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分析子宫内膜癌手术后辅助放疗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回顾分析63例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后均采用直线加速器盆腔野体外照射,46~50Gy/23f~25f。分析患者年龄、手术病理分期、肌层浸润、病理类型、淋巴结转移等因素与3年生存率的关系,并分析患者急性反应和晚期并发症。结果所有患者中Ⅰ期34例,Ⅱ期12例,Ⅲ期10例,Ⅳ期7例。组织病理学类型:内膜样腺癌57例,腺鳞癌2例,浆液性乳头状腺癌1例,乳头状腺癌2例,管状腺癌1例。全组患者3年总生存率为87.3%。手术病理分期、肌层浸润、淋巴结转移与术后生存率显著相关(P〈0.05)。59例(93.7%)出现早期急性放射反应,8例(12.7%)出现晚期并发症。结论对于具有高危因素的子宫内膜癌患者。应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合理准确的术后放疗方案,最大程度地提高疗效的同时保护正常组织免受不必要的受损,降低并发症,提高肿瘤治疗的增益比。  相似文献   

2.
年轻女性子宫内膜癌56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年轻妇女子宫内膜癌的临床和病理特点。方法对56例45岁以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年轻妇女子宫内膜癌随年龄的增加发患者数有增加的趋势。临床主要表现为月经失调(55.4%),阴道不规则出血(48.2%),原发或继发不孕(42.9%);病理检查主要表现为子宫内膜样腺癌为主,共41例(占73.2%),术前分段诊断性刮宫对诊断价值较高。结论45岁以下年轻女性的子宫内膜癌多数为高分化子宫内膜样腺癌,对月经不调或不孕合并子宫增大的妇女采用分段诊断性刮宫活检,有助于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CT检查在宫颈癌诊断、分期的应用。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组织学证实宫颈癌53例,按照圆际妇产科的分类标准(FIGO)进行分期,并对临床分期及CT分期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各期宫颈癌的CT表现。结果 鳞癌47例(88.7%),腺癌6例(11.3%)。CT分期:I期或≤Ⅱa期,10例(18.9%),Ⅱb期共11例(20.8%),Ⅲb期7例(132%),Ⅳa期22例(41.5%),Ⅳb期3例(5.7%)。临床分期:I期7例。Ib期4例,Ⅱ期8例,Ⅱb期13例,Ⅲ期2例,Ⅲa期1例,Ⅲb期11例,Ⅳa期4例,Ⅳb期3例。结论 宫颈癌的CT分期是活疗前分期的重要检查方法之一,尤其在晚期官颈癌(≥Ⅲb期),具有较高可信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效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蒲玉华 《中国医药》2014,(5):716-718
目的 研究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的效果.方法 对湖北省潜江市中心医院201 1年9月至2013年9月收住院的83例子宫内膜异位症并不孕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引起不孕症的盆腔病变中,Ⅰ~Ⅱ期患者主要病变为异位内膜累及盆腔腹膜,形成腹膜病灶,Ⅲ~Ⅳ期患者主要病变为异位内膜累及卵巢引起卵巢囊肿及卵巢输卵管周围粘连;术后0~24周妊娠率为62.7% (52/83),Ⅰ、Ⅱ、Ⅲ、Ⅳ期分别为73.9%(17/23)、58.8%(20/34)、60.0%(12/20)、50.0%(3/6);术后25 ~36周妊娠率为4.8%(4/83),其中Ⅰ、Ⅱ、Ⅲ、Ⅳ期分别为0(0/23)、5.9% (2/34)、5.0%(1/20)、16.7%(1/6).术后24周内妊娠率明显高于术后25 ~ 36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Ⅱ期和Ⅲ~Ⅳ期患者术后症状的缓解率分别为87.7%(50/57)和76.9%(20/26),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Ⅲ~Ⅳ期复发率为19.2%(5/26),明显高于Ⅰ~Ⅱ期的1.8%(1/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6.11,P<0.05).结论 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并不孕效果明确,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磁共振背景抑制弥散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 with background suppression,DWIBS)技术在子宫卵巢恶性肿瘤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对临床确诊的14例子宫内膜癌,32例宫颈癌,5例卵巢癌,1例阴道癌患者进行MRI常规及DWIBS检查,经3D容积与MIP重建,进行影像与临床对比分析。结果根据FIGO外科分期,Ⅰ期25例,Ⅱ期15例,Ⅲ期10例,Ⅳ期7例,术后复发转移4例,术后正常1例。48例患者原发和转移病灶在DWIBS图像上表现为高亮或高信号,1例子宫内膜癌Ⅰa期,2例宫颈癌Ⅰa期及1例宫颈癌术后患者病灶在DWIBS图像上显示为正常。结论除子宫内膜癌及宫颈癌Ⅰa期病变外,结合MRI平扫与DWIBS图像能清楚显示病灶及其侵犯和转移情况,对子宫与卵巢病变的术前分期及疗效评估有较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周碧芳 《江苏医药》1998,24(11):850-850
原发性输卵管癌是一种罕见的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早期诊断困难,预后差。我院自1986~1995年共收治原发性输卵管癌30例,占同期住院妇科恶性肿瘤1878例的1.6%,现分析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30例患者中年龄听~69岁,平均53.3岁,中位54岁。其中17例为绝经后发病,占56.7%,已婚不育者6例,占20%。二、症状和体征:盆腔包块28例(93.3%),阴道排液15例(50%),阴道出血9例(30%),腹痛6例(20%),腹水《例(13.3%)。三、病理:均为腺癌I~巨级,双重癌2例即同时合并原发性子宫内膜癌1例及原发性卵巢浆液性囊腺癌1…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年轻妇女子宫内膜癌患者手术保留卵巢的可能性。方法回顾性分析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妇产科1996年1月至2005年12月期间经病理检查确诊的子宫内膜癌患者共189例,对术后病理证实发生卵巢转移病例的可能与子宫内膜癌发生卵巢转移相关的临床病理指标进行分析;另外对手术保留了卵巢的病例进行随访,观察术后有无复发转移,随访时间以月为单位。结果卵巢转移与病灶大小(〉2 cm),深肌层浸润,子宫浆膜层受侵犯,非子宫内膜样腺癌的病例类型,低分化的子宫内膜样腺癌,腹水癌细胞阳性有关(P〈0.05),与年龄,宫颈受累程度,子宫病灶部位,血CA 125水平无关(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深肌层浸润,非子宫内膜样腺癌,腹水细胞学阳性是发生卵巢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保留了单侧或双侧卵巢的年轻患者进行随访发现Ⅰ期高分化的子宫内膜癌患者均无不良预后。结论对于年轻的要求保留卵巢的患者,如果为I期高分化子宫内膜样腺癌,无深肌层浸润,腹水细胞学阴性,有较好的随访条件者可予以保留单侧或双侧卵巢,以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检测正常子宫内膜、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癌患者血清HE4表达情况,分析HE4与子宫内膜癌各临床病理参数间的关系,探讨HE4在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 CMIA)检测15例正常子宫内膜患者,10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患者及4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血清中HE4的表达情况。结果正常子宫内膜组血清HE4范围为(27.7~84.0) pmol/L,均值为(40.3±16.2) pmol/L;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组血清HE4范围为(41~83) pmol/L,均值为(54.7±18.5) pmol/L;子宫内膜癌组血清HE4范围为(33.9~1040.9)pmol/L,均值为(120.2±195.6)pmol/L。子宫内膜癌组HE4水平明显较正常子宫内膜组高(Z=-3.444,P=0.01<0.05);血清HE4水平与子宫内膜癌患者的年龄、组织分级及病理类型无关(Z=-1.671,P=0.095>0.05;Z=-1.569,P=0.117>0.05;Z=-1.155,P=0.248>0.05);而与手术-病理分期、肌层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P<0.05)。子宫内膜癌的期别越晚,血清HE4水平越高,Ⅰ-Ⅱ期患者血清HE4水平明显低于Ⅲ-Ⅳ期患者( Z=-2.583,P=0.010<0.05);深肌层浸润的患者血清HE4水平明显高于浅肌层浸润的患者( Z=-2.500,P=0.012<0.05)。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血清HE4水平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Z=-3.088,P=0.002<0.05)。结论血清HE4 水平在正常子宫内膜、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癌患者血清中表达逐渐升高,因此HE4 可能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绝经前子宫内膜癌患者的适宜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月医院收治的绝经前子宫内膜癌患者28例(同期子宫内膜癌患者总计158例)。收集患者的临床、病理、免疫组化资料;回顾性分析、比较不同年龄段绝经前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情况;分析绝经前子宫内膜癌患者病理、免疫组化、治疗方法与预后的关系。结果23例以手术为主综合治疗患者中,其中2例分别在术后24个月和36个月复发,部位均在阴道局部。5例未手术,其中单纯醋酸甲羟孕酮(MPA)治疗3例,分别随访24、30及54个月无复发,且1例妊娠并生育。绝经前子宫内膜癌病理类型为鳞癌、腺癌伴鳞状上皮分化的复发率高于腺癌,病理分期为Ⅲ、Ⅳ期的患者复发率高于Ⅰ、Ⅱ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绝经前子宫内膜癌病理类型、病理分期与子宫内膜癌预后存在相关。对于绝经前子宫内膜癌患者,根据个体情况选择合适手术方式和辅助治疗;尤其对于尚未生育女性,根据其病理资料和免疫组化指标,优先考虑内分泌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绝经后子宫内膜癌的病理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22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绝经后子宫内膜癌的人数,并分析子宫内膜癌患者常规病理特点。结果 122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中绝经后子宫内膜癌患者56例,占45.90%;非绝经后子宫内膜癌患者66例,占54.10%。病理类型中,绝经后子宫内膜癌患者子宫内膜样腺癌38例(67.86%),非子宫内膜样腺癌18例(32.14%);非绝经后子宫内膜癌患者子宫内膜样腺癌20例(30.30%),非子宫内膜样腺癌46例(69.70%)。临床分期中,绝经后子宫内膜癌患者Ⅰ期23例(41.07%),Ⅱ期20例(35.71%),Ⅲ期10例(17.86%),Ⅳ期3例(5.36%);非绝经后子宫内膜癌患者Ⅰ期11例(16.67%),Ⅱ期20例(30.30%),Ⅲ期25例(37.88%),Ⅳ期10例(15.15%)。细胞分化中,绝经后子宫内膜癌患者高度分化(G1)33例(58.93%)、中度分化(G2)15例(26.79%)、低度分化(G3)8例(14.29%);非绝经后子宫内膜癌患者G1 8例(12.12%)、G2 31例(46.97%)、G3 27例(4...  相似文献   

11.
贺文丽 《北方药学》2014,(5):150-151
目的:分析近三年子宫颈癌发病年龄年轻化趋势与规律,总结子宫颈癌的临床表现与诊断特点。方法:收集整理我院2011-2013年子宫颈癌发病资料,对我院54例子宫颈癌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年轻妇女子宫颈癌的临床表现主要为接触性出血(44.4%)和阴道不规则出血(25.9%),其他临床表现为白带增多、阴道不规则排液伴臭味、下腹痛阴道不规则排液伴臭味(20.7%),无自觉症状(9.0%)。其中54例子宫颈癌中16例行宫颈锥切术、12例行子宫全切术,8例行根治性子宫切除术,4例行扩大子宫全切术。有14例子宫颈癌在根治性子宫切除手术同时行卵巢移位术,术后无1例发生卵巢转移。结论:近年子宫颈癌发病年龄呈现年轻化趋势,主要临床表现为早期呈现接触性出血,晚期呈现不规则阴道出血。  相似文献   

12.
宫颈癌194例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宫颈癌的发病年龄与临床特点及病理类型的关系。方法宫颈癌患者194例,分为年轻组(≤35岁)和中老年组(〉35岁)组,进行临床特点分期,病理类型及细胞分化等临床资料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临床特点、病理类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5岁组临床表现以接触性阴道流血为主;≤Ⅱa期占94.7%,≥Ⅱb期占5.3%;鳞癌占89.5%,腺癌占10.59%,其他类型占0。〉35岁组临床表现以不规则阴道流血和绝经后出血为主;≤Ⅱa期占87.7%,≥Ⅱb期占12.3%;鳞癌占90.4%,腺癌占7.5%,其他类型占2.1%。结论〉35岁组临床期别较高,预后不良。≤35岁组临床期别较低,但腺癌较多。  相似文献   

13.
陈瑞莲  郑秀  李励军 《中国医药》2013,8(2):210-212
目的探讨脆性组氨酸三联体(FHIT)和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蛋白在子宫内膜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可能作用。方法选择子宫内膜腺癌患者(腺癌组,60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患者(不典型增生组,30例)和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对照组,正常子宫内膜3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免疫组化)SP法检测3组中FHIT、caspase-3蛋白的表达,结合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结果FHIT在腺癌组、不典型增生组和对照组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3.3%(32/60)、63.3%(19/30)和100%(30/30),caspase-3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1.7%(31/60)、70.0%(21/30)和86.7%(26/30),腺癌组FHIT、caspase-3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FHIT与caspase-3的阳性表达均与子宫内膜腺癌的组织分级(G1、G2~3)有关(X^2=9.312、14.299,均P〈0.01),FHIT还与子宫内膜腺癌的手术-病理分期(Ⅰ-Ⅱ、Ⅲ-Ⅳ)、肌层浸润(≤1/2、〉1/2)和淋巴转移(阴性、阳性)有关(均P〈0.05)。结论FHIT和caspase-3可能与子宫内膜腺癌的发生均有关。FHIT和CASPASE-3联合检测有利于子宫内膜腺癌的早期诊断及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腹水细胞学检查在对子宫内膜癌分期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989年6月~2004年6月收治的94例Ⅰ、Ⅱ期子宫内膜癌,就其术前临床分期与手术病理分期比较,并分析腹水细胞学检查对分期的影响。结果 因腹水细胞学阳性而使71例Ⅰ期患者中6例上升到手术病理分期Ⅲa期,误差率8.4%。23例Ⅱ期患者中8例上升到手术病理分期Ⅲa期,误差率34.8%。总误差率16.0%。结论 术中行腹水细胞学检查是子宫内膜癌重要的诊断程序,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葡萄糖调节蛋白94(Grp-94)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0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Grp-94表达,同时回顾性研究了表达与子宫内膜癌发生、浸润及转移等临床病理学参数的关系。结果在50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Grp-94的阳性表达率为68.0%(34/50),对照组织中Grp-94的阳性表达率为6.0%(3/50),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高于对照组织的阳性表达率,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分化程度高分化、中分化、低分化Grp-94的阳性表达检出率分别为56.5%、70.0%和82.4%。三者比较,r=6.0.P〈0.05.统计学差异有显著性,随着分化程度的恶化,Grp-94的阳性表达增高。无淋巴结和有淋巴结转移Grp-94的阳性表达检出率分别为40.0%和86.7%,统计学检验显示,χ^2=24.0,P〈0.05,Grp-94的阳性表达在子宫内膜癌组织的表达升高与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临床分期T Ⅰ~Ⅱ和TⅢ~ⅣGrp-94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9.4%、64.3%,两者比较,χ^2=0.4,P〉0.05,统计差异无显著性。结论Grp-94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可成为子宫内膜癌转移及预后的标志物,与临床分期关系不密切。  相似文献   

16.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子宫内膜癌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淑贞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9):1198-1199
目的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TVCD)检查对子宫内膜癌的诊断价值。方法总结37例经病理证实的子宫内膜癌TVCD所测得的子宫动脉和病灶血流的收缩期峰值流速(PSV)、阻力指数(RI)及子宫内膜癌在各不同临床分期中的声像图特征。结果37例子宫内膜癌子宫动脉PSV为(22.1±3.4)、Rt为(0.77±0.07)。癌灶内显示条状、点状血流信号,PSVen(13.3±3.6),Rlen(0.36±0.07)。在临床分期中,IA期为40%,IB期为49%,IC期为11%。结论TVCD对子宫内膜癌的诊断可提供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子宫内膜癌手术前后临床与手术病理分期、病理类型及组织学分级,B超、CT及CA125诊断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0月至2006年3月间经手术治疗的子宫内膜癌患者70例,术前行诊断性刮宫,确定病理诊断、临床分期,同时行阴道B超、CT检查及测CA125,其中51例行盆腔、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行术后病理分期,并对手术前后诊断差异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临床分期误差率,Ⅰ期9.1%,Ⅱ期64.3%;以血CA125检测是否宫外扩散符合率64.3%;临床Ⅰ期淋巴结转移率6.1%,腹水细胞学检查阳性6.1%,深肌层浸润者63.6%;Ⅱ期淋巴结转移率64.3%,腹水细胞学检查阳性50.0%,均有肌层浸润。结论子宫内膜癌临床Ⅰ期、高分化、B超检查病变局限内膜及浅肌层、CT无淋巴结异常显示的患者术前与术后分期有很好的相关性,可缩小手术范围:术前CA125测定对检测宫外扩散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 TVCDS)诊断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程度的效果。方法选取72例Ⅰ期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前行TVCDS检查,术后病理证实为临床Ⅰ期子宫内膜癌,采用诊断试验 ROC法来分析TVCDS对肌层浸润程度的诊断效果。结果浸润程度与子宫内膜厚度、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等密切相关( P <0.05);TVCDS筛查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程度的灵敏度为84.0%,特异度为89.4%,准确度为87.5%;TVCDS与病理分期诊断筛查子宫内膜癌的一致率为72.2%。结论 TVCDS可较准确地辅助诊断子宫内膜癌并且判断肌层浸润深度,对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子宫内膜癌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9.
王建英  李海 《现代医药卫生》2004,20(24):2627-2627
目的:探讨老年女性不规则阴道出血的病因。方法:通过病理检查对128例老年女性不规则阴道出血的病因进行分析。结果:宫颈息肉占23.4%,宫颈鳞癌占7.8%,子宫内膜萎缩性改变占28.1%,子宫内膜增生性改变占4.7%,子宫内膜轻-中度增生过长占7.0%,子宫内膜腺癌占9.4%,卵巢良性肿瘤占14.1%,卵巢恶性肿瘤占5.5%。结论:老年女性不规则阴道出血的大部分由良性病变引起,但恶性肿瘤占22.7%,该症状临床上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20.
的分析研究伊立替康单药二线治疗进展期结直肠癌的临床价值。方法盲选本院收治的66例进展期结直肠癌患者,给予患者采用伊立替康单药二线治疗,分析评价其临床价值。结果66例患者治疗后,部分缓解16例(24.2%),稳定34例(51.6%),进展16例(24.2%),有效率为24.2%,疾病控制率为75.8%。血液学毒性为Ⅰ度骨髓抑制以及Ⅱ度中性粒细胞减少症38例(57.6%),Ⅲ+Ⅳ度中性粒细胞减少症24例(36.4%);非血液学毒性为:Ⅰ+Ⅱ度恶心呕吐38例(57.6%),Ⅲ+Ⅳ度恶心呕吐5例(7.6%),Ⅰ+Ⅱ度迟发性腹泻24例(36.4%),Ⅲ+Ⅳ度迟发性腹泻4例(6.1%)。结论给予进展期结直肠癌患者采用伊立替康单药二线治疗,疗效满意,安全可靠,值得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