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喻文碧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1):377-378
目的研究分析基层医院消毒供应室内可对护理人员健康安全造成伤害的职业危害因素,并提出相应的防范对策,以保障人员的身心健康。方法从生物性、化学性、物理性等多个方面综合分析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大幅度宣传安全教育知识,并制定一系列针对性强、科学有效的防护措施。结果实施职业安全防范对策后,护理人员的自身防范意识得到了有效提高,并大大降低了高温烫伤、乙型肝炎感染等职业危害发生的概率。结论消毒供应室的工作质量是医护工作质量的根本保障,因此,结合供应室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制定相应防范措施是提高职业安全管理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职业性损伤是近年来护理管理界日益关注的重要问题。随着医学的发展和各种诊疗技术的推广,增加了血液暴露引起的血源感染机会,新的化学药物和高科技的临床应用,护理人员常暴露  相似文献   

3.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介入科护理人员对职业安全造成影响的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方法择取本院介入科内24名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参考对象。结果通过对职业安全造成影响的危险因素进行了解,严格执行有效的防护对策,使护理人员的感染率降低到最低,使护理人员的职业安全得到保障。结论根据工作中的危险因素,制定健全的职业安全制度,可以有效促进医疗的职业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针对职业安全的危险因素做好防护措施,提高医护人员的职业暴露防范意识.方法建立防利器损伤的规范,有针对性地制定一套防利器损伤的措施,以杜绝利器损伤的发生.结果加强专业技能的培训,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做到忙而不乱、沉着稳重,以不变应万变.结论加强有关防利器损伤知识的学习,建立一套利器损伤的检测系统,使医务人员得到必要的帮助,并可提供因利器损伤造成伤害的具有法律意义的证据,使广大医务人员的利益受到保护.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护理工作中的危险因素与防范措施。方法分析和总结在护理工作中出现的危险因素。结果由于护理工作的特殊性,危害护理人员职业安全的因素包括物理性因素、化学性因素和生物性因素等方面,同时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也不容忽视。结论加强教育,树立防护意识,工作中严格执行操作流程,减少损伤的发生,维护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6.
门诊护理人员职业损伤及防护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静 《中国当代医药》2011,(29):131-132
1998年国际护士协会在华盛顿召开的首届"护士健康与安全"国际大会上提出的口号是"Caring for ourselvesto care for our patients"意思是:为了关爱患者应关爱自己。由此护士的自身防护问题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同行的普遍关注。门诊护士因工作性质和工作环境的特殊性,常常暴露于各种现存和潜在的危险因素中,成为职业暴露的高危人群。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若不注意个人防范容易造成职业伤害,因此加强自身防护,将危害降到最低,有利于保障皮肤病性病门诊护士的身心健康。现就门诊护士的职业损伤因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人们更多关注血源性疾病在患者中的传播,而对医务人员因职业因素感染的危险性关注却很少。重症监护室护理人员是医院特殊群体,由于服务对象是急、危、  相似文献   

8.
传染科护士面对职业暴露常见的危险因素包括:物理性、生物性和心理性,常常发生在护理操作前、操作中、操作后,发生的原因与护理人员在执行护理操作过程中不规范,不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及护理技术水平相关知识偏低有关。应加强护士消毒隔离意识,建立健全护理安全质量管理制度,提高护士心理承受能力,从而把危险因素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9.
护理人员锐器伤调查及职业安全管理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增强护理人员的职业安全管理意识,提高护理人员对锐器伤的防护。方法采用自行设计制定的问卷对117名护士锐器伤情况调查。结果护理人员自我防护意识和职业安全意识不强,对锐器伤危害性和重视程度不够。结论预防锐器损伤,加强护理人员职业防护培训,采取严格的防护措施,减少锐器对护理人员造成的损伤。  相似文献   

10.
安全管理是为保证人类的身心健康,对各种不利因素进行有效的控制并予以防范。随着人类的进步和社会发展,职业安全越来越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作为一个特殊的职业,从事护理工作的护士的职业安全及其影响因素有一定的代表性和特殊性。经过多年的发展,现在就护理人员职业安全特点及人力资源情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邱珊 《中国当代医药》2014,21(36):180-182
护理安全是患者在接受护理的全过程中,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是保护患者得到良好护理和优质服务的基础,是反映护理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志。加强急诊输液室的护理安全管理,可以提高患者的满意度,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保证患者的安全。  相似文献   

12.
护理人员职业危险因素与防护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存在的职业危险因素,及应采取何种防护措施。方法强化职业安全措施,创建护理安全文化;加大社会资源投入,完善防护制度;加强对防范的重视程度,提高自我保护意识;纠正不良护理行为,预防锐器伤;防止二次污染和交叉感染的发生。结果严格执行防护措施,避免各种职业危险因素所造成的伤害,保证工作安全。结论充分认识护理人员工作中存在的各种职业危险因素,并制定行之有效的各项防护措施,提高护理人员自我保护意识,减少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医务人员职业暴露进行统计分析,发现职业暴露的高风险因素,制定有针对性的防护措施,减少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报告的118起职业暴露事件的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高危职业是护士(职业暴露发生率为7.46%,职业暴露构成比占60.17%),高危暴露场所是住院病房(44.07%),高危暴露环节是拔针与拔针后处置(占54.24%),高危暴露方式以针刺伤为主(针头占79.66%).结论 针对职业暴露的高危人群、高危场所、高危环节配备和使用安全防护用品,加强培训,树立标准预防的理念,规范操作规程,保护医务人员安全.  相似文献   

14.
邹艳艳  甄亚琴  李文玉  丁清 《安徽医药》2015,36(11):1412-1414
目的 了解医护人员职业紧张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提出预防职业紧张的对应措施。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法,将医院工作时间大于6个月的医护人员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基本资料调查表及职业紧张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发放调查问卷600份,有效调查问卷573份,有效回收率为95.5%;本研究个体紧张反应及各子项目均显著高于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医护人员紧张反应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工作环境、社会支持、任务冲突、任务不适和任务过重。结论 医护人员普遍处于较高的职业紧张水平,管理者应采用三级预防的综合措施,从紧张的来源、提高个人紧张敏感度、发展响应更敏感的管理系统3个方面着手,减轻医护人员紧张心理,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5.
范建萍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27):131-132
目的探讨急诊科潜在的护理安全问题的防范措施,并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分析其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00例患者为干预前组,并与干预后的100例患者进行比较,观察护理干预前后护理人员理论知识和操作能力的得分情况,并统计护理干预前后医疗事故、医疗纠纷和护理投诉的发生率。结果护理干预后护理人员理论知识得分和操作能力得分均显著高于护理干预前(P〈0.05),护理干预后医疗事故、医疗纠纷、护理投诉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干预前(P〈0.05)。结论针对急诊科常见的护理安全事件,在强化安全教育,增强法律意识的基础上,提高业务能力,落实责任制度,增进护患沟通是提高急诊科护理质量,减少安全隐患的重要措施,值得我们重视。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综合分析NICU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医源性损伤(包括有:感染、化学、噪音、辐射方面的因素)和社会心理因素等方面的职业危害,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防护措施。由此得出NICU存在的多种护理职业危害可以得到相应的防护。需提高护士的自我防护意识。  相似文献   

17.
刘佳  潘露  聂文芳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36):147-148
研究表明多数抗癌药为细胞毒制剂,具有毒性、致畸性、致突变性和致癌性等特点。目前国内有越来越多的医院意识到此危害并已着手建立了静脉药物配置中心,配有生物安全柜,实行了化疗药物的集中配置与管理。本院运用HACCP认证法(即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将预防性的理念应用于化疗药物职业防护中,从环节关键点上控制化疗药物的安全配置。根据化疗药物使用要求,提前分析危害,找出问题控制的关键点,确定安全的监控方法,进行预防干预。本文就如何运用HACCP认证法(即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将预防性的理念应用于化疗药物职业防护预防等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护理人力资源与护理安全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慧  张平  高芸 《临床医药实践》2009,18(7):532-533
目的:探索护理人力资源与护理安全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06年-2008年间护理人力资源状况与护理差错事故发生率,寻找其中的联系.结果:护理人力资源缺乏与护理差错的发生密切相关,影响到护理安全.结论:只有加强护理人力资源的管理,才能有效地提高护理差错的防范力度,保证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门诊输液室护士的职业风险特点,更有效地进行输液室护士的职业防护管理,预防职业风险的发生。方法通过全面分析门诊输液室护士的职业风险感染途径,制订相应的管理措施。结果提高了输液室护士对职业风险管理的认识及依从性,使各项管理制度与措施得以顺利实施,降低了职业风险的发生。结论对重点部门实行个性化管理是控制职业风险、保证医疗安全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情况分析及防范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情况,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方法:通过回顾性查阅2007~2009年度职业暴露登记本的方式,分析全院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发生及处理方法,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结果:共发生职业暴露93人,其中2007年38人(4.44%),2008年30人(3.09%),2009年25人(2.35%),呈逐年下降趋势(χ2=6.694,P<0.05);不同医疗职业中,职业暴露发生率差异具有显著性(χ2=37.498,P<0.05),以护士发生率最高(5.72%);暴露类型以针刺伤(84.95%)最多见,暴露方式以输液后拔针(47.31%)占首位;暴露源病种以乙型肝炎(17.20%)占首位;发生职业暴露后均能正确处理伤口,无一人发生血源性感染.结论:医务人员在工作中应采取防范措施,将职业暴露风险降到最低,避免医源性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