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医诊断学》所探讨的内容,可分为“诊”与“断”两大部分,诊即四诊,断指辨别病证。诊是断的基础,是为断服务的。因此,学习中医诊断学,必须掌握辨证的理论与方法。中医诊断疾病时,需进行辨病与辨证。所谓“病”,  相似文献   

2.
辨证概述     
赵青树 《内蒙古中医药》1994,13(4):42-43,F003
辨证概述赵青树辨证,是中医诊断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习、掌握本门课程的重点内容之一。所谓辨证,就是分析、辨认疾病之证候,是中医临床认识疾病、进行诊断的思维过程和方法。辨证是在四诊、八纲的基础上,将疾病过程中具有规律性的一系列证候系统地进行叙述,作为...  相似文献   

3.
《中医诊断学》是以中医学方法研究诊察疾病、分析疾病的变化并掌握其病变规律的一门学科。《中医诊断学》作为衔接中医基础理论与内、外、妇、儿、五官等各临床学科的桥梁,其理论性与实践性很强,所包括的范围相当广,这必然给自学者增加难度。一方面,要记忆诸多基本理论及基本知识;另一方面,还要有四诊、辨证、书写病案的基本技能。倘若没有临床实践经验,对基础理论不理解、死记硬背,必然会导致概念不清,甚至全然不知。中医诊断技能是每  相似文献   

4.
中医诊断学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研究如何诊察疾病、分析辨别证候的一门学科。其内容包括四诊、八纲、辨证及病案书写等,是基础课和临床各科之间的桥梁。中医在诊断疾病的过程中要遵循三大原则,即审察内外,辨证求因、四诊合参。本学科实践性很强,要学好中医诊断学须注意在复习运用中基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理解掌握本学科的知  相似文献   

5.
"四诊"技能培训是中医诊断学课程的组成部分。基于行为主义和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结合"四诊"技能培训的特点,构建了望诊、切诊"刺激—反应—强化—重复—形成"的培训模式及问诊"情境模拟—主动思考—交流互动"的培训模式,两种模式的建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诊查方法的规范化操作,对所涉及的知识点有正确认知和有效辨识,并促进学生辨证思维能力的形成和拓展,从而达到掌握中医四诊技能并能应用于中医临床和构建辨证思维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第一单元绪论 要掌握中医诊断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基本内容.特别是四诊和辨证是中医诊断的精华部分,考试所占比例很大. 要背标题(大标题、小标题),要熟记临床意义. 结合试题复习内容,容易掌握.  相似文献   

7.
中医脉诊象与中医基本理论、四诊八纲、阴阳气血、脏腑经络等学说关系十分密切。中医辨证,虽为四诊合参,而对于分阴阳、定虚实、明部位、施治则,则常需取决于脉象,故脉诊是辨证的依据,立法的准则,是四诊的重要部分之一.然而精通脉诊、并非易事,特别是初学者更感困难,不易掌握,因此采用现代科学的方法,整理提高祖国医学的脉象学,是继承和发扬中医诊断学的一个重要任务.两年来我们应用厦门大学生产的XM—B型心  相似文献   

8.
诊断就是诊察与判断,是对疾病确定其病因、病机、病位、病性,最后确定证名与病名的过程。中医的诊断大体上包括,检查方法——四诊;逻辑思维与推理——辨证,两大内容。其中特别是辨证是中医诊断学的特色。正确的诊断方法大致有三个环节,1.收集临床资料;以四诊为手段。  相似文献   

9.
《中医诊断学》教学改革现状与思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中医诊断学课程的难点是对四诊中一些症状、体征的辨识及相关症候的鉴别诊断.通过建立"望诊图片电子图库""中医诊断模拟实训室"、设计脉诊CAI课件等教学改革,让学生在学习本门课程时,掌握四诊技能和辨证方法,并提出开设"脉象""象"等实验项目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腹诊是中医传统诊法之一,是“望、闻、问、切”四诊在胸腹部的综合运用。然而自宋代以来,中医腹诊在临床中的应用少之又少,几近于失传的状态。文章从中医腹诊的概念、原理、内容和方法及其在功能性便秘中医辨证中的应用进行阐述,并与临床实践相结合,以期使中医腹诊得到更广泛地应用,并进一步传承发展。  相似文献   

11.
赵文  李思汉  詹杰  婧媛  徐云浩  王洋  李灿东 《天津中医药》2020,37(11):1237-1240
中医四诊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在中医诊疗体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关于“四诊合参”,古代医籍多有记载,文章将溯本求源,梳理古代医家对其的认知,认为四诊合参不仅彰显中医特色,是临床准确辨证的前提,而且蕴含整体性、动态性以及个性化等中医思维,若要准确把握中医诊法合参的应用技巧,掌握单个诊断的特点与临床意义是基础,理解多诊相参是关键,灵活运用四诊合参是目的。  相似文献   

12.
中医临床应先"辨病"后"辨证"再"论治"理由的充分性和必要性。这样做的方法是先四诊,初定病;细检查,确诊病;详辨证,中西用。有利于正确掌握和运用辨病、辨证与论治的方法,提高临床疗效和促进中医学发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施护在中医护理中的运用。方法:归纳总结前人使用中医辨证施护在疾病治疗护理中的理论与实践经验。结果:中医护理的特点主要体现在辨证施护,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效果显著。结论:中医护理运用四诊八纲辨证分析的手段,贯穿中医的整体概念、辨证施护的特点对疾病的治疗和护理起到了显著的效果,中医护理人员首先要学习和掌握好中医基础理论,熟悉中医辨证方法,以此指导临床护理实践,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  相似文献   

14.
刘景荣 《河南中医》2002,22(5):9-10
近年来在逐步实现中西医相结合的过程中 ,许多现代医学的检查方法已在中医临床中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弥补了中医“四诊”的不足 ,把中医的诊治水平提高了一步。但是 ,在临床中应该怎样去看待及应用这些现代医学的检查资料它能否与中医“四诊”所得的资料一样作为辨证施治的依据呢 ?下面将结合部分病例的治疗作一初步探讨。  中医辨证施治与辨病施治都是祖国医学重要的治疗原则。凡是坚持辨证与辨病施治相结合的原则 ,治疗方法就多 ,临床疗效就能提高。如果单纯追求“特效方”或“特效药” ,很容易钻进形而上学的死胡同。如以治疗病毒性肝…  相似文献   

15.
内窥镜下中医辨证施治体系构建原则,是构建传统四诊辨证施治加内窥镜下延伸辨证施治的五诊辨证体系。构架可分别进行2种模式探讨,模式一是内窥镜下黏膜望诊辨证施治的单纯模式;模式二是将传统四诊辨证构架与内窥镜下望诊辨证合参为五诊辨证体系(望诊、闻诊、问诊、切诊、内窥镜下诊),称为复合性内窥镜下延伸辨证施治模式。主要关键技术问题包括:①准确进行传统四诊合参与新的五诊合参辨证比较;②如何创建内窥镜下辨证标准和分型;③根据内窥镜下辨证施治的效果进行反馈改进。该体系在实践、理论、应用方面都是创新,将推动非内窥镜器诊的中医辨证研究。  相似文献   

16.
“四诊”是祖国医学诊断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调查了解疾病情况的方法,属中医基础课程之一。因此,如何讲授好四诊(即望、闻、问、切),使学生掌握四诊的诊断方法,为学习中医临床各科奠定牢固的基础,显得格外重要。四诊,内容既丰富又繁杂,甚至有些内容显得抽象,缺乏直观性。历届学生,都有上述的感觉。如何上好这一课,我作了一些尝试,现将四诊的教学方法浅谈于后。  相似文献   

17.
随着近几十年来中西医结合的开展 ,大量现代科学技术在中医学上的广泛应用 ,胃镜与中医学的关系也日益密切起来 ,这在诊断上丰富了四诊的内容 ,治疗上拓宽了施药的途径 ,并能客观地验证中医药治疗的效果 ,对中医临床及科研都产生了积极的意义。1 辨证 (诊断 )上的应用望、闻、问、切是中医传统的诊断方法 ,有其一定的局限性和主观性 ,而胃镜检查可使中医四诊向深度延伸 ,更趋客观性 ,大大地丰富了四诊的内容 ,从微观和深度上为中医辨证提供了更为确切的诊断依据。现在已有全国性中西医结合诊断标准 ,如 1989年制定的慢性胃炎的中西医结合诊…  相似文献   

18.
陈丹  蔡鸿敏  李秀彬 《新中医》2014,46(11):228-229
目的:探讨将Mini-CEX(迷你临床演练评量)引入中医护理查房的考核中,能否有效提升护理人员的中医护理综合能力。方法:由一名中医师和护士长对护士就七个方面进行测评:沟通技巧、中医四诊、辨证施护、健康教育、人文关怀、组织效能、整体评价。结果:通过1年的实践,中医药知识掌握、中医专科专病护理、中医护理操作技能、中医特色健康教育、中医护理文书书写及病人满意度明显提高(P0.05,P0.01)。结论:实施中医Mini-CEX护理查房可有效提高中医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9.
脉诊是中医诊法的特色和精华,同时也是中医诊法教学的主要难点内容之一。对于初学者来说,掌握好脉诊技能并非一朝一夕之事。本文就脉诊教学方法,提出激发脉诊学习兴趣、规范脉诊操作步骤、强化脉诊指法练习、锻炼全面采集脉诊信息能力、培养凭脉辨证和首辨虚实的脉诊临床思维能力等带教思路。  相似文献   

20.
病历书写是实习生必须掌握的技能,笔者在查房中发现实习生所写病历中存在四诊内容不完善、病例特点不突出、辨病辨证不规范、理法方药不统一、医患沟通不到位等问题,自编自演SSP应用于中医内科学见习中不仅提高学生收集四诊信息、提炼病例特点能力,同时可以使其加深对病证的理解,掌握辨证论治,加强临床应变、医患沟通能力,从而较好地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