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摘要:目的 了解北京市男男性接触者人群(MSM) 行为特征、艾滋病病毒(HIV) 感染状况及影响因
素。方法 利用北京市2009-2013年MSM 人群监测数据进行HIV 感染的单因素χ
2 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犘<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本研究共调查2992例MSM,HIV、梅毒抗体阳性检出
率分别为7.72% (231/2992)和11.11% (264/2376)。艾滋病基本知识总体知晓率为94.02% (2813/
2992)。最近1年接受过安全套宣传和发放/艾滋病咨询与检测的比例为74.36% (2225/2992),接受过同
伴教育的比例为35.93% (1075/2992),做过艾滋病检测的比例为55.08% (1648/2992)。多因素分析显
示,在本地居住时间≤1年(犗犚=1.779)、最近6个月与同性发生肛交性行为时未坚持使用安全套(犗犚=
1.474)、最近6个月与同性发生过商业性行为(犗犚=1.826)、最近1年未做过艾滋病检测(犗犚=1.607)、
梅毒检测结果阳性(犗犚=2.658)是MSM 人群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 北京市MSM 人群中HIV 感染率
较高,存在同性商业性行为和安全套使用率低等危险因素,应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降低HIV 在MSM 中
的传播。
关键词:男男性接触者;艾滋病病毒;艾滋病;梅毒;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R512.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6639 (2014)05 0385 04  相似文献   

2.
摘要:目的 了解温州市主动到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门诊(voluntarycounselingandtesting,VCT)求询的
男男性接触者(men whohavesex with men,MSM) 人群艾滋病病毒(humanimmunodeficiencyvirus,
HIV)感染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今后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1-2013年主动到温州市所有
VCT 门诊接受咨询检测的MSM 人群的基本信息及检测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描述性分析MSM 人群的人口
学特征,高危行为特点及HIV 感染情况,χ
2 检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人口学特征人群的
HIV 感染率差异,犘<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本研究中1600 名主动求询MSM 中青壮年占
85.38% (1366/1600),未婚占65.19% (1043/1600),高中及以上占67.00% (1072/1600)。近3 年
HIV 抗体阳性检出率为8.69%,总体呈现出上升趋势;梅毒阳性检出率为4.31%。单因素分析显示,年
龄(χ
2=7.16,犘=0.03)、婚姻状况(χ
2=6.34,犘=0.04)、文化程度(χ
2=8.16,犘<0.01)、既往接受
HIV 检测(χ
2=10.00,犘<0.01)、梅毒感染(χ
2=12.24,犘<0.01)与HIV 感染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
归分析显示,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上HIV 感染风险较初中及以下的低(犗犚=0.64,95% 犆犐:0.45~0.91);
既往有接受过HIV 检测比未接受过检测者感染HIV 的风险高(犗犚=1.64,95% 犆犐:1.15~2.34);梅毒
感染可以增加HIV 感染的风险(犗犚=2.38,95% 犆犐:1.27~4.45)。结论 温州市主动求询MSM 人群中
HIV 抗体阳性检出率较高,应该充分利用VCT 点的窗口作用,对MSM 人群开展有效、深入的咨询检测
服务和人文关怀,降低MSM 人群HIV 感染的风险。
关键词:自愿咨询检测;男男性接触者;艾滋病病毒;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R512.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6639 (2014)05 0404 04  相似文献   

3.
摘要:目的 了解2009-2013年广东省男男性接触者(menwhohavesexwithmen,MSM) 艾滋病病毒
(humanimmunodeficiencyvirus,HIV)/梅毒感染情况,为制定有效阻断HIV/梅毒传播策略提供参考依
据。方法 采用分类滚雪球抽样、按照场所分层抽样、网络招募或同伴推动抽样(respondentdrivensam
pling,RDS)等方法采样,对2009-2013年广东省MSM 监测哨点监测到的MSM 人群8770人进行问卷
调查和血清学调查,内容包括人口学特征、艾滋病知晓情况、性行为和吸毒行为及HIV/梅毒/丙肝抗体检
测结果;趋势分析采用χ
2 “线性和线性组合” 趋势检验法。结果 5 年共监测8770 名MSM,发现HIV
感染者919例,感染率为10.48%。感染梅毒869例,感染率为9.91%;HIV 阳性率从2009年的4.74%上
升到2013年的11.36%;梅毒感染率除2013年稍有回落外,基本波动在11%左右。结论 广东省MSM 人
群HIV 感染率逐年上升,梅毒感染率水平较高,应加大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力度。
关键词:艾滋病病毒(HIV);男男同性性行为;梅毒;流行病学调查
中图分类号:R512.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6639 (2014)05 0393 04  相似文献   

4.
摘要:目的 了解山东省艾滋病项目地区自愿咨询检测(voluntarycounselingandtesting,VCT)工作进展
状况,为艾滋病防治政策制定和措施实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06-2012年8个全球基金艾滋病项目
县接受VCT 服务人群进行问卷调查,收集社会人口学和危险行为资料,采集外周静脉血进行HIV 抗体检
测,对结果进行χ
2 检验,犘<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2006-2012年,项目地区接受VCT 服务
75898人次,44.06%的病例由VCT 检出。接受VCT 服务者中,具有非婚异性性行为史和男男性接触史
者分别占43.12%和3.03%,其HIV 抗体阳性检出比例分别为26.47% 和15.69%;HIV 抗体阳性总检出
率为0.27%,不同人群HIV 抗体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82.68,犘<0.05)。结论 山东省艾滋病
项目地区VCT 能够覆盖高危人群,在发现HIV 感染者中发挥较大作用。目前项目地区高危人群主要是非
婚异性性行为人群和MSM 人群。
关键词: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现状
中图分类号:R512.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6639 (2014)05 0400 04  相似文献   

5.
摘要:目的 了解2010-2013年辽宁省青年学生艾滋病哨点监测相关知识、行为现状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梅毒感染状况,为有效预防和控制艾滋病在高校的流行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2010-2013年《全
国艾滋病哨点监测实施方案》要求,对辽宁省本溪、丹东和辽阳市青年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血清学检测。
从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中,导出辽宁省2010-2013年本溪、丹东和辽阳市青年学生的数据资料,使用
Excel整理资料,SPSS19.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0-2013 年每年实际监测样本量分别为2276 人、
2345人、2401人、2411人;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分别为71.53%、77.65%、69.18%和80.34%,呈逐年上
升趋势(χ

趋势=33.48,犘<0.05);在8个相关问题中以“蚊虫叮咬会传播艾滋病吗?”知晓率最低,第一
次发生性行为安全套使用率偏低(4年分别为34.19%、45.75%、40.00% 和41.35%),自愿检测HIV 抗
体比例较低(4年分别为1.63%、2.17%、2.62%、3.44%),但呈逐年升高趋势。4年均未检出HIV 抗体
阳性者2010-2013年梅毒抗体阳性检出率分别为0.13%、0、0、0.17%。结论 青年学生已掌握了一些
艾滋病相关知识,但缺乏自我保健和防范艾滋病的意识及技能,部分学生有不安全性行为,存在感染HIV
的风险。进一步加强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仍然是预防控制艾滋病在该类人群中传播的主要有效手段。
关键词:青年学生;艾滋病;知晓率;感染率
中图分类号:R18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6639 (2014)05 0408 04  相似文献   

6.
摘要:目的 了解天津市2004-2015年报告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HIV/AIDS患者) 晚发现
的比例及影响因素。方法 统计2004年1月~2015年6月全国艾滋病防治信息系统中天津市报告的HIV/
AIDS患者晚发现比例,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对其影响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天津市报告HIV/
AIDS患者3447例,晚发现比例35.10%,已婚、异性传播、术前检测、咨询检测、其他就诊者检测发现
的患者晚发现风险高。结论 天津市艾滋病晚发现并未得到有效遏制,应该加强高危人群HIV 主动检测工
作,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关键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晚发现比例;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R1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6639 (2016)12 0925 04  相似文献   

7.
摘要:对甘肃省艾滋病(AIDS)网络直报信息系统中1993年1月至2013年4月报告的甘肃省308例死亡
病例的生存时间、CD4+T 淋巴细胞数、样本来源及死因等信息进行分析,从而为制定AIDS扩大检测以及
其他防治策略提供参考依据。结果显示:308例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 患者确诊距死
亡时间在半月内的97例(31.49%),在1年内的233例(75.65%);确诊后首次随访,接收CD4+ T 淋巴
细胞检测的患者占35.06% (108 例), 其均值为125.64 个/μl; 治疗持续时间中位数为37d (1d~3.4
年),治疗时CD4+T 细胞的平均值为58.12个/μl;有CD4+T 细胞检测结果者(108例) 中直接判定为艾
滋病者87例(80.56%);主要死因为艾滋病者140例(45.45%),其他死因中因呼吸系统疾病死亡者30
例(9.74%),居首位。甘肃省晚期HIV/AIDS患者病死率很高,医务人员应主动对就诊者进行HIV 检测
咨询,提高对AIDS的诊疗水平。做到早期诊断是提高患者生存率的一项重要策略。
关键词:艾滋病;死亡状况;相关因素分析
中图分类号:R512.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6639 (2014)05 0510 03  相似文献   

8.
摘要:目的 了解北京市东城区男男性行为者(menwhohavesexwithmen,MSM)HIV 感染状况、相关
因素及流行趋势,为制定适合本地区的防治策略和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0-2012年参加北京市
东城区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voluntarycounselingandtest,VCT)门诊的MSM 人群进行问卷调查,内容
包括一般人口学信息、既往检测情况、高危性行为史,并采集静脉血进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及梅
毒检测。问卷录入国家《艾滋病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离线数据库,应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调查402名MSM,小于30岁者占69.40% (279/402);未婚者占76.37% (307/402);高中及以下学历
者占67.91% (273/402);外省户籍占91.54% (368/402);近6 个月发生性行为时全程使用安全套者占
30.10% (121/402);既往HIV 检测率为58.96% (237/402);共检出HIV 抗体阳性52 例、梅毒阳性71
例,阳性检出率分别是12.94% (52/402) 和17.66% (71/402);高危性行为是主要求询原因;文化程度
越低HIV 和梅毒感染率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7.265,犘=0.026;χ
2=16.328,犘<0.01)。结论 
近年来,主动到北京市东城区VCT 门诊咨询检测的MSM 人群以年青人、未婚、流动人口、高中及以下学历
为主;梅毒感染率高,HIV 感染率呈上升趋势。应考虑在现有干预工作的基础上增加针对性有效干预措施。
关键词:男男性行为人群;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梅毒
中图分类号:R512.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6639 (2014)03 0253 03  相似文献   

9.
摘要:目的 为了解男男性接触者人群艾滋病病毒(HIV) 感染者/艾滋病(AIDS) 患者的生活质量状况
及其相关因素,为后期心理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以方便取样的方法,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简表
(WHOQOL BREF)对2013年7~12月在南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CD4+T 细胞计数检测的男男性接
触者人群HIV 感染者/AIDS患者75例进行测评,回收有效问卷64份,有效问卷回收率85.33%。结果 
男男性接触者人群HIV 感染者/AIDS 患者生理领域得分(12.13±3.29) 分, 心理领域得分(11.91±
22.80)分,社会关系领域得分(12.56±2.64)分,均低于全国常模(犘<0.01),环境领域得分(12.04±
2.46)分,与全国常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因素分析显示CD4+T 细胞数目是否大于200个/μl、不同的
婚姻状况、家庭人均月收入、年龄、文化程度与男男性接触人群HIV 感染者/AIDS患者的生活质量各领域
有关(犘<0.05);多因素逐步线性回归结果显示家庭人均收入和CD4+ T 细胞计数是男男性接触人群HIV
感染者/AIDS患者生活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犘<0.05)。结论 男男性接触人群HIV 感染者/AIDS患者
的生活质量较差,CD4+T 细胞数目、婚姻状况、家庭人均月收入、年龄等因素在不同方面影响其生活质
量,因此需社会各界合作,在各方面改善该群体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男男性接触者;HIV 感染者/AIDS患者;生活质量;相关因素
中图分类号:R512.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6639 (2014)05 0434 04  相似文献   

10.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16,17(5):353-357
摘要:目的 了解浙江省2010-2014年艾滋病病毒(HIV) 感染孕产妇疫情特征及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PMTCT)服务利用情况,为干预措施制定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收集整理2010-2014年浙江省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报表和网络直报信息系统个案,采用构成比分析感染孕产妇人口学特征及服务利用情况,并采用趋势卡方检验比较相关指标的时间变化趋势。结果 2010-2014 年,浙江省累计接受HIV 抗体检测孕产妇总数3311646例,报告HIV 感染孕产妇699例,孕产妇HIV 抗体阳性检出率0.02%。2010-2014年,接受HIV 抗体检测产妇比例逐年上升,2014年近100%。感染孕产妇以外省户籍、无固定职业、初中和小学以下文化程度为主。累计分娩产妇322例,占46.07%。分娩产妇中既往确诊87例(27.02%)、孕早期确诊32例(9.94%)、孕中期确诊55例(17.08%)、孕晚期确诊117例(36.33%)、产时确诊31 例(9.63%)。不同年份,感染产妇及分娩儿童抗病毒用药构成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产妇=44.38,P<0.01;χ婴儿=40.98,P<0.01),均未呈现时间变化趋势。累计满18月龄儿童130例,接受HIV 抗体检测76例,检测阳性2例,18 月龄母婴传播率2.63%。结论 2010-2014 年,浙江省孕产妇HIV 感染率较低,人口学特征相对稳定,孕产妇接受HIV 咨询、检测及感染产妇及其分娩儿童抗病毒治疗有较大提升,母婴传播率处于较低水平。但是,感染产妇孕早期确诊比例及抗病毒治疗指标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孕早期妇女艾滋病和梅毒相关知识知晓情况,分析影响孕妇在孕期接受相应抗体检测的影响因素。方法 2012年2月至2013年1月期间对广州市越秀区户籍孕早期妇女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调查对象人口学特征、对艾滋病、梅毒的传播途径、预防措施、母婴传播知识、孕期相关检测的态度和行为等。对孕妇孕期接受HIV抗体和梅毒螺旋体抗体筛查检测的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共调查孕妇6012人,平均年龄(29.07±3.57)岁,文化程度以本科及以上为主(占60.83%)。职业以干部、职员为主(占38.31%)。调查对象艾滋病/梅毒一般知识知晓率为81.74%(24 570/30 060),传播途径知识知晓率为76.72%(36 898/48 096),母婴传播知识知晓率为78.69%(14 193/18 036),预防措施知晓率为80.82%(48 588/60 120)。81.90%的调查对象表示愿意参加免费HIV抗体和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但仅有55.19%的调查对象参加本次抗体检测。多因素分析结果发现,没有做过婚检的比做过婚检的孕妇本次接受相关检测的可能性更高(OR=1.207),从来没有检测过HIV抗体的孕妇比既往检测过HIV抗体者本次进行检测的可能性较高(OR=1.805),表示不愿意接受免费检测的孕妇本次接受采样检测的可能性是表示愿意者的0.548倍。结论孕妇艾滋病和梅毒母婴传播知识知晓率较低,应对孕妇提供有针对性的宣传和健康教育,建立多层次的筛查服务体系,推动孕妇在孕早期接受艾滋病和梅毒的检测,从而预防艾滋病和梅毒的母婴传播。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我国西部地区HIV感染孕产妇及所生儿童随访现状,发现主要问题及可能的需方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前瞻性调查方法,对2005--2012年我国重庆市、贵州省的两个区县发现的所有HIV感染孕产妇及所生儿童进行社会人口学、接受服务情况等调查。结果研究地区HIV感染孕产妇及所生儿童失访率较高,累计达33.8%(25/74),失访主要发生在确认感染至分娩7人(5.6%)和分娩至产后6~8周16人(23.9%)。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显示,2011~2012年报告病例较2005--2010年报告病例(OR=0.04,95%CI:0.00~0.32)、接受过检测后咨询较未接受检测后咨询者(OR=0.06,95%CI:0.00~0.94)在访比例高,现住址在其他县区或外省者较本县区常住者失访比例高(OR=20.48,95%CI:1.45—289.48);失访者在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孕产史、感染途径、接受服务时期等其他因素上未显示出与未失访者之间存在不同。结论降低HIV感染孕产妇及所生儿童失访率,应重点关注确认感染至分娩以及分娩至产后6~8周两个时段;亟需进一步研究服务提供因素对随访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ABSTRACT: INTRODUCTION: Most HIV/AIDS infections in women occur at a younger age, during the first few years after sexual debut. This study was therefore designed to assess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the knowledge and utilization of the prevention of mother-to-child transmission (PMTCT) services by the teenage pregnant women when compared to mature pregnant women in Ogun state, Nigeria. METHODS: This study is an analytical cross-sectional study. A total sample of all pregnant women [52 teenagers and 148 adults] attending the primary health care centres in Sagamu local government area, Ogun State, Nigeria within a 2 months period were recruited into the study. RESULTS: A total of 225 respondents were recruited into the study. The overall point prevalence of HIV/AIDS infection among those that had been tested and disclosed their result was 4 [2.8%]. The prevalence of HIV among the teenagers was 2 [7.4%] compared with 2 [1.8%] among older women. Only 85 [37.8%] of all respondents were tested through the Voluntary counseling and testing (VCCT) programme and 53 (23.7%) were aware of antiretroviral therapy while 35 (15.6%) have ever used the PMTCT services before.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knowledge of the teenage pregnant women when compared with the older women about mother to child transmission (MTCT) [OR = 1.47, C.I = 0.57-3.95] and its prevention [OR = 0.83, C.I = 0.38-1.84]. The teenagers were 3 times less likely to use the services when compared with the older women. [OR = 0.34, C.I = 0.10-1.00]. Those from the low socio-economic background were about 6 times more likely to utilize PMTCT facilities when compared to those from high socioeconomic background [OR = 6.01, C.I = 1.91-19.19]. CONCLUSION: The study concludes that the teenage pregnant women who were more vulnerable to HIV/AIDS infection did not utilize PMTCT services as much as the older pregnant women. Special consideration should be given to teenagers and those from high socioeconomic group in the design of scale up programmes to improve the uptake of PMTCT services in Nigeria and other low income countries.  相似文献   

14.
张鹏  赵希畅  张枭  许磊 《职业与健康》2014,(16):2255-2257
目的对上海浦东新区孕产妇艾滋病知识知晓状况进行评估,为开展健康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2年4—6月抽取辖区内2家妇幼保健院中的孕产妇人群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共收集合格问卷805份,艾滋病“传播途径”指标知晓率为79.0%;联合国艾滋病特别会议(UNGASS)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30.6%;“国家督导”指标知晓率为77.1%。不同特征的孕产妇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存在差异。影响孕产妇艾滋病知识知晓率的主要因素有户籍(OR=0.468)、文化程度(OR=1.993)和生育次数(OR=1.622)。血清学检测结果显示:无人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梅毒阳性2名(0.25%)。结论应针对该区不同的孕产妇人群采取不同的宣传方式,尤其是要加强对首次怀孕的外来孕产妇性病艾滋病的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孕产妇艾滋病病毒(HIV)感染状况,为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按照《全国艾滋病哨点监测实施方案(试行)》要求开展调查采样工作,HIV检测采用ELISA筛查和蛋白印迹(WB)法确认。结果共调查2198名孕产妇,其艾滋病知识总知晓率为74.55%。检出2例HIV抗体阳性者,HIV抗体阳性率为0.91‰。结论对孕产妇HIV进行监测,可掌握当地孕产妇人群中HIV的感染状况,以及她们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的知晓情况。加强宣传教育,早期发现、早期管理HIV阳性孕妇,进行药物干预,可有效地降低HIV感染率阻止母婴垂直传播。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驻马店市开展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干预工作以来,孕产妇人群中艾滋病病毒(HIV)感染情况和母婴传播情况及工作成效.方法 2001年10月-2009年5月,在全市孕产妇人群开展HIV自愿咨询与检测,共检测339 866名孕产妇;对检测过程中发现的594例HIV抗体阳性孕产妇进行综合干预,对其分娩的326名婴儿实施干预措施并在满12个月和18个月进行HIV抗体检测.结果 检测发现594例HIV阳性孕产妇,阳性率为0.17%(594/339 866),孕产妇HIV抗体检测阳性率呈现逐年下降趋势,最高年份2002年为0.47%(37/7837),最低年份2008年为0.12%(86/73 343).594例阳性孕产妇中,自愿终止妊娠228例,占38.38%(228/594);继续妊娠的43例,占7.24%(43/594);产妇317例,占53.37%(317/594).317例阳性产妇共生产婴儿326名,实施母婴阻断298名,实施阻断措施比率为94.01%(298/317);326名婴儿中存活317名,其中满18个月者224名,接受检测221名,检测出HIV阳性7例,接受干预措施后的母婴传播率为3.17%(7/221).结论 通过开展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干预工作,可及时掌握孕产妇人群中HIV的感染状况,能有效降低艾滋病母婴传播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云南省施甸县自开展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以来,孕产妇人群中艾滋病病毒(HIV)感染情况和母婴传播情况及干预效果。方法以施甸县2008-2010年接受HIV检测的所有孕产妇和检测中HIV抗体阳性的孕产妇及其所分娩婴幼儿为目标人群,按照《云南省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实施方案(试行)》要求采取综合干预措施,并运用χ2检验等统计方法,对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报表进行分析。结果施甸县2008-2010年共有10513名孕产妇,参与HIV检测的孕产妇9905名,发现22例HIV阳性孕产妇,阳性率为0.22%,孕产妇HIV抗体检测阳性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在22例阳性孕产妇中,自愿终止妊娠者2例(占9.09%),产妇20例;对19例产妇和婴儿提供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服务,服务利用率为95%;在19名婴儿中因难产于生后1天死亡1例,对存活的18名婴儿采取人工喂养;18名婴儿接受HIV检测,其满12个月、18个月检测均为阴性。结论通过大力开展孕产妇HIV抗体检测,加大健康教育工作力度,提供安全助产服务,及时服用抗病毒药物等综合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干预措施,可及时掌握孕产妇人群中HIV的感染状况,能有效降低儿童通过母婴传播感染艾滋病的几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HIV抗体咨询与检测对孕产妇应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全国艾滋病相对高发地区的23个市/县/区开展艾滋病母婴传播队列研究。对1414名HIV感染孕产妇及所生儿童的人口学特征、应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方案、孕产妇接受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自愿咨询与检测服务的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1414名HIV感染孕产妇中,有1120名(79.77%)感染孕产妇接受了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有87.69%儿童应用了抗逆转录病毒药物。将单因素中对用药产生影响的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接受过检测前、后咨询服务的HIV感染孕产妇应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的比例分别是未接受过检测前、后咨询者的1.99倍和3.08倍(OR=1.99,95%CI:1.37~2.89;OR=3.08,95%CI:1.16~8.20)。若HIV感染孕产妇是既往感染者,则其接受抗逆转录病毒药物的可能性较大(OR=4.11,95%CI:2.72~6.20)。结论提高HIV抗体检测咨询覆盖和服务质量,有助于提高HIV感染孕产妇对抗逆转录病毒药物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桂林市孕产妇艾滋病、梅毒、丙肝的感染情况以及艾滋病相关知识水平,为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2010-04/06对初次到哨点医院的400名孕产妇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HIV、丙型肝炎和梅毒抗体检测.结果 检测对象艾滋病防治知识的8道核心问题知晓率(至少答对6道题)为57.0%,HIV抗体阳性率为0.25%(10/400),梅毒抗体(RPR)阳性率为0.25% (1/400),未检出丙肝阳性.结论 桂林市孕产妇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较低,建议加强婚前HIV检测和孕期HIV检测,预防母婴传播.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四川省凉山州某高流行县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的开展情况及母婴阻断效果,为今后的工作开展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通过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网络直报信息系统,收集2008 - 2014年孕产妇HIV检测、感染情况,阳性孕产妇及所生儿童相关信息,并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2008 - 2014年全县孕产妇HIV抗体总检测率为61.76%,共发现686例阳性孕产妇,孕产妇HIV感染率为4.35%。分娩的阳性孕产妇中抗病毒药物用药率为66.96%。分娩活产婴儿599例,新生儿抗病毒用药率为62.94%。对HIV阳性孕产妇所生儿童进行随访,人工喂养率为88.78%,母婴传播率为14.15%。 结论 7年间,研究地区母婴传播干预措施落实情况有所提高,但仍存在薄弱环节,需加强孕产妇早期咨询检测工作,落实孕产妇及所生儿童的随访管理,以确切评价预防工作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