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呼吸机相关肺炎中鲍曼氏不动杆菌的构成分布及及耐药情况。方法分析我院收治呼吸机相关肺炎痰标本中分离的细菌,对鲍曼氏不动杆菌构成分布和药物敏感性进行分析;选取同期重症监护室收治的需要使用呼吸机的患者74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有无出现呼吸机相关肺部感染为标准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结果科室分布以重症监护室送检标本分离耐药鲍曼氏不动杆菌的阳性率最高,78株占75.7%;其次为神经外科和呼吸内科病区;对12种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中,耐药率全在60%以上;呼吸机的使用天数与出现呼吸机相关肺部感染有相关性(χ2=3.28),呼吸机使用时间越长,越容易出现肺部感染的并发症。结论鲍曼氏不动杆菌已成为引起医院感染的最常见细菌之一,耐药情况严重,应加强流行病学监测,在治疗中注意合理应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2.
鲍曼不动杆菌作为一个重要的院内病原体,近年来所引起的医院感染,尤其是在ICU(重症监护病房)住院病人发生的医院获得性鲍曼不动杆菌肺部感染,已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1].然而,鲍曼不动杆菌另一种潜在的危险是它可以导致社区获得性感染,尽管社区获得性鲍曼不动杆菌肺炎是罕见的,但感染程度严重,并且有较高的死亡率,同样应予以重视.社区获得性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在中国台湾地区有报道,大陆发生于健康人的社区获得性鲍曼不动杆菌肺炎未见报道,本院收治并治愈一例免疫功能正常的成人社区获得性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并菌血症患者,报道如下,并结合文献复习.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我院老年住院病人呼吸道分离鲍曼不动杆菌株对常用抗菌药的耐药率,指导临床用药.方法 收集我院老年住院患者下呼吸道分离菌株,药敏试验采用K-B扩散法,同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共分离出158株鲍曼不动杆菌,其中,美罗培南、亚胺培南、米诺环素、头孢哌酮/舒巴坦的敏感率较高.对头孢类、喹诺酮类及氨基糖苷类均有较高耐药性.结论 加强细菌及耐药性检测,熟悉其耐药特征,控制老年患者的鲍曼不动杆菌的肺部感染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致呼吸机相关肺炎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进洪  李军涛 《山东医药》2010,50(17):97-98
目的总结我院呼吸机相关肺炎中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及实验室特点。方法收集我院2006年1月~2008年12月间确诊的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所致的呼吸机相关肺炎病例,对其临床特点及预后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分离出鲍曼不动杆菌345株,泛耐药菌135株,其中属感染者85株,定植者50株,27例应用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米诺环素治疗,总有效率77.78%;38例应用甲磺酸黏菌素联合美罗培南治疗,有效率92.11%。结论甲磺酸黏菌素联合美罗培南治疗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所致的呼吸机相关肺炎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5.
班俊  韦良宏 《临床肺科杂志》2013,(11):2092-2093
鲍曼不动杆菌在医院环境中分布广泛,它是一种非发酵糖的革兰阴性杆菌,是最常见的条件致病菌,同时鲍曼不动杆菌易表现为多重耐药性而且耐药机制复杂,可长期定植在医院内,造成感染的爆发流行,该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尤其是多重耐药性,已成为全球医学界关注的公共卫生重要问题[1].该菌的耐药趋势及引发的感染已经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 分析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NICU)医院获得性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发生的特点及防治措施。方法 采取前瞻性研究的方法,对NICU发生医院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NICU医院获得性鲍曼不动杆菌肺炎感染发生率为9.04%。鲍曼不动杆菌肺炎患者多合并有各种慢性疾病和各种侵袭性诊疗;脑卒中患者合并鲍曼不动杆菌肺炎比率较高。鲍曼不动杆菌除了对碳青霉烯类、头孢哌酮舒巴坦抗菌药物有较高的敏感性外,对头孢菌素类、氨基甙类和氟喹诺酮类等抗菌素均耐药严重。结论 NICU鲍曼不动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高且呈多重耐药态势,医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合理选择抗生素,并加强对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的监测。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的分离率,动态观察其耐药性变迁情况,为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的API对临床分离菌株进行鉴定,用K-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用WHONET5.4软件对药敏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01~2009年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离率逐年上升,12种抗菌药物对鲍氏不动杆菌的耐药率总体呈上升趋势。结论鲍氏不动杆菌的分离率逐年增加,多重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在临床上呈上升趋势,使临床医生对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治疗越来越棘手,因此进行规范的连续的耐药监测,及时发现耐药菌株及调整治疗方案,预防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进一步恶化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近十余年我院ICU病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病原菌分布情况.方法 收集2001-2012年间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历资料,收集患者下呼吸道分泌物/痰液培养结果进行病原学分析.结果 2001-2006年共收集菌株404株,2007-2012年间共收集菌株552株,其中,均以G-杆菌为主(91.0% vs 86.4%),2007-2012年与2001-2006年比较,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白杆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白色念珠菌比例上升,大肠埃希氏菌比例下降(P〈0.05).结论 近年我院ICU病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病原菌分布情况发生改变,及时了解ICU病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病原菌分布情况,有助于临床诊治.ICU进行有创呼吸机进行治疗的患者中,存在较高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大约占40%;一旦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会加重患者病情,增加患者的治疗难度,因此,掌握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病原菌分布情况,及时给予患者积极治疗,对于降低ICU患者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具有重要意义[1-4].本文旨在通过收集2001年-2012年间我院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下呼吸道分泌物/痰液培养结果,进行病原学分析,了解近十余年我院ICU病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病原菌分布情况,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调查ICU肺炎患者中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其耐药性情况。方法:2013年1月到2016年2月选择入住我院ICU病房后诊断为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肺炎患者98例作为观察组,同期按照2:1的比例选择在我院ICU病房诊治的非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肺炎患者49例作为对照组,两组都采集痰液标本进行耐药性分析,同时调查了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与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对于头孢噻肟、哌拉西林、亚胺培南、庆大霉素、左氧氟沙星、四环素、头孢他啶都高度耐药,仅对多粘菌素敏感。除哌拉西林、多粘菌素外,对照组对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明显低于观察组(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糖尿病、感染前住院时间、入院24h内APACHEⅡ评分、GCS评分、深静脉置管、机械通气等因素与 ICU 内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性肺炎显著相关(P<0.05)。非条件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感染前住院时间、入院24h内APACHEⅡ评分、GCS评分导致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ICU肺炎患者中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比较常见,糖尿病、感染前住院时间、入院24h内APACHEⅡ评分、GCS评分为主要的危险因素,其对于绝大多数抗菌药物有耐药性,可导致患者预后变差与随访死亡率增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替加环素治疗老年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肺部术后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8月至2021年3月在我院治疗的老年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肺部术后感染患者53例,根据用药方法的不同分为正常剂量组20例、高剂量组33例,正常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分别采用正常剂量的、高剂量的替加环素.观察指标有临床疗效、不良反应、血药浓度检...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呼吸机管道更换时间与小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的相关性,探讨呼吸机管道更换的最佳间隔时间.方法 150例ICU机械通气患儿随机分为4组,A组(n=38例):每间隔2 d更换1次呼吸机管道,B组(n=37例):每间隔5d更换1次呼吸机管道,C组(n=40例):每间隔7 d更换1次呼吸机管道,D组(n=35例):每间隔10d更换1次呼吸机管道.比较各组患儿平均机械通气时间及VAP发生率.结果 各组患儿平均机械通气时间无明显差异性(P〉0.05),C组VAP发生率明显低于其他各组(P〈0.05).结论每间隔7 d更换呼吸机管道比每间隔2 d、5 d和10 d更换更为合适,可明显降低VAP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arbapenem-resistantAcinetobacter baumannii,CRAB)血流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策略和死亡危险因素,为临床CRAB血流感染的治疗选择、预后评估提供依据。方法纳入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诊断为CRAB血流感染的224例患者,根据患者自取标本日后28 d的临床转归,分成存活组和死亡组,分析其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案。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或Mann-WhitneyU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并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CRAB血流感染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 224例CRAB血流感染患者中,死亡121例(54.02%),主要分布于重症监护病房和血液科,基础疾病以急性重症胰腺炎和严重心脑血管事件多见。死亡组白细胞介素-6水平[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为480.40 ng/L(1 432.95 ng/L),高于存活组的107.05 ng/L(263.08 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526,P<0.01);死亡组和存活组的降钙素原水平[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分别为3.8...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纤支镜灌洗对重症肺部感染患者的治疗意义.方法 我院收治的88例重症肺部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均予以全身抗生素及对症支持治疗和基本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使用纤支镜灌洗注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住院时间及炎性相关因子水平之间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14人痊愈,21人显效,总显效率为79.55%,对照组中总显效率为50.00%,两组患者在临床疗效显效率方面不同.结论 纤支镜灌洗注药对治疗重症肺部感染疗效肯定,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检测对重症肺部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 分别检测28例重症肺部感染患者(A组)、27例非重症肺部感染患者(B组)、27例除外感染性疾病的患者(C组)、30例体检健康者(D组)血清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WBC)计数及体温等指标.结果 A组血清PCT表达水平与其余各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5);而A组hs-CRP、WBC计数及体温与B组比较无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 血清PCT对重症肺部感染的严重程度具有良好的评估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学龄前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方法 学龄前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187例,按年龄分为5岁以上及5岁以下两组,并对其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结果以及治疗方法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 学龄前儿童MPP的表现中以5岁以上患儿临床表现更明显,5岁以下患儿肺部体征往往较为明显.胸部X线病变类型以肺间质浸润为主,5岁以下患儿支气管肺炎较5岁以上多见,而5岁以上患儿大叶性肺炎的发病率较高.发病一周以上者送检血清MP-IgM的阳性率,5岁以上患儿显著高于5岁以下;所有病例均使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治疗有效.结论 学龄前组儿童随年龄变化临床表现差异较大,尽早完善检查,明确诊断,及早治疗,特别是对于感染后首次发生喘息或反复喘息的小于3岁的患儿,要想到支原体感染的可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和分析老年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危险因素,并总结有效的防治措施.方法 分析72例老年VAP患者的病历资料,分析VAP产生的危险因素,总结行之有效的防治措施.结果 VAP组患者的APACHEⅡ评分、管道污染发生率、MV时间、平卧位率和胃肠道反流及误吸率均明显高于非VAP组(P〈0.05).结论 针对老年患者发生VAP的危险因素制定相关防治措施,可有效降低老年患者VAP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湖南地区2012年非结核分支杆菌感染情况和耐药状况.方法 收集2012年湖南地区结核培养阳性样本3157例,再用对硝基苯甲酸鉴定出非结核分支杆菌,然后用基因芯片将其进一步分型,采用绝度浓度法对其进行抗结核药物敏感性测试.结果 湖南地区3157株结核阳性样本中非结核分支杆菌占225株(7.1%),其中鸟分支杆菌63株(28%)、胞内分支杆菌90株(40%)、偶然分支杆菌9株(4%)、龟或脓肿分支杆菌54株(24%)、戈登分支杆菌3株(1.33%)、瘰疬分支杆菌3株(1.33%)、堪萨斯分支杆菌3株(1.33%).大多数非结核分支杆菌对抗结核药物呈现高度耐药.结论湖南地区2012年非结核分支杆菌感染率为7.1%,以鸟分支杆菌、胞内分支杆菌和龟或脓肿分支杆菌为主,其对抗结核药物呈高度耐药.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呼吸重症监护病房老年患者早期营养治疗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关系.方法 我院RICU的64例插管使用呼吸机的老年患者,分为A组和B组.记录入院时白蛋白水平、APACHE Ⅱ评分、住RICU时间和合并症情况,第1-3天每天肠内营养、肠外营养占总热量比率、总热量与标准热量的比率以及供能方式.分析热量供给与VAP的关系.结果 VAP患者24例,未发生VAP 41例.合并症人数在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在72 h内,非VAP组平均摄入热量为目标热量的77.7%,VAP组为目标热量的99.2%,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入院后72 h内摄入热量增加是老年有创机械通气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肺炎支原体(MP)感染与患者哮喘急性发作的关系.方法 将70例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分为轻度急性发作组、中度急性发作组、重度急性发作组,选取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分析各组MP特异性抗体、MP阳性检出率、细胞因子水平的差异.结果 哮喘组患者MP-IgM、MP-IgG阳性检出率为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急性哮喘组IFN-γ、IL-6、TNF-α水平显著高于其他各组及对照组(P〈0.05).结论 引起哮喘急性发作的原因可能与MP感染有关,且细胞因子水平的改变可能是导致MP感染发病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