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调查肺血栓栓塞症(PTE)患者合并OSAHS患者的临床特点,研究合并OSAHS对于PTE患者起病及病情严重程度的影响并比较临床干预的差异.方法 分析2002年1月至2010年12月期间北京安贞医院呼吸科收治的28例合并OSAHS的住院PTE患者的一般情况、吸烟指数、栓塞面积、是否合并高血压、肺动脉高压和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等,观察动脉血气分析结果、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 AHI)、夜间最低脉搏氧饱和度(SpO2)和所接受的临床干预措施,并与30例不合并OSAHS的PTE患者进行比较.结果 合并OSAHA的住院FT'E患者年龄[(55±11)岁]较不合并OSAHS的PTE患者年轻[(66±11)岁,t=3.230,P<0.01],体重指数[(30.1±2.8)kg/m2 vs (26.1±3.1) kg/m2,t=-4.161,P<0.001]和吸烟指数[(19±6)包年vs(8±4)包年,t=- 1.713,P<0.05]均大于后者;Pa02明显低于未合并OSAHS的PTE患者[(70±8) mm Hg vs (79±6) mm Hg,1 mm Hg=0.133 kPa,t =4.233,P<0.05];栓塞累及的肺段数量多于不合并OSAHS组[(8±4)个vs(5±3)个,t=-2.496,P<0.05].2组均采用抗凝和(或)溶栓治疗,部分合并OSAHS的PTE患者在此基础上应用无创正压通气(CPAP)治疗.结论 合并PTE的住院OSAHS患者一般发病年龄较轻,肺栓塞病情较重,临床上需要采取以抗凝和CPAP为主的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2.
肺癌与血栓栓塞性疾病关系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提高临床医生对肺癌合并血栓栓塞性疾病的认识。方法对近5年经病理或细胞学证实的肺癌合并血栓栓塞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本组患者中16例为腺癌。9例(52.94%)血栓栓塞发生在肺癌确诊之前,8例(47.06%)发生在肺癌确诊之后,其中13例(76.67%)肺癌确诊时间分布于栓塞前后120天。单纯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7例,单纯肺血栓栓塞(PTE)4例,DVT合并PTE 6例。10例合并PTE患者中8例(80%)有较典型的临床症状,9例(90%)表现为双肺多发栓塞,大多有低氧血症、血D二-聚体明显升高。心电图仅1例有典型SⅠQⅢTⅢ表现。8例在栓塞前有化疗史。结论病人出现不能解释的血栓栓塞性疾病应考虑有肿瘤的可能,腺癌患者易并发血栓栓塞性疾病。化疗是肺癌合并血栓栓塞性疾病的高危因素之一。及时诊断和治疗可以降低患者的死亡率。临床医生应提高对肺癌合并血栓栓塞性疾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目的 回顾性分析25例伴有晕厥症状的急性肺血栓栓塞症(PTE)患者的临床特点及住院转归情况.方法 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北京医院确诊的289例PTE患者,按照是否伴有晕厥症状分为晕厥组和无晕厥组,记录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危险因素、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特征、危险度分级、治疗情况和住院转归情况.结果 晕厥组25例,占所有PTE患者的8.7%,其中,男14例,女11例,平均(62.0±14.0)岁.晕厥组和无晕厥组在年龄、性别、基础疾病及危险因素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晕厥组中心悸和发绀发生率高于无晕厥组(分别是36.0% vs 13.3%和24.0% vs 9.5%,P=0.002、0.030);心电图检查中,SⅠQⅢTⅢ表现的比例较无晕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6.6% vs 2.9%,P=0.001);超声心动图检查中,右心室前后径/左心室前后径>0.6的比例较无晕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0.0% vs 27.3%,P=0.034);晕厥组主肺动脉及肺动脉干受累的比例高于无晕厥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5.0% vs 29.8%,X2=5.34,P=0.021);晕厥组高、中危患者的比例要显著高于无晕厥组(76.0% vs 32.6%,X2=18.60,P<0.001).两组的全因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0% vs 9.8%,X2=0.12,P=0.730),但晕厥组死于PTE的比例较无晕厥组高(12.0% vs 2.6%,X2=5.87,P=0.015).结论 伴有晕厥症状的PTE患者常累及主肺动脉和肺动脉干,伴有右心功能不全,疾病危险程度更为严重,可能是疾病预后不佳的标志.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并发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恶性肿瘤患者的原发肿瘤种类、分期、分化程度等,以识别高危患者,提高防治意识,减少VTE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医院2003年1月至2013年1月期间并发静脉血栓栓塞症的恶性肿瘤患者的年龄、性别、基础疾病、原发肿瘤种类、病理类型、分化程度、TNM分期、化疗方案及预后等临床信息。结果在所有18 531例恶性肿瘤患者中,280例并发VTE,其中男性157例,女性123例,年龄(66.60±12.60)岁。包括单纯肺栓塞(PTE)41例,单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189例,PTE合并DVT 50例。肺癌82例,消化道肿瘤78例,泌尿系肿瘤32例,妇科肿瘤27例,血液科肿瘤27例,乳腺癌12例,其他部位肿瘤22例。相比未并发VTE肿瘤患者,并发VTE多见于肺癌、妇科肿瘤和其他肿瘤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51例(53.9%)并发VTE肿瘤患者病理类型为腺癌;206例(73.6%)患者发生VTE时,肿瘤处于进展期;247例有明确TNM分期患者中Ⅲ~Ⅳ期患者187例(66.8%);144例有明确病理组织分化程度报告,中、低度分化程度者120例(85.4%)。至随访结束,共有130例患者死亡,中位生存时间为(24.0±7.8)个月,明确诊断VTE后3,6,9,12个月的累积死亡率分别为46.9%、69.2%、80.0%和82.3%。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是肿瘤本身、肺栓塞和感染。结论肿瘤与VTE密切相关,腺癌、进展期肿瘤、分化程度低的肿瘤患者和化疗方案中含铂类药物者更易发生VTE,临床医师应注意对这部分患者进行VTE风险评估,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减少VTE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探讨肺癌合并肺血栓栓寒症(PTE)的临床特点,以期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及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2002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间596例PTE住院患者完整的临床资料,其中65例患者合并肺癌,年龄、性别、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病理类型、肺癌分期等为临床相关因素.结果 我院住院确诊的596例PTE患者中,PTE合并肺癌者65例(10.91%),其中男性34例,女性31例,年龄30~82岁;胸闷/呼吸困难(76.92%)是最常见的症状,其次为咳嗽(41.54%)和胸痛(29.23%).呼吸频率增快(69.23%)、发热(67.69%)、心动过速(61.54%)是最常见的体征.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24例(36.92%),表现为下肢浮肿、压痛.肺癌病理类型中,腺癌41例(63.08%):肺癌分期中,Ⅲb~Ⅳ期58例(89.23%);肺癌合并PTE患者中,治疗前血小板计数、白介素1(IL-1)、肿瘤坏死因子(TNF)升高者分别为66.15%、63.08%、36.92%,非肺癌PTE患者中,治疗前血小板计数、IL-1、TNF升高者分别为36.91%、19.21%、21.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8例肺癌合并PTE患者接受溶栓和(或)抗凝治疗,显效13例(22.41%),有效31例(53.45%),无效11例(18.97%),死亡3例(5.17%).结论 肺癌是PTE的常见病因之一,常合并深静脉血栓形成.肺癌合并PTE的患者中,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腺癌是最常见的病理类型,Ⅲb~Ⅳ期最为常见.在肺癌患者的诊治过程中,应警惕PTE的发生.对不明原因的PTE患者,治疗前血小板计数、IL-1、TNF升高,需警惕恶性肿瘤的可能性.对于明确诊断的肺癌合并PTE患者,溶栓和(或)抗凝治疗仍是最基本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肺血栓栓塞症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肺血栓栓塞症 (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TE,简称肺栓塞 )是由于肺动脉或肺动脉某一分枝被血栓堵塞而引起的病理过程 ,是许多疾病的一种严重并发症。栓塞后如肺组织产生严重的血供障碍 ,可发生坏死 ,则称为肺梗死。肺栓塞大多数是由发生在下肢周围静脉、包括股静脉、静脉和腓肠肌深静脉中的深静脉血栓 (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所致 ,故深静脉血栓形成往往是 PTE的前兆。 PTE只是深静脉血栓的并发症 ,PTE的原发病则是深静脉血栓形成。约 5 0 %~ 6 0 %的 DVT患者可发生 PTE。另一方面 82 %的 PTE患者可发现有 DVT。由…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肺血栓栓塞症(PTE)住院患者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2011年6月至2014年2月确诊的168例PTE患者的获得性和遗传性危险因素。所有患者在抗凝治疗前取外周血检测了蛋白C(PC)、蛋白S(PS)和抗凝血酶(AT-Ⅲ)活性。结果主要获得性危险因素近期外科手术或外伤(38.1%)、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或PTE病史(14.3%)和下肢静脉曲张病史(14.3%)。抗凝蛋白总缺乏率为84.5%,PS缺乏最高(48.8%),其次是PC缺乏最低(24.4%)、AT-Ⅲ缺乏最低(11.3%)。结论研究显示住院PTE患者中,近期外科手术或外伤、DVT或PTE病史和下肢静脉曲张病史是主要的获得性危险因素,而在遗传性危险因素中以PS缺乏为主,其次是PC缺乏,AT-Ⅲ缺乏率最低。多种危险因素并存是促发PTE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目的提高对肺癌合并血栓栓塞性疾病的认识。方法对1995—2004年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的18例肺癌合并血栓栓塞性疾病病例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结果肺癌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7例;并发肺血栓栓塞(PTE)3例;4例同时并发DVT与PTE;并发伴动脉栓塞的无菌性血栓性心内膜炎(NBTE)4例。其中5例DVT和(或)PTE发生于肺癌确诊前2~6个月,3例NBTE于肺癌确诊前2~7个月出现脑栓塞或周围动脉栓塞表现。结论血栓栓塞性疾病是肺癌的晚期表现,在肺癌治疗过程中一旦发现血栓栓塞性疾病,可提示疾病进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肺癌合并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临床特点及易患因素。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33例肺癌合并VTE患者(VTE组)的临床资料,选择同期入院但未发生VTE的66例患者(非VTE组)病历资料作为对照,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实验室检查、肺癌病理类型、分化程度、TNM分期、基因检测、治疗情况等临床信息。结果 VTE组中ZPS评分≥2分的患者显著多于非VTE组(24 vs 8例,P=0.000),血清总蛋白和白蛋白较非VTE组降低(分别为58.23±7.04 vs 61.43±6.03,P=0.021;30.72±5.90 vs 34.84±5.11,P=0.001),D-二聚体升高比例明显大于非VTE组(93.94%vs 60.61%,P=0.001)。两组患者肺癌病理类型均以腺癌为主,低分化多见,Ⅳ期占多数,VTE组腺癌所占比例高于非VTE组(75.76%vs 46.97%,P=0.034),接受EGFR-TKI治疗的患者多于非VTE组(39.39%vs 9.09%,P=0.000)。VTE组在肺癌确诊前、确诊时及确诊后3、6和12个月VTE累积发生率分别为6.06%、33.33%、48.48%、57.58%、69.70%,化疗前及化疗后3、6和12个月VTE累积发生率分别为31.82%、81.82%、86.36%、90.91%。结论 ZPS评分≥2分、血清总蛋白和白蛋白降低、D-二聚体升高以及病理类型为腺癌、接受EGFR-TKI治疗的肺癌患者,发生VTE的风险较高,且多发生在肺癌确诊后和化疗后的3~6个月内。  相似文献   

10.
急性肺血栓栓塞症伴发晕厥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急性肺血栓栓塞症(PTE)伴发晕厥时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并评价其治疗转归。方法:516例急性PTE患者,按照是否伴发晕厥分为2组,记录治疗前及治疗后14d的症状、体征,并进行心脏超声、核素肺灌注显像和(或)CT肺动脉造影检查,在治疗后14d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516例急性PTE患者中有67例出现晕厥,发生率13.0%。PTE伴晕厥者以大面积和次大面积PTE为主,心悸的发生率高于无晕厥者(P<0.001),低血压或休克、P2亢进和发绀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无晕厥者(P<0.01);右心室功能不良在PTE伴晕厥者中多于无晕厥者(69.6%vs40.4%,P<0.001),核素肺灌注显像7个以上肺段受累者(73.3%)多于无晕厥者(48.1%);CT肺动脉造影(CTPA)显示,PTE伴晕厥者有94.7%累及中央肺动脉,而无晕厥者有74.3%累及中央肺动脉(P=0.001);治疗后14d,PTE伴晕厥者死亡4例(6.1%),明显高于无晕厥者(P=0.002)。结论:PTE伴晕厥者多有血流动力学异常或右心功能障碍,肺血管堵塞面积较大,容易发生病情恶化。  相似文献   

11.
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的诊断和治疗体会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提高对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TEPH)的认识和早期诊治水平。方法对我院1994年10月至2009年9月收治的104例CTEPH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CTEPH患者中男性多见,男:女为1.97:1,平均年龄46.4±16.7岁,病史37.0±19.6月。临床主要表现有活动性呼吸困难/气促、胸闷、胸痛及咯血等。所有患者超声心动图均示肺动脉高压,其他表现有右心室扩大、三尖瓣返流、主肺动脉内占位性病变等。而血管超声示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占68.3%。患者确诊均通过肺动脉造影(PPA,CTPA或MRPA)。入院时54例被误诊,误诊率为52%。41例给予内科治疗,63例行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死亡6例,总手术死亡率9.5%。57例成功手术者,肺动脉收缩压由术前93.2±35.8mmHg降至术后的51.2±14.1mmHg,动脉血氧分压由52.8±7.9mmHg升至86.4±9.2mmHg,二组前后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CTEPH临床上比较少见,容易被误诊。UCG和CTPA有较大诊断价值。内科治疗效果欠佳,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应作为首选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修正的Geneva量表结合超声心动图在诊断慢性肺源性心脏病(CPHD)合并肺血栓栓塞症(PTE)中的作用。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2年2月疑似CPHD合并PTE的门诊及住院患者462例进行前瞻性调查,以修正的Geneva量表及超声心动图评估PTE的可能性,同时比较CPHD+PTE组及单纯CPHD组的临床资料。结果共有42例患者确诊PTE。修正的Geneva量表高度可能性组阳性预测值为59.3%,低度可能性组的阴性预测值为99.4%;超声心动图发现PTE组异常率达83.3%,其中直接征象9例,占25.7%,间接征象26例,占74.3%。22例(62.99%)发现肺动肺高压及三尖瓣返流,发现下肢深静脉血栓(DVT)16例,占45.7%。CPHD+PTE组与单纯CPHD组比较,在危险因素、既往史、不对称下肢肿痛、心电图等方面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修正的Geneva量表结合超声心动图对肺栓塞预测具有方便、准确、安全、无创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修正Geneva量表结合D-二聚体在诊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肺血栓栓塞症(PTE)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3年5月于我院急诊及住院的AECOPD疑似合并PTE的210例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对患者临床资料,并分别以修正Geneva量表、D-二聚体测定以及两者结合评估合并肺栓塞的可能性,并与最终确诊的诊断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其中41例患者确诊PTE。AECOPD+PTE组与单纯AECOPD组在症状、体征上仅不对称下肢水肿有统计学差异。D-二聚体〈500μg/L的阴性预测值为96.1%,而阳性预测值仅34.3%,特异度58.0%灵敏度90.2%。修正Geneva量表可能性高组阳性预测值为64.0%,可能性低组阴性预测值为94.7%;两者结合的阳性预测率为42.5%,阴性预测值96.9%。结论修正Geneva量表和血浆D-二聚体测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肺栓塞早期筛选具有价值,两种方法结合可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降低漏诊率。  相似文献   

14.
黎莉  黄从新 《内科》2007,2(2):157-159
目的 探讨肺血栓栓塞症(PTE)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预后与心血管疾病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对24例PTE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评估。结果 60岁以上患PTE比例最高,发病与危险因素关系密切,尤其是心血管病和深静脉血栓。临床表现多种多样,血气分析、D二聚体、肺动脉CT、心电图及超声检查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PTE引起心肌损伤,部分出现心肌酶、血肌红蛋白、肌钙蛋白增加。心肌酶、肌钙蛋白、肺动脉高压和PET死亡呈正相关,溶栓和抗凝治疗可降低PTE死亡。结论 PTE临床表现缺乏特征性,与心血管疾患关系密切,血气分析、D二聚体、肺动脉CT有助于诊断,心肌酶、肌钙蛋白对PTE危险分层和预后评估有临床意义,溶栓和抗凝是目前治疗PTE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5.
血栓栓塞性疾病与肺癌   总被引:47,自引:0,他引:47  
目的 提高对肺癌合并血栓栓塞性疾病的认识。方法 从80 ̄90年代由病理学细胞学确诊的1050例肺癌中,选择20例合并血栓栓塞性疾病的肺癌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结果 肺癌并发下肢深静脉止血栓形成(DVT)12例(1.14%);并发肺血栓栓塞(PTE08例(4例同时有DVT)(0.76%),并发伴动脉栓塞的无菌性血栓性心内膜炎(NBTE)4例(0.38%),其中6例DVT和(或)PTE发生于肺癌确诊前2  相似文献   

16.
宗华  朱光发  梁瑛 《临床肺科杂志》2008,13(11):1392-1394
目的探讨急性肺血栓栓塞症(PTE)患者的远期预后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1997~2004年收治我科的99例急性PTE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长期随访,包括死亡、复发、慢性栓塞性肺动脉高压形成。对影响预后的因子进行相关分析。结果99例患者中,住院死亡2例(2.0%),失访7例(7.1%),共随访90例,随访时间(4.6±2.0)年。随访90例患者中,死亡10例(11.1%),PTE复发13例(14.4%),慢性栓塞性肺动脉高压10例(11.1%)。单因素χ^2检验显示治疗前PaO2〈60mmHg和肺动脉收缩压(SPAP)〉50mmHg、治疗后栓塞面积〉30%和SPAP〉40mmHg与远期临床事件的发生有关(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治疗后SPAP〉40mmHg与患者远期预后相关(P〈0.01)。结论治疗后仍有右心室功能异常且肺动脉收缩压〉40mmHg是影响急性PTE患者远期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与肺动脉血栓栓塞症之间的关系。方法 病例选择为1997年 9月~ 2 0 0 1年 5月临床诊断高度怀疑肺动脉血栓栓塞症患者 140例 (男 79例 ,女 6 1例 ) ,平均年龄为 39± 18岁。所有患者均行肺灌注、肺通气显像及下肢深静脉显像。其中 2 6例患者同时进行肺动脉造影 ,11例行X线下肢静脉造影检查 ,36例行下肢血管超声检查 ,18例行下肢容积血流阻抗图检查。结果  140例肺血栓栓塞患者中有下肢静脉病变者为 12 0例 ,占 85 7%。近端病变 113例(80 0 % )。下肢深静脉显像与X线下肢静脉造影、下肢容积阻抗图及下肢血管超声检查符合率分别为 90 9% ,72 2 % ,80 0 %。结论 研究证实下肢静脉病变和血栓形成是肺动脉血栓栓塞症的主要致病因素 ,栓子主要来源于近端静脉血栓。放射性核素肺灌注 /肺通气、下肢静脉显像是诊断肺血栓栓塞症和下肢深静脉病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肺血栓栓塞症是猝死最常见的原因之一,肺动脉内的栓子通常来源于深静脉血栓,静脉血栓的预防与诊治是目前临床管理的重点之一。肺血栓栓塞症的不良预后不仅与心肺功能受损有关,也与炎症反应有关联。目前发现炎症反应在深静脉血栓发生及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感染与非感染相关的炎症是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患有炎症相关疾病的患者静脉血栓更易形...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老年肺癌合并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患者的临床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026例经确诊的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分析以下相关因素:患者年龄、性别、病理类型、治疗前血小板计数、白细胞介素1(IL-1)、D-二聚体、肿瘤坏死因子(TNF)。结果上述肺癌患者中,45例(4.39%)患者并发静脉血栓栓塞。相关因素方面,血小板计数、IL-1、D-二聚体、TNF水平正常的患者VTE发生率分别为3.71%、0.32%、2.43%和3.26%,而上述水平升高的患者VTE发生率分别为6.27%、19.92%、10.31%和7.81%,差异明显(P〈0.05)。Logistic分析,IL-1、D-二聚体、TNF水平升高是肺癌患者并发静脉血栓栓塞症的临床危险因素(P〈0.05)。结论肺癌患者发生VTE的危险因素为IL-1、D-二聚体和TNF。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