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蒲金口服液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大鼠自由基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通过蒲金口服液对缺氧缺血新生大鼠脑组织自由基的影响 ,探讨急性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发病机制和化痰活瘀治疗的作用机理。方法 :采用 7日龄SD大鼠结扎右侧颈总动脉和置入低氧环境中诱发的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模型 ,于造模后即刻、2h、4h、6h、8h、1 0h ,将 1日药量共分为 6次灌胃 ,造模后 2 4h处死大鼠 ,取右侧顶枕区脑组织制成 1 0 %脑组织匀浆 ,用可见光分光光度计通过比色法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丙二醛 (MDA)含量。结果 :蒲金口服液高剂量组与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模型组相比 ,有极显著差异 (P <0 .0 1 ) ;蒲金口服液高剂量组与达纳康组相比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蒲金口服液高剂量组能显著升高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大鼠脑组织中SOD水平 ,降低MDA含量 ,具有明确的抗自由基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移植对新生SD大鼠缺血缺氧性脑损伤(HIBD)的治疗作用。方法新生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BMSCs移植组;结扎左侧颈总动脉制备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模型,3 d后BMSCs组左侧脑室接种1×105个BMSCs;分别于移植后第2周和第4周处死各组大鼠,取脑组织行HE染色及免疫荧光染色观察病理变化。结果 HE染色假手术组脑组织结构正常核仁大而圆,胞质丰富;模型组大鼠脑神经元大量坏死,出现空洞;BMSCs移植组与模型组相比较,损伤细胞较少,但是多于假手术组,无空泡,可见新生毛细血管生成。移植4周后BMSCs移植组神经元凋亡指数(0.170±0.0002)与假手术组(0.094±0.0003)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明显小于模型组(0.342±0.0002),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MSCs移植可降低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新生大鼠神经元凋亡指数,能够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对新生SD大鼠缺血缺氧性脑损伤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3.
李文联  王玲  张红爱 《医学争鸣》2004,25(3):217-219
目的: 探讨Ca2+对新生大鼠脑缺氧缺血(HI)后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磷酸化及神经元凋亡的影响,为临床治疗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7 d龄SD鼠(n=126),完全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42只(仅作颈正中切口,游离右颈总动脉不结扎);缺氧缺血组42只、Ca2+拮抗剂加缺氧缺血组(干预组)42只. 后两组用0号线结扎右颈总动脉2 h,予以低氧2 h,制备成缺氧缺血(HI)脑损伤模型. 干预组动物分别在模型制成前、后腹腔内注射Ca2+拮抗剂尼莫地平. 用免疫组化法观察各组HI后不同时间点右侧海马CA1区P-CREB阳性细胞数;用TURNEL法观察各组HI后不同时间点右侧海马CA1区凋亡细胞数. 结果: HI组右侧海马CA1区P-CREB表达增强(P<0.01),4 h达高峰后逐渐下降;HI组的凋亡细胞数增多,48 h达高峰后逐渐下降. 干预组右侧海马CA1区P-CREB的表达较HI组无明显减少(P>0.05),但凋亡细胞数较HI组明显减少(P<0.01). 结论: Ca2+对CREB磷酸化无明显影响;Ca2+参与HI后神经元损伤;Ca2+拮抗剂可减轻神经元损伤.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白血病抑制因子(LIF)抑制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新生大鼠中神经元凋亡及神经炎症的分子机制.方法 将7日龄SPF级Sprague-Dawley(SD)新生大鼠分为4组(n=15):假手术组、HIE组、HIE+LV-NC组和HIE+LV-LIF组.通过结扎新生大鼠的右侧颈总动脉建立HIE模型.假手术组大鼠进行...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脑内移植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载体细胞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后记忆功能的影响.方法 7d龄新生大鼠左侧颈总动脉结扎联合低氧吸入法制成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模型.损伤后即刻行左侧皮层内植入构建的稳定表达和分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大鼠成肌细胞,观察植入6w后大鼠记忆功能的变化.结果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载体细胞脑内移植6w后移植组动物主动回避反应习得和维持能力、一次被动回避反应的保持能力均显著提高.结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载体细胞脑内移植可显著增强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后记忆能力的恢复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脑内移植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细胞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后记忆功能的影响。方法 7d龄新生大鼠左侧颈总动脉结扎联合低氧吸入法制成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模型。损伤后即刻行左侧皮层内植入构建的稳定表达和分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大鼠面肌细胞,观察植入6w后大鼠记忆功能的变化。结果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载体细胞脑内移植6w后移植组动物主动回避反应习得和维持能力、一次被动回避反应的保持能力均显著提高。结论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载体细胞脑内移植可显著增强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后记忆能力的恢复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新生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脑细胞凋亡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目的 利用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动物模型 ,观察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后不同时间细胞形态变化及细胞的死亡形式 ,为缺血缺氧性脑病提供实验和理论依据。方法  7日龄SD大鼠 6 6只 ,随机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和实验组 (缺氧缺血不同时间 ) ,实验组动物采用阻断左侧颈总动脉后置于含 8%O2 的低氧环境中 ,建立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动物模型。用HE、硫堇及TUNEL染色技术在光镜下观察脑组织的病理改变。结果 大鼠缺氧缺血后 3h时脑细胞即有水肿 ,6h时发现有局灶性坏死 ,12、2 4和 48h可发现大量坏死神经细胞 ;在缺氧缺血后 3h细胞凋亡出现 ,之后凋亡细胞数目明显增加。凋亡出现在细胞坏死之前。结论 新生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后 ,细胞死亡有凋亡和坏死两种形式。  相似文献   

8.
β-内啡肽及其抗血清对新生大鼠缺氧性脑水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结扎7日龄大鼠右侧颈总动脉合并高温低氧环境制备新生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动物模型,观察新生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时β-内啡肽(β-EP)与脑水肿的关系及给予β-EP或β-EP抗血清对脑水肿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源性β-EP可使脑水肿明显加重,而给予β-EP抗血清则使脑水肿明显减轻。提示β-EP可能是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时引起脑水肿的病理“介质”之一,过量的β-EP有加重脑水肿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β—内啡肽及其抗血清对新生大鼠缺氧性脑水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结扎7日龄大鼠右侧颈总动脉合并高温低氧环境制备新生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动物模型,观察新生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时β-内啡肽(β-EP)与脑水肿的关系及给予β-EP或β-EP抗血清对脑水肿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源性β-EP可使脑水肿明显加重,而给予β-EP抗血清则使脑水肿明显减轻。提示β-EP可能是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时引起脑水肿的病理“介质”之一,过量的β-EP有加重脑水肿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不同的低氧状态对新生猪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I)模型制备的影响.方法:生后3 d的大约克种白猪40头,分成模型A、B组.全部动物双侧颈总动脉结扎并分别通入8 %、4 %低氧混合气体1 h,于缺氧前、缺氧后0 h、2 h、6 h、12 h、24 h、48 h和72 h进行神经行为评分并作脑组织病理学分析.结果:模型A、B组HI后各时间点神经行为得分明显低于HI前;HI后各时间点神经行为得分模型B组显著低于模型A组;模型B组大脑皮层、海马、基底节、丘脑和小脑HE染色病理积分分别为(7.24±0.62),(1.54±0.32),(2.67±0.81),(2.96±0.74),(1.93±0.55).5个脑区总得分为15.66±4.47,模型A组病理积分均为0.结论:双侧颈总动脉结扎+O24 %低氧通气1 h可以造成程度较为一致的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其效果明显优于双侧颈总动脉结扎+O2 8 %低氧通气1 h的制备方法.  相似文献   

11.
钱庆燕  童仁香  王菊  任明会 《重庆医学》2016,(18):2516-2517
目的:探讨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中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选取该科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足月H IE患儿80例(观察组),同期入住该科无围产期窒息史的足月新生儿3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组分别于出生后24 h内、综合治疗2周(主要包括神经节苷脂治疗10 d)检测血清NSE ,根据病情程度将观察组患儿分为轻度HIE 18例、中度HIE 48例、重度HIE 14例。对照组于生后24 h内检测血清NSE。结果轻、中、重度HIE组血清NSE检测结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HIE患儿综合治疗2周后复查血清 NSE ,轻、中、重度 HIE组均较入院时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NSE是新生儿 HIE早期诊断的敏感生化指标,还可反映新生儿HIE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半胱氨酰白三烯受体1拮抗剂孟鲁司特对原代神经元缺血性损伤后形态变化的作用。方法:在不同浓度孟鲁司特存在条件下,以缺氧缺糖(OGD)2 h和再灌(R)24 h(OGD/R)诱导大鼠原代神经元及皮层混合培养细胞的神经元损伤;以免疫染色法检测神经元数量、胞体大小、胞体总神经突起数量、一级神经突起数量、长度及其分支数量等指标,观察神经元形态的变化。结果:OGD/R可明显减少神经元的数量,显著改变神经元的形态。而孟鲁司特(0.0001~1μmol/L)能减轻单独神经元培养中OGD/R诱导的神经元数量减少,抑制一级神经突起分支数量增加;在混合培养中,孟鲁司特(0.0001~0.1μmol/L)增加OGD/R后一级神经突的长度,减少神经突起数量以及一级神经突起分支数量。结论:半胱氨酰白三烯受体1拮抗剂孟鲁司特对大鼠原代神经元缺血性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进行全身亚低温治疗过程中的监护,探讨新生儿全身亚低温治疗的有效监护措施。方法:采用德国产TSMed2000低温治疗仪,专人监护,在60min内将患儿肛温降至33℃~34℃并持续72h。在低温治疗中,专人负责监护患儿的体温、呼吸、心率、血压、神志反应、经皮血氧饱和度及皮肤硬肿情况。结果:亚低温治疗组心率不稳定,比对照组有明显降低(P<0.05),而呼吸频率及血压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全身亚低温治疗过程中严密合理的监护措施是保证临床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尼莫地平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病的防治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与方法:采用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模型来探讨其发病机制及尼莫地平对HIE脑损伤的防治作用。选用7d Wistar大鼠18只,随机分为伪手术组、HIE组、HIE+尼莫地平(NM)治疗组。各组动物于实验开始后24h断头取脑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并测定脑组织中钙、丙二醛(MDA)及水含量。结果:HIE为伪手术组相比,上述各指标值均增高(P<0.01),脑病理改变明显,且HIE组脑钙、MDA与水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HIE组相比,尼莫地平治疗组各指标明显降低,脑病理改变明显改善。结论:HIE病生理过程与细胞内钙超载密切相关,尼莫地平对新生大鼠HIE有明显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联合亚低温治疗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临床效果及对患儿1年发育的影响.方法 :将82例HIE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亚低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EPO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B蛋白(S-100B)、神经行为能力评分(NBNA)、神经学评分、发育评分的变化.结果 :① 治疗24h、72h、1周,两组NSE、S-100B、神经学评分均降低,观察组各时间点降低幅度高于对照组.②治疗1、2、4周,两组NBNA评分均上升,观察组上升幅度高于对照组.③观察组3月龄、6月龄、12月龄患儿MDI、PD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与同组3月龄比较,两组6月龄、12月龄MDI、PDI评分均上升.结论 :采用EPO联合亚低温治疗重度HIE患儿,神经保护作用显著,且可改善患儿神经功能,促进其发育.  相似文献   

16.
神经节苷脂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42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GM1)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疗效。方法:将83例HIE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应用GM1,每次20mg,每天1次,10~14d为1个疗程。通过比较两组患儿神经症状恢复时间和新生儿行为神经评分(NBNA)来判断药物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神经症状恢复时间和NBNA评分经统计学处理,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GM1治疗HIE疗效好,能促进临床症状缓解,缩短病程,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中海马迟发性神经元死亡现象,研究其凋亡的作用机理。方法:通过HIE的动物模型,应用DNA电泳、电镜、原位末端标记技术等手段,分别对缺氧3h完成后1、4、18、24、40、72h及7d组和对照组海马凋亡细胞形态、密度、时间进行观察比较。结果:光镜、电镜显示细胞皱缩、染色质边集、出现凋亡小体,DNA电泳图谱显示梯状形态,原位标记显示海马各区标记阳性的细胞,定量比较显示HIE后40h点海马细胞凋亡最明显,其中CA1区持续至7d以后。结论:在HIE中细胞死亡存在着凋亡作用;未成熟脑对缺氧缺血存在迟发性的损伤反应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大鼠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后迟发性神经元变性的发生,小胶质细胞和核因子-kappa B(NF-κB)的激活,探讨铁离子在该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建立大鼠脑出血模型及海马FeCl_2模型,在不同时间点处死,观察神经元变性(fluoro-jade C staining,FJC染色)、小胶质细胞的激活,以及NF-κB(免疫组化染色)的表达和分布情况.结果:在2组模型中,术后14 d均发现FJC染色阳性的变性神经元.术后1 d在注射侧血肿周围及海马区,即可清晰地观察到激活的小胶质细胞和NF-κB阳性细胞,且至少持续存在14 d,而非注射侧几乎无FJC阳性细胞、激活的小胶质细胞和NF-κB阳性细胞.结论:大鼠脑出血后存在迟发性神经元变性现象,小胶质细胞的激活及NF-κB的表达可能参与了这一过程,而铁离子的潴留可能是导致这一过程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制作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模型,研究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的脑保护作用和新生大鼠HIE 肠道菌群多样性的变化,为临床应用EPO 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选择7 日龄SD 大鼠制作HIE 模型,随机分为HIE 模型组?EPO 实验组?对照组,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巢蛋白(nestin)的表达变化,同时取各组大鼠粪便,用16s rRNA 测序的方法观察肠道菌群的变化?结果 各组大鼠同一时间点nestin 的表达水平差异有显著性(P < 0.05),对照组最低,EPO 实验组最高,HIE 模型组其次?HIE 模型组的香农?威纳指数(Shannon?Wiener index)较对照组呈降低趋势?结论 外源性给予EPO 可以促进HIE 新生大鼠模型的神经细胞生长,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同时大鼠的肠道菌群多样性有所改变?  相似文献   

20.
郭惠梅  黄建萍 《医学综述》2009,15(19):2979-2982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是世界范围内足月新生儿围生期死亡和后期神经发育异常的重要原因。它的发病机制复杂,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及临床工作者的治疗方法主要集中在缺血后神经元的保护方面。近年来亚低温疗法有望成为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主流。本文就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亚低温疗法的神经保护机制及临床实施中的关键问题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治疗和基础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