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MSCT灌注成像在孤立性肺结节(SPN)鉴别诊断和评价恶性结节分化程度的价值。方法对96例SPN患者进行MSCT灌注扫描,比较不同病变性质SPN的CT灌注参数和时间-密度曲线(TDC)特点,并比较恶性SPN不同分化程度病灶的CT灌注参数。结果恶性结节BV、PS均高于炎性结节(P0.05),MTT低于炎性结节(P0.05);恶性结节、炎性结节的BF、BV、PS均高于良性结节(P0.05,P0.01),MTT低于低于良性结节(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以BV≥5m L/100g且PS≥15m L/min·100g为阈值诊断恶性结节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率均高于BV≥5m L/100g或PS≥15m L/min·100g。TDC曲线类型:恶性结节以速升速降型为主,炎性结节速生缓降型为主;良性结节以缓升缓降型为主。高中分化、低分化、未分化的恶性SPN的BF值呈降低趋势(P0.05),BV、MTT、P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恶性结节的CT灌注参数、BF值与分化程度呈负相关(r=-0.387,P0.05)。结论 CT灌注参数BV、PS值联合检测结合TDC曲线形态对SPN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BF值测定可反应恶性SPN的分化程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肺孤立性结节(SPN)的CT灌注特点与病理基础的相关性。方法对43例SPN患者行CT灌注扫描,记录时间一密度曲线(TDC)、净强化值(PH)。采用免疫组化测定微血管密度(MVD)及VEGF表达。结果恶性结节的TDC多为速升缓降型,炎性结节的TDC多为速升速降型;良性结节的TDC多为低平缓型;恶性结节和炎性结节较良性结节有更高的强化峰值。恶性结节和炎性结节的MVD计数较良性结节MVD计数明显增多,恶性结节VEGF表达为阳性,炎性及良性结节多为阴性。结论 SPN的MVD和VEGF表达是CT灌注成像不同表现的病理基础,它们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多层CT(MSCT)容积灌注扫描联合多排CT(Mdct)对孤立性肺结节(SPN)良恶性诊断的应用效果及临床价值。方法 2013年2月到2017年3月选择在我院诊治的178例SPN患者为研究对象,给予MDCT容积灌注扫描联合HRCT检查,记录HRCT征象特征与灌注扫描参数,并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SPN良恶性判定。结果 178例SPN患者中,病理诊断为恶性SPN 38例,良性SPN 140例。恶性SPN患者的毛刺征、空泡征、钙化征、胸膜牵拉征、分叶征等发生率明显高于良性SPN患者(P 0. 05)。恶性SPN患者的BF、BV、PS值均高于良性SPN(P 0. 05),不同SPN结节患者的MTT值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MDCT容积灌注扫描联合HRCT对SPN良恶性的鉴别诊断敏感性与特异性分别为100. 0%和98. 6%。结论MDCT容积灌注扫描联合HRCT在SPN诊断的应用具有很好的征象特征,可以同时实现灌注成像,有利于鉴别诊断SPN良恶性状况。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MSCT)和能谱CT在肺磨玻璃结节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我院行手术或穿刺活检的肺磨玻璃结节患者72例,根据手术结果分为恶性病变组41例、良性病变组31例,分析两组患者MSCT灌注成像参数、能谱CT成像参数差异,分析MSCT灌注成像、能谱CT成像单独与联合诊断肺磨玻璃结节良恶性价值。 结果两组BF、MTT比较(P>0.05);BV、PS恶性组明显低于良性组(P<0.05)。恶性组ICS碘含量、WC1水含量明显高于良性组(P<0.05)。平扫时恶性组能谱曲线斜率为(2.26±0.65),良性组为(2.01±0.91)(P<0.05);增强后恶性组能谱曲线斜率为(2.64±0.82),良性组为(2.10±0.89),恶性组能谱曲线斜率大于良性组(P<0.05)。BV、PS、碘含量、水含量、CT值、能谱曲线斜率单独诊断恶性肺磨玻璃结节敏感度为0.805、0.780、0.854、0.463、0.902、0.488,特异度为0.742、0.806、0.452、0.871、0.484、0.871,界值为4.340、1.790、17.940、545.86、-499.55、3.010。BV、PS、碘含量、水含量、CT值、能谱曲线斜率联合诊断恶性肺磨玻璃结节敏感度为0.927,特异度为0.935。 结论MSCT与能谱CT对肺磨玻璃结节的诊断有意义,可提高肺磨玻璃结节恶性诊断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CT灌注成像结合动态增强扫描对孤立性肺结节(SPN)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7月—2013年7月收治的SPN患者73例,根据病理结果将其分为原发性肺癌者50例(A组)、炎性结节者10例(B组)、结核瘤者13例(C组)。所有患者给予CT灌注成像结合动态增强扫描,对比病理结果。结果 A组和B组的血流量(BF)、血容量(BV)、表面渗透系数(PS)高于C组(P0.05);B组的BF、BV略低于A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PS高于B组(P0.05)。SPN时间-密度曲线形态:A组在30 s内出现明显的上升,在30 s后达到平衡,一直到180 s,其峰值的维持时间为30~180 s;B组的时间密度曲线呈逐上升型,60 s后达到高峰,仍有继续升高的趋势;C组的时间密度曲线呈平坦型,无明显的高峰。结论 CT灌注成像结合动态增强扫描应用于SPN的诊断中,不仅能准确、有效地求出病灶的灌注值,还能获取病灶的动态增强值,其鉴别诊断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王文生 《临床肺科杂志》2013,18(8):1483-1484
目的对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在孤立性肺结节中的应用价值进行探讨。方法选取就诊于我院的单发孤立性肺结节患者60例,均给予多层螺旋CT动态扫描,对动态扫描增强后CT值改变情况、多层螺旋CT动态扫描与病理学诊断孤立性肺结节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1.恶性结节增强扫描后其CT值增高明显,显著高于良性结节,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选择增强扫描后CT值改变≥20HU诊断为恶性结节,<20 HU诊断为良性结节,对CT增强扫描和病理学诊断在孤立性结节的诊断结果进行比较,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χ2=1.40,P>0.05)。结论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对良恶性结节的诊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以协助良恶性结节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在孤立性肺结节中的应用价值进行探讨。方法选取就诊于我院的单发孤立性肺结节患者60例,均给予多层螺旋CT动态扫描,对动态扫描增强后CT值改变情况、多层螺旋CT动态扫描与病理学诊断孤立性肺结节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恶性结节增强扫描后其CT值增高明显,显著高于良性结节,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选择增强扫描后CT值改变≥20HU诊断为恶性结节,<20HU诊断为良性结节,对CT增强扫描和病理学诊断在孤立性结节的诊断结果进行比较,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χ2=1.40,P>0.05)。结论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对良恶性结节的诊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CT三维重建在孤立性肺结节(SPN)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就诊于我院门诊SPN患者29例,64排螺旋CT胸部平扫后三维重建,并与常规胸部CT平扫对比分析。结果:29例患者中良性结节11例,恶性16例,排除诊断2例。毛刺和血管集束征的检出率在胸部CT三维重建中均高于普通胸部CT平扫(均P<0.05)。结论:胸部CT三维重建在观察SPN形态学方面优于普通胸部CT平扫,对SPN的良恶性鉴别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内科》2020,(4)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扫描甲状腺结节的影像学特征及其在鉴别诊断结节良恶性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至2019年3月河南省周口市西华县人民医院收治的67例甲状腺结节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纳入研究患者共67例,病理诊断良性病变42例,恶性病变25例。64层螺旋CT平扫图像显示,恶性甲状腺结节中形态不规则、钙化、边界模糊所占比例显著高于良性甲状腺结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4层螺旋CT增强扫描图像显示,恶性甲状腺结节呈完整环形强化、均匀强化的比例明显低于甲状腺良性结节,而呈半岛样强化、瘤周强化残圈的比例显著高于良性甲状腺结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病理学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64层螺旋CT扫描诊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灵敏度为92.0%、特异度为90.5%、准确度为91.0%、阳性预测值为85.2%、阴性预测值为95.0%。结论 64层螺旋CT扫描良恶性甲状腺结节的图像比较差异显著,诊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均较高,具有较高的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0.
胸部CT增强扫描对肺内孤立性结节鉴别诊断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胸部CT增强扫描对肺内孤立性结节(SPN)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80例经针吸活检、手术病理证实的良、恶性SPN患者CT影像及增强扫描CT影像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测定注射造影剂前及造影剂后同一层面的CT值,并根据病理分组测定其强化值。对其均数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①恶性SPN的CT强化值平均升高32.56±7.07,良性SPN的CT强化值平均升高8.25±2.64,表明两组病理性质不同的SPN在增强扫描时病灶中心层面的CT强化值有显著的差异(P<0.05);②将强化值20Hu作为下限判断恶性SPN其敏感性为92.1%,特异性77.5%。结论良、恶性SPN在CT增强扫描时存在不同的强化表现,正确认识及分析强化值及强化方式对良、恶性SPN鉴别诊断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参数在肺内磨玻璃样结节(GGN)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6月,在我院经过手术或者穿刺活检证实的GGN患者128例,采用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参数对GGN良、恶性病变进行诊断,比较CT灌注参数血容量(BV)、渗透性表面积容积(PS)对于鉴别肺内良、恶性结节的诊断价值,通过绘制ROC曲线比较BV、PS对GNN的诊断效能。结果:恶性病变BV、PS均高于良性病变(t值分别为9.63,26.27,P值分别为0.022,0000);绘制ROC曲线分析发现,BV的诊断临界值在7.65 m L/100g,以此为阈值时发现,其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以及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2.41%、76.37%、85.25%、72.36%及86.91%;PS的诊断临界值在17.90 m L·min~(-1)·100g~(-1),以此为阈值时发现,其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以及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3.15%、82.56%、89.81%、82.55%及91.19%;BV与PS两者联合时,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以及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5.34%、86.74%、93.22%、86.76%及93.82%。结论: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技术在GGN良、恶性病变中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64层容积CT肺灌注成像在引导经皮肺活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研究68例直径3~8cm肺肿块的64层容积CT灌注表现。将主动脉第一时相肺肿块的64层容积CT灌注成像各指标与肺肿块的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CT灌注成像3软件分析测量肿块的血流量(BF值)、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毛细血管表面通透性(PS)。在BV图灌注最丰富的肿块部位取活检2~3块定为高灌注组,在BV图灌注欠丰富的肿物部位同时避开没有血供的钙化和坏死区取活检2~3块定为低灌注组。结果高灌注组经皮肺活检的阳性率和最终诊断符合率均明显高于低灌注组(P〈0.05)。良、恶性肿块的BV值、PS值和MTT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F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层容积CT灌注对肺肿块的良、恶性鉴别诊断有较大的帮助,能提高经皮肺活检的最终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容积再现技术(Volume rendering,VR)在孤立性肺结节(Solitary Pulmonary Nodules,SPN)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我院门诊就诊,经术后病理证实的SPN患者482例,通过VR分析良恶性SPN的影像学特征。结果 482例患者包括恶性SPN 416例,良性SPN 66例。在恶性SPN中肿瘤微血管CT成象征(卡方值225. 51,P 0. 001)、血管集束征(卡方值19. 79,P 0. 001)、毛刺(卡方值14. 83,P 0. 001)和支气管充气征(卡方值3. 48,P 0. 05)检出率高于良性SPN,随着SPN密度的增加,肿瘤微血管CT成像征(趋势卡方值55. 08)的检出率逐渐降低(P 0. 001),而血管集束征(趋势卡方值92. 78),分叶征(趋势卡方值35. 87)及毛刺(趋势卡方值55. 62)的检出率逐渐增高(P 0. 001)。结论肿瘤微血管CT成象征在非实性结节和部分实性结节定性诊断中起到重要作用,而血管集束征、分叶征及毛刺在实性结节的定性诊断中更有价值。通过VR来评判SPN与血管之间的关系对恶性SPN早期诊断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14.
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评估急性胰腺炎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CT灌注成像对急性胰腺炎(AP)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评估价值.方法 收集2006年8月至2008年1月AP患者82例,入院后2~3 d行多层螺旋CT(MSCT)胰腺灌注成像.另选取30名健康人群行腹部CT检查作对照.采用64层螺旋CT进行动态增强扫描,利用CT自带软件PCT进行处理得到灌注参数,比较血流量(BF)、血容量(BV)、峰值时间(TTP)、表面通透性(PS)变化.结果 AP组平均BF、BV、TTP、PS分别为(110.57±60.04)ml·100 ml-1·min-1、(156.68±65.11)ml/L、(146.58±29.46)0.1 S、(110.73±62.66)0.5 ml·100 ml-1·min-1,与对照组相比BF、BV明显下降(P<0.05),而TTP、PS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P患者胰腺血流灌注降低,且与病情严重程度有关,灌注参数BV、BF可用于评估AP病情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在肺动脉CT血管成像中自动跟踪触扫描最佳应用阈值。方法将80例临床怀疑肺动脉栓塞行肺动脉CT血管成像检查患者,随机分成4组(触发阈值分别为80 HU、100 HU、120 HU、140 HU),采用64层螺旋CT结合自动跟踪触发扫描行肺动脉CT血管成像检查,触发点感兴趣区(ROI)设在上腔静脉内。结果阈值为100 HU组(参照组)肺动脉、段肺动脉和亚段以下肺动脉强化明显,肺动脉平均CT值为(442.5±91.7),而肺静脉强化不明显,动静脉密度差别大,经后处理显示的动脉图像清晰。阈值为80 HU组肺动脉主干CT值较低,平均CT值为(248.2±74.5),提示触发扫描过早;阈值为120 HU组肺静脉密度明显升高,CT值与肺动脉几乎相等;阈值为140 HU组肺动脉密度明显下降,肺静脉密度升高,CT值大于肺动脉,提示触发扫描过迟,与参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64层螺旋CT在肺动脉CT血管成像检查中,采用自动跟踪触发扫描,触发点设在上腔静脉内,造影剂35~40 ml,注射流速4.8 ml/s,触发阈值为100 HU时扫描图像质量较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应用多层螺旋CT探讨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患者胰腺CT灌注的变化以及CT灌注参数与急性胰腺炎临床常用病情指标的关系,以探讨CT灌注成像在急性胰腺炎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06-08/2008-01 急性胰腺炎患者82例,入院后2-3 d采用德国Siemens somatom Sensation 64层螺旋CT进行动态增强扫描,其中5例因患者移动等致胰腺CT灌注成像失败.30例对照组,其中3例健康志愿者,27例因其他疾病行腹部CT检查患者.利用螺旋CT自带软件PCT进行处理得到灌注参数:BF(血流量)、BV(血容量)、TTP(峰值时间)、PS(表面通透性)等.结果:急性胰腺炎组BF、BV较正常对照组相比下降明显(110.57±60.04 VS 133.55±25.70,156.68±65.11 VS 193.78±27.01,均P<0.05),TTP、PS变化无统计学意义.重型急性胰腺炎与轻型急性胰腺炎相比,住院时间延长(11.51±8.46 d VS 20.91±8.40 d,P<0.05),而腹痛缓解时间离散度大,虽有延长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急性胰腺炎CT灌注参数BF、BV与腹痛缓解时间、住院总时间、局部并发症间存在相关关系(P<0.05).结论:急性胰腺炎患者胰腺血流灌注降低,灌注参数Bv、BF与AP临床常用病情指标存在相关关系,CT灌注成像在AP病情评估中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使用多层螺旋CT的体部灌注软件,测量和评价胰周淋巴结转移瘤与良性增生肿大淋巴结CT灌注值的差异和相关性.方法 采用Siemens SOMATOM Sensation Cardiac 64排螺旋CT体部灌注技术(0.4 s/周),5mm层厚,4层,120 kV,60mA;采用高压注射器注射非离子型对比剂40ml(300mg I/ml),流速4ml/s,延迟5s,数据采集40s.在工作站用Siemens Body Perfusion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去卷积算法),测量29例胰周淋巴结转移瘤和15例良性增生肿大淋巴结的血流量(BF),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胰周淋巴结转移瘤BF平均值为(53.63±10.82)ml·min-1·100 ml-1,良性增生肿大淋巴结BF值为(29.78±7.52)ml·min-1·100 ml-1,差别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MSCT灌注成像法对胰周淋巴结转移瘤的鉴别诊断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评估孤立性肺结节(SPN)良恶性中的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多层螺旋CT扫描并经病理或临床证实的SPN 40例,应用计算机辅助检查或诊断(CAD)分析软件的多平面重建(MPR)、表面投影显示(SSD)、感兴趣体积(VOI)法等三维重建技术对SPN的基本征象进行分析,鉴别其良恶性,胸部CT常规扫描与CAD在SPN影像征象显示率。结果 1 CAD较胸部CT常规扫描,在显示SPN形态特征分叶征、毛刺征、支气管血管集束征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2 40例SPN中,恶性结节28例,良性结节12例。胸部CT常规扫描对SPN诊断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57.5%、53.6%、66.7%、78.9%、38.1%;CAD相应值分别为80.0%、82.1%、75.0%、88.5%、64.3%,均高于胸部CT常规扫描。结论较胸部CT常规扫描,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能够提供更丰富的诊断信息,对评估SPN良恶性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薄层靶成像技术诊断肺部磨玻璃结节(GGN)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7月于怀来县中医医院行64排螺旋CT检查发现并经病理证实的GGN患者76例。其中良性GGN32例,恶性GGN44例。所有患者均行5 mm层厚常规螺旋CT扫描和1 mm薄层螺旋CT靶成像重建。比较良、恶性GGN影像学特征及形态特征,以及64排螺旋CT不同层厚显示效果。结果 良、恶性GGN的分叶征、空泡征、胸膜凹陷征、毛刺征及边缘欠清晰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恶性GGN的形态不规则、形态规则呈圆或椭圆形、斑片状及多结节融合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 mm层厚常规螺旋CT扫描与1 mm薄层螺旋CT靶成像重建对GGN分叶征、空泡征、胸膜凹陷征、边缘欠清晰、毛刺征的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 mm薄层靶成像技术呈现的影像学特征明显优于5 mm层厚常规CT扫描。结论 64排螺旋CT薄层靶成像技术的应用对良、恶性GGN的鉴别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能明显提高早期肺癌的检出率,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结合靶区高分辨率CT (HRCT)及多种重建技术对新发现的孤立性肺结节(SPN)良恶性的诊断价值.方法 直径<3 cm的新发现SPN患者110例,均先行常规胸部CT扫描,然后以结节为中心对靶区行HRCT扫描,再对靶区进行MPR、SSD等技术重建.根据CT所显示的结节大小、内部结构、边缘征、周围征、强化程度及临床资料作出诊断.结果 影像诊断良性结节22例(其中结核球12例、错构瘤6例、肺囊肿3例、硬化性血管瘤1例),倾向良性结节36例,倾向恶性结节26例,恶性结节(周围型肺癌)26例.经病理及临床确诊恶性结节51例,影像诊断为周围型肺癌及倾向恶性结节49例,符合率96.1%;良性结节59例,影像诊断为良性及倾向良性结节56例,符合率94.9%.结论 多层螺旋CT结合靶区HRCT及多种重建技术能够对新发现的SPN良恶性作出客观有效的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