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4 毫秒
1.
《伤寒论》学术成就浅识王海军郑州市卫生学校(450000)万新兰郑州牧专(450003)主题词《伤寒论》,六经辨证,方剂学,中医学术发掘《防寒论》为东汉医学家张机(仲景)所著,是一部伟大的医学著作,它所创立的辨证论治的原则和防治疾病的方法,对中医学独... 相似文献
2.
3.
阮时宝 《福建中医学院学报》1992,(3)
笔者在多年的教学中,首先是将方剂学的全程教学分成3个阶段进行:即入门引导、诱导启发、学导答疑,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其次在讲授上抓“3要点”:即讲明特点(症状特点、配伍特点、用量特点)、狠抓类方、明辨异同。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4.
刘红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1991,(2)
比较是确定事物之间的异同点的思维方法。在学习中正确而恰当地运用比较法,分辨事物的共同点和特点,有利于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使知识精确化。在《方剂学》学习中,可应用如下十种具体比较法: (一) 同源比较法。《方剂学》中的许多方都是在某个或某些方、药的基础上加减化裁而成的,追溯其本源,将基础方与衍化方或衍化方之间作比较,起到举一反三,提 相似文献
5.
《伤寒论》上热下寒证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敏 《辽宁中医学院学报》2003,5(4):325-326
列举《伤寒论》上热下寒证5个代表方剂,榄子干姜汤、黄连汤、乌梅丸、干姜黄芩黄人参汤,麻黄升麻汤,阐述其病机异同点、用药侧重面等。 相似文献
6.
《中医学报》2019,(12):2530-2533
上热下寒证以上焦现热证、下焦现寒证为特点,属寒热错杂证之一。《伤寒论》中涉及上热下寒证的证候及治则有:热扰胸膈、中焦脾寒证,治宜清上温下,方选栀子干姜汤;胸热腹寒、胃失和降证,治宜清上温下,方选黄连汤;少阳不和、胆热脾寒证,治宜清泻少阳、温补脾胃,方选柴胡桂枝干姜汤;火热上炎、肾阳不足证,治宜清上温下,方选附子泻心汤;寒热格拒、阴阳不交证,治宜苦寒泻降、辛温通阳,方选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肺热脾寒、外寒郁闭证,治宜清上温下、发越郁阳,方选麻黄升麻汤;脾肾阳虚、肝胃郁热证,治宜清上温下,方选乌梅丸;阳热内郁、外寒束表证,治宜清里热、散外寒,方选白虎加桂枝汤;阴虚火旺、阳不下达证,治宜滋阴降火,方选黄连阿胶汤;少阳郁滞、气机不畅证,治宜疏通三焦、调和营卫,方选柴胡桂枝汤;脾胃失和、升降不利证,治宜温补脾胃、升清降浊,方可选半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甘草泻心汤;下焦虚寒、格阳于上证,治宜破阴回阳、交通阴阳,方选白通汤。由于上热下寒证病机复杂多样,治疗时当详辨细审,针对不同病机选方用药,则上热下寒证自解。 相似文献
7.
杨殿兴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1998,20(3):1-3
系统研究《伤寒论》之解表法,论述其涵义,应用概况,认为其中有辛凉解表法的应用,解表法不仅用于太阳病,而与六经病症均有联系,介绍了表里兼顾法治太阳病兼他经病证,解表法治合并病以及其他经病证兼表证的特殊解表法。 相似文献
8.
上热下寒证以上焦现热证、下焦现寒证为特点,属寒热错杂证之一。《伤寒论》中涉及上热下寒证的证候及治则有:热扰胸膈、中焦脾寒证,治宜清上温下,方选栀子干姜汤;胸热腹寒、胃失和降证,治宜清上温下,方选黄连汤;少阳不和、胆热脾寒证,治宜清泻少阳、温补脾胃,方选柴胡桂枝干姜汤;火热上炎、肾阳不足证,治宜清上温下,方选附子泻心汤;寒热格拒、阴阳不交证,治宜苦寒泻降、辛温通阳,方选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肺热脾寒、外寒郁闭证,治宜清上温下、发越郁阳,方选麻黄升麻汤;脾肾阳虚、肝胃郁热证,治宜清上温下,方选乌梅丸;阳热内郁、外寒束表证,治宜清里热、散外寒,方选白虎加桂枝汤;阴虚火旺、阳不下达证,治宜滋阴降火,方选黄连阿胶汤;少阳郁滞、气机不畅证,治宜疏通三焦、调和营卫,方选柴胡桂枝汤;脾胃失和、升降不利证,治宜温补脾胃、升清降浊,方可选半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甘草泻心汤;下焦虚寒、格阳于上证,治宜破阴回阳、交通阴阳,方选白通汤。由于上热下寒证病机复杂多样,治疗时当详辨细审,针对不同病机选方用药,则上热下寒证自解。 相似文献
9.
刘敏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3,5(4):325-326
列举《伤寒论》上热下寒证 5个代表方剂 ,栀子干姜汤、黄连汤、乌梅丸、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 ,麻黄升麻汤 ,阐述其病机异同点、用药侧重面等 相似文献
10.
11.
高昂 《辽宁中医学院学报》2008,(9):184-185
方剂学是中医基础与临床之间的桥梁课,是中医药各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方剂学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分析和运用方剂的能力,为中医临床各科的学习以及今后的临床工作奠定基础。但该课程内容编排形式多有雷同,每首方的学习内容均为组成、用法、功效、主治、方解、运用等,需要记忆的内容又很多,学生学习起来容易产生厌倦情绪。根据教学中的体会,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2.
高昂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10(9):184-185
方剂学是中医基础与临床之间的桥梁课,是中医药各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方剂学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分析和运用方剂的能力,为中医临床各科的学习以及今后的临床工作奠定基础。但该课程内容编排形式多有雷同,每首方的学习内容均为组成、用法、功效、主治、方解、运用等,需要记忆的内容又很多,学生学习起来容易产生厌倦情绪。根据教学中的体会,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3.
方剂学是研究和阐明方剂的制方原理、药物配伍及临床运用规律的一门中医基础应用学科[1] ,是中医四门核心基础课之一,是中医学理、法、方、药体系中的重要环节,在中医学术体系中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是连接中医基础理论与临床运用的桥梁课程.学生只有学好了<方剂学>,才能更好的学习中医学其他课程,所以研究和探索<方剂学>教学方法,对于学科发展与人才培养至关重要,笔者将教学实践中的体会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14.
高辉远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1989,(3)
先贤云:“药有个性之特长,方有合群之妙用。”方剂学作为中医临床的基石,是介于基础学科和临床学科之间的桥梁,流传于世的名方无一不是历代医家毕生临床的结晶,有志于中医者无一不藉此登堂入室,从《五十二病方》迄今,方剂数以万计,著作汗牛充栋,今读贵阳中医学院主编的西南西北片区高等中医院校试用教材《方剂学》,良有清新之感,展卷之余,乃即兴点评一二。 相似文献
15.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1988,(4)
由贵阳中医学院任主编,陕西中医学院、成都中医学院为副主编的《方剂学》一书,即将由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全书由上篇总论、中篇基础方剂、下篇专科方剂和附录四部份组成。共收载方剂1163首,其中正方370首。附方793首。全书以全国统编四版、五版《方剂学》为兰本,调整部分章节和主、附方内容,增加急救剂、健身剂、专科方剂、方剂的实验教学等新内容,务使新《方剂学》既保持中医学说理论,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正确处理继承与发扬的关系,力求反映《方剂学》的新进展。 现将其中肾气丸一节选载如下,敬盼指教! 相似文献
16.
从《伤寒论翼》看柯韵伯在学术上的创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俊生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02,19(2):157-158
就学习《伤寒论翼》的体会,谈柯韵伯在学术上的创见,柯琴在深入研究《内经》和《伤寒论》的基础上,既将《内经》理论与《伤寒论》的内容肾密结合,又不泥于《内经》的条文,发前人之未备,令人折服,其学术创见可归纳为以下三点;以经释论,创“经界”说;以经释论,阐明治则;倡促景为“百病立法”。柯氏在学术上的创新精神对于如何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中医学术,仍将为后人借鉴。 相似文献
17.
《方剂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力强 《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4,7(4):127-129
方剂学是研究和阐明治法与方剂的理论及其临床运用的一门学科,是中医学的主要基础学科之一。方剂学的任务是通过一定数量常用方剂的讲授,引导学生掌握组方原理和配伍方法,培养学生分析、运用方剂以及临证组方的能力,并为今后学习中医临床课程奠定基础。不可否认,现行的方剂学教学为培养中医药人才作出重大贡献,但随着社会的发 相似文献
18.
方剂学课程是联系中医药理论和临床实践的桥梁学科,中医院校学生在以后中医临证时是否能够合理的立法、处方、用药,是否能够对中医药保持浓厚的兴趣继续深造,是否能够将中医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9.
李心机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32(3):219-222
《伤寒论》就是"论伤寒"。在仲景前后那个时代"论伤寒"的诸家中,张仲景是影响最大的一家,但不可能是唯一的一家。历史的偶然和必然,使今人只见到一部比较完整论述"伤寒"的《伤寒论》。医学从来没有间断过对"伤寒"的再认识和新探索,从而在中国医学史上,形成了内容庞大的"伤寒病学"或"伤寒学"。伤寒学的定义可以借鉴现今温病学定义的表述形式。《伤寒论》是庞大的"伤寒学"体系中一支根深叶茂的主干。《伤寒论》是"伤寒学"非常重要或最主要的内容,但不是"伤寒学"的全部,"伤寒学"绝不等同于《伤寒论》。以伤寒病为对象研究伤寒病和以《伤寒论》为对象研究《伤寒论》,是两个不能混为一谈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