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腹部手术患者由于手术创伤及术后无法在短期内恢复正常饮食 ,易出现营养不良。由营养不良引起的一系列生理和病理变化是导致病人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率增高的主要原因。术后早期肠外营养 (PN)有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 ,促进机体康复 ,但其价格贵 ,易引起感染、代谢性并发症、肠粘膜屏障受损等问题。而肠内营养因具有符合生理状态、有助于胃肠道结构和功能恢复以及经济等优点而日益被广泛采用 ,与之相关的研究亦不断深入。本文对腹部术后患者早期应用含膳食纤维肠内营养制剂的可行性、安全性和临床效果进行探讨。资料与方法1 观察对象  1998~ …  相似文献   

2.
膳食纤维在胃肠道肿瘤术后肠内营养中应用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探讨膳食纤维(DF)在胃肠道肿瘤术后病人肠内营养中的应用及其对腹泻的影响.方法:将32例胃肠道肿瘤术后病人,分为含膳食纤维肠内营养组(FSF组)和不含膳食纤维肠内营养组(FFF组),每组16例.于肠道功能恢复后开始行肠内营养支持,连续6天.观察病人腹胀、腹痛、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使用Hart and Dobb腹泻量表记录每天排便情况.术前及肠内营养结束后第2天,空腹测定血常规、肝肾功能、前清蛋白、转铁蛋白.结果:两组病人腹泻评分最高都出现于肠内营养第4天,FSF组平均评分和总腹泻天数均低于FFF组(P<0.05),腹泻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FSF组腹胀发生率较FFF组高(P<0.05).两组术后清蛋白、前清蛋白、转铁蛋白和淋巴细胞总数均有显著下降(P<0.05),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胃肠道肿瘤术后病人含DF肠内营养,对维持机体重要脏器功能和营养状态与不含DF肠内营养效果相似,但耐受性更好,可缩短肠内营养过程中腹泻天数、降低腹泻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3.
膳食纤维与肠内营养   总被引:23,自引:3,他引:23  
膳食纤维(dietaryfiber,DF)一词始见于Hipsley(1953)“膳食纤维与妊娠毒血症”一文,其称经流行病学调查,证实妊娠毒血症与膳食中的植物细胞壁(含DF)有关。当时并未引起人们普遍的关注。以后,陆续发现富含水果与蔬菜的膳食具有降低胆...  相似文献   

4.
膳食纤维与肠内营养(续)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2.3有机物的吸附DF的油脂结合力(oil-bindingcapacity,OBC)系将干样品置于过量的油脂中,经离心或过滤后,增加的重量即为OBC。蔬菜与水果的OBC较低(<2g/g),而谷物稍高(3~4g/g)。油脂吸附的机理尚不了解,可能与木质...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估新生儿高位消化道畸形手术矫治后实施早期肠内营养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儿童医院新生儿外科收治的85例十二指肠、空肠先天性梗阻新生儿术前、术中和术后诊疗过程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开展早期肠内营养将患儿分为两组,术中经鼻放置肠营养管、术后开展早期肠内营养组[早期肠内营养组(EEN组),n =37],术中未放置肠营养管、待胃肠功能恢复开展经口喂养组(对照组,n=48);比较两组患儿胎龄、出生体质量、手术年龄和时间、住院时间、全静脉营养持续时间、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经口喂养时间、术后经口喂养达40 ml/3 h的时间)、住院费用、并发症、营养指标、生长发育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术前两组胎龄、出生体质量、手术年龄、疾病分布、营养指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EN组手术时间(110.5±14.9) min、术后经口喂养时间(11.7±4.2)d与对照组(110.0±15.3) min、(12.3±2.9)d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871、0.508,均P>0.05);EEN组术后初次排便时间、经口喂养达40 ml/3 h的时间、全静脉营养持续时间、住院时间分别是(50.1±16.6)h、(17.9±6.0)d、(14.5±5.5)d,(19.4±6.2)d,均比对照组(60.4±21.3)h、(21.3±7.5)d、(17.8±7.5)d, (23.1 ±8.3)d显著缩短,且住院费用(20 022.7±4 615.1)元与对照组(23 036.4 ±5 877.7)元比较显著减少(t值分别为2.885、2.238、2.281、2.266、2.567,均P<0.05);EEN组无肠穿孔、肠扭转、堵管等置管并发症发生,无粘连性肠梗阻发生,无呕吐、胆汁淤积发生;对照组术后功能性肠梗阻3例、粘连性肠梗阻3例,呕吐、胆汁淤积发生率比EEN组显著增加(P<0.05).术后平均随访时间为1.8年(6个月~3年),两组生长发育指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先天性十二指肠、空肠畸形新生儿经鼻肠营养管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方法简单,无创伤,并发症少,静脉营养应用时间短,有助于新生儿肠功能恢复,提高喂养耐受性,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6.
老年消化道肿瘤病人术后肠内免疫营养的作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通过手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EN)支持,观察免疫营养对老年消化道肿瘤病人的营养和免疫调节作用,探讨肠内免疫营养促进病人康复的机制. 方法: 选择76例老年消化道肿瘤病人,分为对照和实验两组,其中实验A组用肠内营养混悬液(士强);实验B组用整蛋白纤维型肠内营养混悬液(能全力);对照组根据肠功能恢复情况给予普通流质.实验组术后第2天起,给予肠内营养125.52 kJ/(kg*d),连续7天,分别检测各项营养和免疫指标;用RT-PCR法检测各组病人手术前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白细胞介素-1(IL-1α)、IL-2、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mRNA表达水平变化. 结果:实验组病人体重(BW)、肱三头肌皮皱厚度(TSF)、清蛋白(Alb)和转铁蛋白(TRF)等营养指标下降量显著减小.实验A组总蛋白(TP)、TRF更接近术前水平,CD4 细胞、IgM、IgA显著上升;实验B组 CD4 细胞、IgM上升.实验组外周血PBMC、IL-6、TNF-α mRNA上升水平显著降低,实验A组IL-1α、IL-2 mRNA上升水平低于实验B组. 结论:老年消化道肿瘤病人术后早期给予免疫营养支持,可提高结构蛋白质合成,减少促炎症介质mRNA合成,可能减轻术后炎症反应的程度,改善免疫功能,为病人术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防治提供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消化道手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消化道手术后早期进行肠内营养支持的可行性、安全性及临床效果。方法外科消化道手术后病人分成两组,肠内营养组接受能全力肠内营养,普通输液组接受以葡萄糖供能为主的治疗,共7天。术后第1天(应用前)和术后第8天测定血浆蛋白,肝肾功能、血糖、电解质、淋巴细胞计数,IgG、IgA、IgM,体重。临床观察肛门恢复排气时间,营养支持期间有无腹胀、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结果肠内营养组血白蛋白,前白蛋白术后第8天明显增高,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肛门恢复排气时间,肠内营养组明显提前,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两组体重术后均有下降,研究组下降幅度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它生化指标均在正常范围。肠内营养组不良反应发生率7.86%。结论术后早期肠内营养能促进胃肠功能恢复,改善营养状态,并且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含膳食纤维(DF)的EN对于胃癌病人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方法: 将60例胃癌病人随机分为TPN组和EN组,EN组再分为要素膳EN组(百普素组)和含膳食纤维EN组(能全力组),每组20例.试验周期为7 d.术后第1天开始给予等氮、等热量的营养支持1周.检测术前和术后第8天病人的体质量、血清ALB、TF和累计氮平衡等营养指标,并同时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IL-2受体)和NK细胞等细胞免疫指标以及IgG、IgM、IgA、补体C3、C4、CH50和CRP等体液免疫指标. 结果: 三组病人术后第8天体质量均较术前明显下降(P<0.001),组间无差异.三组病人血清ALB水平术后第8天均明显下降,但EN组较TPN组下降幅度小(P<0.05).累计7 d氮平衡TPN组为-(23.4±10.3) g,百普素组为-(24.14±15.36) g,能全力组为-(23.66±13.44) g,组间无明显差异.EN组CD3、CD4、CRP和IgM水平明显提高;TPN组NK细胞水平明显下降,而IgA水平明显升高. 结论: 胃癌病人术后早期进行EN是安全、可行、有效的.膳食纤维有助于术后病人肠道功能及早恢复.EN支持对改善病人术后营养状况和细胞免疫功能方面优于TPN.  相似文献   

9.
含膳食纤维肠内营养在肠外瘘病人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目的;观察肠内营养对肠外瘘病人的疗效,以及含膳食纤维肠内营养对肠道习惯改变的作用。方法;对31例肠外瘘病人随机分组,双盲研究,分为对照组,含单一DF组和含混合DF组。测定血生化,营养学指标及排便情况来反映营养支持效果及肠道习惯的改变。结果:显示EN在肠外瘘病人能达到营养支持目的,防治长期全肠外营养所致胆汁淤积。  相似文献   

10.
消化道肿瘤手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疗效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消化道肿瘤手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安全性,比较手术后短期应用要素制剂爱伦多的肠内营养与标准肠外营养支持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序贯疗法”优化手术后早期肠内营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肠内营养较肠外营养更符合生理,具有保护肠屏障功能、肝功能和免疫功能,促进胃肠道功能及蛋白质合成,降低应激反应及胰岛素抵抗,降低感染并发症和医疗费用等重要作用和优势。肠内营养实施的关键是对肠内营养适应证、并发症和禁忌证的认识,以及对肠内营养制剂、置管途径及器械装置配套的合理选择。为增加手术后肠内营养耐受性,降低并发症,提高营养支持治疗效果,提出了肠内营养临床应用新方法一手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序贯疗法”。  相似文献   

12.
肠内营养较肠外营养更符合生理,具有保护肠屏障功能、肝功能和免疫功能,促进胃肠道功能及蛋白质合成,降低应激反应及胰岛素抵抗,降低感染并发症和医疗费用等重要作用和优势.肠内营养实施的关键是对肠内营养适应证、并发症和禁忌证的认识,以及对肠内营养制剂、置管途径及器械装置配套的合理选择.为增加手术后肠内营养耐受性,降低并发症,提...  相似文献   

13.
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目的 :探讨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可行性、安全性和临床疗效。 方法 :食管癌病人 4 0例随机分为早期肠内营养组 (EEN)和传统肠内营养组 (TEN) ,每组 2 0例。所有病例在术后第 1、5、9天分别测定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 (PA)、转铁蛋白 (TF)和淋巴细胞计数 (TLC) ,临床观察生命体征、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以及各种不良反应。 结果 :所有病人在研究期无死亡 ,无严重并发症 ,无明显肝肾功能改变。EEN组较TEN组PA和TF水平以及外周血TLC都明显升高 (P <0 .0 5 ) ;血清Alb水平未见明显改变 ;肛门排气时间较TEN组早 (P <0 .0 5 )。结论 :食管癌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支持安全可行 ,既能改善营养状态 ,维护和促进胃肠道功能 ,又能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4.
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经肠营养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1998年6月至1999年6月因胃癌行全胃切除术病人,术后经鼻空肠营养管输注要素饮食进行早期肠内营养30例,观察营养指标及并发症。结果:术后早期经肠营养支持后与营养支持前比较,TSP,AMC,TRF,TLC,DCH,CD4/CD8显著增高,伤口均一期愈合,少数病人出现腹胀、腹泻、恶心、但经调整滴速及浓度后症状可以控制,病人能耐受。结论:认为全胃切除  相似文献   

15.
食管、贲门癌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应用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目的:探讨食管、贲门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可行性、安全性和临床效果,并与常规补液作一比较。方法:42例食管、贲门癌病人术后第1天随机分为肠内营养(EN组,n=24)和普通输液(对照组,n=18)两组,并分别在营养支持前后各测定一次体重、肝肾功能、血糖、电解质、血清蛋白、血红蛋白、免疫球蛋白,临床观察生命体征、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及各种不良反应。结果:两组病例在观察期间无死亡、无严重并发症,肝肾功能无明显变化。EN组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和转铁蛋白水平营养支持后明显升高(P<0.01),体重下降减慢。同时EN组肛门恢复排气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结论:食管、贲门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安全、可行,在改善机体营养状态方面有显著作用,并可促进和维护胃肠道功能,且费用较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EEN)与延迟肠内营养(DEN)对重型颅脑损伤术后病人并发感染的影响.方法:将85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随机分成EEN组和DEN组,分析两组病人术后感染的发生率、持续时间和部位等与结局有关的参数,并比较两者问的差异. 结果:两组病人术后感染发生率和感染持续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营...  相似文献   

17.
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早期肠内营养支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通过对15例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病人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探讨SAP时早期肠内营养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对我院普通外科2002年4月至2003年6月间15例SAP病人在入院3~5天时放置空肠螺旋管,在到达空肠后,进行肠内营养支持.观察病人的一般情况、营养状况、免疫功能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等.结果:11例病人在置管2~3天后到达空肠,3例置管第4天时在X线透视辅助下置入空肠,1例在置管第4天时在内镜辅助下进入空肠.所有病人对早期肠内营养耐受良好,无胰腺炎复发,而且肠内营养开始后1~2周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与营养支持前比较明显好转,无胰腺坏死组织继发感染的发生.结论:对SAP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是可行、安全和有效的,能改善SAP病人的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8.
早期肠内营养对胃癌术后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观察早期胃肠内营养(EEN)对胃癌病人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将150例胃癌术后的病人分为两组,其中试验组82例施行EEN,对照组68例未施行EEN.分别对两组病人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血清清蛋白、前清蛋白、转铁蛋白,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以及血清谷丙转氨酶、胆红素、尿素氮、肌酐、血糖、胆固醇和三酰甘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50例病人术后出现并发症21例,其中试验组5例(6.1%),对照组16例(26.2%),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试验组血清清蛋白、前清蛋白、转铁蛋白和血脂在术后第9天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试验组病人术后排气和排便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两组病人术后肝肾功能、血糖均无显著差异.结论:早期胃肠内营养支持能明显减少胃癌病人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并能显著改善术后的营养不良状况.  相似文献   

19.
刘爱宁  周晖 《肠外与肠内营养》2008,15(5):278-280,284
目的:评价EEN对大面积脑梗死病人治疗的有效性. 方法:将61例大面积脑梗死病人随机分成EEN组和对照组.比较病人入院后3周的病死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和营养状况等. 结果:EEN组病死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营养状况优于对照组. 结论:早期给予EN,可降低大面积脑梗死病人的病死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机体营养状况,促进机体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病人应用早期肠内营养(EEN)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将43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病人随机分为EEN组(n=23)和全肠外营养(TPN)组(n=20)。观察两组病人的营养状况、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费用、肠蠕动恢复时间和肠道菌群的变化。结果:EEN组病人术后第7、14天血清清蛋白和转铁蛋白降幅均显著减少(P<0.05),术后第21天体重指数(BMI)基本恢复至术前水平。而TPN组病人恢复BMI时间>21 d,切口感染率、术后出血发生率高于EEN组(P<0.05)。住院时间和费用、肠蠕动恢复时间亦显著增加(P<0.05),与TPN组比,EEN组病人需氧菌数量显著降低,而肠道有益菌群数量显著增加。结论:胰十二指肠切除病人术后早期给予EN,能显著改善病人的营养状况,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和降低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