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复方薤白胶囊(FFXBC)对野百合碱(Monocrotaline MCT)诱导的肺动脉高压(PH)大鼠肺小动脉、右心室、肺组织病理的影响.方法 SD(Sprague-Dawley)大鼠跗只,随机分为7组:正常组10只、模型组14只、桂龙咳喘宁组、地塞米松组、卡托普利组、FFXBC高剂量组、FFXBC低剂量组各12只.MCT进行1次性腹腔注射(按60mg/kg),正常对照组一次性腹腔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于造模d 2开始给药.给药d 21,每组随机取6只进行平均肺动脉压(mPAP)、平均右心室压(mRVP)测定,每组随机取8只大鼠进行观察肺小动脉、右心室及肺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结果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mPAP、mRVP明显增高,差别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模型组小动脉及右心室厚度明显增厚,肺小动脉管腔狭窄甚至闭塞,肺组织炎性细胞浸润非常明显.桂龙咳喘宁组、地塞米松组、卡托普利组、FFXBC高剂量组、FFXBC低剂量组与模型组相比,mPAP、mRVP明显下降,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肺小动脉及右心室壁增厚减轻;肺组织炎性细胞浸润减轻,组间比FFXBC高剂量组效果明显优于FFXBC低剂量组.结论 FFXBC能有效的降低MCT诱导大鼠PH的作用,可能的机制是抑制、改善肺小动脉及右心室重构,减轻MCT引起的炎性细胞浸润现象,有效降低肺动脉压及右心室压.提示FFXBC将是防治PH的很有前途的中药,值得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陕西医学杂志》2015,(5):521-523
目的:观察脂氧素受体激动剂BML-111对野百合碱(MCT)诱导肺动脉高压大鼠肺动脉压力的作用。方法:将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C组、PH组、B组三组,PH组和B组大鼠行皮下注射野百合碱50μg/g,C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自野百合碱注射的当天起,B组每天腹腔注射1mg/kg·d BML-111连续4周。观察指标:平均肺动脉压力(MPAP)、右心室收缩压(RVSP)、右心室(RV)/[左室(LV)+室间隔(S)]、血浆内皮素ET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结果:PH组、B组与C组相比MPAP、RVSP、RV/(LV+S)、血浆ET及TNFα水平高于C组(P<0.05);B组与PH组相比,MPAP、RVSP、RV/(LV+S)、血浆ET及TNFα低于PH组(P<0.05)。结论:脂氧素受体激动剂BML-111可减轻野百合碱诱导肺动脉高压大鼠肺动脉压力,其机制可能与减轻血浆ET及TNFα水平,抑制肺动脉重构有关。  相似文献   

3.
"心脉隆"抗野百合碱性肺动脉高压的作用及机制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心脉隆注射液抗野百合碱(MCT)致大鼠肺动脉高压(PH)及对血管内皮舒缩因子内皮素(ET)和一氧化氮(NO)含量变化和影响.方法 给SD大鼠一次腹腔注射MCT 60mg/kg,复制PH模型,3周后用心脉隆注射液进行治疗,连续8天,然后用孙波法测定肺动脉压,用放免测定法和比色分析法分别测定血浆中ET及NO的含量.结果 MCT所致大鼠肺动脉高压和右心室肥大模型效果确切,平均肺动脉压升高、右心室/心脏重量比、肺湿/干重比值增大,与对照组相比,P<0.001[(20.47±1.22):(11.02±1.21)];使用心脉隆治疗后,肺动脉压有所降低,与模型组相比P<0.05(12.31±1.12):(18.47±1.32),血浆中ET明显升高,NO下降(P<0.01).结论 MCT造成肺动脉高压模型效果确切,心脉隆注射液对MCT所致的肺动脉高压有一定的对抗作用,同时使血浆中NO明显升高而ET下降,说明心脉隆注射液降低肺动脉高压与其保护血管内皮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利用测定血浆内皮素-1(ET-1)水平来探讨卡托普利对野百合碱(MCT)诱发肺心病肺动脉高压的作用机制.方法:将33只雄性Wiste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组)、肺心病模型组(M组)、卡托普利组(CPT组),每组11只.予MCT(50mg/kg)腹腔内注射复制大鼠肺心病模型后,分别给CPT组及N组大鼠连续灌胃卡托普利(25mg*kg-1*d-1)和等量生理盐水21d.采用改良右心导管术测定肺血流动力学参数,以非平衡法测定血浆ET-1水平;处死大鼠后,称量肺湿重(wW)、右心室自由壁(RV)和左心室加室间隔(LV S)重,计算右心肥厚指数(RV/LV S).结果:卡托普利能明显降低肺心病模型大鼠的平均肺动脉压、wW及血浆ET-1水平(P<0.05,或P<0.01),轻微抑制RV/LV S的增加(P>0.05).结论:长期使用卡托普利能有效降低MCT所致肺心病肺动脉高压,改善心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显著降低血浆ET-1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野百合碱(MCT)诱导的肺动脉高压大鼠肺组织核因子(NF-κB)的表达,进一步观察阿托伐他汀对共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对照组),MCT诱导的肺动脉高压组(PH 模型组),阿托伐他汀干预组(治疗组),每组8只.PH模型组和治疗组分别一次性腹部皮下注射MCT(60mg/kg).治疗组自注射MCT之日起以阿托伐他汀(10mg/kg)灌胃,每日1次.3周后达实验终点,测定大鼠平均肺动脉压,计算右心室肥大指数.采用免疫组化法观察大鼠肺组织NF-κB表达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大鼠的平均肺动脉压和右心室肥大指数均较PH模型组明显降低(P<0.01).大鼠细支气管上皮细胞NF-κB核阳性细胞百分比:PH模型组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低于PH模型组(P<0.01).大鼠细支气管上皮细胞NF-κB核阳性细胞百分比与平均肺动脉压成明显正相关(P<0.01).结论 阿托伐他汀可降低MCT所致的肺组织NF-κB的表达,具有抑制MCT诱导的肺血管重建和肺动脉高压形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心脉隆注射液抗野百合碱(MCT)致大鼠肺动脉高压(PH)及对血管内皮舒缩因子内皮素(ET)和一氧化氮(NO)含量变化和影响。方法给SD大鼠一次腹腔注射MCT60mg/kg,复制PH模型,3周后用心脉隆注射液进行治疗,连续8天,然后用孙波法测定肺动脉压,用放免测定法和比色分析法分别测定血浆中ET及NO的含量。结果MCT所致大鼠肺动脉高压和右心室肥大模型效果确切,平均肺动脉压升高、右心室/心脏重量比、肺湿/干重比值增大,与对照组相比,JP〈0.001[(20.47±1.22):(11.02±1.21)];使用心脉隆治疗后,肺动脉压有所降低,与模型组相比P〈0.05(12.31±1.12):(18.47±1.32),血浆中ET明显升高,NO下降(P〈0.01)。结论MCT造成肺动脉高压模型效果确切,心脉隆注射液对MCT所致的肺动脉高压有一定的对抗作用,同时使血浆中NO明显升高而ET下降,说明心脉隆注射液降低肺动脉高压与其保护血管内皮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卡托普利(CPT)对野百合碱(MCT)诱发大鼠慢性炎性肺动脉高压的影响.方法将33只雄性Wiste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肺动脉高压模型组、CPT治疗组,每组11只.予MCT(50 mg/kg)复制大鼠肺动脉高压模型后,分别给CPT组及模型组大鼠连续灌胃CPT25 mg/(kg·d)或等量生理盐水21 d,采用改良右心导管术测定肺血流动力学参数,以非平衡法测定静脉血浆内皮素-1(ET-1)水平;处死大鼠后,称量肺湿重(wW)、右心室自由壁(RV)和左心室加室间隔(LV S)重,计算右心肥厚指数(RV/LV S).结果CPT能明显降低肺动脉高压模型大鼠的平均肺动脉压、wW、RV/LV S及血浆ET-1水平(P<0.05,或P<0.01).结论长期使用CPT能有效降低MCT所致肺动脉高压,改善心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显著降低血浆ET-1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8.
野百合碱诱导肺动脉高压模型大鼠血浆ET-1和NO水平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野百合碱(MCT)诱导肺动脉高压(PH)模型大鼠血浆内皮素-1(ET-1)和一氧化氮(NO)水平的变化。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2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10)和MCT模型组(n=10)。通过腹腔注射MCT建立肺动脉高压大鼠模型,用放免测定法和比色分析法分别测定血浆中ET及NO的含量。结果:在注射MCT3周后,平均肺动脉压对照组为(18.13±4.33)mmHg,模型组为(31.65±8.52)mmHg(P<0.01),血浆ET明显升高(61.08±9.46vs95.92±15.78),NO下降(115.32±27.15vs52.24±8.71)(P<0.01)。结论:野百合碱引起肺动脉高压的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改变内皮素、一氧化氮血管活性物质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慢支咳喘宁胶囊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改良烟熏法复制慢性支气管炎大鼠模型,实验动物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慢支咳喘宁胶囊低剂量组、慢支咳喘宁胶囊高剂量组、气管炎丸组及不加处理的空白对照组。造模各组以高、低剂量慢支咳喘宁胶囊、气管炎丸和生理盐水进行干预,测定各组大鼠肺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TNF)、内皮素(ET)的含量。结果:模型组大鼠肺组织中TNF和ET的含量均较空白组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治疗各组肺组织中TNF和ET含量明显降低(P<0.05或P<0.01)。结论:慢支咳喘宁胶囊可降低TNF、ET含量,控制慢性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0.
通过常压缺氧建立肺动脉高压大鼠模型,采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其血浆尾加压紊(UⅡ)及血浆内皮素(ET,以探讨UⅡ、ET在缺氧性肺动脉高压发病中的作用与相互关系。实验证明:缺氧组大鼠肺动脉平均压(PAP)明显升高,血浆UⅡ含量明显升高,血浆UⅡ含量与肺动脉压之间无明显正相关;血浆ET明显升高,血浆ET含量与肺动脉压之间呈明显正相关。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讨内皮素(ET)在低氧性肺动脉高 压发病中的作用和评价ETA受体拮抗 剂的预防效应,将30只Wistar大鼠分为对照组、低氧组和低氧+BQ-123组,以常压低氧复 制 大鼠肺动脉高压模型,采用微导管法测定肺动脉平均压,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浆ET-1含量, 对 肺组织切片进行图象分析。结果发现:低氧3周后,大鼠形成明显的肺动脉高压、肺小动脉 管壁增厚和右心室肥厚,WT%和WA%均明显升高,低氧大鼠血浆ET-1含量为192.3±43.1pg/m 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28.2±28.1pg/ml (P<0.01);经BQ-123处理,可明显减轻低氧 所致的 肺动脉压升高、肺血管壁增厚和右心室肥厚。提示慢性低氧可导致肺动脉高压和血浆ET-1 水平升高,ETA受体拮抗剂对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具有显著的预防效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卡托普利及氯沙坦在大鼠肺动脉高压中对基质金属蛋白酶2、9(MMP-2、9)及其组织抑制物TIMP-1调节的影响,以了解卡托普利及氯沙坦治疗肺动脉高压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左肺切除+野百合硷组(肺动脉高压模型组)、卡托普利10 mg/(kg·d)干预组、氯沙坦15 mg/(kg·d)干预组,每组10只.35 d后观察各组的平均肺动脉压(mPAP)、心室质量即右心室/(左心室+室间膈)、肺小动脉中膜厚度和新生内膜形成以及无肌型小动脉肌化程度的变化;应用免疫组化和实时荧光定量PCR(FQ-PCR)检测MMP-2、9、TIMP-1在肺组织中的表达;应用明胶酶谱法检测MMP-2、9的活性.结果 肺动脉高压模型组肺小动脉有新生内膜形成,该组mPAP、心室质量、肺小动脉厚度、小动脉肌化程度、MMP-2、9和TIMP-1表达均高于其它组(P<0.05);卡托普利和氯沙坦组上述各指标较模型组均下降(P<0.05).结论 卡托普利及氯沙坦干预肺高压的机制之一是调节肺组织MMP-2、9和TIMP-1表达,从而缓解肺动脉高压和肺血管重构的形成.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薯蓣皂苷元(Dio)干预对野百合碱(MCT)诱导肺动脉高压(PAH)大鼠影响。方法 :36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MCT模型组、肺动脉高压薯蓣皂苷元干预组,检测平均肺动脉压力(m PAP)、右心指数(RV/LV+S)、形态学指标、IL-6及凋亡指数,以观察Dio干预对MCT诱导PAH大鼠的影响。结果 :薯蓣皂苷元干预组m PAP、右心指数、肺小动脉管壁厚度、肺小动脉胶原纤维含量、肺组织匀浆中IL-6水平明显低于MCT模型组,而凋亡指数明显高于MCT模型组。结论 :Dio可能通过抑制肺血管重构、抑制炎症因子和促进肺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等途径,防治MCT诱导的大鼠PAH。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阿魏酸钠(SF)对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大鼠肺小动脉平滑肌细胞Caspase-3,Bcl-2表达的影响.方法:将21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7)、低氧组(n=7)及干预组(n=7)(胃饲SF并进行低氧处理).以常压低氧复制肺动脉高压模型,右心导管插入法检测平均肺动脉压(mPAP);分别称量大鼠右心室(RV)和左心室加室间隔(LV+S)的质量,计算出右心室肥厚指数RV/(LV+S);图像分析法测量肺小动脉管壁厚度和面积,计算出肺小动脉管壁厚度指标即管壁厚度占血管外径的百分比(WT%)和管壁面积占血管总面积的百分比(WA%);进行Caspase-3,bcl-2免疫组化染色,比较各组Caspase-3和bcl-2积分光密度值(IOD).结果:①与对照组比较,低氧组大鼠平均肺动脉压(mPAP)明显升高(P<0.05)、肺小动脉WT%,WA%以及RV/(LV+S)明显增加(P<0.05).与低氧组比较,干预组大鼠平均肺动脉压(mPAP)明显降低(P<0.05)、肺小动脉WT%,WA%以及RV/(LV+S)明显减少(P<0.05).②与对照组和低氧组分别比较,干预组Caspase-3IOD值均显著增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PCs)移植对野百合碱导致的兔模型肺动脉高压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健康新西兰兔50只,随机将其分为3组:(1)正常对照组(n=16);(2)野百合碱诱导肺动脉高压组(MCT模型组,n=16);(3)EPCs治疗组(n=18)。EPCs治疗组兔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成功诱导、分化为内皮祖细胞之后,将其从兔尾静脉注入进行移植,正常对照组及MCT模型组注射相同剂量生理盐水3周后对3组肺动脉压、右心室肥大指数以及肺血管重构的情况进行观察与对比。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MCT模型组肺动脉压升高(30.13 mm Hg±3.12 mm Hg vs.15.99 mm Hg±2.23 mmHg),右心室肥大指数增大(0.51±0.06 vs.0.26±0.03),肺动脉管壁厚度增加(28.77μm±4.35μm vs.8.44μm±0.05μm),肺小动脉厚度增加(73.78μm±7.61μm vs.40.16μm±2.17μ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MCT模型组比较,EPCs治疗组各项指标均显著改善,肺动脉压为(22.78±2.71)mm Hg,右心室肥大指数为(0.41±0.05),肺动脉管壁厚度为(16.55±3.15)μm,肺小动脉厚度为(53.50±3.77)μ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周血内皮祖细胞移植治疗兔模型肺动脉高压,可在一定程度上修复损伤的肺血管系统,有利于改善肺动脉高压。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参附强心胶囊对充血性心力衰竭(congestive heart failure,CHF)大鼠血浆内皮素(endothelin,ET)及一氧化氮(NO)水平的影响,探讨参附强心胶囊抑制心肌纤维化,治疗CHF的作用机制.方法:腹腔注射阿霉素(ADR)法复制CHF大鼠模型,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ET的含量,硝酸还原酶法测定NO的含量.结果:模型组与空白组比较大鼠血浆ET、NO的含量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过治疗,各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大鼠血浆ET、NO水平均显著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参附强心胶囊高剂量组与阳性对照组(卡托普利)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参附强心胶囊能显著降低大鼠血浆ET、NO水平,具有阻止心肌纤维化的作用,是改善CHF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7.
林伟  王毅  吴昊 《浙江实用医学》2010,15(2):96-97,118
目的拟建立野百合碱诱导的肺动脉高压大鼠模型,并观察尾加压素Ⅱ(urotensin-Ⅱ,UⅡ)在野百合碱(monocrotaline,MCT)诱导的肺动脉高压(Sprague—Dawley,SD)大鼠中的表达。方法30只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NC)15只和野百合碱组(MCT)15只,MCT组一次性颈背部皮下注射MCT(60mg/kg),NC组皮下注射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饲养3周后分别测定两组大鼠平均肺动脉压力(MPAP),之后处死大鼠,测定右心室游离壁(RV)和左心室加室间隔(LV+S)的重量比,同时用放免法测定大鼠血浆中UⅡ的含量,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肺细小动脉UⅡ蛋白的表达。结果MCT组大鼠MPAP、RV/LV+S显著高于NC组(P〈0.01),MCT组大鼠血浆中UⅡ的含量显著高于NC组(P〈0.01);免疫组化显示随着肺动脉分支下移,UⅡ的水平越来越高(P〈0.05和P〈0.01)。结论通过野百合碱诱导大鼠建立肺动脉高压模型是一种较为经济方便的方法,UⅡ在肺动脉高压中起着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在肺动脉高压(肺高压)大鼠肺组织的表达变化,探讨H1F-1α在低氧性肺高压发病中的作用。方法: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组)和模型组(MCT组),采用野百合碱一次性皮下注射的方法复制肺高压大鼠模型,右心导管法测定平均肺动脉压(mPAP),计算右心室/(左心室加室间隔),半定量逆转录一聚合酶联反应和Westernblot等方法检测不同时间点(给药后第7、14、21、28天)大鼠肺组织中H1F-1α的表达变化。结果:MCT组大鼠第14天出现右心室肥大,2l天mPAP发生显著性改变,且H1F-1α mRNA表达水平于第21天显著升高,Westem blot结果显示MCT组大鼠肺组织H1F-1α蛋白含量比CON组大鼠增加。H1F-1α表达增高先于肺高压形成。结论:H1F-1α在肺高压肺组织中表达增加.可能参与了肺高压发病调节,在肺高压形成过程中有重要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长期氧疗对慢性低氧高二氧化碳性肺动物高压大鼠肺动脉压,肺血管重构及血浆内皮素变化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分4组:正常对照组(NC),慢性低氧4w后伴高二氧化碳2w组(HH),HH后吸空气3w组(HC)与HH后氧疗3w组(HO)。观察各组大鼠平均肺动脉压(mPAP),右心室,左心室+空间隔重量比(RV/LV+S),血浆内皮素-1(ET-1)浓度及肺细小动脉显微结构变化。结果:(1)mPAP,RV/V S及血浆ET-1浓度:HO组比HC组明显降低(P<0.01)。(2)mPAP与血浆ET-1呈良好的相关性。(3)光镜下HH组肺细小动脉内弹力板扭曲,中膜平滑肌细胞增生,管腔明显狭窄,HO组肺细小动脉内弹力板扭曲明显减轻,中膜平滑肌层变薄,管壁较均匀一致。结论:长期氧疗可明显降低慢性低氧高二氧化碳肺动脉高压大鼠血浆ET-1的浓度及肺动脉压,减轻肺血管的重构。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野百合碱 (MCT)复合单肺切除诱导的实验性肺动脉重建的病理形态学特征。 方法  16只雄性 SD大鼠随机分为 2组 (n=8)。 (M+P)组 :大鼠行左肺切除 ,7d后皮下注射 MCT6 0 mg/ kg;对照组 :大鼠仅行假手术处理。每组大鼠于术后 5周检测肺动脉压、右心室 /左心室 +室间隔 [RV/ (L V +S) ]的比值 ,同时观察右肺动脉病理形态学改变。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M+P)组大鼠肺动脉压力和 RV/ (L V+S)比值明显增高 (P<0 .0 1) ;病理观察显示 (M+P)组大鼠 MCT注射后 4周肌型肺小动脉中膜明显增厚 ,肺腺泡内小动脉明显肌化、内膜增厚。对照组大鼠肺小动脉未见血管结构重建。与对照组相比 ,(M+P)组大鼠肺小动脉内皮细胞坏死及内弹力膜断裂明显增加。 结论 肺小动脉内皮损伤、肌型肺小动脉中膜增厚和肺腺泡内小动脉肌化、内膜增厚是 MCT复合单肺切除诱发的大鼠肺动脉高压的病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