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改进清洁灌肠方法,提高清洁灌肠的效果。方法:将100例需清洁灌肠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用一次性输液吊瓶清洁灌肠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清洁灌肠方法。结果:观察组灌肠液量较对照组多,外溢少,肠道清洁效果较对照组好。结论:一次性输液吊瓶清洁灌肠法可提高清洁灌肠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两种保留灌肠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需保留灌肠患者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使用传统保留灌肠法,实验组应用输液式保留灌肠法比较两组灌肠后药液在肠内存留时间、药物外溢情况、患者满意度、临床效果。结果药液在肠内存留时间,实验组高于对照组;药液外溢:对照组高于实验组;患者满意度:实验组100%,对照组60%;治愈率:实验组80%,对照组16.7%。结论输液式中药保留灌肠法,能够使中药药液在肠内存留时间延长,药液外溢减少,患者满意度提高,临床效果较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两种保留灌肠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需保留灌肠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5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使用传统保留灌肠法,实验组应用输液式保留灌肠法。结果:药液在肠内存留时间,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对照组药液外溢高于实验组;实验组满意度、治愈率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输液式保留灌肠法,能够使药液在肠内存留时间延长,药液外溢减少,患者满意度提高,临床效果较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分析加温密闭输液式清洁灌肠在门急诊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检索选出100例2010年12月-2011年4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清洁灌肠的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传统的一次性清洁灌肠袋灌肠法,给予试验组患者加温密闭输液式清洁灌肠法。记录比较两组患者的肠道清洁度和临床应用效果,以评估加温密闭输液式清洁灌肠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对照组的肠道清洁总有效率(60.00%)低于试验组的肠道清洁总有效率(92.00%);对照组的痊愈和改善总有效率(56.00%)低于试验组的痊愈和改善总有效率(90.00%),两组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加温密闭输液式灌肠方法,具有更为优异的肠道清洁力和临床应用效果,值得临床的广泛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改进妇科手术前清洁灌肠方法 ,提高灌肠临床效果,减少不良反应。方法将100例需清洁灌肠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50例及对照组50例,对照组50例采用传统的肛管进行清洁灌肠,实验组50例采用改良灌肠法,即选用14号一次性吸痰管,插入深度约20~25cm,取左侧卧位,臀部抬高20-25cm,进行清洁灌肠。结果 2组患者在每次灌入液体量、灌肠次数、灌肠液保留时间、不适症状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较对照组每次灌入液量多,保留时间长,而灌肠次数减少,患者不适症状减轻。结论改良式清洁灌肠能彻底清洁肠道,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护士工作效率,简单易行,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邢善燕  张桂花 《河北医学》2010,16(2):220-221
目的:探索一种高效、经济、无痛的清洁灌肠法。方法:选择20例无其他并发症的肠癌患者,采取自身前后对照的方法进行。观察组用一次性输血器清洁灌肠,对照组用传统的肛管进行清洁灌肠。结果:观察组病人在舒适度、清洁度、出血者等评价指标上,与对照组相比,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使用一次性输血器清洁灌肠,可以增加患者的舒适感,增加肠道清洁度,减少肛门出血,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甘油灌肠剂临床使用的优缺点。方法:将120例需要清洁灌肠的病人随机分组,实验组60例,用甘油灌肠剂灌肠;对照组60例,用传统方法灌肠;然后把两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灌肠时间短,患者不适感少,费用相对多,肠道清洁度稍差。结论:甘油灌肠比传统灌肠省时,省力,患者感觉较舒适,肠道清洁效果尚可,但不能替代大量不保留灌肠。  相似文献   

8.
不同灌肠方法对老年人清洁灌肠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不同的灌肠方法,对老年人清洁灌肠的效果。方法将60例需要清洁灌肠的老年病人随机分为组,各30例。试验组采用一次性吸痰管与一次输液器相连灌肠,对照组采用一次性肠道冲洗器灌肠。比较两组灌肠液外流情况、有无强烈排便感。结果试验组灌肠液外流次数及强烈排便感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一次性吸痰管连接输液器灌肠法效果明显优于一次性肠道冲洗器灌肠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一次性吸痰管代替肛管接一次性使用灌肠袋在清洁灌肠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于2009年1月至2010年3月选取80例行灌肠治疗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照和对照组各40例,实验组采用12号一次性吸痰管接一次性灌肠袋行灌肠护理,对照组采用一次性肛管接一次性灌肠袋行灌肠护理.结果 实验组灌肠效果和成功率都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都低于对照组.结论 一次性肛管短、粗、硬,对肛门的刺激大和易损伤肠道黏膜,容易引起疼痛和结肠溃疡并出血等不良效果.一次性吸痰管代替一次性肛管接灌肠袋行灌肠护理,能减少管腔对肛门的刺激和灌肠液外流情况,降低损伤肠道黏膜的危险,减轻患者的痛苦和焦虑,提高灌肠的成功率,灌肠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寻找既能减轻妇科患者的痛苦又能达到彻底清洁肠道的方法,探讨清洁灌肠法的最佳体位及插管长度。方法:将100例需行术前清洁灌肠的妇科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头低臀高左侧卧位,抬高臀部20~30cm,插管长度为20~25cm,对照组采用传统左侧卧位,插管长度为7~10cm。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不适感例数明显减少,清洁例数明显增多,灌肠的次数明显减少,每次灌肠入液体明显增加。结论:改良灌肠法能彻底清洁肠道,减轻患者痛苦,并极大地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王霞 《中国乡村医生》2010,(20):204-205
目的:进行保留灌肠操作中护理体会及效果评价。方法;选择保留灌肠治疗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用常规方法使用一次性灌肠桶法进行,实验组应用一次性50~100W一次性注射器接保留灌肠管将药液自肛门缓慢推注。结果:药液在体内保存时间实验组高于对照组,治愈率97%、舒适度满意度100%,对照组为73%、65%,药液外溢对照组高于实验组。结论:改进后保留灌肠法注重患者身心感受,将整体护理贯穿于操作过程始终,取得患者积极主动配合增加患者的舒适度满意度,提高了治愈率,增强了患者治疗信心,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2.
柴西英 《中原医刊》2007,34(4):24-25
目的 改进清洁灌肠方法,提高右半结肠癌老年患者术前清洁灌肠的效果和效率,改善患者的主观感受,减少不良反应。方法 将100例右半结肠癌老年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灌肠方法,实验组采用改进方法,评价灌肠效果,灌肠过程中病人的不良反应(如腹痛、心悸、排便感强烈等)。结果 与对照组作比较,实验组肠道清洁度明显提高。结论 改进后的清洁灌肠方法效果较好,适用于右半结肠癌老年患者的术前肠道准备。  相似文献   

13.
杨艳莉 《当代医学》2014,(12):56-57
目的:研究分析采用加温密闭输液式清洁灌肠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2月门诊进行灌肠患者96例,均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n=48),其中对照组采用传统灌肠方法,研究组采用加温密闭输液式清洁灌肠,比较2组患者的灌肠保留时间和舒适度。结果研究组灌肠保留时间和清洁效果均优于对照组,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舒适度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加温密闭输液式清洁灌肠在门诊清洁灌肠中,使用方便,患者舒适度高,并且操作简单,灌肠保留时间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李来娟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1,36(11):1274-1276
目的:探讨一次性胃管在术前患者清洁灌肠的效果。方法:将62例术前需行清洁灌肠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26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灌肠袋连接肛管进行灌肠;观察组采用一次性硅胶胃管进行灌肠。比较2组患者的灌肠效果、灌肠次数及有无灌肠黏膜损伤。结果:观察组灌肠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灌肠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肠黏膜损伤明显减少(P<0.01)。结论:应用一次性硅胶胃管为术前患者清洁灌肠,能减少灌肠次数和肠黏膜损伤,减轻护士工作量,提高灌肠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一次性医用灌肠器在清洁灌肠过程中的效果。方法将2008年6月-2009年6月拟行纤维肠镜检查肠道准备失败的65例住院患者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33例采用一次性医用灌肠器灌肠;对照组32例采用传统灌肠筒灌肠,对比两组达到清洁肠道目的所需灌肠次数、耗材、耗时、不良反应、衣物污染例次,护士、病人满意度。结果实验组达到清洁肠道目的所需灌肠次数、耗材、耗时少,病人不良反应小,床单、衣服污染明显减少,护士、病人满意度高(P〈0.01)。结论使用一次性医用灌肠器能够解决灌肠操作过程中的相关护理问题,清洁肠道效果好,值得在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6.
李二曼  卢蕾 《大家健康》2016,(11):112-113
目的:探讨腹式子宫切除术术前清洁灌肠最佳时机。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6年3月该院行腹式子宫切除术的患者58例随机分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灌肠法,实验组患者采用改良法灌肠,观察两组灌肠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前1 d 晚间睡眠质量好于对照组(P <0.05);实验组术中排出粪渣患者(1例)少于对照组(8例,P <0.05);实验组患者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早于对照组(P <0.05)。结论:腹式子宫切除术术前清洁灌肠时选择术前1 d 16:00、20:00、23:00灌肠,清洁效果好,患者手术状态好,术后肛门通气早。  相似文献   

17.
老年人清洁灌肠不同插管深度的效果比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老年人清洁灌肠液外溢的护理对策。方法 :将在门诊接受纤维结肠镜检查须做清洁灌肠的老年病人用随机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然后两组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 ,改变其肛管插入深度 ,观察组肛管插入深度为 18cm ,对照组为 10cm。将两组清洁灌肠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实验组的清洁灌肠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老年病人清洁灌肠时 ,增加插管深度至 18cm能有效解决灌肠液外溢的现象 ,达到良好的清洁灌肠目的。  相似文献   

18.
清洁灌肠后采用膝胸位可彻底清除胸腔内的大便,明显减少灌肠次数,减轻护理工作量,笔者对清洁灌肠后所用的体位进行改进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94例,男59例,女35例,年龄9~76岁。结肠病人55例,直肠病人39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56例,对照组38例。1.2方法按照清洁灌肠的操作规程清洁灌肠后,实验组病人采用膝胸卧位,保留5~10min后下床,将灌肠液排在清洁的大便器内,便于观察,重复数次,一直达到目的为止,记录灌肠次数。对照组的病人按传统法灌肠,直至清洁为目的,记录次数。1.3注意事项(1)灌肠…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改良的清洁灌肠卧位-旋转卧位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60例清洁灌肠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传统卧位-左侧卧位,实验组采取改良卧位-旋转卧位,观察两组肠道清洁情况、灌肠次数、灌肠时间、灌肠总量、术后血便.结果 实验组较对照组肠道清洁度高,灌肠次数少,灌肠时间短,灌肠总量少,术后血便发生数少,两组差别有显著性(P<0.05).结论 改良后的旋转体位明显优于传统的左侧卧位,在临床上有一定的推广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研究实施换位清洁灌肠对肾盂静脉造影(IVP)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67例在我科进行清洁灌肠后行IVP的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35例,对照组32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清洁灌肠方法,取左侧卧位,臀下置一次性橡胶中单.液面距肛门的距离40~60cm,温度39~41℃,同样的体位分三次灌入肥皂水.实验组采用三种变换体位(首先左侧屈膝位然后膝胸卧位最后取右侧屈膝位)的方式进行清洁灌肠后行造影比较2组患者拍片效果,根据影像学检查质量评定肠腔清洁的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换位清洁灌肠能更彻底地清除肠腔内的气体,提高IVP的清晰度,为临床的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同时也减轻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减少护士的工作量,提高护理质量,使病人的满意度得到了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