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微型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足小创面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09年3月至2013年12月于本院采用微型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瓣进行修复治疗的27例手足小创面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所有患者治疗后的皮瓣成活率、臃肿率、手足功能优良率及皮瓣部位感觉功能评估结果。结果患者的皮瓣成活率达到100.00%,手足功能优良率达到100.00%,皮瓣部位感觉功能持续改善,无一例皮瓣臃肿发生。结论微型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足小创面的临床价值较高,患者治疗后的手足功能恢复更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皮瓣手术小腿逆行筋膜蒂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11例小腿下段皮肤或软组织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入院编号随机选取6例设为观察组,采用逆行腓动脉筋膜蒂治疗,将另外5例患者设为对照组,采用逆行肺胫后动脉筋膜蒂治疗。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皮瓣功能恢复状况与对照组无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皮瓣一期成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取腓动脉皮瓣和胫后动脉皮瓣行逆行筋膜蒂皮瓣手术修复小腿下段皮肤或软组织损伤均效果显著,但腓动脉皮瓣能减少患者并发症,提高皮瓣一期成活率。  相似文献   

3.
总结1993年5月-1998年8月,应用胫后侧二种逆行岛状筋膜蒂皮瓣多向转位修复踝部周围皮肤缺损的临床效果。利用胫后动脉肌间隙的穿动脉,腓动脉肌间隙支,腓动脉外踝支与腓肠浅动脉广泛吻合,设计胫后侧两种筋膜蒂皮瓣。  相似文献   

4.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改进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手术方法。方法:新鲜成人小腿标本20侧,对腓动脉及其分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进行解剖观测;临床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治疗足背、外踝、足跟创面9例。结果:研究发现腓动脉神经营养皮支(腓动脉肌间隙皮支)以节段动脉的形式分布于腓肠神经及周围皮肤:据此设计了寻找腓动脉神经营养皮支的皮瓣游离方法;临床应用9例全部成活。结论:以寻找腓动脉神经营养皮支为特点的皮瓣游离方法使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手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游离腓动脉肌皮穿支皮瓣修复足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 22例足背皮肤缺损患者采用游离腓动脉肌皮穿支皮瓣修复,19例直接以比目鱼肌皮穿支为蒂,3例带T型腓动脉主干,血管采用端端或端侧吻合法。结果 22例术后半个月拆线,植皮皮片全部成活,伤口愈合良好。术后获随访3~24个月,足部皮瓣外观满意,无臃肿,弹性良好。结论腓动脉肌皮穿支皮瓣的血管解剖恒定,皮瓣厚薄适中,操作简单,是修复足背软组织中小面积缺损的有效方法 。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带腓动脉后外侧穿支蒂的腓肠神经营养岛状皮瓣修复小腿、足踝部皮肤缺损的效果。方法 自2010年12月到2014年5月,采用带腓动脉后外侧穿支蒂的腓肠神经营养岛状皮瓣修复小腿、足踝部皮肤缺损8例,其中男性7例,女性1例,年龄33~50岁,平均年龄40.5岁。结果 8例患者皮瓣全部成活,创面封闭。皮瓣最大面积15 cm×13 cm,最小6 cm×5 cm。随访半年至1年皮瓣质地良好,厚度适中,外形及功能较为良好,术区全部I期愈合。结论 带腓动脉后外侧穿支蒂的腓肠神经营养岛状皮瓣是修复小腿、足踝部皮肤缺损的理想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应用穿支皮瓣修复足踝部烧伤创面的方法及其效果。方法应用4种穿支皮瓣:腓动脉外踝上前穿支皮瓣、腓动脉外踝上后穿支皮瓣、胫后动脉内踝上穿支皮瓣、第一跖背动脉远端穿支皮瓣,根据需要选取不同的皮瓣转移修复足踝部烧伤创面。结果本组共15例,其中腓动脉外踝上前穿支皮瓣,即外踝上筋膜皮瓣4例;腓动脉外踝上后穿支皮辨,即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筋膜皮瓣6例;胫后动脉内踝上穿支皮瓣,即内踝上筋膜皮瓣3例;第一跖背动脉远端穿支皮瓣2例。本组患者移位皮瓣全部成活,切口一期愈合。随访l~24个月,皮瓣色泽、质地好,足踝部及供区外形及功能恢复良好。结论应用选取邻近的穿支皮瓣修复足踝部烧伤创面具有不牺牲胫后动脉、腓动脉等主要血管,对足部的血供与功能无明显影响;供区损害少,不破坏供区外形与功能;皮肤质地好,皮下脂肪少,弹性及皮色与足部近似;不需要吻合血管,手术操作相对简单,成活率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带腓动脉蒂小腿外侧皮瓣的临床应用和效果。方法对12例小腿和足部软组织缺损的患者采用带腓动脉蒂的小腿外侧皮瓣转移修复。结果12例患者皮瓣成活11例,随访1~3年,皮瓣质地柔软,感觉良好。结论带腓动脉蒂的小腿外侧皮瓣转移术是修复邻近创面的有效方法,手术适应证广泛,勿需吻合血管,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9.
  目的  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可视化穿支皮瓣制取日益成熟,通过三维CT血管造影(3D-CTA)在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舌癌术后软组织缺损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为腓动脉穿支皮瓣设计及临床应用提供新方法。  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6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收治的12例舌鳞状细胞癌患者(男性8例,女性4例,年龄36~73岁),术前根据三维重建后的CTA检查结果进行腓动脉穿支的测量,选取符合移植条件的穿支血管,根据术前数据资料在术中对腓动脉穿支进行血管定位后应用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舌部软组织缺损。术后按时定期进行随访,通过观察有无肿瘤复发、转移、供区小腿运动功能等,来评价患者术区与供区的功能恢复情况。  结果  12例患者术中腓动脉穿支均成功进行定位并顺利完成手术,所有移植穿支皮瓣均存活;1例患者术后皮瓣渗血,经急诊探查止血后恢复良好。移植皮瓣平均制取时间为47 min,血管蒂长度平均为6.2 cm。术后9个月,12例患者张口度Ⅲ度,咀嚼、言语基本恢复正常;术后12个月,12例患者下肢供区小腿恢复良好,无明显的运动不适。  结论  术前3D-CTA能准确的提供腓动脉穿支的解剖特征,为术中腓动脉穿支皮瓣的制取提供良好的影像学支撑,可以在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舌癌术后软组织缺损的应用中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小腿远端蒂穿支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应用来源于胫后动脉、腓动脉的2种小腿远端蒂穿支皮瓣对29例足踝部软组织缺损创面进行修复,其中应用胫后动脉远端蒂穿支皮瓣修复足踝部创面11例,应用腓动脉远端蒂穿支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创面18例。结果 29例患者术后随访1~3年,平均22个月。29例皮瓣转移成活良好,1例腓动脉远端蒂穿支皮瓣修复足跟创面,术后早期因远端回流障碍反复出现张力性水疱,后经局部减压后成活;2例胫后动脉远端蒂穿支皮瓣修复足背跗侧创面后,皮瓣边缘局部坏死,后期经清创后植皮,恢复良好。所有皮瓣术后随访均未见溃疡及渗出,外观及功能逐渐恢复良好。结论应用小腿远端蒂穿支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创面时修复距离长,范围大,手术适应证广泛,安全可靠,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1.
胫前软组织缺损在骨科中并不少见 ,我科自 1993年 8月至 1999年 11月治疗外伤性胫前软组织缺损2 0例 ,应用张力缝合法 ,双蒂随意皮瓣及带血管蒂皮瓣修复 ,疗效满意。1 临床资料本组男 14例 ,女 6例 ,年龄 16~ 59岁 ,合并开放性骨折 11例。 2 0例中采用张力缝合 5例 ,双蒂随意皮瓣 11例 ,腓浅动脉及隐动脉各 2例。结果 18例 期愈合 ,2例 期愈合。2 讨 论2 .1 适应症的选择2 .1.1 外伤性胫前软组织缺损宽度大于 3cm,可采用带血管蒂的皮瓣修复。在血管蒂皮瓣的选择上 ,以带腓浅动脉和隐动脉的皮瓣为首选 ,带腓动脉和旋股外侧动脉降支逆…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以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足部软组织缺损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需要进行足部软组织缺损修复患者19例,均采用腓动脉穿支皮瓣进行修复治疗,观察记录皮瓣成活情况、足部功能及生活质量。结果:在19例患者中,18例皮瓣完全存活,1例发生血管危象,经治疗后成功存活;治疗后患者足部功能评分均高于治疗前;随访6~12个月,所有患者皮瓣存活良好,无明显臃肿情况,足部功能评分与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足部软组织缺损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VSD结合腓动脉穿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治疗足踝部创伤性软组织缺损的优点。方法将40例足踝部软组织创伤性缺损病例随机分为两组,一组病例采用传统创面换药+腓动脉穿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治疗,另一组采用VSD+腓动脉穿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治疗,通过对两组患者术后感染率、住院时间、疼痛评分、抗生素使用时间等指标的对比,研究VSD结合腓动脉穿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治疗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优点。结果 VSD组中皮瓣边缘部分坏死2例;创口感染2例,踝关节功能Kphoed评分平均为92.0±6.7分,住院时间平均为16.0±3.1天;对照组中皮瓣部分坏死6例,皮瓣感染6例,踝关节功能评分Kphoed评分平均为83.0±5.5分,住院时间平均为28.0±4.2天。结论 VSD结合腓动脉穿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治疗足踝部创面软组织缺损可以减少创面感染率,缩短住院时间,获得更好的踝关节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腓动脉穿支蒂螺旋桨皮瓣修复结合综合干预对足踝软组织缺损患者修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足踝软组织缺损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采用腓动脉穿支蒂螺旋桨皮瓣修复进行治疗,住院期间患者均进行综合干预,均随访3个月.比较腓动脉穿支蒂螺旋桨皮瓣修复结合综合干预的临床应用效果,术后1、2、3 d皮温情况,随访3个月后记...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应用腓浅动脉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治疗效果。方法应用腓浅动脉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8例。结果本组其中7例皮瓣全部成活,另外1例皮瓣远端表浅坏死,经常规换药及抗感染治疗后愈合,且随访满意。结论腓浅动脉穿支皮瓣具有营养血管蒂长,皮瓣血供可靠,质地优良、厚薄适中、切取面积较大、供区破坏小等优点,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应用腓浅动脉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治疗效果。方法应用腓浅动脉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8例。结果本组其中7例皮瓣全部成活,另外1例皮瓣远端表浅坏死,经常规换药及抗感染治疗后愈合,且随访满意。结论腓浅动脉穿支皮瓣具有营养血管蒂长,皮瓣血供可靠,质地优良、厚薄适中、切取面积较大、供区破坏小等优点,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负压封闭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联合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应用于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014年5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21例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采用VSD联合腓动脉穿支皮瓣进行修复,记录治疗结束后皮瓣成活率、创面愈合效果及踝关节功能改善效果。结果:VSD治疗后细菌培养为阴性,皮瓣成活率100%,创面、切口均为Ⅰ期愈合,踝关节功能优良率95.24%;治疗后AOFAS(90.36±8.85)分高于治疗前(33.99±12.11)分(P<0.05)。结论:VSD联合腓动脉终末穿支皮瓣修复术,通过控制感染,加快肉芽组织的生长,治疗足踝部皮肤缺损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利用腓动脉穿支皮瓣一期修复跟骨骨折术后切口愈合不良,出现跟骨及钢板外露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011年1月至2015年1月,对21例跟骨骨折术后发生切口愈合不良,出现跟骨及钢板外露且无急性感染的患者,在彻底清创后利用腓动脉穿支皮瓣一期修复创面。结果:所有创面在彻底扩创后一期行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其中20例患者术后皮瓣完全成活,1例出现皮瓣远端1/4面积皮肤坏死,予以行清创游离植皮术后愈合良好。随访所有患者皮瓣或植皮均成活良好,无软组织感染及骨髓炎等并发症,踝关节功能恢复基本正常。结论:在彻底扩创的基础上,利用腓动脉穿支皮瓣一期修复无急性感染的跟骨骨折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患者,能够达到能达到保留钢板、闭合创面的目的,在临床上值得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血管超声定位和评估需要移植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的供血血管。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4月至2016年7月间拟行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移植的8例患者,术前应用超声评估拟行移植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血管起止、内径、距离体表深度,并做体表描记,与临床手术中对照。结果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穿支血管呈不规则节段性分布,以小腿中下1/3的近侧至小腿中段穿支较多,内径0.5mm-0.9mm,距离体表0.5cm-1.6cm,术前彩色多普勒血管超声定位的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血管手在术中验证符合率100%。结论彩色多普勒血管超声可准确评估和定位需要移植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有利于临床医生皮瓣的合理选取和设计,避免了手术中盲目搜索,缩短了手术时间,提高手术成功率,有效降低了皮瓣术后的失活。  相似文献   

20.
莫伟  李纯兰 《广州医药》2005,36(2):34-35
目的总结应用带蒂胫前动脉岛状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缺损的临床价值。方法以内、外踝连线上2cm区域,即胫前动脉与腓动脉、胫后动脉的吻合交通支处,作皮瓣的旋转点,在内外踝中点,胫骨结节与腓骨小头中点的连线上设计带胫前动脉上或下皮支血管的皮瓣,形成以胫前动脉与腓动脉、胫后动脉的在踝部吻合交通支为供血血管的皮瓣,逆行转位修复足部创面。临床应用9例,其中面积最大16cm×10cm,最小10cm×6cm,均合并足背动脉损伤和不同程度的骨、腱及关节外露。结果9例皮瓣全部成活,经过半年至三年的随访,皮瓣血运良好,伤口无复发。结论足踝部创面合并足背动脉损伤时,依靠胫前动脉与腓动脉、胫后动脉的在踝部吻合交通支为蒂的胫前动脉岛状皮瓣,仍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