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仿真结肠镜(CTC)对结直肠占位性病变的筛选价值.方法 65例疑为结肠占位的患者,经肛门注气后行64层螺旋CT腹盆腔连续薄层扫描,应用64层螺旋CT仿真结肠镜软件对获取的数据进行三维仿真结肠镜图像重建,与结肠镜和临床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结肠镜诊断结肠息肉患者36例共56枚息肉,CTC发现32例共45枚息肉,CTC结直肠息肉检出率为86.5%;结肠镜诊断结肠癌12例,CTC诊断结肠癌15例,能够显示结肠癌的大体分型、>5.0mm的癌结节,能直观反映癌肿处肠壁及肠周受侵状况,对癌肿肠周受侵判断准确率较高.结论 CTC对结肠占位性病变是一种无创、有效的检查方法,可成为高危人群结肠肿瘤筛选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癌症引起死亡的主要原因。纤维结肠镜检查是人们普遍认可的结直肠癌筛查及诊断的金标准。临床结肠镜操作过程中存在进镜困难、难以到达回盲部完成全结肠检查的情况,从而增加近端结肠疾病的漏诊率,甚至延误病情,因此,成功的盲肠插管、完成全结肠检查对疾病的诊断及治疗至关重要。临床上,内镜操作医师通过重复结肠镜检查、细口径内镜、水辅助结肠镜、透明帽等辅助设备可以促进完成全结肠检查。另外,使用其他成像技术也可以完成全结肠检查,包括双重造影钡剂灌肠、CT或MR结肠成像术、胶囊结肠内镜。  相似文献   

3.
大肠多原发癌和腺瘤是引起大肠癌术后复发的重要原因。大肠癌术前全结肠的肠镜检查、术后的肠镜随访、肠镜下积极治疗癌前病变——大肠腺癌,是提高大肠多原发癌的诊断和降低发生率的重要手段。 临床资料 1973~1991年共行结肠镜检查2600例,发现大肠癌163例(6.3%),其中大肠多原发癌22例(13.5%)。男13例,女9例。年龄18~20岁3例,29  相似文献   

4.
结直肠粘膜每 3~ 4天全部更新一次,肿瘤组织细胞更新更快 [1],因此,收集浓缩肠道灌洗液可得到肠道脱落细胞。由于脱落细胞在肠道存留时间短,细胞可能保持完整, DNA结构可能未被破坏,进行肠道脱落细胞细胞学检查及癌相关基因突变检测就有可能发现恶性肿瘤并由此做出诊断。本实验目的是研究该方法对大肠癌筛选及诊断的可行性和可靠性。  一、材料与方法  1.病例来源:自 1996年~ 1997年间共收集 26例拟诊为大肠癌的患者,后经病理学检查证实腺癌 14例,其余 12例未发现息肉、腺瘤及癌变作对照组。癌肿分布:左半结肠 11例,右半…  相似文献   

5.
美国癌肿学会推荐对结直肠癌非高危人群作二级预防,即从40岁开始每年一次肛指检查,50岁开始作大使隐血试验和可曲式乙状结肠镜(FS)检查,如发现腺瘤,需作全结肠检查,以期发现和切除同时发生的肿瘤性病变,并定期随访切除再生病变。如FS未发现腺癌的指征,无需作常规检查近段结肠,每3~5年做一次FS检查既足够。作者选择114例大于50岁男性受试者,均无任何结直肠肿瘤的症状和体征,结肠镜检未发现如溃疡性结肠炎或息肉等肿瘤危险因素,直系亲属也无结直肠病史。同期内做FS和结肠镜的全结肠检查。目的为确定男性病人中FS(长60cm)能达到肠段内无腺瘤而近侧结肠有孤立性腺瘤的发生率。结果114例中47例(41%)发现腺癌共88枚,直径为2~2.5 mm·10%大于1.0cm。其分布直肠为13(15%),乙状结肠24(27%),降结肠11(13%),横结肠12(14%),升结肠16(18%),盲肠12(14%)。FS未发现有腺瘤的84例中17例(20%),结肠镜发现其近侧结肠有腺瘤,FS发现有腺瘤的30例中9例(30%)近  相似文献   

6.
无症状肠结核的结肠镜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无症状肠结核的结肠镜检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997年1月至2004年12月结肠镜检查诊断的无症状肠结核14例资料。结果结肠镜下表现:病变部位:11例位于回盲部或回肠末端,3例位于结肠;分型:炎症型3例,溃疡型4例,增殖型2例,混合型5例。病检:9例活检病理诊断肠结核,1次阳性5例,2次或以上阳性4例。结论结肠镜检重点观察肠结核好发部位及病变特征,结合活检是诊断无症状肠结核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7.
青年女性大肠癌61例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了解青年女性大肠癌的发病、病理规律及误诊原因.方法选择本院自1981-01/1995-12间收治的经手术和(或)纤维结肠镜检,并经病理证实的青年女性大肠癌共61例.对其进行发病年龄、临床症状、肿块发生部位、组织学类型及病理分期、误诊情况等进行分析.结果61例平均年龄25.7岁,20岁以下6例,21岁~25岁18例,26岁~30岁37例.临床症状为血便和粘液血便25例,腹痛17例,大便习惯改变12例,其他7例.从初发症状到确诊平均时间为7.5mo.发生部位为直肠31例,乙状结肠3例,降结肠2例,结肠脾曲1例,结肠肝曲3例,升结肠21例组织学类型腺癌33例,粘液癌12例,粘液腺癌9例,未分化癌7例,其中年龄越小,未分化癌发生率越高.Dukes分期Ⅰ期7例,Ⅱ期20例,Ⅲ期19例,Ⅳ期15例.误诊率为80.3%,平均误诊时间为8.6mo.误诊慢性菌痢、肠炎、痔疮为最多.结论青年女性大肠癌患病率较男性多,且随年龄增长而增加.肿瘤分布以直肠和升结肠为多.  相似文献   

8.
目的 明确结肠镜检查中大肠腺瘤的漏诊率及漏诊腺瘤特征,探讨腺瘤漏诊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患者在初次结肠镜检查发现并切除腺瘤后120 d内进行结肠镜复查,分析2次结肠镜检查结果.记录2次结肠镜检查所见腺瘤的特征(包括大小、部位、形态、数目及病理)、患者临床特征(包括年龄、性别、结肠镜检查原因、腹部及盆腔手术史、大肠憩室病史及是否行无痛结肠镜检查)及不同的内镜操作医师.分析不同类型腺瘤在结肠镜检查中的漏诊率以及腺瘤特征、患者临床特征和内镜医师的操作水平对腺瘤漏诊的影响.结果 809例患者中271例发生腺瘤漏诊,2次结肠镜检查共检出腺瘤2134颗,漏诊腺瘤425颗,腺瘤总漏诊率为20%(425/2134);平均患者腺瘤漏诊率为33%(271/809).腺瘤体积大者,漏诊率低(P<0.01);乙状结肠、肝曲、盲肠和升结肠部位的腺瘤以及平坦型腺瘤容易漏诊(P<0.05);患者腺瘤数越多在结肠镜检查中腺瘤漏诊率越高(P<0.01);初级内镜医师与有经验内镜医师相比,其漏诊率明显增加(P<0.01).结论 结肠镜检查中存在部分腺瘤漏诊,腺瘤漏诊与腺瘤大小、形态、部位、数目以及结肠镜检查操作医师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乙状结肠镜检查对大肠肿瘤的漏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乙状结肠镜检查对大肠肿瘤的漏诊情况.方法 总结分析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2006年~2008年)和广州南方医院(2004年~2006年)行结肠镜检查发现大肠肿瘤者、年龄为50~79岁的连续性资料.结果 72.0%近端大肠肿瘤患者在其远端大肠未发现相应肿瘤性病变,其中男性该比例为66.5%,女性为82.3%;50~59岁、60~69岁、70~79岁年龄段的比例分别为74.7%、72.0%、67.9%.远近端大肠高级别癌灶比例分别为5.1%和15.8%(P<0.01).结论 近端大肠癌的恶性程度较远端大肠癌高;如果乙状结肠镜发现远端大肠肿瘤才进行全结肠镜检查,将导致72.0%近端大肠肿瘤漏诊.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明确结肠镜检查中大肠腺瘤的漏诊率及漏诊腺瘤特征,探讨腺瘤漏诊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患者在初次结肠镜检查发现并切除腺瘤后120 d内进行结肠镜复查,分析2次结肠镜检查结果.记录2次结肠镜检查所见腺瘤的特征(包括大小、部位、形态、数目及病理)、患者临床特征(包括年龄、性别、结肠镜检查原因、腹部及盆腔手术史、大肠憩室病史及是否行无痛结肠镜检查)及不同的内镜操作医师.分析不同类型腺瘤在结肠镜检查中的漏诊率以及腺瘤特征、患者临床特征和内镜医师的操作水平对腺瘤漏诊的影响.结果 809例患者中271例发生腺瘤漏诊,2次结肠镜检查共检出腺瘤2134颗,漏诊腺瘤425颗,腺瘤总漏诊率为20%(425/2134);平均患者腺瘤漏诊率为33%(271/809).腺瘤体积大者,漏诊率低(P<0.01);乙状结肠、肝曲、盲肠和升结肠部位的腺瘤以及平坦型腺瘤容易漏诊(P<0.05);患者腺瘤数越多在结肠镜检查中腺瘤漏诊率越高(P<0.01);初级内镜医师与有经验内镜医师相比,其漏诊率明显增加(P<0.01).结论 结肠镜检查中存在部分腺瘤漏诊,腺瘤漏诊与腺瘤大小、形态、部位、数目以及结肠镜检查操作医师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结肠镜检查中大肠腺瘤的漏诊率及漏诊相关危险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明确结肠镜检查中大肠腺瘤的漏诊率及漏诊腺瘤特征,探讨腺瘤漏诊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患者在初次结肠镜检查发现并切除腺瘤后120 d内进行结肠镜复查,分析2次结肠镜检查结果.记录2次结肠镜检查所见腺瘤的特征(包括大小、部位、形态、数目及病理)、患者临床特征(包括年龄、性别、结肠镜检查原因、腹部及盆腔手术史、大肠憩室病史及是否行无痛结肠镜检查)及不同的内镜操作医师.分析不同类型腺瘤在结肠镜检查中的漏诊率以及腺瘤特征、患者临床特征和内镜医师的操作水平对腺瘤漏诊的影响.结果 809例患者中271例发生腺瘤漏诊,2次结肠镜检查共检出腺瘤2134颗,漏诊腺瘤425颗,腺瘤总漏诊率为20%(425/2134);平均患者腺瘤漏诊率为33%(271/809).腺瘤体积大者,漏诊率低(P〈0.01);乙状结肠、肝曲、盲肠和升结肠部位的腺瘤以及平坦型腺瘤容易漏诊(P〈0.05);患者腺瘤数越多在结肠镜检查中腺瘤漏诊率越高(P〈0.01);初级内镜医师与有经验内镜医师相比,其漏诊率明显增加(P〈0.01).结论 结肠镜检查中存在部分腺瘤漏诊,腺瘤漏诊与腺瘤大小、形态、部位、数目以及结肠镜检查操作医师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64层螺旋CT仿真内镜(CTVE)在老年人大肠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纤维结肠镜和钡灌肠诊断为大肠癌的患者行CTVE检查,评价CTVE对老年人大肠癌的检出情况及患者的耐受性.结果 CTVE成功检出56例患者的大肠癌,准确性100%,并且有助于对肿瘤的浸润情况和肠外转移进行全面评估.患者对CTVE的耐受性明显高于纤维结肠镜和钡灌肠检查.56例行CTVE、纤维结肠镜和钡灌肠检查的患者耐受性分别为89.3%、62.5%和56.7%.结论 CTVE技术在老年大肠癌的诊断中是安全有效,是纤维结肠镜的重要补充手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结肠镜下钛夹标记联合腹部平片在大肠癌术前定位的应用价值。方法 75例大肠癌患者随机分为联合定位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均经手术及病理确诊。联合组结肠镜检查发现结肠肿瘤病灶行活检后在瘤体旁组织放置钛夹标记,镜检结束立即腹平片确定钛夹位置而定位,对照组单纯结肠镜检定位,两组定位结果与手术结果比较。结果大肠癌结肠镜下钛夹标记联合腹部平片定位38例,与手术结果符合率100%;对照组定位37例,与手术结果符合率89.1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钛夹联合腹平片对大肠癌术前定位准确,可为手术切口及术式的选择提供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结肠血管扩张症近年来被认为是引起下消化道出血的原因之一,常规检查方法诊断困难,极易误诊或漏诊。我院自1982年以来用纤维结肠镜(下称纤结镜)诊断本病6例,其中原误诊3例,现就其误诊原因作一分析,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正结肠镜在大肠癌的筛查中至关重要,然而,多项临床研究表明,在标准结肠镜检查中约20%的结肠腺瘤遗漏[1],而这可能是导致间歇期结肠癌(interval colorectal cancer),即在前一次结肠镜筛查之后与后一次筛查之前的监测间期中被诊断的结直肠癌)的主要原因。近年来,一些新型内镜系统及附件逐渐研发并应用到临床,通过扩大结肠镜观察的视角、减少内镜下视野盲区、增强色素对比等方式提高结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早期大肠癌的临床特点、诊断方法及内镜治疗。方法对35例早期大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5例早期大肠癌患者中男18例,女17例,年龄35~81岁,症状以无症状检查而发现的为多,其次为便血、腹痛,部位以乙状结肠和直肠为多,占85.71%。20例行息肉圈套器切除术,9例行EMR术,6例行ESD术。3例术后病理标本提示有可疑癌组织残留而行腹腔镜手术(8.57%);2例术后延迟性出血(5.71%);1例术后复发(2.86%),追加外科手术。结论早期大肠癌大部分没有临床表现。结肠镜检查及组织活检是诊断的有效方法。内镜下治疗疗效满意,避免了外科手术的风险,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下消化道出血320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下消化道出血的常见病因.[方法]对2000年1月~2005年6月经电子结肠镜检查的320例下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其主要病因依次为大肠癌62例、大肠息肉55例、溃疡性结肠炎46例、痔疮42例、结肠炎(未明确原因)37例等.[结论]大肠癌、大肠息肉及溃疡性结肠炎是下消化道出血最常见的三大病因,结肠镜检查是下消化道出血有效而安全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8.
我院1999至2004年共行结肠镜检查8581例,检出大肠癌1284例,检出率15.0%,其中病变局限于黏膜和黏膜下层的早期大肠癌47例(3.7%)。现将47例早期大肠癌的病变部位、临床表现、内镜表现、病理类型和治疗方法作一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19.
在美国,每年有新发现的结肠直肠癌140000例,死于结肠直肠癌的患者约55000例。结肠直肠癌已成为第二主要的癌性和或癌症有关的死亡疾病,其发生率随年龄的增长而持续增高,新发现的结肠直肠癌患者年龄大多数大于75岁。人们在一生中患结肠癌的危险为2.6%,临床新诊断的结肠直肠患者多达60%已发生局部或远处转移,其5年的生存率分别约为60%和6%,而对局限性未发生转移的患者进行治疗,其5年生存率要望达到91%。鉴于结肠直肠癌可预防性和严重的危害性,加强对结肠癌的筛选很有必要,其目的主要的是发现早期癌肿,发现和切除息肉,从而预防癌肿。  相似文献   

20.
由于大肠癌的发生与部分息肉有密切的关系,因此研究大肠息肉的发病年龄和解剖学分布特征对探讨大肠癌防治措施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南方医院肠镜检出的大肠息肉进行分析,以探讨大肠息肉发病年龄、部位及其临床病理联系。材料与方法从1976年1995年临床共进行了24465例结肠镜检查,共检出了3065例大肠息肉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