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后路减压融合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目的:探讨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原因和治疗方法.方法:手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56例,初次手术方式:椎板间开窗间盘切除38例,病变节段上下方全椎板或半椎板切除15例,内窥镜下微创间盘切除3例;再次手术采用后路减压,椎间盘切除,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横突或椎体间植骨术.随访43例,采用JOA29分法进行术前和随访时的评分.结果:56例患者手术中发现原手术部位均有不同程度的粘连,尤以椎板切除者为著.有38例为原手术节段间盘脱出,占67.9%.再次手术平均历时2.8h,术中出血平均550ml.术后住院时间平均为13.6d.患者再次手术前JOA评分平均11.6分,术后随访时JOA评分平均23.9分,平均改善率70.7%.结论:初次手术处理不当以及术后腰椎局部生物力学的改变是间盘突出复发的主要原因.对于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进行的再次手术治疗,在同时解决减压和稳定两个问题后,可获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失败原因和再手术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失败的原因及再手术的时机和方法。方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失败患者的初次术前诊断、手术方法、再手术前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进行评估。分析初次手术失败原因及再手术治疗的适应证、手术方法、手术入路及疗效。在获得随访的患者中,行开窗、扩大开窗法腰椎间盘摘除术46例,行半椎板切除减压、椎间盘摘除术12例,行全椎板切除减压、椎间盘摘除、神经根管松解术22例,行全椎板切除减压、椎体后缘骨赘及软骨结节切除术16例,行后路经椎弓根螺钉固定、椎管减压、神经通道松解、后外侧植骨或椎间融合术47例。结果143例患者初次手术后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4~144个月,平均62个月。再手术后29例出现并发症。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OA)腰背痛29分评分标准对患者进行评分。患者再手术前JOA评分平均11.3分,术后随访时JOA评分平均24.2分,平均改善率72.9%。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手术的原因包括手术适应证选择不当、多间隙突出遗漏、术中定位错误及髓核摘除不彻底、双侧型或中央型突出只切除一侧、椎体后缘软骨结节未切除、未处理中央椎管狭窄及神经根管狭窄、术后腰椎间盘突出复发、全椎板减压术后腰椎节段性不稳定。正确选择再手术时机及方法仍可以获得较为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再次椎板间开窗手术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行椎板间再次开窗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3例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次行椎板间开窗或扩大开窗椎间盘髓核摘除术,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23例患者术后腰腿疼痛均明显缓解,参见Epstein法对患者主观感觉评价,术后2月优良率91.3%,末次随访仍达82.6%,术后腰腿疼痛JOA功能评分、VAS评分均较术前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2月与末次随访疼痛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采用椎板间再次开窗或扩大开窗治疗腰椎稳定的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4.
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治疗策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病因和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12月~2003年12月收治的获得1~5年随访的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74例。男41例,女33例;年龄21~53岁,平均37.2岁。初次手术术式:全椎板间盘切除术9例;半椎板间盘切除术23例;椎板间开窗间盘切除31例;间盘镜显微间盘切除术11例。初次手术至复发时为6~192个月,平均37个月。再次手术术式:5例再次行腰椎间盘切除术;69例采用椎体融合术,其中45例采用PLIF手术,23例采用TLIF手术。[结果]本组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出现并发症18例次,经对症处理后好转。行间盘切除术患者术后3周配戴腰围下床活动;行融合手术患者3~5d下床活动。平均随访18个月,Oswestry评分从术前(52.32±9.17)分改善至(20.33±5.72)分。73.5%的患者对手术疗效满意。[结论]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根据影像学和临床表现及手术史,采用相应的手术方法,充分减压,可获得较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对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原手术入路下髓核切除术治疗的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2月至2007年12月收治的获得1~5年随访的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6例。男9例,女7例;年龄21~62岁,平均37.2岁。初次手术术式:半椎板间盘切除术4例;椎板间开窗间盘切除术11例;椎间盘镜显微间盘切除术1例。初次手术至复发时为6~180个月,平均32个月。再次手术术式:采用原切口显露切除椎板残端进入椎管。术中摘除髓核,松解粘连,有侧隐窝狭窄者扩大神经根管并切除膨出的纤维环。没有切除瘢痕粘连组织。结果本组再次手术病例效果优者8例占50%,良者5例占31%,可者2例占13%,差1例占6%。优良率占81%。全部病例均较术前有进步。结论原切口显露可以有效祛除病因,解除症状,对脊柱稳定有利。侧隐窝狭窄是致病的重要原因,多继发于椎间盘突出。瘢痕粘连组织无需切除。  相似文献   

6.
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手术原因分析和手术方式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手术的原因及手术方式。方法:对39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症状无改善或缓解一段时间后复发需再手术的患者进行分析和总结。再手术方式:椎板间开窗或经原椎板间扩大开窗、椎间盘切除8例;半椎板切除减压、椎间盘切除3例;全椎板切除减压、椎间盘切除27例(其中23例行后路椎弓根内固定加横突间植骨融合,2例同时行椎间cage置入融合);经左前外侧入路腹膜外椎间盘切除、椎间植骨融合1例。结果:再手术原因包括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20例、相邻节段腰椎间盘突出7例、腰椎节段性不稳定8例和腰椎间盘未彻底去除4例,其中合并继发性腰椎管狭窄8例,硬膜外瘢痕形成4例。术中发生脑脊液漏4例,均行硬膜修补,术后恢复良好。随访1年6个月~5年7个月,其中31例患者症状明显改善,7例症状部分改善,1例无改善,优良率为79.5%。再手术前JOA评分平均11.8分,再手术后末次随访时平均25.6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恢复率为80.2%。23例行椎弓根内固定加横突间植骨融合患者末次随访时植骨融合率为70%,1例行椎间植骨融合患者末次随访时植骨融合。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手术的主要原因为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相邻节段腰椎间盘突出、腰椎节段性不稳定和腰椎间盘未彻底去除等,正确分析再手术原因并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仍可以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手术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原冈和再次手术的治疗方式,旨在正确认识这一疾病,提高治疗效果.方法 本组手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86例.初次手术方式:单纯腰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52例,MED手术单间隙复发7例,多间隙开窗复发8例,半椎板切除14例.全椎板切除5例.再次手术方式:1、采用扩大椎板间开窗、切除复发的椎间盘及疤痕组织59例;2、采用半椎板切除摘除复发的椎间盘突出,对侧椎板及横突间植骨15例;3、采用后路减压.椎间盘切除,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椎间植骨融合术12例.结果 86例患者术后获得随访.随访9个月~10年(平均3年),按q要原因是初次手术处理不妥当以及腰椎局部生物力度改变等原因造成的;2、再次手术复杂性高,采用合适的手术方式很重要;3、再次手术方式应根据术前腰椎稳定程度以及再次手术预计骨质切除的范围,尤其是小关节及腰椎后部结构是否变化来确定;4、大多数复发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再次手术采用扩大的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术亦可取得满意的效果,只有少部分病例需采用椎弓根钉内固定术及椎间植骨术.  相似文献   

8.
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特点与手术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特点与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对98例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与病理特点进行分析。男55例,女43例,平均年龄65.7岁。均行腰椎后路椎板减压髓核摘除术,其中小切口开窗56例,半椎板切除32例,全椎板切除10例,根据手术前后JOA评分评价手术疗效。结果: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病理以髓核组织的脱水,纤维环的破裂,小关节囊、周围韧带及软骨终板退变为主要特点。临床特点为下肢疼痛多发,腰部活动受限较多;双下肢神经系统检查肌力下降明显,生理反射改变明显。98例平均随访2.2年,JOA评分术后平均改善率为70.9%,手术前后JOA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病程长,体征多,病理改变明显,行腰椎后路椎板减压髓核摘除术,手术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9.
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再手术治疗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目的:探讨椎管彻底减压、后路cage椎间融合、椎弓根系统内固定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对31例采用上述方法治疗的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术前及术后随访时JOA评分(15分法)、术后患者主观满意度分级及影像学结果评价手术效果,并分析其并发症。结果:31例平均手术时间150±2.3min,平均出血量620±5.6ml。平均随访40个月,手术前后JOA评分有显著差异(P<0.05),JOA评分临床改善率为84.09%,患者主观满意度优良率为87.10%,骨性融合率为97.18%。并发症包括6例硬膜撕破,1例一过性单侧神经根麻痹,1例假关节形成。结论:椎管彻底减压、后路cage椎间融合、椎弓根系统内固定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满意,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回顾性分析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次手术后的长期随访结果,比较单纯椎间盘切除与椎间盘切除加椎间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临床疗效。[方法]2004年4月2006年8月采用单纯椎间盘切除与椎间盘切除加椎间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42例。其中男24例,女18例;年龄3262岁,平均48.7岁。再次手术距初次手术时间113年,平均5.8年。病程6个月4年,平均16个月。临床疗效采用日本骨科学会下腰痛评分系统(JOA评分)对术前、末次随访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手术时间、住院天数、术中失血量及术后并发症。[结果]平均JOA评分术前9.1分,末次随访时25.6分(P<0.001)。临床疗效改善优良率为83.3%,其中非融合组的优良率为82.6%,融合组为85.5%。融合组与非融合组术中平均出血量分别为490.7ml和150.5ml(P<0.001),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168.6min和90.3min(P<0.001)。[结论]只要适应证选择得当,单纯椎间盘切除与椎间盘切除加椎间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对于真正意义上的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是满意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的原因和治疗方法。方法手术治疗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病例16例。结果 16例术中发现原手术部位均有不同程度的粘连,尤以椎板切除者为著。腰痛VAS评分由术前(7.47±1.33)分改善至术后(2.76±0.98)分,腿痛VAS评分由术前(9.079±1.77)分改善至术后(1.059±0.28)分。结论初次手术处理不当以及术后腰椎局部生物力学的改变是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的主要原因,而复发后进行再次手术治疗,需同时解决减压和稳定两个问题,再根据病情采取不同手术方案,可获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小切口单边固定扩大开窗椎间融合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06-2013-03采用小切口单边固定扩大开窗椎间融合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36例完整的随访资料,术前术后采用VAS,ODI进行评分,根据X线片或CT检查评价椎间植骨融合的进展。结果 术后VAS,ODI评分较术前均得到明显的改善;其中优24例,良9例,可3例,优良率91.60%。结论 小切口单边固定扩大开窗椎间融合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采用有限减压有限骨质切除,尽可能保留小关节突,较好地重建了脊柱序列和稳定性,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微创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3.
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手术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手术原因并探讨其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至2006年1月手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175例,其中17例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需再手术治疗,17例中,男11例,女6例;年龄35-65岁,平均49岁。经原椎板间扩大开窗法切除椎间盘11例,全椎板切除减压椎间盘切除5例(同时行内固定+后外侧植骨融合),单侧椎板切除1例。术后对患者的疼痛、运动功能、神经根受压表现进行观察,并根据Macnab标准对疗效进行评定。结果:17例均获随访,时间15-96个月,平均51个月。所有患者的疼痛、运动功能及神经根受压表现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按Macnab评定标准:优9例,良6例,可2例。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次手术的主要原因为同一间隙闻盘组织再突出、继发性椎管狭窄、邻近椎间盘突出等。虽然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手术难度大于初次手术,但只要严格掌握手术指征,术前周密计划,仍可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医用生物蛋白凝胶预防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瘢痕粘连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01—2016-02采用半椎扳切除或开窗减压椎间盘摘除术治疗的6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观察组36例术中在硬膜囊及神经根周围加入生物蛋白凝胶,对照组28例未使用生物蛋白凝胶。结果 64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26(12~40)个月。观察组术后2例(5.6%)出现下腰痛,对照组5例(17.9%)出现下腰痛;观察组术后下腰痛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JOA评分:观察组优27例,良7例,可2例;对照组优15例,良5例,可3例,差5例;观察组末次随访时JOA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用生物蛋白凝胶可作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半椎扳切除或开窗减压椎间盘摘除术中常规预防硬膜外瘢痕粘连的辅助材料。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腰椎后路椎弓根内固定手术联合不同减压方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2例接受腰椎后路椎弓根内固定术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30例患者应用局限椎板开窗减压术,B组22例患者应用广泛椎板切除减压术。采用JOA评分标准对术前术后患者的症状和体征进行评分。结果 A组随访28例,B组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个月~3.5 a,平均1.5 a。2组患者术后症状较术前缓解明显,A组患者术后优良率93.3%,B组优良率90.9%,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固定手术采用局限椎板开窗减压术术后效果满意,手术创伤小,腰椎稳定结构破坏少,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马南  朱海波 《实用骨科杂志》2014,(12):1120-1122
目的观察Wallis系统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0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15例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患者资料,男性9例,女性6例;年龄25~52岁,平均46岁。距首次手术时间为2~6年,平均3.2年。首次手术均行患侧后路椎板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术,二次手术根据症状行同侧椎板扩大开窗或对侧椎板开窗,棘突间Wallis系统固定术。L2~3间隙2例,L3~4间隙7例,L4~5间隙6例。对患者术前及术后的症状进行VAS评分、下腰痛JOA评分。结果 15例患者术后获得6~36个月的随访,平均12个月。术后4周的VAS评分(2.31±1.12)分和JOA评分(18.36±1.85)分,与术前1 d VAS评分(7.53±1.56)分和JOA评分(9.25±2.31)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VAS评分(0.91±0.68)分和JOA评分(22.36±2.03)分,与术前1 d VAS评分(7.53±1.56)分和JOA评分(9.25±2.31)分、术后4周VAS评分(2.31±1.12)分和JOA评分(18.36±1.85)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Wallis系统可以防止脊柱过度活动,减轻相应节段椎间盘的负荷,有利于椎间盘组织的自我修复和防止椎间盘突出的复发。同时Wallis系统作为脊柱后柱支撑,可以扩大椎管容积和增加椎间孔直径,减轻神经根的压迫,将其用于复发性腰椎间盘患者的手术治疗,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经皮内镜椎间孔入路微创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 2009年6月-2011年12月,采用经皮内镜椎间孔入路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56例,其中男30例,女26例;年龄24~70岁,平均50岁。突出节段:L3、4 3例,L4、5 34例,L5~S1 19例。与初次手术同侧突出48例,对侧突出8例。无症状间歇期6个月~27年,平均5.5年。术前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腰痛(6.18±1.44)分,腿痛(7.66±1.03)分。患者均在局麻下完成手术,术后随访患者症状改善情况,采用VAS评分、改良Mac Nab标准评估临床疗效。结果手术时间30~100 min,平均60.4 min;住院时间3~6 d,平均5.1 d。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4~56个月,平均28.2个月。患者术后即刻疼痛均有不同程度缓解,术后1、3、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腰痛及腿痛V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采用改良Mac Nab标准评价疗效,获优39例,良9例,可5例,差3例,优良率85.7%。5例(8.9%)术后发生手术相关并发症;1例(1.8%)术后18个月再次复发,行相应节段减压及椎间融合术后症状缓解。结论经皮内镜椎间孔入路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可以避开后方瘢痕组织,降低了手术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且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恢复快,是微创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失败的原因,探索再次手术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2001年1月至2010年4月收治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2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A组28例为单纯腰椎间盘突出,行椎板间开窗或扩大开窗减压加髓核摘除术;B组34例为内固定融合组,行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及全椎板切除减压、椎间盘摘除、椎体间植骨或...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腰椎再手术的临床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5年1月~2009年11月收治的9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腰椎再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病史、症状、体征及影像学检查,腰椎再手术的原因包括腰椎间盘突出复发49例(52.1%),腰椎管狭窄症17例(18.1%),初次手术减压不彻底16例(17.0%),邻近节段病变7例(7.4%),其他节段新发腰椎间盘突出5例(5.3%)。再手术前,腰椎JOA评分为15.5±5.6分,腰痛VAS评分为4.5±1.6分,下肢痛VAS评分为7.1±1.9分。再手术均采用后路减压、椎间盘切除、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横突或椎体间植骨融合术。对再手术患者进行随访,并根据VAS、JOA评分及患者主观满意度评价再次手术效果。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性别、年龄、吸烟、既往手术史、既往手术方式、上次术后症状缓解时间、本次病程、再手术前神经损害、本次手术融合节段等变量对手术效果的影响。结果:再手术时间1.6~4.5h,平均2.4h;术中出血量200~1500ml,平均538ml。术中无神经损伤发生;术后发生脑脊液漏7例,切口感染1例,经对症处理均治愈。再手术后随访2~6.5年,平均4.2年。末次随访时,总体优良率78.7%,JOA评分为24.0±6.2分,腰痛VAS评分为1.3±0.9分,下肢痛VAS评分为0.9±1.8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01)。再手术前神经损害、本次病程对手术效果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年龄、吸烟、手术次数、上次术后症状缓解时间、既往手术方式、本次手术减压融合的节段对手术效果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腰椎再手术依然能够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再手术前神经损害、本次病程是影响手术效果的因素。  相似文献   

20.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再手术治疗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再手术治疗的原因、方法和疗效。 方法  1993年 1月至2 0 0 0年 1月共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76 4例 ,其中再手术者 42例 (5 5 % )。再手术方式为经原椎板间扩大开窗切除椎间盘 2 5例 ,半椎板切除减压椎间盘切除 6例 ,全椎板切除减压椎间盘切除 9例 ,前路经腹膜外椎间盘切除 2例。 结果  42例均获得随访 ,随访时间 2 0月~ 81月 ,平均 5 2月。按Macnab疗效评定标准 ,优19例 (45 3% )、良 14例 (33 3% )、可 6例 (14 3% )、差 3例 (7 1% )。 结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手术主要原因为术后椎间盘突出复发 ,术前及术中突出节段定位错误 ,术后出现腰椎节段性不稳定以及合并神经根管狭窄、侧隐窝狭窄和中央椎管狭窄。如果再手术时机及再手术方式选择适当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再手术治疗仍可以获得较为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