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患者王某,男,20岁,溴厂工人。氯气中毒抢救脱险后半月,遗留咳嗽胸闷、头晕头痛、身重乏力、纳呆。诊见患者精神不振,苔腻略黄,脉濡。证属湿困肺卫,清阳被遏。治宜宣肺除湿、理气开窍。拟方:麻黄6g,杏仁9g,苍术10g,柴胡12g,枳壳9g,薄荷6g,菊花6g,石菖蒲9g,远志9g,木通6g,黄芩12g,甘草6g。水煎服,日1剂。3剂后复诊,头痛、头晕等症大减,唯咳嗽胸闷如故。舌脉同前,上方加麦冬30g以润肺,共进10剂,诸证悉除。  相似文献   

2.
1 病历介绍   患者,27岁,2001年9月20日初诊.患者于1 a前坠地,造成闭合性脑损伤,在某医院救治2个月余,病愈出院.1周后患者自觉头痛头晕,难以忍受,回院复查,诊断为“脑震荡后遗症“.后经中西医多方治疗1 a余无显效,遂转入我门诊部治疗.患者诉1 a来头痛头晕,头痛如刺、如跳,持续难忍,多位于前额及眉棱处.查体:体温37.1 ℃,面色憔悴,唇暗目黑,心肺(-),肝脾未及,头部未触及包块,舌质紫暗,舌边有瘀斑,苔白滑,脉弦而细涩.辨证为久病入络、脑络不通、瘀阻脉络,治宜养血活血、化瘀通络、理气止痛,方用血府逐瘀汤加味:桃仁12 g、红花15 g、当归12 g、川芎15 g、生地10 g、赤芍12 g、牛膝10 g、柴胡10 g、白芷10 g、生甘草12 g.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连服5剂.9月26日二诊:眩晕止,头痛时发时止,时轻时重,痛时无明显固定部位,舌质略暗,脉沉细.前方去桃仁、红花,加黄芪30 g、延胡索12 g以补气生血、理气止痛,继服6剂.10月3日三诊:头痛大减,面色红润,舌质略红,脉沉有力.前方(二诊)去牛膝、柴胡,继服20余剂痊愈.又服血府逐瘀口服液,6个月未见复发.……  相似文献   

3.
经方治验3则     
范喜军 《新中医》2003,35(11):71-71
1 眩晕 刘某,女,35岁,1986年8月5日初诊。患眩晕症1年,曾2次住院,服用多种中西药疗效不显。西医诊断为梅尼埃病;中医诊断:眩晕。方用泽泻汤。处方:泽泻30g,白术12g。水煎,每天1剂,分2次服。3剂后头晕明显减轻,恶心、呕吐止,轻度耳呜,继服3剂,诸症消失。随访近15年未复发。  相似文献   

4.
笔者多年来应用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血管性头痛、乳腺小叶增生、非化脓性肋软骨炎、冠心病心绞痛等病症 ,均收到满意疗效 ,现举例如下。1 血管性头痛王某某 ,女 ,39岁 ,1998年 10月 5日就诊。该患者头痛已 10余年。月经错后 ,经前头痛加剧 ,见月经后逐渐减轻 ,曾在外地医院检查 :脑CT、脑超声、化验等均正常 ,诊为血管性头痛 ,现月经 4 0天未行 ,痛如锥刺 ,眩晕、恶心呕吐、舌质暗边有瘀血点 ,据其脉症为血瘀所致头痛。投血府逐瘀汤加减 :川芎 15 g、桃仁 10 g、红花 5g、牛膝 15 g、柴胡 10 g、生地 15g、当归尾 10g、枳壳 10 g、细辛 5 g、蔓荆子 10g ,日 1剂水煎服 ,服 3剂已行经 ,头痛减半 ,按前方桃仁 5 g、牛膝 10g ,其余不变继服 4剂头痛止。下个月月经前服 7剂 ,第 3个月经前服 7剂 ,共服2 1剂病痊愈 ,随访 2年未复发。2 乳腺小叶增生高某某 ,女 ,37岁 ,2 0 0 0年 8月 2 6日初诊。患者自述 :两乳房内有如桃核大小肿块各 1个 ,病已 5年之多。时大时小 ,大时痛甚 ,有时牵引两背部 ,触之硬压痛 ,推之移动光滑 ...  相似文献   

5.
笔者使用加味增液汤治疗脊髓麻醉后头痛 7例 ,取得满意效果。1 临床资料本组 7例患者 ,女性 5例 ,男性 2例 ;年龄最小 2 3岁 ,最大 46岁。因手术行脊髓麻醉 ,术后患者坐立时均有不同程度的头痛 ,眩晕 ,恶心或呕吐等症状。2 治疗方法加味增液汤 :玄参 15 g,生地 15 g,麦冬 12 g,白芷 60 g,黄芪12 g,党参 12 g。水煎服 ,复渣 ,分 2次内服 ,1剂 /d,连服 3剂。3 治疗结果本组 7例患者 ,首剂后头痛明显减轻 3例 ,连服 3剂后 6例患者的头痛 ,眩晕及恶心呕吐症状消失 ,坐、立、行走如常。 1例 4剂痊愈。4 病案举例黄某 ,女 ,2 6岁 ,1998-0 7因…  相似文献   

6.
吴玉泓  燕忠生 《新中医》2002,34(9):67-68
1 眩晕 陈某,男,70岁,1998年10月12日初诊。因头晕、头痛伴乏力2月就诊。既往有高血压、脑动脉硬化病史近20年。近2月,出现头晕、头痛,动则尤甚,伴乏力,眠差,记忆力减退,纳差,舌暗淡、边有瘀斑、苔薄白微腻,脉细涩。血压18.0/9.33kPa。证属中气亏虚,血脉瘀阻,治以健脾益气,活血通脉。方以补阳还五汤加减。处方:黄芪60g,葛根、当归各30g,茯苓、川芎、赤芍各12g,党参、白术、地龙各15g,天麻、陈皮、半夏各10g,甘草6g。水煎服,每天1剂。服4剂后二诊:乏力、头晕头痛大减,但仍睡眠差。故上方加远志15g,连服半月,诸症消失。  相似文献   

7.
临床集锦     
<正> 芷芩散治治疗方法:白芷、黄芩各30~疗额窦炎60g,水煎早晚分服,每日1剂。加减法:鼻塞流涕者加苍耳子9~12g;兼后头痛者加葛根20~30g;舌质红绛者加赤芍15~30g;舌质紫暗或有淤斑淤点者加川芎9~15g。病案举例:刘某,男,32岁,1987年11月6日初诊。自述前额部头痛2年余,近20余天来因感冒前额头痛加重,两目眶内上角头痛尤甚,伴鼻塞流涕,曾服去痛片、桑菊感冒片、红霉索等药无效。每天早饭后头痛隐隐,至上午9时许头痛加剧,下午头痛渐渐缓解。检查:额窦底壁有明显压痛,舌尖红,舌边有淤点,苔黄腻,脉象略数。诊为:西医:额窦炎;中医:头痛(风热郁肺上蒸)。处方:黄芩60g,白芷60g,苍耳子9g,赤芍15g,川芎12g,水煎早晚分服,每日1剂。11月8日复诊,头痛消失,无鼻塞流涕,窦底壁略有压痛,舌边淤点,苔薄黄,上方去苍耳、赤芍又  相似文献   

8.
验案二则     
刘某,女,27岁,1990年3月24日诊。自诉头晕,头痛绵绵2个月,重则头痛如裂,用安定、安乃近等西药治疗,可暂时缓解症状。伴失眠,心悸,健忘,乏力,血压16/9.5kpa,舌质红,有瘀斑。脉弦涩。中医辨证为血虚血瘀。以菊花茶调散加味:川芎100g,菊花10g,僵蚕6g,细辛12g,白芷10g,荆子10g,全蝎6g,藁本10g,柴胡10g,元胡10g,夜交藤30g,炒枣仁30g。日1剂,水煎服。6剂后,疼痛减轻,双目干涩。将川芎减半,去白芷加何首乌120g,枸杞子30g,白芍20g再服6剂,疼痛已止。以当归、川芎、白芍各30g,荆子、柴胡、藁本各10g,细辛3g,甘草6g,继服6剂,以固  相似文献   

9.
一、厥阴头痛例1:韩××,男,42岁,1958年2月6日初诊。因冒雨雪,遂致头痛连脑,尤以巅顶痛剧,目眩畏光,面色苍白,干呕吐白色涎沫,四肢欠温,舌淡、苔白腻而滑,脉沉细弦。证属厥阴头痛。治宜温中散寒,降逆止呕。处方:潞党参12克,姜半夏15克,吴茱萸、陈皮、生姜各9克,大枣3枚。服三剂。 9日二诊:药后,呕吐止,头痛目眩大减,四肢转温,病情向愈。拟守原方加茯苓9克,甘淡渗湿。服五剂。 15日三诊:药后诸恙已瘥。唯感纳谷欠少。遂予四君子汤加味以调理之。随访二年,未见复发。  相似文献   

10.
1 美尼尔病张某某 ,女 ,5 2岁 ,干部 ,1997年 5月 30日初诊。头晕、目眩 4天。患者素有头晕病史 ,近日因劳累复发。头晕目眩耳鸣、平卧及闭目皆晕 ,且伴恶心、呕吐 ,晕甚心下悸动 ,肢体不温 ,背冷 ,腰痛 ,夜尿多 ,大便正常。舌质淡、苔白厚 ,脉沉细弱。BP :15 / 10kPa。心电图大致正常 ,脑CT检查未见异常。确诊为美尼尔病。证属阳虚寒盛 ,浊阴上淫。治以温肾壮阳 ,散寒利水。用真武汤加味。药用 :制附子 (先煎 )、茯苓各 12 g ,白芍、生姜各 6g ,炒白术15 g ,泽泻 30 g。每日 1剂 ,水煎服。服药 3剂 ,头晕已愈 ,仍感乏力 ,肢体不温 ,心下…  相似文献   

11.
奇症两则     
<正> 大便时阴道流血尹某,女,35岁。1984年6月16日初诊。连续两个月经期后,每次大便则阴道流血3天,血色鲜红、量多,并伴有头痛发热、鼻塞,时头晕乏力,大便干。上个月经用青、链霉素后血止,本次复用青、链霉素无效。以往月经周期正常,量多色红无块,白带不多。妇科检查无异常发现,舌红苔薄黄,脉弦数。证属热入血室,血热妄行,治宜养血祛风,凉血止血,处以四物汤加减:当归30g,白芍30g,生熟地各30g,川芎9g,茯苓30g,续断15g,荆芥10g,甘草6g,黄芪15g,柴胡12g,大黄12g,地榆15g。水煎日服1剂。二诊:服药3剂后腰痛寒热消失,大便时阴道流血仅点滴,便稀,上方去大黄加艾炭12g。3剂。三诊:1月22日便时已基本无血,大便干,舌色正常苔白,脉数,上方去荆芥,黄  相似文献   

12.
产后腰痛     
周某某,女,25岁。职工。1985年7月4日初诊。患者产后2天即出现腰部疼痛,转侧、俯仰受限,伴头晕、心悸,手足麻木,唇舌淡白,脉沉细。病已3日。证属气血亏损,肾失所养。治宜调和气血。方用桂枝汤加味:桂枝9克白芍12克当归12克炙甘草6克生姜9克红枣4枚。2剂,日1剂,水煎服。服1剂后痛减大半,2剂疼痛消失,后未复发。  相似文献   

13.
<正> 治疗方法 头痛速愈汤基本方:川芎30g,生地黄20g,白芷、僵蚕、当归各10g,细辛4g,全蝎、生甘草各6g,蜈蚣2条。如伴眩晕者加天麻10g;伴烦躁易怒者加龙胆草6g;凡偏头痛患者,在头痛发作期间服上方每日1剂,浓煎两遍,去渣取汁约1000ml,混匀,分2次服,连服4d为1疗程。  相似文献   

14.
1 眩晕案林某某 ,女 ,35岁 ,1995年 8月 5日诊。患者 1a前因脑外伤后致头痛头晕 ,时发时止 ,平素少食乏力 ,视物昏花 ,发作时头目昏眩 ,恶心呕吐。经西医检查诊为脑外伤综合症。发作时静滴甘露醇症状有所减轻 ,但时有发作。诊见面色、口唇紫暗 ,面部、眼睑浮肿 ,舌红暗体胖大 ,苔白厚腻 ,脉迟涩。证属湿瘀互结 ,方用当归芍药散方。处方 :当归、泽泻、川芎各 30 g,白芍、茯苓、白术各 2 0 g,水煎服每日 1剂。服药 5剂后眩晕减轻 ,头痛消失 ,未见恶心呕吐。继服 6剂 ,眩晕消失 ,面部眼睑浮肿均消失 ,它症亦明显减轻 ,原方各药量减半继服 1个…  相似文献   

15.
1 病历介绍患者 ,女 ,4 5岁 ,2 0 0 2年 4月 15日就诊。6个月前高空作业时因梯子滑脱从高空摔下 (背及头枕骨着地 ) ,当时昏迷近 1h ,双耳出血 ,头CT示枕骨骨折 ,15d后一般症状好转 ,但遗留失眠、头晕、头痛及耳鸣症状 ,每天只能睡 3~ 4h ,后经西医对症治疗未见好转而求中医治疗。根据其病因、症状诊为瘀血性头痛 ,给予通窍活血汤加减。药物组成 :麝香 (冲服 ) 0 .0 8g、桃仁 9g、红花 9g、川芎 10 g、老葱 9g、生姜 9g、赤芍 12 g、水蛭 0 .5 g、鳖甲 15g、延胡索 6 g、茯神 10 g、远志 15 g。服 5剂后每日能睡 7~ 9h ,头痛稍减轻 ,继…  相似文献   

16.
李杰 《陕西中医》2007,28(9):1239-1239
1偏头痛 李某,男,45岁,干部。2001年11月10日初诊。患者左侧偏头痛二月余,疼痛为发作性胀痛,伴有恶心、视物不清及头晕,但头晕时无周围屋物旋转之感。每当精神紧张或情绪激动时易发作,且时间不定。舌边尖红、苔薄黄,脉弦细。辨证为少阳头痛。方用本方加减:柴胡24g,半夏、茯苓、葛根各12g,党参、生姜各9g,大枣4枚。水煎分二次服。3剂。二诊:患者服上药3剂之后头痛即止,也不再头晕。但视物仍觉模糊,视力容易疲劳,  相似文献   

17.
气陷案3则     
1 眩晕案某女,75岁,1986年5月4日就诊,患者述近日头昏眼花,视物旋转,不敢行动,气短乏力,嗜卧汗多,食纳尚可,尿频,色量正常,大便软。曾以“感冒”服用发汗药物不效而求治。诊其两寸脉浮大无力,舌质淡红,苔薄润。患者年老体弱,中气不足,中气不能上荣而发眩晕;疲乏、气虚、汗多嗜卧,动则更甚乃气虚之证,故头昏眩晕以发汗治之不效,诊断为眩晕(中气下陷型)。治宜补益中气,升阳举陷,处方以补中益气汤加减:药用生黄芪20g,当归10g,升麻6g,柴胡6g,党参15g,白术10g,陈皮6g,甘草6g,枳壳6g,天麻6g。3剂,水煎温服,日1剂。服3剂后,患者头昏眩晕明显减轻,前方又予以3剂续服,6剂后患者头昏眩晕除,唯稍有气短乏力,更以四君子汤加减6剂调摄而愈。 2 便秘案某女,67岁,1985年8月12日患者因1周未大便,服用果导片无效,又发腹胀头昏眩晕而就  相似文献   

18.
山豆根中毒1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病例摘要汤某某,女,46岁。因患咽炎,按1998年元月《文摘报》介绍治咽炎良方试服。方药为:归尾9g 白芍9g 玄参9g 山豆根9g 甘草6g 射干6g 。服3剂后,咽炎好转,继又服5剂,自我感觉良好。第3次按原方又配了8剂,于6月26日晚煎了1剂,将头煎二煎合并于当晚9点一次服完。服后大约10~15min,即胸闷恶心,手足发冷,全身冒冷汗,自觉头轻足重,头痛眩晕,下腹部隐隐作痛,立即出现喷射性呕吐,继而腹痛腹泄,四肢无力,视物模糊,呕吐不止,甚至连饮水都呕吐,连续腹泄6次,泄下水样便,大汗淋漓,脸色苍白,全身颤抖,继则全身不能动弹,失语,但自觉神志清楚,…  相似文献   

19.
笔者根据更年期综合征患者的不同表现 ,按照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 ,将本病分为阴虚火旺型、阴阳两虚型、肝气郁结型 3型进行治疗。1 阴虚火旺型例 1:杨某 ,女 ,4 8岁。月经不调半年 ,近 2月出现颜面阵发性轰热汗出 ,每天发作十余次 ,头晕耳鸣 ,寐差心烦 ,口干 ,手足心热 ,腰酸 ,舌红少苔 ,脉细数。治以六味地黄丸加味 :熟地 2 4g,山茱萸 12g,山药 12g ,牡丹皮 9g ,泽泻 9g,茯苓 9g,炒酸枣仁 30g ,白薇 10g ,白芍 2 0g ,地骨皮 10g ,黄连 6g ,龙骨、牡蛎各 30g。每日 1剂 ,水煎服。服上方 10剂 ,患者自觉症状明显减轻。再服 10剂 ,诸症消失。…  相似文献   

20.
张某,男,60岁,工人。1991年10月9日来诊,近日自感心悸气短,头晕,不欲饮食,面色少华,舌淡少苔,脉迟缓。血压19/11Kpa。心电图:窦性心动过缓,心率50次/分。证属心阳不振,心血不足。法当温阳散寒以助心气,方用葛根汤加味:葛根30g,桂枝15g,麻黄15g,干姜15g,大枣15g,炙甘草10g,山药20g。3剂,水煎服。 10月12日复诊,服3剂后自觉病情好转,心率61次/分。继服原方5剂,心悸头晕已减,食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