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利宁、恩纳乳膏气管导管表面涂布行表面麻醉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全身麻醉时,怎样减少因气管导管刺激引起的呛咳、屏气等呼吸扰乱和不良应激,增加麻醉和手术的安全性,已经有很多研究,恩纳乳膏涂布于气管导管表面行气管表面粘膜麻醉是一种有效的方法[1],但恩纳乳膏属进口药品,费用高.利宁凝胶属国产同类药,因此,我们设想利用利宁凝胶替代恩纳乳膏行气管表面粘膜麻醉.  相似文献   

2.
表面麻醉气管导管在高血压病人拔管期的应用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血压、冠心病病人气管拔管时易加重高血压,临床上如何对高血压病人在拔管期预防心血管不良反应方面报道较少。本研究旨在观察表面麻醉气管导管(简称表麻导管)在高血压病人全麻拔管期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3.
胸科手术后全麻苏醒拔管期间,由于麻醉减浅,双腔气管导管对气管黏膜的刺激,可反射性地引起呛咳、血压升高、心动过缓、躁动等。为减轻这类不良反应,应用喉麻管在插管前行气管黏膜表面麻醉,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正> 小儿气管内异物取出术的麻醉要求较高,危险性大,麻醉处理极其困难。我们在近30余例的临床经验中采用氯胺酮、羟丁酸钠配合气管内表面麻醉的方法,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全组12例,男8例,女4例,年龄1~11岁。体重6~32kg。异物为花生米、瓜子和塑料圆球笔帽。异物气管内存留时间最短4h,最长21天。少数合并有发热、肺部罗音等肺部感染体征。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声门上下注药型气管导管"(专利号:ZL 200820111377.4)在全身麻醉气管插管后立刻注射表面麻醉药能否减轻气管插管的心血管反应.方法 择期骨科手术患者40例,ASA分级Ⅰ、Ⅱ级,年龄20~60岁,BMI 22~30 kg/m2,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以咪达唑仑0.04 mg/kg、舒芬太尼0.2μg/kg、依托咪酯0.25 mg/kg和维库溴铵0.1 mg/kg麻醉诱导,手控呼吸3 min后30 s内完成经口插入声门上下注药型气管导管,试验组立即注射1%丁卡因1.5 ml(声门下即气管内1 ml,声门上即咽喉部0.5 ml)施表面麻醉,对照组不注射药.固定导管,接麻醉机通气.分别于入室安静时(基础值,T0)、插管前即刻(T1)、插管后即刻(T2)、插管后1 min(T3)、插管后3 min(T4)和插管后5 min(T5)记录BP、HR和抽取血液标本测定血浆肾上腺素(epinephrine,E)、去甲肾上腺素(noradrenaline,NE)、皮质醇(cortisol,Cor)水平.结果 试验组SBP仅在T2时较T0时显著升高17%(P<0.05),对照组SBP在T2、T3、T4时分别较T0时显著升高29%(P<0.01)、36%(P<0.01)、15%(P<0.05);在T2~T5时,试验组SBP比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试验组HR插管后没有显著升高(P>0.05),而对照组HR在T2、T3时分别显著升高18%(P<0.01)和14%(P<0.0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血浆E水平在T3和T5时明显较对照组低(P<0.05),血浆NE水平在T3和T5时试验组明显较对照组低(P<0.05).试验组血浆Cor水平在T5时明显较对照组低(P<0.01).结论 使用注药型气管导管在插入时立即注射表面麻醉药实施气管内、咽喉表面麻醉,能明显降低气管插管引起的心血管反应.  相似文献   

6.
喉上神经阻滞联合气管表面麻醉对气管插管反应的效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观察喉上神经阻滞加环甲膜穿刺对气管插管反应的效应。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 50例(ASAⅠ~Ⅱ)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A(n=25)、B(n=25)两组。麻醉方法 术前1小时肌注苯巴比妥钠01g、东莨菪碱03mg。入室后接无创心电血压监护仪,于局麻下置足背动脉或桡动脉管取血备用。组A用2%利多卡因2mg/kg分等量两份行双侧喉上神经阻滞和5%利多卡因2mg/kg环甲膜穿刺注入气管;但B组不作上述处理,作为对照组。10分钟后两组均用安定02mg/kg、25%硫喷妥钠5mg/kg、琥珀胆碱15mg/kg快速诱导气管插管,插管及导管固定在1分钟内…  相似文献   

7.
困难气管插管常常困扰着麻醉医师,如何找到一种简单有效的解决困难气道方法是麻醉界一直探索的问题。我院应用气管导管经导管芯塑形钩S形气管插管法,利用导管经合适的塑形及抽出导管芯时导管变形运动对可看到会厌的成人患者进行气管插管,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自2003年以来使用气管导管经导管芯塑形钩S形气管插管法进行气管插管共15000例,其中包括急救插管1500例。具体操作:(1)插管前对气管导管进行塑形。导管塑形方法:选择合适型号的导管,用较柔韧的金属导管芯伸到导管头端并将导管取直,在导管的尾端将管芯折弯使导管芯固定。…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咽喉粘膜表面麻醉、气管粘膜表面麻醉、导管外涂乳膏表面麻醉三种不同方式的应用.对全麻插管应激反应及耐管性影响的临床研究。方法选取90例ASA Ⅰ~Ⅱ级择期全麻手术气管插管病人。随机分为三组(n=30).A组为三重表麻组.B组为双重表麻组、C组为对照组。记录三组在喉镜显露声门即刻(To).插管后1min(T1)、3min(T2).5min(T3)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数值以及意识恢复后。患者对导管的耐受程度。结果:同对照组比较.三重表麻组和双重表麻组的MAP和HR均明晁低于对照组(P〈0.01)。在耐管性方面,三重表麻组明显高于双重表麻组和对照组(P〈0.05)。结论:三种表麻方法序贯应用能有效预防喉镜置入和气管插管引起的心血管应激反应,并明显提高导管耐受程度。  相似文献   

9.
利多卡因胶浆涂抹气管导管的效果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我院采用自行配制的利多卡因胶浆涂抹于气管导管表面,既有润滑作用,又有表面麻醉效果,提高了患者对气管导管的耐受性。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选择择期气管插管全麻手术患者80例,主要为普外科、胸外科、骨科、烧伤科(不含气道损伤)手术。其中男49例,女31例,年龄15~79岁,体重35~81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讨论气管切除吻合或人工气管替代等手术的麻醉方式和结果.方法 对采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的25例气管良、恶性疾病患者的麻醉和手术过程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其中良性疾病患者10例,恶性疾病患者15例.全组患者气管管腔均有不同程度的狭窄,严重者伴有明显呼吸困难.气管病变长度2.0~7.5cm.气管切除最长者8 cm,行一期吻合者14例,行人工气管替代者7例.该组患者采用单纯全身麻醉气管插管者13例,同时行心肺转流者2例;经已有的气管切开行全身麻醉者8例,在局部麻醉下行气管切开后全身麻醉者2例;行高频喷射通气辅助者2例.气管切断后,均需经远端气管或对侧主支气管内插管维持麻醉和通气.结果 全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麻醉和手术死亡.2例患者于气管切开后向左主支气管插管困难,1例患者向左主支气管插管过深,仅余左下肺通气,造成血氧饱和度下降;1例患者术毕改换无气囊导管时造成吻合口裂开;均经处理后好转.结论 气管手术麻醉风险高,个性化、周密的麻醉和手术方案以及麻醉医师与手术医师的密切配合,是保证麻醉和手术安全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气管表面麻醉或/和硬膜外阻滞能否降低全身麻醉时异氟醚的使用量.方法 上腹部手术病人60例,随机分为单纯全身麻醉组(G组)、全身麻醉联合气管表面麻醉组(GL组)、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阻滞组(GE组)、全身麻醉联合气管表面麻醉和硬膜外阻滞组(GLE组).各组术前及诱导用药相同,术中异氟醚维持麻醉,维库溴铵维持肌松,根据病人生命体征调整异氟醚吸入浓度.比较各组术中异氟醚的使用量及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G、GL、GE、GLE四组呼气末异氟醚MAC维持值分别为(1.01±0.11)、(0.89±0.07)、(0.63±0.06)和(0.51±0.08);异氟醚消耗量分别为(12.9±1.8)、(11.2±1.7)、(6.7±1.2)和(5.3±0.9)ml/h.GLE组术后不良反应最少,无一例病人发生术中知晓.结论 气管表面麻醉或/和硬膜外阻滞明显降低吸入全身麻醉时异氟醚需用量.  相似文献   

12.
口内手术或解剖畸形或上呼吸道病变患者不能直接窥喉,常需保留自主呼吸经鼻盲探插入气管导管.操作中需在保持患者自主呼吸的情况下边倾听气管导管衔接管口气流声强弱边进行探插,影响麻醉医生操作和判断气管导管前端的位置.2009年1月起,我们采用小儿口哨连接气管导管后端,利用气流的强弱带动口哨发音,有效帮助麻醉医生判断气管导管的前端是否对准声门及是否将气管导管插入气管内.现将口哨式气管导管的制作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气管插管囊内气体外漏可致气道封闭不严或由于氧化亚氮 (N2 O)向含气腔渗透 ,使囊内压升高而损害气管粘膜。本文旨在研究N2 O和非N2 O麻醉下囊内注入不同气体对囊内压变化的影响及预防囊内压变化的措施。临床资料 ASAⅠ~Ⅱ级病人 45例 ,其中择期腹部手术 31例 ,四肢手术11例 ,乳腺手术 3例 ,随机分成两组 :N2 O组 (2 3例 )和非N2 O组 (2 2例 )。麻醉时间 <2h者除外。麻醉方法 气管插管静吸复合麻醉。导管内径男 7 5~ 8 5mm ,女 7 0~8 0mm。监测心电图 (ECG)、血压 (BP)和脉搏氧饱和度 (SpO2 ) ,开放静脉通路…  相似文献   

14.
双管法行困难气管插管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60岁,体重91kg,因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入院。拟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胆囊切除术,连续硬膜外麻醉失败后改为全身麻醉,用地塞米松10mg、咪唑安定5mg、芬太尼0.1mg、丙泊酚150mg、维库溴铵8mg静脉诱导后,出现辅助通气困难,SpO2一度降至65%,置入口咽通气管时SpO2最高升到98%。由一资深麻醉医师插管,声门暴露困难,经口盲探插管3次未成功。于第3次插入食管后保留气管导管,气囊充气5.5ml,用一根气管导管顺第一根导管的上方插入,导管在声门处受阻,修正导管方向插入。确定导管在气管内,拔除食管内的气管导管。术中无异常,术毕清醒后拔管。术后了解患者患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多年,体检发现患者舌大、下颌后缩、颈后仰小于80度。  相似文献   

15.
临床麻醉中,单肺通气时所用带隆突钩双腔导管对位较易,但插管时因操作复杂,容易导致声门和其它组织的损伤;Robenshaw导管没有隆突钩,插管时不需要大角度的左右旋转,避免了声带和气管粘膜因隆突钩损伤而引起的并发症,然而支气管开口的对位比较困难,完全是凭经验,没有一定的参照指标,特别是对于初学者和经验不足者,常常由于导  相似文献   

16.
一种简单易用的逆行气管插管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逆行导管引导气管插管法临床多采用硬膜外导管作引导。我院自 1998年起采用COOK逆行气管插管装置 ,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材料与方法逆行气管插管装置 (COOK公司产 )包括 :(1) 18G套管针 ,5cm长 ;(2 )Amplatz超硬不锈钢导丝 ,110cm长 ,带 3cm安全J形头 ,定位标记距两头 2 0cm ,两标记相距 70cm ;(3)11 0FrTeflon引导管 ,70cm长。操作方法 :(1)咽喉部表面喷雾麻醉以及环甲膜穿刺注入 1%丁卡因 2ml。 (2 )表面麻醉满意后 ,18G套管针通过环甲膜中点下缘向头侧穿刺进入气管。 (3)证明进入气管后 ,拔出…  相似文献   

17.
由Mongeon发明的一种新型的声门上通气装置PAxpress导管(pharygealairwayxpress,PAxpress)用于常规麻醉或心肺复苏[1,2],可在无任何辅助装置下盲置,进行有效通气,并可容纳内径为7.5mm以内的气管导管进行盲探插管。本研究旨在探讨经PAxpress导管盲探气管插管在全身麻醉中应用的可行性。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50例ASAⅠ~Ⅱ级择期全麻病人,男20例,女30例,年龄14~74岁,体重41~82kg。术前评估病人的插管条件,包括张口度、甲颏距离、Mallampati分级等。方法男性病人选择ID7.5mm的气管导管,女性病人选择ID7.0mm的气管导管,其中弹簧管8例。操…  相似文献   

18.
随着小儿手术的日益增多,小儿全身麻醉气管插管增多,拔管相关的并发症相应增多,气管拔管的方法和时机的选择日益受到麻醉医师关注。如何在保证患儿安全的前提下使患儿在较为舒适的环境下苏醒,是小儿麻醉医师不断追求的目标。已有大量临床研究证实,深麻醉下拔管可减少患儿麻醉苏醒期呼吸道并发症,减轻血流动力学波动,减少拔管后患儿躁动,使患儿在较为舒适的状态下度过麻醉苏醒期。文章就深麻醉下拔管对机体的影响、拔管方法和用药及局限性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报道2例术前无呼吸道梗阻症状的患者,行全麻气管插管引起气管内肿物出血的抢救。纤维支气管镜检是诊断气管内肿物的金标准。导管套囊封堵气管下段,头低位及时吸引气管内出血可有效减少两肺血液灌注,改善患者氧供和通气状况。  相似文献   

20.
食管-气管联合导管临床应用的体会   总被引:30,自引:1,他引:29  
食管 气管联合导管 (esophageal trochealcombitube,ETC)是解决困难气管插管的有效措施之一。国外ETC在急救医学方面的应用已有报道 ,而在临床麻醉中使用不多。国内应用ETC的经验甚少 ,现就我们应用于临床麻醉的体会 ,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选择ASAⅠ~Ⅱ级病人 ,随机分为两组 ,每组 15例 ,观察组插入ETC(ETC组 ) ,对照组插入气管导管 (C组 ) ,手术均为开腹胆囊切除术或胆总管探查术。两组采用相同的麻醉诱导及维持方法。诱导 :芬太尼 5~ 6 μg/kg、氟哌利多5mg、维库溴铵 0 0 8~ 0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