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以奎硫平与氯氮平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报告如下。1对象和方法系宁夏宁安医院2002年7月至2004年6月期间住院男性患者,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均以阴性症状为主,病程>5年,阴性症状评定量表(SANS)评分≥60分;治疗前1周未服用抗精神病药,1个月内未肌内注射长效抗精神病药,无严重躯体疾病。共80例,随机分为两组。奎硫平组40例,平均年龄(28.6±8.5)岁,平均病程(7.9±2.1)年。氯氮平组40例,平均年龄(30.8±7.5)岁,平均病程(7.4±1.8)年。两组以上各项差异均无显著性(P均>0.05)。奎硫平起始剂量60mg/d,1周内加至3…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碳酸锂,丙戊酸钠和奎硫平对双相障碍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110例稳定期双相障碍I型患者分成4组,分别是碳酸锂组26例,丙戊酸钠组24例,碳酸锂+奎硫平组27例和丙戊酸钠+奎硫平组33例。采用数字符号,连线测验,数字广度,视觉再生,言语流畅性测验,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和汉诺塔检测认知功能,比较组间认知功能的差异。结果: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病程与所有认知功能指标均无显著相关(P均>0.05)。方差分析显示,汉诺塔计划时间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5,P<0.05)。LSD检验表明,碳酸锂组的汉诺塔计划时间成绩分别比丙戊酸钠组,碳酸锂+奎硫平组和丙戊酸钠+奎硫平组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碳酸锂可能对稳定期双相障碍患者的某些执行功能有损害。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对奎硫平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不良反应进行对照研究,报告如下. 1对象和方法 为2008年3月至2011年5月我院住院患者,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入组前2周未服用任何抗精神病药;年龄23 - 68岁;排除严重躯体疾病、酒及药物依赖、妊娠或哺乳期妇女、智能障碍及有严重自杀倾向者.共62例.奎硫平组31例,男17例,女14例;平均年龄(31.6±9.5);平均病程(29.2±14.3)个月.  相似文献   

4.
以奎硫平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作对照观察。1对象和方法系我院2003年5月至2006年5月住院患者,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总分≥60分;排除器质性疾病。共60例,随机分成两组。奎硫平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平均年龄(38.9±10.4)岁,平均病程(6.5±3.0)年。利培酮组30例,男17例,女13例,平均年龄(36.0±8.5)岁,平均病程(7.1±3.3)年。以上两组差异均无显著性(P均>0.05)。停药清洗1周。奎硫平初始剂量50mg/d,1周内加至400~600mg/d。利培酮初始剂量1mg/d,1周内加至4~6mg/d。可酌情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奎硫平与氟哌啶治疗脑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的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 方法:脑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患者各30例,分别以奎硫平与氟哌啶醇治疗4周.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评定疗效,简明智能状况检查表(MMSE)评定认知状况,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 结果:治疗结束时两组BPRS评分较入组时显著减低(P<0.01);奎硫平组有效率86.7%,氟哌啶醇有效率80.0%,两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奎硫平组MMSE减分率显著低于氟哌啶醇组,奎硫平组无明显锥外系反应. 结论:奎硫平治疗脑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疗效与氟哌啶醇相似,但奎硫平不良反应较氟哌啶醇轻而少.  相似文献   

6.
丙戊酸镁对脑梗死所致精神障碍的辅助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丙戊酸镁对腔隙性脑梗死所致精神障碍的辅助治疗作用.方法:对脑梗死所致精神障碍患者67例,随机分为利培酮合并丙戊酸镁(合用组)和单用利培酮(单用组),疗程8周.治疗前及治疗第2、4、6、8周分别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评定疗效,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结束时两组均有较好疗效,而以合用组起效较快、疗效较高.两组不良反应相仿.结论:利培酮合并丙戊酸镁治疗腔隙性脑梗死所致精神障碍有效.  相似文献   

7.
强迫症单用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阻滞剂类(SSRIs)药物治疗疗效差者,有时合用抗精神病药能提高疗效[1],我们用奎硫平为增效剂合并氟西汀治疗,报告如下。1对象和方法为2003年6月至2005年8月的门诊咨询患者,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中强迫症诊断标准,强迫症量表(Y-BOCS)评分>16分,年龄18~50岁;排除严重躯体疾病及药物过敏史者。共52例,随机分成两组。合用组24例,男13例,女11例;平均年龄(29.1±12.7)岁;病程3个月~12年,平均(3.6±6.1)年。氟西汀组28例,男15例,女13例;平均年龄(34.0±11.2)岁;病程3个月~15年,平均(3.7±7.2)岁…  相似文献   

8.
奎硫平对心电图QT间期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奎硫平对心电图QT间期的影响,报告如下。1对象和方法为本院住院患者,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无重大躯体疾病。共80例,分为两组。奎硫平组40例,男29例,女11例;年龄17~45岁,平均(23±7)岁;病程1.1~8.2年。氯氮平组40例,男30例,女10例;年龄18~45岁,平均(24±8)岁;病程1.3~8.5年。两组以上各项差异均无显著性(P均>0.05)。停药清洗2周。奎硫平2周内渐加至600mg/d,平均(525±75)mg/d。氯氮平2周内渐加至250~400mg/d,平均(300±48)mg/d。不合并其他抗精神病药。在治疗前及治疗第1、2、3个月分别描记标准12导…  相似文献   

9.
1资料1.1对象:为我院2002年11月至2005年4月首次发精神分裂症(发病年龄>45岁)入院患者60例,年龄46~60岁;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2版修订本(CCMD2R)中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总分≥60分,排除脑器质性和躯体疾病。随机分为奎硫平组和奋乃静组。奎硫平组男26例,女4例,平均年龄(52.2±3.2)岁,病程0.5~3.5年,平均(1.6±1.2)年;奋乃静组,男25例,女5例,平均年龄(52.9±2.9)岁,病程1.0~3.8年,平均(1.7±1.5)年。两组性别、年龄及病程的无显著性差异(P>0.05)。1.2给药方法:奎硫平起始剂量50mg/d,每1~2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丙戊酸镁、富马酸奎硫平及高压氧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后躁狂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52例急性脑梗死后躁狂症患者,其中26例行丙戊酸镁、富马酸奎硫平及高压氧联合治疗,设为联合治疗组,26例单用丙戊酸镁口服治疗设为对照组;2组均治疗2周。结果治疗后联合治疗组BRM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TES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戊酸镁、富马酸奎硫平联合高压氧治疗急性脑梗死后躁狂症比单用丙戊酸镁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奎硫平联合丙戊酸钠治疗躁狂发作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符合CCMD-3躁狂发作诊断标准的71例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采用奎硫平联合丙戊酸钠,对照组单用碳酸锂,共治疗8周。采用BRMS、CGI评定疗效,TESS评定安全性。结果两组BRMS、CGI总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明显下降(P〈0.01),研究组在治疗第1、2周末的减分率比对照组显著,研究组总有效率为89.7%,而对照组则为90.6%,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奎硫平联合丙戊酸钠治疗躁狂发作疗效可靠,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12.
碳酸锂联合丙戊酸钠与碳酸锂治疗躁狂发作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碳酸锂联合丙戊酸钠缓释剂与碳酸锂治疗躁狂发作的疗效与安全性的差异.方法 将80例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躁狂发作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研究组应用碳酸锂、丙戊酸钠缓释剂以及抗精神病药物(氯氮平、奥氮平、利培酮或奎硫平之一)治疗,对照组应用碳酸锂联合对应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应用Beck-Rafaelsen躁狂评定量表(BRMS)观察6周.结果 研究组和对照组6周治疗后与治疗前的BRMS评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和对照组的6周末BRMS评分及减分率、痊愈率分别是(5.4±2.3)vs(7.6±3.9)、(80.9±7.7)vs(73.7±13.6)、75%vs52.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的副作用相似,组间主要副作用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碳酸锂联合丙戊酸钠缓释剂控制躁狂发作的疗效优于碳酸锂治疗,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3.
<正>本研究观察氨磺必利及喹硫平治疗酒精所致精神障碍的疗效和安全性。1对象和方法为2011年1~12月我院门诊及住院的男性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67例,均符合CCMD-3诊断标准,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60分;排除严重器质性和躯体疾病。随机分为两组,氨磺必利组:33例,年龄(39.2±8.6)岁,饮酒(11.1±7.7)年,病程(5.9±2.9)个月。奎硫平组:34例,年龄(38.1±9.9)岁,饮酒(10.9±8.6)年,病程(6.1±3.1)个月。两组间以上各指标具有可比性。入组前3周均未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患者及其监护人对本研究知情同意。  相似文献   

14.
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与精神症状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近几年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损害与精神症状的关系尚无一致意见 ,我们对此进行研究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均为 2 0 0 2年 7月至 2 0 0 3年 1月在我院住院患者 ,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 3版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 ,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 (PANSS)总分≥ 6 0分 ,病程≤ 2年 ,年龄16~ 35岁 ;入院前 2周内未服任何抗精神病药。无严重躯体疾病 ,能配合完成认知测验。共 6 0例 ,男 31例 ,女 2 9例 ,平均年龄 (2 5 .4± 5 .7)岁 ,平均受教育 (11.0± 2 .7)年 ,平均病程 (1.2± 0 .8)年。随机分为利培酮组及奎硫平组。奎硫平治疗…  相似文献   

15.
奎硫平合并心境稳定剂治疗躁狂发作的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奎硫平合并碳酸锂或丙戊酸钠治疗躁狂发作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符合CCMD-3躁狂发作或分裂情感障碍诊断标准的68例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研究组应用奎硫平合并碳酸锂或丙戊酸钠,对照组单一使用碳酸锂或丙戊酸钠,治疗观察6周。采用Beck—Rafaelsen躁狂量表(BRMS)评定疗效,以副反应量表(TESS)及实验室有关辅助检查评价安全性。结果奎硫平组在治疗第1周末的减分率比对照组显著,这种差异在1~6周一直存在,而且第6周结束后的临床痊愈率也显著高于对照组。奎硫平组痊愈率为69.7%,对照组为19.2%(x~2=14.85,P<0.01)。两组均没有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因无疗效和不良反应导致的脱落率两组差异无显著性。奎硫平组脱落率为8.3%,对照组为18.7%(x~2=1.58,P>0.05)。结论奎硫平合并碳酸锂或丙戊酸钠治疗躁狂发作的疗效比较理想,比单一使用心境稳定剂好。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采用病例对照的方法,应用丙戊酸镁缓释剂合并艾司西酞普兰治疗难治性抑郁症(TRD),报告如下. 1对象和方法 为本院2010年10月至2012年5月门诊和住院40例TRD患者40例,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抑郁发作标准及TRD标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8分;排除严重躯体疾病、精神活性物质依赖、妊娠及哺乳期妇女、既往曾使用过艾司西酞普兰者.随机分为两组,①治疗组:男9例,女11例;平均年龄(41.6±11.2)岁;平均病程(5.73 ±1.65)年;HAMD(32.56 ±4.15)分.②对照组:男10例,女10例;平均年龄(40.7±12.1)岁;平均病程(5.43±1.76)年;HAMD(33.18 ±3.97)分.两组以上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清洗2周后两组均给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起始剂量10 mg/d,2周内加至20 mg/d;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加用丙戊酸镁缓释剂0.5~1.0 g/d,平均(0.8±0.3) g/d.疗程8周.  相似文献   

17.
奎硫平治疗老年期精神障碍32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目的:探讨奎硫平对老年期精神障碍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32例老年期精神障碍患者用奎硫平治疗6周,以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和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评定疗效,以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药物不良反应。结果:1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有效率为83.3%,20例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精神和行为症状控制的有效率为90.0%,不良反应轻微。结论:奎硫平对老年期精神障碍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丙戊酸钠对精神分裂症伴攻击行为患者治疗的辅助疗效。方法对60例符合条件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一组应用利培酮加丙戊酸钠(研究组),另一组单用利培酮(对照组),进行8周治疗观察,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进行评定。结果加用丙戊酸钠者的疗效显著较好。结论对精神分裂症伴攻击行为的患者以丙戊酸钠合并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可以增加疗效。  相似文献   

19.
奎硫平治疗儿童精神分裂症30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了解奎硫平对儿童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30例9~15岁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患者,应用奎硫平治疗,疗程8周。以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评定疗效,以副反应量表(TESS)及实验室监测评价安全性。结果:奎硫平治疗量平均为(42 3±2 0 )mg/d ,有效率为86 .7% ,不良反应主要为体质量(体重)增加。结论:奎硫平治疗儿童精神分裂症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我们以阿立哌唑治疗脑器质性精神障碍,观察疗效和不良反应,报告如下。1对象和方法为我院2004年8月至2005年12月收治的脑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诊断标准,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总分>45分,未用过其他抗精神病药。共12例,男7例,女5例,平均年龄(44·8±22·9)岁;其中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6例,脑血管疾病所致精神障碍2例,癫疒间所致精神障碍4例。均使用阿立哌唑治疗,阿立哌唑初始剂量为5 mg/d,逐渐增至15~25 mg/d,疗程6周。脑血管疾病(脑梗死)加用尼莫地平和吡拉西坦(脑复康),癫疒间所致精神障碍加用抗癫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