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荧光法测定芦荟康胶囊中芦荟大黄素和芦荟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用荧光光度法测定芦荟康胶囊中的芦荟大黄素和芦荟苷的含量。方法在pH为5.76的HAcNaAc缓冲液中和十二烷基磺酸钠(SDS)表面活性剂存在下测定芦荟大黄素的λex和λem。在Na2B4O7NaOH介质中测定芦荟苷的λex和λem。结果芦荟大黄素和芦荟苷浓度分别在1.0×106~2.5×105mol/L和1.0×106~2.0×105mol/L,与其荧光强度呈线性关系,检测限分别为2×108mol/L和1×108mol/L。芦荟大黄素的λex和λem分别为460,550nm,芦荟苷在此体系无荧光;芦荟苷的λex和λem分别为387,533nm,芦荟大黄素在此体系无荧光。结论该法灵敏度高,选择性和重现性好,可直接测定芦荟康胶囊中芦荟大黄素和芦荟苷的含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建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同时测定芦荟大黄素和芦荟甙的方法。 方法 根据双波长原理 ,分别在测定波长 2 5 5 ,376 nm ,参比波长 35 5 ,4 75 nm处测定芦荟大黄素和芦荟甙含量。 结果 芦荟大黄素在 2 .0 0× 10 - 6 ~ 5 .0 0× 10 - 5mol/ L浓度范围内与光密度 (D)呈线性关系 ,r=0 .9995 ;芦荟甙在 2 .0 0× 10 - 6 ~ 6 .0 0× 10 - 5mol/ L浓度范围内与 D呈线性关系 ,r=0 .9998。 结论 等吸收双波长分光光度法操作快速、简便、准确 ,无需分离可同时测定芦荟样品中两组分含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芦荟中芦荟苷和芦荟大黄素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ZORBAXSA-C18柱(5 μm,200 mm×4.6 mm),以甲醇-水(体积比60:40)溶液为流动相,在360 nm处测定芦荟苷的含量,在430 nm处测定芦荟大黄素的含量.结果:芦荟苷在线性范围0.002~0.050 mmol/L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74),精密度良好(RSD=0.24%),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2.5%(RSD=1.1%);芦荟大黄素在线性范围0.001~0.040 mmol/L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77),精密度良好(RSD=0.3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1.4%(RSD=1.0%).结论:该方法快速、简便、准确,能同时测定芦荟苷和芦荟大黄素的含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建立简单、快速且能同时分离测定决明子及决明子茶中大黄素、芦荟大黄素含量的胶束毛细管电泳法。方法 采用高效毛细管电泳法 ,缓冲体系为 15 0mmol/L硼砂 30 0mmol/LSDS 10 %乙醇 (pH 9 6 0 ) ,熔融石英毛细管柱 (5 0cm× 75 μm) ,分离电压为 2 0kV ,检测波长为 2 5 4nm ,温度为 (2 5± 0 3)℃ ,进样时间为 5s。 结果 大黄素、芦荟大黄素在 4~ 12 0 μg/mL、10~ 2 0 0 μg/mL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 ,大黄素和芦荟大黄素平均回收率分别为 98 6 %和 10 2 9%。结论 该方法简单、快速、准确、重现性好 ,可用于决明子药材及决明子茶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5.
芦荟大黄素对动脉损伤后平滑肌细胞PCNA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通过观察芦荟大黄素对动脉损伤后平滑肌细胞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基因及蛋白表达产物的作用 ,探讨芦荟大黄素抑制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分子作用机制。方法 用 3FFogarty球囊拉栓导管对纯种日本大耳白兔腹主动脉进行球囊内皮剥脱损伤 ,4 8小时后取出腹主动脉中膜进行原代平滑肌细胞培养 ,细胞同步于G0 /G1期后 ,实验组加芦荟大黄素 2 0 μg/ml,对照组加等体积的细胞培养液 ,18小时后 ,分别用RT/PCR、Western杂交法检测药物组与对照组平滑肌细胞PCNA基因mRNA和蛋白表达产物的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 ,加用芦荟大黄素以后 ,平滑肌细胞PCNAmRNA和蛋白水平上的表达均显著抑制。结论 芦荟大黄素对平滑肌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可能是通过影响PCNA基因的表达实现的。  相似文献   

6.

[摘要]目的: 研究芦荟大黄素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 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的作用。方法: 低蛋白高脂肪饲料喂养昆明小鼠8周,构建小鼠NASH模型;然后将模型小鼠随机分为5组:模型组,芦荟大黄素高、中、低剂量组和茴三硫组,分别予生理盐水、高中低剂量的芦荟大黄素以及茴三硫灌胃4周。12周后处死小鼠,检测小鼠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三酰甘油、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丙二醛、内毒素、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的含量,HE染色观察小鼠肝脏病理组织学结构。 结果: 不同剂量的芦荟大黄素均能明显降低高脂小鼠血清中ALT、AST、三酰甘油、内毒素、丙二醛和TNF α的含量(P<0.01),增加SOD活性(P<0.01),且高剂量组效果最为明显,与茴三硫组相当(P>0.05)。病理切片显示芦荟大黄素可以明显改善NASH肝细胞的脂肪变性、炎症浸润等病理损害。结论: 中药单体芦荟大黄素对NASH有明显的治疗效果,能改善肝功能、脂质代谢紊乱,减轻肝脏脂肪变性、炎症浸润。  相似文献   

7.
芦荟大黄素对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的增殖抑制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是研究芦荟大黄素对胃癌细胞株SGC-7901的增殖抑制作用.方法:空白对照组加培养基、阴性对照组加2‰DMSO、阳性对照组加5-氟尿嘧啶、芦荟大黄素组(终浓度分别为25μg/mL、50μg/mL、100μg/mL);孵育12、24、48h;采用MTT法观察增殖抑制作用.结果:芦荟大黄素在25μg/mL~100μg/mL浓度范围内作用12h,对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的增殖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作用24h和48h时能起到显著的抑制作用(P《0.05).结论:芦荟大黄素能明显抑制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的增殖.  相似文献   

8.
芦荟大黄素苷与DNA相互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芦荟大黄素苷与DNA的相互作用。方法采用电子吸收光谱,荧光发射光谱,粘度实验以及凝胶电泳实验进行研究。结果与结论芦荟大黄素以插入方式与DNA分子结合;较高浓度的芦荟大黄素苷能够使Bel-7402肝癌细胞DNA由超螺旋构型转化为缺刻构型。  相似文献   

9.
10.
芦荟大黄素对大鼠实验性急性胰腺炎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芦荟大黄素对大鼠急性胰腺炎(AP)炎性介质的作用。方法:应用牛黄胆酸钠制备大鼠AP模型,将54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P模型组、芦荟大黄素治疗组。术后3、6、12h各处死6只,测定AP大鼠血小板活化因子(PAF)、白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结果:芦荟大黄素治疗组与AP模型组比较,血清中PAF及IL-6、TNF-α水平明显低于重症急性胰腺炎模型组。结论:PAF、IL-6及TNF-α水平的降低可能与芦荟大黄素对它们的抑制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NBT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大脑中动脉梗塞(MCAO)造成局部脑缺血模型,观察NBT对脑缺血大鼠行为症状、脑梗死面积、脑组织含水量的影响。结果预先给予NBT0.21g/kg,0.42g/kg7d,可减轻MCAO大鼠行为障碍、减少脑梗死面积、降低脑组织的含水量(P<0.05)。结论NBT对大鼠脑缺血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2.
大黄素对脑缺血再灌注小鼠记忆功能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大黄素对脑缺血再灌注小鼠记忆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改进的Himori法暂时性阻断小鼠两侧颈总动脉制备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进行避暗实验、穿梭实验、常压耐缺氧实验、断头耐缺氧实验和亚硝酸钠中毒耐缺氧实验,观察大黄素(10.0,1.0,0.1 mg·kg-1,ip)对脑缺血再灌注小鼠记忆功能和耐缺氧能力的影响,并对各剂量组小鼠脑组织和血液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活力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力进行测定.结果:大黄素可改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所致的记忆功能障碍,明显延长小鼠耐缺氧生存时间,增加GSH-PX和SOD活力.结论:大黄素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小鼠记忆功能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增强抗氧化酶GSH-PX和SOD活力,提高脑组织对氧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和耐缺氧能力,从而减轻缺血再灌注引起的脑组织损伤.  相似文献   

13.
环孢素A对实验大鼠脑缺血治疗作用的组织化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进一步证实免疫因素在脑缺血病理变化中的作用。【方法】将 6 0只局部脑缺血模型SD大鼠分为缺血 3d ,1周和 2周 3个缺血时间组 ,每组分为生理盐水对照和环孢素A治疗两个部分 ,进行TTC和HE组化染色实验 ,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处理 (t检验 )。【结果】脑缺血 1周 ,环孢素处理组的组织病理学变化较生理盐水对照组明显减轻 ,脑梗塞体积和死亡的神经元数量在环孢素A处理组分别为 3 2 %和 15 8/ 0 0 6 2 5mm2 ,而生理盐水组则为 5 9%和 2 2 1/ 0 0 6 2 5mm2 ,两组之间有显著差异 (P <0 0 5 )。但在脑缺血 3d和 2周组 ,上述变化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环孢素A对实验大鼠的缺血性神经元具有一定保护作用 ,结果提示免疫因素的介入 ,加重了脑缺血性损伤。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大黄素对脑缺血再灌注小鼠探索认知功能的改善作用及其机制。 方法:采用改进的Himori法暂时性阻断两侧颈总动脉制备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进行探索实验和跳台实验,观察大黄素腹腔注射(intraperitoneal injection, ip)(10.0, 1.0, 0.1 mg·kg-1)对脑缺血再灌注小鼠探索认知功能的改善作用,并对各剂量组小鼠脑组织和血液中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含量和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e synthase,NOS)活力、脑组织中过氧化氢(hydrogen peroxide,H2O2)含量和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力进行测定,并测定脑指数。 结果:大黄素可改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所致的探索认知功能障碍;减少NO和H2O2含量, 降低NOS活力,提高CAT活力和增加脑指数。结论:大黄素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小鼠探索认知功能有改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NOS活力和增强CAT活力,提高脑组织对氧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从而减轻缺血再灌注引起的脑组织损伤。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四环素对SD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40只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对照组、缺血模型组和四环素治疗组3组,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通过计算大鼠神经功能缺陷评分及死亡率,测量脑梗死体积,观察神经元超微结构的改变,评定四环素的治疗作用。结果 治疗组大鼠神经功能缺陷评分、死亡率及梗塞体积,均显著低于模型组;且神经元超微结构有轻微改变。结论 盐酸四环素可能对缺血性脑组织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利水通络口服液对急性脑缺血大鼠脑组织病理形态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方法:以急性不完全性脑缺血大鼠为模型,将50只普通级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利水通络口服液高剂量组、利水通络口服液低剂量组,分别灌胃取材后,测定大鼠脑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结果: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表明,急性脑缺血模型组出现了较严重的脑组织水肿和神经细胞病变,利水通络口服液高、低剂量组在改善神经细胞病变方面效果显著(P<0.05).结论:急性脑缺血大鼠脑组织病理形态改变明显,说明其为脑梗塞急性期的病理生理基础之一;利水通络口服液对急性脑缺血大鼠脑组织病理形态有较强的改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脑含水量有关.  相似文献   

17.
丹红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大鼠保护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胡波  吴禹 《热带医学杂志》2008,8(12):1242-1244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对大鼠急性脑梗死后自由基损伤的脑保护作用。方法制备脑缺血模型。假手术组、手术组(注射生理盐水),手术 丹红组(注射丹红注射液),连续5d后测定脑组织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和丙二醛(MDA)含量,同时观察海马CA1区病理组织学改变。结果手术 丹红组大鼠脑组织的SOD和GSH-Px活力较手术组增高,MDA含量降低,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 丹红组脑组织病理改变较手术组轻。结论丹红注射液可增强缺血脑组织SOD和GSH-Px活力,降低MDA含量,清除氧自由基,达到保护脑细胞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过程中,血浆中内源性硫化氢(H2S)的动态变化。方法12只SD大鼠采用断尾取血法取血0.3~0.4 ml。在每只大鼠正常时、凝闭6 h,I/R 6 h、I/R 12 h、I/R 24 h、I/R 48 h、I/R 72 h时7个时间点测定大鼠血液中H2S的含量。结果和正常组大鼠比较,凝闭6 h组I/R 6 h组血浆中H2S含量明显升高,有显著差异(P〈0.05);I/R 12 h组大鼠和正常组大鼠比较,血浆H2S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I/R 24 h组大鼠和正常组大鼠比较,血浆H2S含量明显降低,有显著差异(P〈0.01);I/R 48 h组和I/R 72 h组大鼠与正常组大鼠比较,血浆H2S含量明显升高,有极显著差异(P〈0.05)。结论内源性H2S在全脑缺血再灌注过程中呈动态变化,可能在缺血再灌注早期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9.
头皮针对脑缺血模型大鼠血浆内皮素-1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头皮针对脑缺血模型大鼠内皮素 - 1 ( ET- 1 )的影响 ,并与电针组比较。方法 :Wistar大鼠 5 0只 ,随机分正常、假手术、模型、电针、头皮针五组 ,每组 1 0只 ,后四组均于造模后 72小时、1 0天、1 5天取血测 ET- 1 ,并与手术后 6小时测定值进行比较 ;前三组不治疗 ,后两组造模后分别用电针与头皮针治疗。观察治疗前后 ET- 1测定值。结果 :神经功能评分 ,术后 1 0天与 1 5天 ,治疗组与模型组有显著性差异 ( P<0 .0 5~ 0 .0 1 ) ,电针组与头皮针组 ET- 1测定值无明显差异。对ET- 1的影响 ,术后 72小时及 1 0天时 ,治疗组 ET- 1明显低于模型组 ( P<0 .0 5 ) ,头皮针组明显低于电针组 ( P<0 .0 5 )。结论 :头皮针可在脑缺血早期就明显降低血浆 ET- 1含量 ,这可能是头皮针减轻脑缺血损伤并促进肢体功能恢复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0.
灯盏花素治疗脑缺血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灯盏花素已广泛应用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研究表明,灯盏花素有助于脑缺血组织的血液循环重建,改善神经元代谢的作用。就灯盏花素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作用及其机理的进展作一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