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探讨以神经系统症状为首要表现的地方性斑疹伤寒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6月至2008年9月收治的21例地方性斑疹伤寒脑炎患儿的临床资料,21例患儿均做头颅CT、脑电图、腰穿脑脊液检查及进行肥达反应、外斐反应等检查.结果 头颅CT检查:11例未见异常,10例弥漫性低密度改变;脑脊液变化与病毒性脑炎相似,无特异性改变,仅7例出现异常,细胞数(50~300)×106/L,以淋巴细胞为主,蛋白0.5-0.9g/L,糖正常,3例氯化物轻度下降;脑电图19例有异常;外斐反应有特异性,OX19凝集效价均为1:160~1:320,21例患儿4~10 d外斐反应阳性率为100%.全部给予三代头孢菌素、口服土霉素及对症治疗,病情逐渐好转.10 d~1个月21例患儿均痊愈出院,头颅CT异常的10例出院时复查均恢复正常.随访3个月均预后良好.结论 地方性斑疹伤寒可直接以中枢神经系统损害起病,血清外斐反应检查有助于诊断,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患者头颅CT和腰穿在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 32例SAH患者行头颅CT和腰穿。结果 腰穿的阳性率为 10 0 % ,CT的阳性率为 71.88%。结论 提示临床医生凡临床上怀疑SAH而CT扫描未见异常者应做腰穿和脑脊液检查 ,对SAH的诊断具有决定意义的是腰穿而不是CT扫描。  相似文献   

3.
蛛网膜下腔因临床、CT与腰穿32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头颅CT和腰穿在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32例SAH患者行头颅CT和腰穿。结果 腰穿的阳性率为100%,CT的阳性率为71.88%。结论 提示临床医生凡临床上怀疑SAH而CT扫描未见异常者应做腰穿和脑脊液检查,对SAH的诊断具有决定意义的是腰穿而不是CT扫描。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神经系统损害是其最常见并发症之一,其中周围神经损害已有许多研究,但对于中枢神经系统,尤其对大脑皮质功能的影响报道尚少,本文对27例糖尿病患者进行脑电图(EEG)分析,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 方法27例按WHO糖尿病诊断标准确诊的糖尿病患者,男15例,女12例,平均年龄54.8±13岁,平均病程4.9±3.5年。其中糖尿病酮症酸中毒3例,合并周围神经病9例,合并心、肾、眼部并发症6例,无明确并发症9例,所有病例均依临床和经头颅CT或磁共振检查排除颅内感染、脑梗塞或脑出血、脑肿瘤等。脑电图检查采用美国尼高力32道EEG记录仪,记录电极按国际…  相似文献   

5.
分析27例肺炎支原体(MP)感染致脑炎患儿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27例均经脑电图、脑脊液检查,部分加做头颅CT、MRI确诊,并予阿奇霉素治疗。结果均治愈,无明显后遗症。提示MP感染可致神经系统损害,脑电图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确诊后及时正确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脑脊液细胞学对中枢神经系统转移性肿瘤的诊断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04例中枢神经系统转移性肿瘤患者的临床、影像学及脑脊液细胞学资料.结果:脑脊液细胞学方法第1次查到肿瘤细胞者74例,敏感度71.2%,特异度97%.其中头颅CT或MRI检查显示有占位病变者48例,CT、MRI检查未见占位性病变者34例.第2~6次后查到肿瘤细胞者30例.结论:脑脊液细胞学方法简便、经济可作为临床诊断中枢神经系统转移性肿瘤的首选方法.对高度怀疑肿瘤脑转移的患者行多次腰穿可提高癌细胞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脑电图对于急性散发性病毒性脑炎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在入院24小时内对临床拟诊为急性病毒性脑炎的病人进行脑电图(EEG)、头颅CT、MRI、腰穿脑脊液检查。其中53例确诊为急性病毒性脑炎,分析病人头颅CT、MRI、脑脊液及中至重度异常脑电图阳性的几率,进行比较,并随访脑电图。结果头颅CT异常率为22.64%(12/53),头颅MRI异常率为37.74%(20/53),脑脊液检查异常率为50.94%(27/53),EEG中至重度异常率为71.70%(38/53)。经配对χ^2检验比较EEG、头颅影像学检查及脑脊液检查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脑电图对急性病毒性脑炎的早期诊断有重要价值。其早期诊断病毒性脑炎较头颅影像学及脑脊液检查有更高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头颅CT影像学检查及脑电图检查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诊断的差异性及一致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经临床确诊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48例,分析头颅CT及脑电图检查结果,进行x2检验和Kappa检验,并加以分析。结果:48例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脑电图检查异常率87.5%,头颅CT检查异常率79.2%,两种检查方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检查方法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结果中度一致(Kappa值为0.407)。结论:头颅CT及脑电图检查均有助于阿尔茨海默病的诊断,两种检查方法出现一致性的结果,可能会降低诊断敏感性。  相似文献   

9.
1临床资料 例1:患者,女,42岁,护士,因突发头痛、呕吐、意识不清2小时,于1998年12月23日以"蛛网膜下腔出血"入院.查体:浅昏迷,颅神经正常,颈部有抵抗感,心肺腹正常,双侧巴氏征阳性.头颅CT示:蛛网膜下腔出血,腰穿压力450mmH2O,脑脊液呈均匀血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脑囊虫病患儿的脑电图和头颅CT的变化。方法:对198例脑囊虫病患儿的脑电图和头颅CT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95例患儿的脑电图异常,异常率为98.4%,异常脑电图中,轻度异常65例(33.3%),中度异常76例(39%),重度异常54例(27.7%)。头颅CT检查:异常182例占91.9%。结论:脑电图检查和头颅CT检查对脑囊虫病的诊断和评估疗效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是神经系统疾病中一大类疾病,诊断主要依靠腰椎穿刺,留取脑脊液培养确诊。因致病菌不同,故发病机制、病理生理基础不同,疾病急性期严重程度及预后不同,但都可导致多种并发症发生,如视觉损害、听觉损害、继发性癫痫、脑脓肿等。因病初症状不典型、诊断不及时、治疗不彻底最终导致中枢感染后的致残率及致死率居高不下。早期评估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相关预后情况,对于提高患者后期生活质量、减轻家庭负担有很大帮助。目前评估中枢感染患者神经系统预后情况主要依靠后期医疗保健科门诊随访智力、运动等发育情况,或者依靠影像学,如头颅磁共振、头颅CT观察结构等,又或者应用脑电图从电生理学角度分析疾病进展及预后情况。视觉障碍为中枢系统感染后的一类并发症,因视觉障碍发病率低不易被关注,导致发现失明时为时已晚。视觉诱发电位(visual evoked potential,VEP)是一种应用脑电图形成原理,从中提取出来的一种电生理学检查方法,比脑电图操作简便、易于分析;与影像学观察结构不同,视觉诱发电位从神经传导方面解释病变性质及类型。目前视觉诱发电位逐渐应用于评估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的视觉传导通路,进而推测整个神经系统发育和受累程度。本文主要通过阅读文献总结其在神经系统感染中应用,并探讨其预后评估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低血糖脑病的病因及临床特征。方法:对56例低血糖脑病患者的病因及临床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6例低血糖脑病患者中,39例与降糖药物应用有关,5例由氟喹诺酮类药物所致,4例系进食不足所致,3例系服用不明成分保健品所致,3例原因不明,2例并发上呼吸道感染;临床主要表现为昏迷、精神异常、癫痫、偏瘫及舞蹈样运动等症状。结论:低血糖脑病病因、临床表现复杂,缺乏特异性表现,临床易误诊;对临床出现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病例,需警惕并发低血糖脑病的可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CT与腰穿在诊断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SAH的临床资料。结果:CT诊断SAH的阳性率在发病24h内为89%,以后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明显下降;临床高度怀疑SAH而CT阴性的病例,腰穿仍是主要诊断手段。结论:CT与腰穿诊断SAH各有优势与缺陷,可以互为补充;初诊首选CT,必要时结合腰穿,以避免漏诊误诊。  相似文献   

14.
<正>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引起的慢性、系统性性传播疾病,临床表现复杂多变,可累及多组织和器官,也可长期处于隐性状态。近年来随着梅毒发病率的升高,经正规驱梅治疗后,临床治疗效果不佳甚至治疗失败的发生率明显升高~[1-4]。为探讨梅毒治疗失败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道9例椎管内麻醉后的神经并发症。其中穿刺污染并发化脓性脑脊炎3例;麻醉药用量过大、浓度过高对脊髓或神经产生毒性损害1例;硬膜外空剌(或置管)损伤脊神经根或脊髓造成肢体感觉障碍或运动障碍、局部疼痛或瘫痪3例;穿刺损伤椎管静脉丛引起硬膜外腔出血、血肿压迫脊髓引起截瘫2例。本文结合病例对发生原因、临床表现、治疗及转归进行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NICU)患者医院感染耐碳青霉烯肠杆菌科细菌(CRE)的耐药情况及感染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分别对2017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NICU医院感染CRE、碳青霉烯敏感肠杆菌科细菌(CSE)及无医院感染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每组55例。感染相关危险因素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我院NICU分离的CRE主要来源于痰标本,对替加环素及阿米卡星的敏感率较高。单因素分析表明电解质紊乱、肝功能异常、低蛋白血症、腰椎穿刺、气管镜、静脉置管、去骨瓣减压术、年龄、ICU住院天数、呼吸机使用时长在NICU患者CRE感染组与无医院感染组间差距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功能异常、高龄、行腰椎穿刺及气管镜为NICU患者CRE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临床应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有创性操作,及时改善患者低蛋白血症及电解质紊乱,合理用药减少对患者肝、肾毒性,加强感控措施,降低NICU患者院内CRE的感染。  相似文献   

17.
CT与腰穿对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诊断价值的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比较CT与腰穿两种方法诊断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原发性SAH)的价值。方法:分析60例原发性SAH患者CT与腰穿检查结果。结果:60例患者中38例CT阳性,总阳性率为63.33%。不同时间内CT阳性率分别为:1天内86.67%,1~3天为70%,3天内为82.5%,4~6天为33.33%,7~12天为18.18%,4~12天为25%,3天内的CT阳性率高于4~12天(P<0.01)。原发性SAH12天内,腰穿阳性率为100%,腰穿阳性率高于CT(P<0.01)。结论:CT的阳性率无腰穿高,但其为无创性检查,可排除继发性SAH,临床怀疑原发性SAH时,应首选并及时行CT检查。CT阴性者不能排除原发性SAH,应做腰穿检查。  相似文献   

18.
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48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的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2010年我科48例术后颅内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单纯静脉输注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6例;在静脉使用抗生素的同时,选择性地进行腰大池置管引流15例;腰大池置管引流+鞘内注射抗生素27例。药物选择:美罗培南+稳可信25例;罗氏芬+稳可信23例。结果多种不同的易感因素与颅内感染的发生有关,在全身使用大量有效抗生素的同时行脑脊液外引流、鞘内注射抗生素可收到良好疗效。结论对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应根据情况进行综合治疗,可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9.
影响正常压力脑积水分流术疗效因素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影响正常压力脑积水分流手术效果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正常压力脑积水(NPH)患者临床症状、病程、年龄、腰椎穿刺放液试验等因素对脑室-腹腔分流术的影响及预后效果。结果:本组在术前腰穿实验后1周内症状有所改善17例,无手术死亡病例。依照疗效判定标准,本组总有效率70.9%。步态不稳术后有效率72.7%,智力障碍术后有效率44.4%,尿失禁术后有效率40%。结论:以步态不稳为主要症状,病程短、年轻,腰穿试验阳性者分流手术效果好,以痴呆和尿失禁为主要症状者分流效果差。  相似文献   

20.
C臂机定位在肥胖患者腰椎穿刺困难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C臂机影像引导定位在肥胖患者腰椎穿刺困难中应用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ASA I~Ⅱ级需行腰椎椎管内麻醉且传统手法无法定位出腰椎椎间隙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C臂机影像引导定位腰椎穿刺组(A组)和传统常规腰椎穿刺组(B组),每组各30例。A组应用C臂机进行透视定位腰椎间隙,然后按直入法进行腰椎穿刺;B组采用人工手法定位腰椎间隙,然后按直入法进行腰椎穿刺,记录定位时间、腰椎穿刺时间、定位加腰椎穿刺总时间。结果:A组平均定位时间为(4.03±0.65)min,腰椎穿刺时间(皮肤消毒到穿刺针确认成功进入硬膜外腔)为(6.55±1.34)min,定位加腰椎穿刺总时间为(10.58±1.23)min。B组平均定位时间为(0.95±0.24)min,腰椎穿刺时间(皮肤消毒到穿刺针确认成功进入硬膜外腔)为(19.30±8.05)min,定位加腰椎穿刺总时间为(20.25±8.09)min,两组在定位时间、腰椎穿刺时间、定位加腰椎穿刺总时间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30例(100%)腰椎椎管内穿刺全部成功,B组26例(86.7%)腰椎椎管内穿刺成功,4例(13.3%)穿刺失败而用改其他麻醉方式。结论:C臂机影像引导定位肥胖患者腰椎穿刺,具有定位准确,缩短腰椎穿刺时间的优势,并能提高腰椎椎管内穿刺成功率,减少了反复穿刺对患者造成的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