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了解伏立康唑所致视觉障碍相关研究情况以及其临床病理特征,为临床安全使用伏立康唑提供参考。方法以“voriconazole”或“vfend”+视觉障碍表征词、“伏立康唑”+“不良反应”为检索词,检索PubMed、Embase、WebofScience、中国知网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关于伏立康唑致视觉障碍的文献,对最终纳入分析的文献采用Excel表建立评价数据库,录入文献发表时间、文献类型、第一作者所在国家和机构、载文媒体及载文量、被引频次等文献计量学指标和伏立康唑致视觉障碍的临床表现、严重程度、预后、发生机制及防治措施等临床病理指标,并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119篇,其中英文文献92篇,中文文献27篇;论著61篇,综述36篇,病例报告17篇,会议论文5篇。国外和国内首次发表伏立康唑致视觉障碍文献的时间分别为1999和2008年。92篇英文文献第一作者所在地区依次为欧洲(33篇,35.9%)、北美洲(27篇,30.4%),亚洲(26篇,28.3%),大洋洲(5篇,5.4%)和南美洲(1篇,1.1%)。英文和中文文献最高被引频次分别1542和17次。伏立康唑致视觉障碍多发生在用药后第1周,静脉给药较口服给药更易引起视觉障碍。视觉障碍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视物受干扰、非自主性眼球颤动、视力衰退、视觉变形、色觉改变、出现光点等,多数患者在1~3d内可自行恢复正常视力。伏立康唑致视觉障碍的机制可能与视锥和视杆ON型双极细胞功能障碍有关。结论欧美国家对伏力康唑致视觉障碍的研究水平领先于我国,论著较综述有更广泛的影响力。伏立康唑引起的视觉障碍呈一过性和可逆性,临床应用比较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了解中医药院校药事管理的研究现状,分析研究的热点与不足,为同行从事相关研究、开展相关工作提供参考。方法:以主题为“药事管理”,并且作者单位为“中医药大学”或“中医学院”,检索中国知网(CNKI)收录的建库至2019年10月的研究文献。采用NoteExpress3.2.0和Excel 2019软件对发表年代、来源期刊、发文机构、论文作者、被引频次、基金资助和关键词等信息进行提取和统计分析,并采用Netdraw软件进行可视化展示。结果:获得文献120篇,主要为期刊文章(98篇);近8年发文较多,年发文量总体呈上升趋势;98篇文章分别刊载于62种不同期刊上,《中国药事》载文最多;南京中医药大学发文量19篇,居于所有发文机构首位;涉及作者236位,合作度为1.97、合著率为65.83%,发文量前3的作者分别是杨勇、田侃和王英姿,尚未形成稳定的核心作者群;58.33%的文献有被引记录,篇均被引3.49次;受资助发文率23.33%,国家部委基金项目5项;提取关键词294个,累计词频459次。结论:中医药院校药事管理研究日趋增长,其中“药事管理”“教学”“医疗机构”“药师”等为研究热点,研究核心基本形成,但多偏基础,缺乏深入。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雷公藤制剂所致肝毒性、生殖毒性、血液系统毒性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和规律,为促进其安全使用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集雷公藤制剂引起生殖毒性、肝毒性、血液系统毒性的病例,对其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进行归纳总结。结果:共检索到32篇文献,涉及病例43例。其中,致生殖毒性文献6篇,病例8例,主要临床表现为:闭经伴性欲减退,性激素水平下降,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卵巢、子宫萎缩等;致肝毒性文献7篇,病例10例,主要临床表现为:纳差、乏力、恶心、尿黄、黄疸、全身皮肤黏膜黄染、巩膜黄染、皮疹、发热等;致血液系统毒性文献19篇,病例25例,主要临床表现为:全身不适,腹痛,腹泻,伴发热,重度贫血、鼻出血、皮肤瘀斑等,严重者可致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纯红再生障碍性贫血及粒细胞缺乏症、骨髓抑制、类白血病反应等。结论:雷公藤制剂具有肝毒性、生殖毒性和血液系统毒性,应严格掌握其适应证和禁忌证,控制合理的给药时间,小剂量、短期用药,关注配伍减毒和禁忌,选用新剂型如缓释片、双层栓剂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其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美国科学引文索引(SCI)网络版数据库收录的我国药物滥用文献情况。方法:于2011年3月10日,采用"drug abuse in China"对北京大学医学图书馆的引文信息数据库Web of Science《美国科学引文索引(SCI)网络版数据库》1995,进行检索,对检出的文献进行分析和描述。结果:本次共检索到478篇文献(论著、文摘和综述分别占82.8%、13.6%和5.8%),除去重复文献,实际文献466篇;时间跨度41个出版年(1971年-2011年);2000年以后的文献占78%以上;文献分布在204种期刊上,载文量排前10位的15种期刊的载文占检出文献的40%;Zhonghua Liu Xing Bing Xue Za Zhi载文最多,40篇;有274篇曾被引用,其中被引频次最高的为159次;有192篇在检索时间内未被引用或未提供相关信息;检索出的文献涉及的学科很多,毒理学、物质滥用和传染性疾病排前三位;毒品滥用,特别是注射滥用和HIV\HCV等相关疾病的流行、病因、预防、干预、治疗等研究较多。结论:经检索分析,对该数据库收录的中国药物滥用文献发表的基本情况、期刊分布、被引情况和主要内容有所了解;但由于主题词的选择,可能很不全面。  相似文献   

5.
目的:全面了解抗真菌药物治疗药物监测的研究进展,为临床合理应用抗真菌药物提供参考,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方法:英文检索Pub Med、Embase、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文检索Sino Med关于抗真菌药物的治疗药物监测的文献,检索时间为1985年–2014年。利用End Note X5及人工双重进行分类整理,用Excel表对最终纳入的文献建立评价数据库。分析文献发表的年代、作者、期刊、影响因子、研究机构、被引频次和研究方法,归纳文献涉及抗真菌药物与处理措施。结果:共检索出英文文献359篇,中文29篇。英文数据库检出文献:Pub Med 76篇,Embase 224篇,SCI 59篇;中文数据库检出文献:Sino Med 29篇。经End Note X5和双人手工去除重复文献,按入排标准,最终得到226篇文献。其中,英文文献220篇,中文文献6篇。2004–2014年文献量增加较快,近年来随着抗真菌药物的广泛应用,抗真菌药物的治疗药物监测也逐渐引起重视。纳入研究的文献类型有论著、综述、回顾性分析、病例分析、会议等。结论:由于抗真菌药物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存在个体差异大和联合用药时易出现不良反应等情况,国内外已对抗真菌药监测加大了关注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数据库统计,了解我国期刊文后参考文献研究论文的载文量、作者群、地域、主题分布等情况。方法以万方数据库为工具,检索2000~2011年公开发表的有关参考文献的期刊论文,采用文献计量法进行分析。结果共收集论文355篇,具有文献载文量起伏大、期刊分散、地域分布不均、没有形成核心作者群、被引频次产生影响力、主题研究切入实际等特点。结论为进一步研究参考文献有关问题提供了可信信息和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 从多维度探索万古霉素群体药动学(PPK)研究的现状和热点,并分析其发展趋势。方法 检索Web of Science数据库2011-2020年间发表的关于万古霉素PPK研究的文献,检索式为“主题:vancomycin”AND(主题:population pharmacokinetics OR PK OR PPK)。采用可视化分析方法对年发文量、作者、国家/地区、来源期刊、研究机构和被引频次等进行分析;采用VOS viewer软件对发文量> 5篇的作者、国家/地区和研究机构进行合著聚类分析,对关键词进行共现分析,并生成可视化知识图谱。结果 共纳入文献628篇,年发文量2017-2020年呈逐年递增趋势;总发文量最多的国家是美国(273篇,占43.47%),其次是中国(70篇,占11.15%);作者ROBERTS共发表了31篇相关文献,排名第一,其所在单位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在机构排名中也位居第一;按被引频次排名,前10篇文献的总被引频次达1 201次。关键词共现分析显示研究热点主要有4个,即万古霉素的抗感染治疗、药动学/药效学研究、群体药动学模型建立以及剂量优化和治疗药物监测的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抗结核药致肝损害的临床特点和危险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以抗结核药、肝损害、肝损伤等词为检索词,检索中国知网CHKD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万方医学数据库,收集抗结核药致肝损害的文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收集到抗结核药致肝损害患者1 949例,其中男性1 209例(62.03%),女性740例(37.97%);年龄14~89岁。原发疾病均为结核病,伴有乙肝病毒或丙肝病毒感染者305例(15.65%),伴有酗酒者202例(10.36%)。发病时间为用药后7~60d。临床表现以消化系统症状、乏力、皮疹、发热为主。实验室检查以肝功能指标异常为主。停药并给予保肝及对症治疗后,1 770例(90.82%)治愈;170例(8.72%)好转;9例(0.46%)死亡。结论抗结核药所致肝损害发生率为10.58%,发生率较高,但除重度肝损害外大多愈后良好。抗结核治疗时,少年及老年人是高危人群,肝炎病毒感染及酗酒是危险因素,必须加强肝功能检测,早发现、早治疗,以便有利于肝功能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分析近年循证药学发展相关文献,了解国内循证药学的发展现状。方法:以"循证"和"药"为检索词,对1998-2012年的中国医院知识总库和维普数据库进行检索,对循证药学平均文献量、基金资助率、论文合作度、期刊发布特点、文献研究方向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循证药学平均文献量为4.9篇/年,基金资助率为13%,平均论文合作度为2.59,排前10位的期刊载文量达到全部载文的50%,循证药学研究方向涉及8个方向。结论:目前循证药学发展较快,但仍处于发展初始阶段。  相似文献   

10.
中成药致肝损害401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中成药致肝损害的临床情况,分析原因,寻找减少肝损害的措施。方法:检索1994年1月~2007年3月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查找中成药致肝损害的临床报道及相关文献,对资料进行整理、汇总,并进行分析。结果:文献报道的中成药致肝损害的文章有109篇,共计病例401例,涉及的中成药共计49种,发生肝损害的原因有超剂量服用、长期反复服用及联合应用等。结论:重视中成药肝毒性,加强中成药的合理应用,对服用可引起肝功能异常中成药的病人进行定期肝功能检查。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国内外酮康唑口服制剂不良反应尤其是肝损害发生隋况。方法2011年11月利用酮康唑有关药品名称、口服制剂等作检索词检索PUBMED、MEDLIN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期刊全文专题数据库(cNI(I)、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vIP)及万方数据库等多个数据库。对于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提取基本信息、方法学特征、干预措施和不良反应发生隋况等信息。用固定效应模型对各个研究的结果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分析的文献共195篇。合并结果显示,使用酮康唑口服制剂后发生不良反应,排在前3位的类型依次是胃肠道不良反应(44.5%);神经及精神系统(13.8%)和肝损伤(11.0%);按照不同研究类型合并统计的肝损伤不良反应发生率在3.1%~4.1%之间。结论酮康唑口服制剂不良反应发生类型较多,涉及全身多系统,其中肝损害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3.1%~4.1%),但由于绝大多数文献仅以肝酶升高为报告指标,未能明确各种严重型肝损害发生率或比例。由于文献质量及发表偏倚等问题,所得结论在推广时需谨慎。  相似文献   

12.
该文所关注的是美国医院处方服务署(AHFS)编写的、每年出版一次的《药物信息》"Drug Information"以及每年公布一次的美国市场上最热销的前200位(200top drugs or 300 top drugs)。本文(Ⅰ)部分所关注的是2000年-2009年中10年间美国市场最热销的前200位药品(200 top drugs)中所涉及的抗感染药品(包括:抗微生物药、抗病毒药、抗真菌药和疫苗等),以及这些药物在临床使用中的演变。列入此10年间的Top200药物中的抗感染药品有35种:即大环内脂类有4种,磺胺类有1种,喹诺酮类有5种,青霉素类有2种,四环素类有3种,头孢菌素类有5种,抗病毒类有5种,抗真菌类有5种,氨基糖苷类1种,抗厌氧菌与原虫类等4种。这对于我国当前的医疗制度改革与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了可靠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了解国内外酮康唑口服制剂所致肝损害发生风险因素。方法2011年11月利用酮康唑有关药品名称、口服制剂等作检索词检索PubMed、MEDLIN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期刊全文专题数据库(CNKI)、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VIP)及万方数据库等多个数据库。对于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提取基本信息、方法学特征、干预措施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信息。用固定效应模型对各个研究的结果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分析的文献共195篇。按照剂量和疗程分组分析,尚不能认为肝损害的发生率与剂量和服药时间有明显的关系;儿童肝损伤发生率为2.2%(95%CI:0.7%~6.6%),60岁以上老年人肝损伤发生率为14.0%(95%CI:4.9%~34.3%);使用酮康唑口服制剂治疗超出其规定说明书适应证用药时,肝损害的发生率较高,为5.5%(95%CI:4.3%~7.0%)。结论酮康唑口服制剂所致肝损害发生的可能风险因素是老年、超说明书适应证使用,未能明确其与剂量和服药时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1.范围《中国药学》(英文版)为中国科协主管,中国药学会主办,北京大学药学院承办的英文药学综合性期刊,现为单月刊。本刊主要报道药学领域各学科进展及科研成果,旨在促进学术交流。本刊登载药学研究各学科,包括药物化学、生药学、天然产物、药物分析、药剂学、生物制剂学、药理学、药物代谢与处置、药物基因组学以及临床药学等方面,同时报道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人血白蛋白治疗肝硬化腹水的疗效与安全性. 方法 以“cirrhosis”、“ascites”、“albumin”、“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和“肝硬化”、“腹水”、“人血白蛋白”、“随机对照试验”为检索词,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收集用人血白蛋白治疗肝硬化腹水的随机对照试验并全文发表的论文.根据纳入标准对文献进行筛选和评估,采用RevMan 5.2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算相对危险度(RR)和95%置信区间(CI).试验组静脉滴注人血白蛋白,对照组静脉滴注等容积0.9%氯化钠注射液或人工胶体液(如羟乙基淀粉、葡聚糖、聚明胶肽等)或不用药.比较试验组与对照组的疗效与安全性. 结果 共检索到相关文献688篇,筛选后最终纳入13篇,英文11篇,中文2篇,共1 152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低钠血症发生率(7.67%)低于对照组(14.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 =0.60,95%CI:0.41 ~0.88,P=0.008);试验组和对照组腹水消退率(91.67%比88.44%)、肾损伤发生率(5.12%比6.93%)、感染发生率(5.04%比4.93%)、肝性脑病发生率(5.90%比5.00%)、消化道出血发生率(2.57%比2.73%)、高钾血症发生率(1.09%比6.45%)、再住院率(52.15%比61.82%)、因腹水再住院率(38.68%比41.85%)、住院病死率(3.80%比4.54%)、总病死率(21.40%比24.8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13%比3.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7). 结论 目前的研究未证明使用人血白蛋白与人工胶体液或晶体液治疗肝硬化腹水的疗效及安全性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7.
毛璐  李素琴  梁志齐 《中国医药》2013,8(1):121-122
目的对中药汤剂中可能导致药物性肝炎的药物进行分析。方法根据《急性药物性肝损伤诊治建议》及医学科学国际组织委员会(CIOMS)提出的急性药物性肝损害的评价标准对1例中药汤剂引起的药物性肝炎患者肝损害的程度进行评价,查阅相关文献对处方中的可疑药物进行分析。结果本例患者为中药汤剂导致的药物性肝细胞性肝损伤,汤剂中的白鲜皮导致药物性肝细胞性肝损伤可能性较大。结论临床在选择中药汤剂进行治疗时,应警惕其可能导致的药物性肝损伤。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引起问质性肺炎的药品种类及其临床表现特点。方法检索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1994~2013年,关键词为“间质性肺炎”的相关文献,进行归纳总结。结果共检索出相关文献74篇,报道53例药源性间质性肺炎,涉及15种药物,包括吉非替尼(1s例)、利妥西单抗(9例)、来氟米特(8例)、胺碘酮(8例)、厄洛替尼(5例)、干扰素(2例)、5-氟尿嘧啶(1例)、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1例)、吉西他滨(1例)、卡莫司汀(1例)、麻疹疫苗(1例)、百草枯(1例)等。53例患者中,2例治疗结果不详;治愈17例(33.33%),好转19例(37.26%),死亡15例(29.41%)。结论各药品引起间质性肺炎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临床表现相似。发病率较高的药物有吉非替尼、利妥西单抗、来氟米特、胺碘酮、厄洛替尼。  相似文献   

19.
Introduction: Herbal hepatotoxicity represents a poorly understood, neglected and multifaceted disease with numerous confounding variables and missing established causality in the majority of cases. This review discusses overt shortcomings in its clinical and causality assessment and suggests improvements.

Areas covered: A selective literature search of PubMed using the terms herbal hepatotoxicity, herb-induced liver injury, drug hepatotoxicity and drug-induced liver injury was performed to identify published case reports, spontaneous case reports, case series and review articles regarding hepatotoxicity due to herbs, herbal drugs and herbal dietary supplements. Covered areas focused on confounding variables related to the documentation of the herbal product and the clinical course, hepatotoxicity and reexposure criteria, temporal association, comedication and alternative causes with special attention to preexisting diseases of the liver, bile ducts and the pancreas. Of particular interest were recent discussions of approaches designed and validated for hepatotoxicity causality, such as the scale of CIOMS (Council for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 of Medical Sciences).

Expert opinion: The authors call for substantial improvements in data quality of herbal products and case characteristics and strongly recommend using the CIOMS scale to assess causality in suspected herbal hepatotoxicit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