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非体外循环和常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疗效对比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off pumpcoronaryarterybypassgrafting ,OPCAB)是在全麻、常温、胸骨正中切口心脏跳动下进行的手术。 1999年 1月至 12月 ,我们共完成OPCAB手术 46例 ,现与同期完成的常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 4 6例进行疗效对比研究。临床资料 OPCAB组 46例中男 35例 ,女 11例 ;平均年龄 (6 3 1± 9 3)岁 ;心绞痛分级 2 5± 0 9;平均射血分数 0 49±0 0 8;冠状动脉 (冠脉 )单支病变 6例 ,2支病变 2 3例 ,3支病变 12例 ,左主干病变 5例 ;全组平均移植桥 (2…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的临床经验。方法:自2001年3月~2002年10月我院共完成OPCAB9例,在进行旁路移植吻合时,冠状动脉的暴露和制动借助于特制胸骨牵开器和配套的冠状动脉固定器。结果:无手术死亡,无围手术期心肌梗死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短期随访临床效果满意。结果:OPCAB安全可行,可减少输血,减轻手术创伤与并发症,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对比在二次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re-CABG)患者中分别采用非体外循环和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ff-pump CABG和on-pump CABG)的临床早期结果,探讨通过合理手术方式的选择,提高re-CABG的手术疗效。方法自2000年4月到2006年6月,21例首次CABG后因心绞痛复发患者在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接受了re-CABG手术,其中10例行off-pump CABG(off-pump组),11例行on-pump CABG(on-pump组)。两组患者术前性别、年龄、体重、心肺功能、心绞痛程度、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射血分数、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 On-pump组中患者术后死亡1例,冠状动脉远端吻合口数多于off-pump组(P<0.05);off-pump组无手术死亡,在手术时间、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胸腔引流液量、输血量和手术后住院时间等方面,均明显少于on-pump组(P<0.05)。结论 Off-pump CABG和on-pump CABG技术在re-CABG中都可以取得满意疗效,off-pump CABG下施行re-CABG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4.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后处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总结47例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术后处理的临床经验,并对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 1999年6月~2000年6月我院共完成OPCAB47例,其中单支血管病变3例,双支病变5例,三支病变39例。采用乳内动脉、桡动脉和/或大隐静脉共移植血管150支,平均每例3.2支。 结果 平均术后辅助呼吸时间6±2.5小时、平均ICU监护治疗时间36小时,31例患者未输血,术后早期发生心律失常15例,出血、二次手术3例,二次气管内插管2例,术后1个月切口感染2例,胸骨骨不连1例,无住院死亡病例。术后平均住院14天。 结论 OPCAB术后早期应适时尽早拔出气管内插管,调整血容量,水、电解质平衡及术前所用药物,预防和及时处理心律失常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总结110例非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经验,探讨其手术适应证、优缺点及手术方法。方法 常温、全身麻醉,胸正中切口,非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应用特殊心表固定器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平均搭桥3.9支,血管桥为乳内动脉、大隐静脉及桡动脉。结果 全组无手术死亡,术后心绞痛症状消失。手术时间平均为210min,术后气管插管时间平均为4.8h。术后住院时间平均为10d,住院费用平均为4.4万元。其中3例术中出现不可逆血压过低、室颤而转为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结论 非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特别适合于老年及心功能差的患者,可减少体外循环并发症,缩短术后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但不能完全替代体外循环旁路移植术。  相似文献   

6.
<正>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 即是在没有体外循环支持下,在病人跳动的心脏表面完成冠状动脉搭桥手术,与传统的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相比,它具有创伤小、费用低、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等诸多优点。我院2002年4月-2005年9月开展OPCABG73例,手术过程顺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手术配合和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中升主动脉钙化的处理方法,总结手术效果,以减少OPCAB后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方法 回顾分析2004年9月~2007年12月期间,我院连续治疗的236例伴有升主动脉钙化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例采用"No-touch"技术,35例采用Enclose辅助完成近端吻合,197例采用Heartstring辅助完成近端吻合.术中监测血流动力学指标,所有移植血管桥均采用瞬时测血流量技术(TTFM)保证吻合口吻合质量. 结果 远端吻合口881个,近端吻合口267个,桥血管血流量16.2±18.7 ml/min,弹力指数(PI)4.9±2.3,近端吻合口吻合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为:平均动脉压(MAP)78.1±10.4 mmHg vs. 80.9±8.1 mmHg,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11.9±3.6 mmHg vs. 10.9±2.1 mmHg,平均肺动脉压(MPAP)17.3±4 3 mmHg vs. 15.3±2 8 mmHg,心排血量(CO)4.2±1.2 L/min vs. 4.5±1.6 L/min,中心静脉压(CVP)9.2±2.3 cmH2O vs. 9.3±1.8 cmH2O,心率(HR)71.4±14.0次/分vs. 73.4±16.5次/分等,其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2例因术后发生低心排血量死亡,4例患者术后有脑供血不足症状,经内科治疗随访2个月后好转,其余患者无围手术期心肌梗死等重大并发症发生;住院时间10.5±4.2d.185例随访3~24个月,无心血管事件及脑血管意外,心功能改善、心绞痛缓解. 结论 术前及术中充分评估主动脉钙化程度,采用减少升主动脉操作的近端吻合器吻合技术,可减少脑血管意外的发生,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8.
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现状,结合当前的研究现状对该术式的历史、适应证、手术方法、术式评估、基础研究、临床观察、术后随访等方面进行综述。该术式的发展成熟得益于各种手术器械的创制以及心外科医生、麻醉医师丰富的临床经验。若严格掌握适应证,该手术可安全施行。  相似文献   

9.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总结 36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在非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OPCAB)的临床经验。 方法 采用胸骨正中切口 ,应用心脏表面固定器、头低脚高位、心包深部放置牵引线、冠状动脉内置入分流器和吹雾器行 OPCAB。 结果 所有患者均使用左乳内动脉 (L IMA) ,移植血管 1~ 4根 ,平均 2 .6根 ;平均手术时间 16 1分钟 ;术中平均失血 32 0 ml。 1例在术中改为常规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后 2 4小时平均引流量 380ml,平均输血或血液制品 32 0 ml。4例患者手术后在手术室内拔除气管内插管 ,ICU平均机械辅助通气时间 4.2小时 ;ICU平均监护时间 12 .6小时 ,术后平均住院时间 12 .5天。 1例术后 14天死于严重的肺部感染。术后随访 1~ 7个月 ,所有存活患者心绞痛症状消失。 结论 OPCAB创伤小、安全、经济、临床效果好 ,适用于单支、多支冠状动脉病变和具有高危因素的患者。  相似文献   

10.
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目的 探讨和评价微创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OPCAB)的临床效果。 方法  38例 OPCAB患者中左冠状动脉主干病变 4例 ,1支血管病变 10例 ,2支 14例 ,3支 10例 ,均经胸骨正中切口行 OPCAB,每例移植血管 1~ 5支 ,平均移植血管 2 .42支。应用左乳内动脉 38支 ,大隐静脉 5 4支。 结果 全组无手术死亡 ,36例顺利完成手术 ,2例转为心肺转流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38例均在手术后 2~ 12小时 ,平均 4.9± 2 .6小时顺利拔除气管内插管。全组均顺利康复 ,15例手术后 1个月内恢复了原工作。 结论 对有适应证的患者 ,OPCAB是一项安全有效的术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总结并初步分析成人心脏术后在应用体外膜肺氧合(ECMO)期间出现的相关并发症.方法 收集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82例成人心脏术后应用体外膜肺氧合期间的相关并发症资料,主要包括肾功能衰竭、感染、出血、下肢缺血、微栓、溶血、肝功能障碍、淋巴漏等并发症.82例患者中男50例,女32例;年龄(51.3±11.0)岁.结果 44例发生并发症,占53.7%.肾衰的发生率及病死率最高,分别为36.6%及56.7%.感染次之,其发生率及病死率分别为34.1%及40.0%.对ECMO与持续性肾替代治疗(CRRT)的最初应用时间的间隔和死亡比例进行回归分析,P=0.012,两者存在相关性,随时间的延长死亡比例增加.结论 肾功能衰竭及感染是成人心脏术后应用ECMO期间的最主要并发症,对预后有明显影响,对高危患者进行早期预防和及时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非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桥血流的研究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18  
目的 术中测量非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OPCAB)桥血管的血流量和搏动指数 (PI)及血流波形 ,以探讨血管桥通畅率及其与波形的关系。方法  2 34例病人接受OPCAB手术 ,采用左乳内动脉 (LIMA)全部与左前降支 (LAD)吻合 ,大隐静脉 (SV)吻合口在 2个以上采用序贯式吻合。术中用超声血流检测仪 (medi stimbutterflyflowmeter)测量旁路血管桥的血流量、PI值及其波形 ,根据结果判断桥路通畅情况 ,并且对比LIMA和SV旁路血管桥的血流量和LIMA中LAD近段狭窄大于 90 %与小于 90 %者的血流量。结果 LIMA使用率 10 0 % ,LIMA和SV桥通畅率 10 0 % ,LIMA平均血流量(19 99± 1 93)ml/min ,SV血流量 (38 17± 2 85 )ml/min ,两者差异显著 (P <0 0 1)。LIMA组中LAD近段狭窄大于 90 %者血流量 (32 0 0± 3.4 0 )ml/min ,小于 90 %者血流量 (15 2 9± 1 6 6 )ml/min ,两者差异显著(P <0 0 1)。PI平均值LIMA为 3 2 9± 0 2 2 ,SV为 3 4 1± 0 37。术后病人无并发症 ,心绞痛消失 ,全部治愈出院 ,平均住院 (7 0± 1.5 )d。随访无死亡。结论 OPCAB术吻合口的通畅率令人满意 ,静脉桥血流量高于LIMA ;LAD近段狭窄大于 90 %时LIMA血流量较高。反映桥通畅的最可靠指标是桥血流的搏动指数 ,而舒张期血流的波  相似文献   

13.
同期施行瓣膜和冠状动脉手术的危险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Mu JS  Zhang JQ  Bo P  Meng X  Gu CX  Huang FJ  Li WB  Wang SY  Zhang HJ 《中华外科杂志》2006,44(18):1238-1240
目的探讨行冠状动脉旁路手术同时行心脏瓣膜手术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2月至2005年1月间126例行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同期行瓣膜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性别分为男性组和女性组,男84例,女42例。采用胸骨正中切口,2组都在中度低温体外循环心脏停跳下完成搭桥和瓣膜手术。结果2组患者术前体重、糖尿病及风湿性二尖瓣狭窄、冠状动脉三支血管病变等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病死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二尖瓣置换手术女性明显多于男性(P〈0.05),男性组术后死亡5例,其中心脏衰竭1例,应激性高血糖昏迷1例,严重心律失常2例,心。肾肺多脏器衰竭1例;女性组术后死亡7例,其中心脏衰竭1例,应激性溃疡消化道大出血1例,严重心律失常3例,心肾肺多脏器衰竭2例。结论CABG同期行瓣膜手术是安全有效的,女性的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高于男性,这与女性的低体重及风湿性二尖瓣狭窄病变等构成独立的危险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4.
Summary BACKGROUND: In recent years, minimally invasive techniques have entered many areas of surgery. Cardiac surgery, for example, has relied on two different approaches to reduce operative trauma, one by minimizing the incision, the other by avoiding 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 considered to be responsible for 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 as well as for neurocognitive disorders. METHODS: In 1999/2000, our department performed 579 CABG operations, 283 without the use of CPB (13 MIDCAB, 270 OPCAB). The demographic data of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are comparable. The OPCAB-patients received 1 to 5 distal anastomoses, 2.7 on average. 62 % of our patients in the off-pump group received at least one anastomosis for a marginal branch of the circumflex artery. We employed two different commercially available mechanical stabilization devices to stabilize the epicardium of the anastomotic region (CTS, Octopus II). RESULTS: Perioperative mortality in our OPCAB group was 1.4 % versus a mortality rate of 3.7 % in the on-pump group. There was a trend toward a decreased perioperative infarction rate in the OPCAB patients group (2.8 % versus 4.8 %). Postoperative drop of platelets and CKMB-level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in the OPCAB-group. CONCLUSIONS: CABG without CPB is a safe alternative to the conventional technique with cardiopulmonary bypass, which has been the golden standard during the last decades. In perfect cooperation with the anaesthesiologist, even more difficult revascularization procedures concerning anastomoses to the marginal branches are feasible. Perioperative trauma can be reduced avoiding cardiopulmonary bypass, thereby benefiting especially elderly, multimorbid high-risk patients.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OPCAB)与常规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CABG)相比是否具有优越性。 方法 将 170例 2支以上血管病变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不包括瓣膜手术或室壁瘤切除等合并手术的病例 )患者分为 OPCAB组和 CCABG组 ,OPCAB组通过胸骨正中切口 ,在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完成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CCABG组建立常规体外循环 ,心脏停搏下完成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对两组病例的术前和术后各项指标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的一般情况无差异 ,OPCAB组与 CCABG组间曾行溶栓或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治疗和 3支病变的比例分别为 31.8%比 18.3%和 5 9%比 78% ,移植旁路血管分别为3.6± 0 .8支比 4.3± 1.0支 (P<0 .0 1) ,但所用的血管材料两组间无差异。OPCAB组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和外科住院时间较短 ,住院费用较低 (P<0 .0 5 )。但术后并发症如二次开胸止血、伤口感染、心律失常、围术期心肌梗死、肺部并发症等的发生率 OPCAB组为 9.8% ,CCABG组为 14.6 % ;OPCAB组无手术死亡 ,CCABG组死亡 1例 (P>0 .0 5 )。 结论  OPCAB治疗冠心病多支病变的初期结果显示可以减少患者术后辅助呼吸时间和外科住院时间 ,降低住院费用。但目前尚不能替代 CCABG,其近、远期效果仍  相似文献   

16.
70岁以上病人非体外循环与常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比较   总被引:37,自引:3,他引:37  
目的 探讨 70岁以上老年病人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OPCAB)的疗效。方法 比较 78例 70岁以上OPCAB和 32例 70岁以上常规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CCABG)的临床资料。结果 两组术后桥通畅率均为 10 0 % ,OPCAB和CCABG两组平均住院时间 (9 2 5± 4 0 3)d对(13 18± 7 5 4)d ,平均ICU时间 (2 4 0± 8 5 )h对 (38 5± 2 5 5 )h ,房颤发生率为 8%对 15 %。结论 老年病人有选择的施行OPCAB是一种合理和安全的术式 ,如果可能的话应尽量考虑采用此术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总结并分析左心室收缩功能低下冠心病病人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CABG)的中、远期效果。方法 34例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低于0 30且不伴左心室室壁瘤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病人行CABG ,平均年龄(5 8 0±9 4 )岁。冠状动脉造影显示LVEF为0 15~0 30 ,平均0 2 7±0 0 4 ,其中2支病变3例,3支病变31例(包括左主干病变4例)。超声心动显示左心室舒张末直径(LVDD)平均为(6 1 5±8 9)mm ,LVEF平均0 2 8±0 0 7。心功能分级平均为2 9±0 7。体外循环下手术2 6例,非体外循环常温手术(OPCAB) 8例。每例旁路移植2~6支,平均(3 9±0 9)支。随访率94 1% ,随访时间平均(3 5±1 9)年。结果 无手术死亡。早期主要并发症为心功能不全。所有病人心绞痛症状明显减轻,左心室舒张末直径平均(5 5 2±7 1)mm ,LVEF平均0 4 7±0 11。心功能分级平均1 9±0 3。以上指标与术前进行统计学比较,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随访3年生存率为91 9% ,5年生存率为85 7%。5年免除心绞痛为81 3% ,心功能分级为1~3级,平均1 4±0 6。结论 伴左心室收缩功能低下的CABG病人的中、远期疗效满意,充分的术前准备是手术成功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近8年来中国体外循环的发展动态,对我国未来体外循环的发展提出预测和建议.方法 2003年至2010年,逐年对全国开展心脏手术的医院进行问卷调查,内容涉及开展体外循环(on-pump)心脏手术和非体外循环(off-pump)心脏手术例数、氧合器使用情况及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例数.收集并计算各年度各类氧合器的使用构成比;按手术例数对医院进行分级,计算不同级别医院所占比例.结果 2010年全国心脏手术170 547例,其中体外循环136753例.2010年进口膜式氧合器使用比例较2003年升高(59.75%对43.22%),鼓泡式氧合器比例显著降低(43.78%对14.59%),国产膜式氧合器使用比例也有所升高(13.00%对25.66%).2010年全国开展ECMO的医院共44家,总例数206例;年手术量>1000例的医院32家,占43%;手术量<50例的医院255家,占3%.结论 中国体外循环近年来发展速度较快,膜式氧合器使用率逐年上升,鼓泡式氧合器使用率逐年下降;未来需进一步集中体外循环医疗资源.  相似文献   

19.
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与神经元损伤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对比观察心脏不停跳与传统的心内直视手术对神经元的损伤情况。方法  1 0 3例体外循环 (CPB)心内直视手术病人随机分为两组 :心脏不停跳组 (试验组 ) 51例 ,术中不阻断升主动脉 ,CPB中鼻咽温度为 32~ 34℃ ;心脏停跳组 (对照组 ) 52例 ,术中阻断升主动脉 ,CPB中鼻咽温度为 2 5~2 7℃。动态监测围术期所有病人颈内静脉血中S 1 0 0 β蛋白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 (NSE)的水平变化。结果 两组术中及术后早期 ,S 1 0 0 β蛋白和NSE水平明显高于术前 (P <0 0 5或P <0 0 1 ) ,其中S 1 0 0 β蛋白术后 3d恢复至术前水平 ,NSE术后 1d恢复至术前水平 ;试验组S 1 0 0 β蛋白从转流 2 0min到术后 1d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5或P <0 0 1 ) ,NSE从转流毕到术后 8h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5或P <0 0 1 ) ;试验组术后出现精神异常 1例 ,对照组术后出现偏瘫 2例。结论 颈内静脉血中S 1 0 0 β蛋白和NSE的水平变化 ,尤其是前者可作为评价心内直视手术对神经元损伤程度的可靠指标 ;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对神经元的损伤比传统的手术方式轻。  相似文献   

20.
经左心房或左心室室壁瘤切口行二尖瓣成形术的疗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经左心房(LA)或左心室(LV)室壁瘤切口行二尖瓣成形术的手术疗效.方法 1997年1月至2005年4月,23例病人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伴室壁瘤形成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及室壁瘤手术,同时因缺血性二尖瓣关闭不全行二尖瓣成形术.其中经房间隔左心房切口行二尖瓣成形术10例(A组),经左心室室壁瘤切口行二尖瓣成形术13例(B组).手术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首先完成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然后行二尖瓣成形术和室壁瘤手术.结果 B组体外循环和主动脉阻断时间较A组缩短,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管插管、住ICU及术后住院时间、术后LA大小、LV大小、EF值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术前相比,两组术后左心房、室大小均显著减小(P<0.05),EF显著改善(P<0.05).全组死亡2例,A组、B组各1例,病死率8.7%(2/23例).远期随访A组1例术后7个月因应激性溃疡出血、肝功能衰竭死亡,另1例术后4个月因严重的二尖瓣关闭不全行二尖瓣置换术;B组无死亡及二次手术病例.生存者心功能Ⅰ~Ⅱ级,症状明显改善,二尖瓣结构、功能正常或仅轻-中度关闭不全.结论 经左心室室壁瘤切口入路行二尖瓣成形术疗效满意,该术式可将二尖瓣和左心室形态、功能的恢复同时设计,整体构思,相同的术野和同时兼顾手术操作,实现二尖瓣与左心室结构和功能快速有效的重建;且避免了常规右心房、房间隔或房间沟切口,简化手术操作,减轻心肌损伤,缩短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