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岩黄连提取物体内抗乙型肝炎病毒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岩黄连提取物的体内抗鸭乙型肝炎病毒(DHBV)作用。方法采用1日龄广西麻鸭感染DHBV,7d后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筛选出DHBV强阳性鸭,随机分成岩黄连高、中、低剂量组[剂量分别为8,4,2mg/(kg·d)],模型对照组(生理盐水)和阿昔洛韦阳性对照组[0.1mg/(kg·d)]5组,每组10只,各组雏鸭均灌胃给药14d。于用药前(T0)、用药第7天(T4)、用药第14天(T14)及停药后第3天(P3)分别采血,以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法检测血清DHBV-DNA的含量,以改良赖氏法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IJT)和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AST)活性,取肝组织作常规HE染色观察病理改变。结果岩黄连各剂量组用药后血清DHBV-DNA水平显著降低(P〈0.05),P3时中、低剂量组血清有明显回升现象,而高剂量组回升现象不明显;用药前后血清A1月和AST变化与DHBV-DNA水平改变相似;鸭肝脏病理学检查显示岩黄连提取物对DHBV所致肝损伤有显著的保护作用。结论岩黄连提取物在体内有显著的抗DHBV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乙型肝炎患者体内乙型肝炎病毒 (HBV)复制及传染性。方法 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EL ISA)法检测 HBV血清标志物和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FQ- PCR)检测 HBV DNA,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乙型肝炎大三阳患者血清 HBV DNA检出率为 10 0 % ,平均拷贝数为 2 .0 9× 10 7/m L,HBV DN A的对数值为 7.3± 1.6 ;小三阳患者血清 HBV DN A检出率为 6 4 .5 % ,平均拷贝数为 6 .76× 10 4 /m L,HBV DNA的对数值为 4 .8± 1.2。结论 同时进行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的 EL ISA检测及 HBV DNA的 FQ- PCR检测 ,有利于临床对 HBV感染的诊断、治疗方案的选择及疗效判定。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天螺霜体内、体外抗乙型肝炎病毒作用。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FQ-PCR)体外抑制试验及鸭乙型肝炎动物模型体内试验观察天螺霜对乙型肝炎病毒复制过程的影响。结果FQ-PCR试验显示,蒸馏水组与天螺霜组DNA拷贝中位数分别为6.9×108/ml与2.6×104/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76,P<0.01)。体内试验25mg.kg-1.d-1和100mg.kg-1.d-1剂量组在用药5d、10d及停药3d时均能显著降低鸭乙肝病毒(DHBV)感染模型动物血清DHBV-DNA水平(P<0.05或P<0.01),两剂量组用药5d、10d及停药3d时DHBV-DNA抑制率分别为51.84%,55.32%,36.88%和81.08%,87.10%,61.80%。结论天螺霜体内、体外均具有抗乙型肝炎病毒复制的生物学作用。  相似文献   

4.
HBV—DNA是乙型肝炎病毒(HBV)存在、复制和活动的标志,传染性的特征是HBV感染最直接和可靠的标志。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方法能准确的定量检测血清中HBV的数量和免疫指标。本组对34例HBsAg阳性患者血清HBV—DNA定量测定结果作出分析。以指导临床治疗。对于HBsAg阳性患者检测HBV—DNA的拷贝量。HBsAg(+)、HBcAb(+)、HBeAg(+)(简称大3阳);HBsAg(+)、HBcAb(+)、HBeAb(+)(简称小3阳);HBsAb(+)、HBcAb(+)、HBeAb(+)(简称恢复期)。FQ—PCR可以检测HBV的真实感染和复制情况,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蛞蝓多糖抗鸭乙型肝炎病毒(DHBV)的作用。方法采用先天感染DHBV的北京雏鸭为模型,随机分设0.9%氯化钠注射液模型对照组、拉米夫定组、蛞蝓多糖低、中、高3个剂量组,每组8只雏鸭均以20mg·kg^-1·d^-1灌胃给药10d。斑点杂交法观察用药前与用药后5d、10d及停药后5d血清中DHBV-DNA表达。结果蛞蝓多糖不同剂量组对DHBV均有一定抑制作用。其中蛞蝓多糖的中、高剂量组于用药后第5天血清DHBV.DNA的吸光度A值为(0.66±0.14)、(0.73±0.26),第10天为(0.47±0.18)、(0.54±0.10),较0.9%氯化钠注射液对照组(1.61±0.54)、(1.20±0.51)明显降低。蛞蝓多糖的中、高剂量组对DHBV.DNA的抑制率于用药后第5天为24.14%、23.96%,第10天为45.98%、43.75%,与0.9%氯化钠注射液对照组相比明显提高。结论蛞蝓多糖具有降低血DHBV—DNA含量,抑制乙型肝炎病毒作用。  相似文献   

6.
乙型肝炎病毒(HBV)是嗜肝DNA病毒之一,可引起急、慢性肝炎。我国为乙肝高发区,人群感染率为60%,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携带率为10%~15%。临床跟踪观察表明,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携带者会继续发展为严重的大三阳患者〔1〕。以往应用常规临床检测方法,如...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唐山地区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临床表现类型、HBV感染者的肝功能,乙型肝炎标志物及HBV DNA载量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使用毛细管电泳仪应用双脱氧终止法测序技术对239例乙型肝炎患者进行HBV基因分型的检测,并对于乙型肝炎病毒不同基因型进行肝功能、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和乙型肝炎病毒DNA载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唐山地区乙型肝炎患者的239例样本中未检出基因型5例(2.1%)。已检测出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的234例样本中共检出B、C、D 3种基因型,其中B基因型30例12.8%,C基因型203例86.8%,D基因型1例0.4%,C基因型为主要基因型。C基因型感染者与B基因型血清中的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阳性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C基因型感染者血清中抗-HBe阳性率显著低于B基因型(χ2=13.093,P<0.01)。C基因型在肝硬化和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肝细胞癌中所占的比例均大于B基因型,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乙型肝炎患者肝脏损伤严重程度与C基因型相关度较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补锌去铁对中药抗鸭乙型肝炎病毒(DHBV)的作用。方法:用垂直传播的DHB阳性的6月龄麻鸭作为实验动物模型,随机分为4组,另取同品系同月龄的DHBV阴性麻鸭作为正常组。现察给药后各组的ALT,AST,DHBVDNA,血清锌、血清铁和肝组织铁浓度。结果:中药补锌去铁组与中药组比较,其降ALT,AST,DHBVDNA更显著(P<0.01),其血清锌明显高于中药组(P<0.01),血清铁、肝组织铁浓度明显低于中药组。结论:补锌去铁能增强中药抗DHBV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与HBV-DNA含量间的关系,为临床诊断、治疗、预防提供参考。方法: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患者的乙肝标志物及HBV-DNA含量,用统计学方法对本院及国内近5年医学期刑的相关报道的资料进行汇总、分析。结果:检测的775例患者中有331例为大三阳,92.5%检出HBV-DNA,含量为(7.49±1.12)考贝/ml,HBcAb检出率95.23%>HBsAg85.94%,几乎血清标志物的各种组合均有HBV-DNA检出。结论:(1)血清学标志物检测为大三阳,基本可以确定有HBV复制;(2)对于献血员筛选,有条件的地区最好同时进行乙肝两对半及HBV-DNA检测;(3)对于HBV感染者的复诊,尤其是为了观察药物疗效的患者,只需进行HBV-DNA检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PCR反向膜杂交技术在乙型肝炎病毒(HBV DNA)检测中的应用.方法用PCR反向膜杂交技术定性检测100例血清标本中的HBV DNA,结果与常规PCR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方法比较.结果 100例血清标本,本法阳性率为53.0%,常规PCR法为47.0%.HBsAg(+)和HBeAg(+)与HBV DNA有很好的相关性.结论该技术能快速、敏感和高度特异地对PCR产物进行鉴定,亦可检测HBV的真实感染和复制情况,有助于乙型肝炎的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核苷酸类似物泛昔洛韦体内抗鸭乙型肝炎病毒(DHBV)的作用。方法:采用重庆麻鸭乙型肝炎动物模型,用泛昔洛韦灌胃治疗1月,检测用药前后血清中的DHBVDNA及血清转氨酶(ALT、AST)、肝组织HE染色病理检查。结果:泛昔洛韦各剂量组用药2周、1月均能使血清中DHBVDNA滴度总体水平显著降低(P〈0.05()或极显著降低(P〈0.01),停药1周后小剂量组有DNA滴度回升现象,而中、大剂  相似文献   

12.
戴晨阳  戴晨琳 《天津医药》1999,27(9):515-517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DNA含量与乙肝标志物和肝损害程度的关系,方法:采用信号引物能量转移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193例各型乙肝患者血清HBV-DNA含量。结果:在慢性乙肝患者中,随着临床肝损害程度加重,血清HBV-DNA含量逐渐下降,血清HBeAg阳性组HBV-DNA含量明显高于抗-HBe及抗-HBc阳性组,而后两组中部分病例HBV-DNA水平仍很高,血清HBV-DNA含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苯丙氨酸二肽类化合物073对雏鸭乙型肝炎病毒DHBV-DNA的抑制效果。方法90只感染DHBV的北京雏鸭,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苯丙氨酸二肽类化合物073低、中、高剂量组(0.025g·kg-1、0.05g·kg-1和0.1g·kg-1)和拉米夫定组(0.05g·kg-1)。于给药前、给药d7、d14及停药后d3,各组雏鸭腿静脉取血,分离血清,样品点膜,标记DHBV-DNA探针,血清斑点杂交,放射自显影膜片斑点检测。以杂交斑点吸光度值进行自身和组间比较,并作鸭肝组织病理检查评价。结果苯丙氨酸二肽类化合物073低、中、高剂量组能明显降低鸭血清DHBV-DNA水平,给药d7、d14及停药后d3的抑制率与对照组比较,均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肝组织病理检查发现对照组鸭肝细胞的变性坏死较重,而苯丙氨酸二肽类化合物073中、高剂量组则较轻。结论苯丙氨酸二肽类化合物073对DHBV-DNA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且有保护肝细胞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HCVRNA含量与丙型肝炎的临床分型及丙氨酸转氨酶 (ALT)的关系。方法 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PCR)技术检测了 10 4例HCV感染者血清HCVRNA含量。结果 10 4例HCV感染者血清HCVRNA含量为 10 3~ 10 7拷贝 ml之间。慢性肝炎中度和轻度患者血清HCVRNA含量为 (3 .2± 9.5 )× 10 6 和 3 .9× 10 5± 1.1× 10 6 拷贝 ml(P <0 .0 5 )。血清HCVRNA水平高者ALT异常率显著高于低水平患者。结论 血清HCVRNA含量与肝细胞损伤程度有一定相关性 ,进一步证明HCV对肝细胞有直接损害作用  相似文献   

15.
乙肝患者血清病毒标志物与HBV-DNA的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患者体内乙肝病毒(HBV)标志物与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HBV血清标志物,并对212份HBV标志物阳性标本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HBV-DNA。结果:Ⅰ组(HBsAg、HBeAg、抗-HBc三项阳性)、Ⅱ组(HBsAg、抗-HBe、抗-HBc三项阳性)、Ⅲ组(HBsAg、抗-HBc阳性)血清中HBV-DNA阳性率分别为97.17%、47.13%、47.37%;Ⅰ组血清中HBV-DNA阳性率显著高于Ⅱ组与Ⅲ组血清中HBV-DNA阳性率(P<0.01)。结论:患者血清HBV-DNA的阳性率与HBV血清标志物的存在状态相关。检测乙肝病毒,采用FQ-PCR法检测HBV-DNA能更准确、直接地反映体内病毒复制情况。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壮药依肝达体内抗鸭乙型肝炎病毒(DHBV)的作用。方法 1日龄北京雏鸭24只,接种鸭DHBV 7 d后,随机分为依肝达高、低剂量组(相当于10、5.0 g·kg-1生药量)、DHBV组和拉米夫定阳性对照组。各组均ig给药,bid,共10 d。采用斑点杂交法观察用药前与用药后第0、5、10日及停药后3 d血清中DHBV-DNA的表达。结果高剂量依肝达于给药后第5、10日,低剂量依肝达于给药后第10日,显著抑制感染鸭血清DHBV-DNA的复制,停药3 d后未见明显反跳。结论依肝达可抑制鸭体内DHBV的复制。  相似文献   

17.
葛如玲 《医药论坛杂志》2003,24(21):23-23,25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病毒血症水平与病情程度的相羞生。 方法  采用FQ -PCR方法检测 12 6例慢性乙型肝炎轻、中、重度患者的血清HBVDNA含量。 结果  慢乙肝轻、中、重度组HBVDNA含量分别是 (4 85± 1 0 )× 10 8- 10 7copy .ml、(3 82± 0 8)× 10 6- 10 5copy .ml、(1 8± 0 5 )× 10 5- 10 4copy .ml。结论 慢乙肝轻、中、重度各组之间的HBVDNA含量差异有显著性 ;中重度组病毒含量与总胆红素水平呈负相关 ,与白 /球比例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荧光定量PCR检测乙肝患者血清的HBVDNA含量,并探讨及其对临床意义。方法 对520例怀疑乙肝患者的血清进行ELISA法检测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HBVM)和荧光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HBVDNA的含量并进行比较。结果 检测的520例血清标本中HBVDNA水平在不同乙型肝炎类型中显著性差异(P>0.05),与HBV-M主要阳性模式组对比,在“135”阳性组HBVDNA的阳性率为97.7%(164/168),“13”模式组阳性率为100%(20/20),“145”模式组阳性率为55.56%(15/27),在检测的全阴性的模式组中有一例DNA阳性为 5.88%(1/17)。结论 HBVDNA的含量在不同的阳性模式中均不同程度地检测出HBVDNA的含量。其中,HBeAg阳性血清标志物中HBVDNA的检测率最高几乎达到100%。采用简单快捷的荧光定量PCR检测对乙肝患者的带毒状态进行准确判断。但HBVDNA的复制状态与不同临床类型乙型肝炎无明显相关关系,HBVDNA含量高低与肝功能的损害程度亦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19.
殷继明  李卓  郝娃  牛京勤  刘道洁  刘芳 《天津医药》2005,33(12):745-747
目的:采用多对型特异性引物,通过巢式PCR检测慢性HBV无症状携带者中的HBV基因型分布情况。方法:根据从前S1基因到S基因中的保守序列设计出10条内外引物,并将其中8条内引物分成2组,分别扩增A,B,C和D,E,F型,根据PCR产物大小判定HBV基因型。用此方法检测北京地区HBV慢性无症状HBV携带者血清。结果:265例慢性无症状HBV携带者中,HBV DNA阳性113例,阳性率42.6%。检测到B,C基因型分别为B基因型29例(25.7%),C基因型80例(70.8%),B基因型和C基因型混合感染4例(3.5%)。不同基因型在不同性别构成比例和HBeAg阳性率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北京地区慢性无症状HBV携带者HBV DNA阳性患者中以B,C型为主,C型占优势,存在少量B和C基因型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20.
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与病毒载量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BV-M)与HBV载量(HBV-DNA)的关系,为临床正确诊治乙型肝炎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免疫发光和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分别检测了670例患者血清中的HBV-M和HBV-DNA。结果:HBeAg阳性模式HBV-DNA>5.0×104 cps/mL占96.3%(363/377),HBeAg阴性模式HBV-DNA>5.0×104 cps/mL占74.8%(160/214)。HBeAg阳性模式HBV-DNA载量显著高于HBeAg阴性模式(p<0.05)。1,3,5模式HBV-DNA载量显著高于1,4,5模式(P<0.01)。HBsAg阴性的模式中:14例HBV-DNA>5.0×104 cps/mL占18.8%(12/64),抗-HBs阳性模式中,HBV-DNA>5.0×104 cps/mL占16.7%(7/42)。结论:HBeAg阳性模式HBV-DNA载量显著高于HBeAg阴性模式。但少数HBeAg阳性模式中病毒水平很低及HBeAg阴性模式病毒水平很高。还存在着HBsAg阴性或/及抗-HBs阳性的HBV感染。故临床上只有将HBV-M与HBV载量检测相结合,才能正确判断病情及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