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 观察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对羟苯磺酸钙治疗前、后的眼底及视力变化.方法 选择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72例,分为治疗组(n=36)和对照组(n=36).所有患者在血糖控制平稳的情况下,治疗组加用羟苯磺酸钙6个月,比较服药前后视力、眼压、散瞳眼底变化.结果 治疗组视力恢复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眼底改善者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羟苯磺酸钙具有改善和稳定DR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羟苯磺酸钙结合葛根素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期间收治的糖尿病视网膜病患者98例。在良好控制血糖的基础上,通过对比观察羟苯磺酸钙结合葛根素注射液的治疗效果。结果:羟苯磺酸钙结合葛根素注射液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显效26例占49.1%,有效17例占32.1%,无效10例占18.9%,总有效率达81.1%。显著好于常规治疗组。结论:羟苯磺酸钙结合葛根素注射液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可显著改善糖尿病患者眼底微血管病变,改善患者的视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枸菊明目汤联合羟苯磺酸钙治疗非增值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志愿受试者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两组均进行糖尿病基础治疗,对照组予以口服羟苯磺酸钙胶囊,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枸菊明目汤,治疗3个月,对比分析治疗前后眼底评分及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后,两组眼底评分均降低,治疗组总体有效率为90.0%,对照组为81.7%,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枸菊明目汤联合羟苯磺酸钙治疗NPDR可显著改善患者眼底病变,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复方血栓通治疗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方法将78例Ⅰ~Ⅲ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给予羟苯磺酸钙,500mg/次,1d3次,治疗组同时服用复方血栓通3粒/次,1d3次,疗程均为6个月。通过眼底检查及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视力及视野观察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82.5%优于对照组52.6%,(P<0.05)。结论复方血栓通与羟苯磺酸钙联合应用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能更有效地改善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的缺血缺氧状态,促进视网膜微血管瘤的吸收,疗效较单用羟苯磺酸钙更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析芪明颗粒与羟苯磺酸钙在治疗非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6年6月本院接收的96例非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46例单纯给予羟苯磺酸钙治疗,实验组5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服用芪明颗粒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患者视力变化情况、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高脂血症(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等各项血脂指标的改善情况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血脂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的总有效率与视力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且实验组患者LDL-C、TC、TG、HDL-C血脂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芪明颗粒与羟苯磺酸钙联合治疗非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的疗效显著,有助于提高患者视力,防止眼部病变,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以益气养血、滋阴明目为组方原则的芪明颗粒联合羟苯磺酸钙胶囊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非增殖期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3年2月门诊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86例,按随机对照的原则分为两组,各43例。试验组给予芪明颗粒联合羟苯磺酸钙胶囊治疗,对照组给予羟苯磺酸钙胶囊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视力及视网膜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试验组视力恢复程度、眼底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0.7%,对照组为69.8%,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204,P=0.028);两组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现不良反应。结论:芪明颗粒联合羟苯磺酸钙胶囊治疗对促进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视力提高、眼底出血、渗出的吸收比单纯羟苯磺酸钙胶囊治疗更有效;其在疾病疗效、主要症状体征、实验室指标及安全级别方面,优于单纯应用羟苯磺酸钙胶囊,值得在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羟苯磺酸钙胶囊在糖尿病背景性视网膜病变中的作用.方法将我院门诊经散瞳眼底照相确诊的糖尿病背景性视网膜病变8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6例和对照组40例,常规给予改善微循环和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治疗组加用羟苯磺酸钙胶囊治疗,疗程1年,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羟苯磺酸钙胶囊是治疗糖尿病背景性视网膜病变的有效药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羟苯磺酸钙胶囊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疗效。方法:将2型糖尿病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6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采用复方丹参片治疗,治疗组33例采用羟苯磺酸钙胶囊治疗,疗程为4个月。观察两组病例用药前后眼底病变及视力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眼底病变、视力改善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羟苯磺酸钙胶囊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疗效显著,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复方丹参滴丸以及羟苯磺酸钙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临床应用疗效。方法收集本院糖尿病有视网膜病变患者70例,随机的均分为用羟苯磺酸钙治疗组(对照组),用羟苯磺酸钙联合复方丹参滴丸治疗组(观察组)。两组患者分别治疗4个月后,观察并分析患者的视野变化、眼底病变、不良反应、复发的情况,并检测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血糖、血脂与血压的控制水平。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病情均有所改善;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眼底出血斑、视野灰度、血管瘤等治疗效果显著(P<0.05);糖化血红蛋白、血糖、血压与总胆固醇的控制均有所改善,未见不良反应发生,且复发率也低。结论用复方丹参滴丸联合羟苯磺酸钙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疗效优于单用羟苯磺酸钙。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羟苯磺酸钙胶囊联合眼底激光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效果。方法:选取86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实施眼底激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羟苯磺酸钙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视标总个数均有所提高,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黄斑厚度均有所下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视网膜出血、渗出、水肿吸收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羟苯磺酸钙胶囊联合眼底激光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效果优于单纯眼底激光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实用性随机对照试验及其方法学特征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实用性随机对照试验的概念和背景,以及它与解释性随机对照试验方法的区别,并针对国际上典型案例举例解析,进一步探索实用性随机对照试验方法学的特征。以期为根据中医临床特点寻找合适的疗效评价方法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2.
半夏泻心汤治疗慢性胃炎随机对照试验的Meta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国春 《循证医学》2004,4(1):14-21
目的 评价半夏泻心汤治疗慢性胃炎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采用Cochrane循证医学系统评价方法,检索Cochrane图书馆、Cochrane另证医学领域试验注册数据库,MEDLINE、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以及BIOSIS等数据库。收集比较半夏泻心汤与安慰剂、非特异性治疗、其它中药治疗或西药治疗的随机与半随机对照试验。数据采用Cochrane协作网专用软件RevMan4.1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有18篇随机对照试验1886名病人满足纳入标准。所有试验普遍质量不高,未发现双盲试验。“倒漏斗”图显示不对称,提示存在发表偏倚。与得乐冲剂、非特异性疗法比较,半夏泻心汤在症状和体征改善及抗幽门螺杆菌方面有效,与雷尼替丁、三九胃泰比较,半夏泻心汤对症状和体征改善有效。试验未发现严重的副作用。结论 由于存在发表偏倚且文献质量普遍低,尚不能提供半夏泻心汤治疗慢性胃炎疗效的循证医学证据。  相似文献   

13.
针刺减肥的随机对照试验方法学和报告质量评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评价全世界针刺减肥的随机对照试验的方法学质量和报告质量.方法没有语言限制地系统、全面检索全世界针刺减肥的随机对照试验文献,利用循证医学的质量标准对试验的方法学进行评估;并参照CONSORT和STRICT清单对试验报告的质量进行评估.结果共获得7篇随机对照试验.1篇方法学质量等级为A,2篇方法学质量等级为B,4篇方法学质量等级为C.所有随机对照试验的报告质量等级均为C.结论目前全世界针刺减肥的随机对照试验质量不高,尚不能为临床实践提供强有力的证据.针刺减肥的随机对照试验报告写作质量差,不能充分反映试验所有有用的信息.  相似文献   

14.
正大肠癌是一种世界性的恶性肿瘤,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生活习惯及饮食结构的改变,尤其是高蛋白饮食比例的增加,大肠癌已成为我国发病率上升最快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其在恶性肿瘤中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居第4位和第5位~[1]。手术治疗是目前治疗大肠癌最主要的手段,化疗是术后最重要的治疗措施。《脾胃论》曰:"元气之充足皆有脾胃之元气无所伤,而后能滋养元气,若胃气之本弱,饮食自倍,则脾胃之气既伤,而元气亦不能充。"这说明脾  相似文献   

15.
目的:系统评价酸枣仁汤加减方治疗失眠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的疗效。方法:检索酸枣仁汤加减方治疗失眠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筛选合格研究,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 Man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检索到符合纳入标准的临床对照试验文献13篇。Meta-分析结果显示总有效率OR合并=3.12,其95%CI为(2.26,4.30),合并效应量的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6.96,P〈0.01),可认为酸枣仁汤加减方治疗失眠相对对照组而言有效。漏斗图分析基本对称,敏感性分析显示结果较稳定。结论:酸枣仁汤加减方治疗失眠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6.
季黎明  伍彩霞  王敏 《河北医学》2008,14(11):1276-1279
目的:探讨羟苯磺酸钙和缬沙坦联合治疗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肾脏保护作用.方法:将64例合并早期糖尿病肾病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给予羟苯磺酸钙(A组)、缬沙坦(B组)、羟苯磺酸钙联合缬沙坦(C组)治疗12周,观察治疗前后平均动脉压(MAP)、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尿白蛋白排出率(UAER)、血液流变学等各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3组UAER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C组下降更为显著(P<0.05);A组、C组红细胞聚集指数、全血高切粘度、全血低切粘度、血浆比粘度、纤维蛋白原及血沉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P<0.05).结论:羟苯磺酸钙和缬沙坦联合治疗具有良好的肾脏保护作用,是早期糖尿病肾病的有效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三氧化二砷(arsenic trioxide,ATO)与全反式维甲酸(all-trans retinoic acid,ATRA)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eytic leukemua,APL)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检索Cochrane图书馆及其临床对照试验数据库、MEDLINE、EMBASE、CBM、CNKI和CMAC,并辅以手工检索,检索时间截至2009年3月.获取比较ATO和ATRA治疗APL疗效的随机对照试验文献,以完全缓解率、总生存率、无病生存率、治疗开始到获得缓解的时间、复发率、病死率及治疗相关副反应为结局评价指标,使用Cochrane协作网Revman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鉴定并纳入4项随机对照试验研究(RCT),共包括243例APL患者,研究的偏倚风险评估全部为中等程度偏倚,研究目的均为比较ATO与ATRA治疗APL的疗效和副反应发生情况.Meta分析结果显示,ATO与ATRA治疗初治APL比较,针对CR、复发率、病死率等结局指标差异尤统计学意义(P>0.05),以上各结局指标的比值比(OR)及其95%C1分别为0.96(0.50~1.86)、0.86(0.45~1.63)和1.15(0.45~2.95);开始治疗到获得CR的时间结局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数差值及其95%CI为0.60 d(-12.34~13.53);无病生存率的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风险比率(HR)及其95%CI为2.76(0.71~10.66).针对肝功能异常发生率结局指标比较的OR及其95%CI为3.03(1.25~7.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Meta分析结果提示,采用ATO治疗初治APL患者与ATRA疗效相当,但ATO可能导致肝功能异常的发生率增加.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胰管内放置引流管的随机对照试验(RCT)进行 Meta分析。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Medline、Embase、Cbmdisc的随机对照试验,利用统计软件为 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4.2.10分析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胰管内放置引流管与不放置引流管在胰瘘发生率等方面的结果。结果通过阅读文献、全文,按照纳入排除标准和排除标准,筛选出3篇符合标准的RCT 542例患者。胰管内放置引流管组较不放置引流管组胰瘘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3),其他手术并发症、围手术期死亡率、住院时间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胰管内放置引流管能降低胰瘘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系统评价葛根素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检索葛根素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文献资料,采用Jadad量表进行质量评价,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 Man 5.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有37篇文献(2 626例患者)被纳入研究,葛根素治疗组在心绞痛临床症状改善和心电图疗效方面,优于对照组,合并RR值分别为1.31和1.40;95%可信区间分别为[1.25,1.36]和[1.31,1.49]。结论:现有证据表明葛根素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但由于随机对照试验的方法学质量较低,今后尚需设计严格的随机对试验加以证实。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针刺与激素治疗贝尔麻痹急性期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检索PubMed、Cochrane图书馆、CBM数据库、CNKI数据库等收集针灸治疗贝尔麻痹急性期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以Cochrane系统评价手册4.26结合Jadad进行质量评价,统计学分析采用RevMan 4.2.6。结果:4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共316例患者。Meta分析显示针刺治疗贝尔麻痹急性期对照激素为主治疗,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合并RR[随机效应模型]=1.11,95%CI(0.99,1.25),Z=1.80,P=0.07。结论:针刺较激素予贝尔麻痹急性期治疗治愈率尚无差异,但可能有缩短疗程的趋势,需要高质量的证据进一步证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