 2 )流感嗜血杆菌感染同时合并其他病原体感染病例有 172例 ( 4 0 1% ) ,支原体和呼吸道合胞病毒 (RSV) ,各占混合感染组中的 2 5 0 %。 ( 3) 4 2 0例病例中 ,<6个月患儿占 2 2 9% ,~ 12个月龄患儿占 2 0 2 % ,~ 3岁患儿占 2 7 4 % ,~ 5岁患儿占 15 7% ,≥ 5岁患儿为 13 8%。 ( 4 ) 3年药敏平均耐药率结果 :氨苄西林为 13 6 % ,头孢唑林、头孢克洛、头孢噻肟的耐药率分别为 16 1%、7 7%和 4 0 % ,氯霉素的耐药率为 5 9%。 2 0 0 1和 2 0 0 2两年药敏平均耐药率结果 :氨苄西林 /舒巴坦的耐药率为 13 2 % ,环丙沙星耐药率为 0 9%。 2 0 0 2的药敏结果显示 ,阿奇霉素的耐药率仅为 0 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