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加强院前救护的护理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雪玲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9):1306-1307
目的;探讨加强院前救护能力对急救水平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急救中心加强院前护理,实行医护协调、内外妇科联动前后各2年的临床资料。结果:加强院前救护措施后抢救成功率由原来的83%提高到了93%,其中现场抢救成功率由原来的91%提高到96%;转运途中死亡率由原来的3%降到TO;内科抢救成功率由原来的96%提高到98%;外妇科手术抢救成功率由原来的88%提高到93%。结论:加强院前救护能力在第一时间使病人得到较为合理的救护,稳定了生命体征。为院内定性救护创造了条件,对危重病人的康复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院前创伤评分对院前急诊救护患者的诊治效果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共收集400例急诊患者,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00例,其中对照组的急诊救护诊断根据急诊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和临床体征等;研究组则根据院前创伤评分给出诊断。然后比较临床医师给予两组患者现场救治、现场转运及延续抢救的临床效果。结果此次实验中,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在现场迅速做出了明确的诊断,成功实现了现场救治和转运及急诊内科延续性治疗,研究组和对照组进行比较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的救治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院前创伤评分应用量化和权重对受伤程度进行判断,提高急诊救治有效率,尽量降低了患者病死率和残疾率,正确的院前评分系统对指导急诊医师进行临床救护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院前急诊护理对创伤性休克患者抢救成功率的影响。方法:纳入我院2017年11月-2018年1月90例创伤性休克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施行常规服务,院前急诊护理组施行院前急诊护理。比较两组家属满意度;抢救介入的时间、术前总的准备时间;护理前后体征指标、血气情况;抢救成功率。结果:院前急诊护理组家属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院前急诊护理组抢救介入的时间、术前总的准备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两组体征指标、血气情况接近,P0.05;护理后院前急诊护理组体征指标、血气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院前急诊护理组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创伤性休克者实施院前急诊护理效果好,可改善体征指标、血气情况,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丹东医药》2005,(4):64-64
丹东市中医院非常重视急诊救护工作,从1992年起组建起“丹东市救护站”(简科“120”),积极开展院前抢救任务,使院前救护工作有了长足发展。13年来,共出车40361次,院前急救20515人次,行现场心肺复苏238例,出动火灾、煤气泄漏、集体食物中毒、吸毒现场等重大突发事件及灾害事件的抢救84场次;同110协同救护“三无”病人(无家属、无单位、无钱)178人次;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院前院内无缝隙一体化救护模式对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我院120电话接诊的74例急性有机磷中毒的患者按照随机、均等原则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救护模式,试验组采用院前院内无缝隙一体化救护模式。对比2组预后情况。结果试验组48h内生命体征、意识恢复、临床症状、全血胆碱酯酶活性、重要器官功能等抢救成功指标评分均远高于对照组(P<0.05),且试验组抢救成功率(81%)显著高于对照组(59%)(P<0.05);试验组出诊到达时间、评估时间、接诊时间、急诊救治时间、转送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试验组护理满意度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试验组满意度(97%)显著高于对照组(78%)(P<0.05)。结论对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采用院前院内无缝隙一体化救护模式不仅能够显著改善救治成功率和预后成效,还可有效提高满意度和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6.
张芳 《中国医药指南》2012,(30):343-345
目的探讨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急救护理体会。方法将我院收治的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仅给予院内救护,观察组在常规实施院内救护的同时采取院前救护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数,以及抢救成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抢救成功率为100%,对照组的抢救成功率为90%,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有机磷中毒患者在常规实施院内救护的同时,采取院前救护措施,有利于病情早日康复,减少住院时间,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急诊抢救经验和分析抢救失败原因。方法:回顾和分析本院2009年2月~2010年8月急诊死亡病例147例的临床资料。结果:院前死亡91例,占69.1%,经抢救无效24h内死亡56例,占39.1%。结论:建立健全基层与城市的急救网络,加强急救知识培训,提高全民素质,完善救治体系,降低院前死亡率,才能提高急诊危重患者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李辉  王春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6):840-841
目的:分析闭合性腹部损伤(BAI)的临床特点和术前抢救措施,总结腹内脏器损伤应采取的护理对策。方法:回顾分析5年间我院急诊救护的138例BAI临床资料和救护。结果:本组138例患者中,126例行急诊手术,抢救治愈114例,急诊抢救成功率90.5%,术中、术后死亡12例。结论:科学评估受伤机制,仔细体格检查,准确拟定诊疗护理计划,有效进行血容量维持,合理进行急诊救护,能最大限度地提高BAI的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严重多发伤的急诊救护评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挽救生命降低严重多发伤的死亡率。方法急诊救护措施。结果严重多发伤是急诊接诊中较多见的危重患者,病情危急,变化快抢救难度大,涉及创伤专科多,在23例患者中治愈14例,死亡9例。结论为了赢得患者的抢救时间,必须做到抢救迅速、及时、准确、得力,多乎室通力合用,并优化急诊救护程序,从而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静脉留置针穿刺法在院前救护中的优势,为抢救急危重病人提供可靠有效的静脉通道,以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 在院前救护中抽样120例病人,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分别使用静脉留置针穿刺法和普通针头穿刺法,以发生液体渗漏现象为主要观察指标,比较两种方法的优势。结果 两种方法有着显著性差异,静脉留置针穿刺法占有明显优势。结论 静脉留置针穿刺法不仅是稳定可靠且行之有效地保障院前救护的需要,是一项简便、安全、快捷、通畅及意外情况少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利用循证医学提高社区院前心血管患者的救治水平。方法制定社区院前心理行为因素与心血管急诊卫生宣教院前救治方案,普及社区急救知识,按研究方案归档,跟踪记录心血管病急诊抢救成功率以及其心源性猝死的发病率。结果实验组患者均采用循证医学的方法进行心血管急救,对照组患者均采取常规急救方法,实验组的急救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治疗,在第一时间进行循证心理护理和卫生宣教,院前提高心理行为干预可降低心源性猝死发病率,同时还能提高心血管病急诊的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提高严重多发创伤患者急救护理方法,以提高其院前抢救成功率。对于多发性创伤患者院前急救护理是十分重要的。方法我中心在2007年10至2009年3月间共抢救严重多法创伤急救患者45例。结果患者均成功转送入院,无一例院前死亡。结论在急救现场准确判断伤情及正确的救护是抢救成功的基础,运送途中密切观察及时处理是抢救成功的保证,熟练掌握规范的急救护理技术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抢救院前猝死患者497例临床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猝死是院前常见的最严重的病症,发病急骤,往往得不到及时救助,我国院前猝死的现场复苏成功率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院前急救作为急诊医学三个环节中(院前、院内急救及ICU)首要的环节,受到社会和医疗单位的广泛关注。所以,提高院前猝死的抢救成功率是院前急救工作者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预见性护理程序在院前急性心肌梗死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本院诊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4例,按照院前不同救护方式分为两组,对照组予常规救护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预见性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入院至救治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抢救成功率。结果在两组患者救护车达到时间相当基础上,研究组有效抢救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研究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8.51%显著低于对照组25.53%,抢救成功率97.87%显著高于对照组82.98%,且死亡例数比对照组少,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程序在院前急性心肌梗死救治中具有积极应用价值,可缩短抢救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创伤性休克院前急救及护理措施对提高急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的重要性。方法处理178例创伤性休克患者现场急救时,快速评估伤情,实施有效的治疗方法,转运途中随时监测病情变化,并积极进行患者心理护理工作。结果通过对本组创伤性休克患者积极有效的治疗,抢救成功率达91.66%。结论相对固定的院前救护人员、培训知识的牢固、扎实的救护技能以及齐全的急救设施等能够大大提高院前急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严重多发伤患者的院前急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4例严重多发伤患者,对患者实施院前急诊护理,抢救过程中医护人员的配合、准确实施急救程序,在手术开始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结果 84例患者中有77例成功脱险,成功率为91.67%,死亡人数为7人,主要病死原因为呼吸循环系统衰竭。结论通过对多发伤患者实施院前急诊护理,可以有效的提高抢救成功率,值得临床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急诊创伤患者就医流程质控表"在急诊严重创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观察组2565例,为按"急诊创伤患者就医流程质控表"进行规范化诊疗、护理的急诊严重创伤患者。对照组1809例,为采取常规抢救方式进行救护的急诊严重创伤患者。分别观察两组基本生命抢救时间、抢救有效时间、抢救成功率、患者满意率。结果观察组基本生命抢救时间、抢救有效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抢救成功率、患者满意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结论 "急诊创伤患者就医流程质控表"能缩短患者在急诊的滞留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及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急诊护士预见性护理思维护理技能在急诊抢救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诊护士在抢救中预见性护理思维护理技能的作用:从正确、动态评估病情;正确应用与科学管理抢救设备物资;合理、精确使用抢救药物和急诊护士自身素质的培养等方面探讨预见性护理思维护理技能在抢救中的作用,从而提高了患者的救护成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加强院前急救护理对于提高院前抢救的临床效果和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2008年4月-2011年4月进行院前急救的患者35例,将患者随即分为观察组(18例)和对照组(17例).给予观察组加强院前急救护理措施,对照组常规护理服务,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院前救护成功率.结果 观察组急救呼叫出车反应时间、途中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急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加强院前急救护理措施对于提高院前救护效果具有重要影响,值得在临床上加以实践和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儿童呼吸骤停或心脏骤停的病因、临床表现及预后,推断出提高儿童心肺复苏治疗成功率以及存活率的有效措施。方法整理分析80例儿科进行心肺复苏急诊患儿的患病原因、临床表现、是否进行过院前急救以及预后的临床资料。结果呼吸骤停心肺复苏成功率为68.42%,心跳骤停心肺复苏成功率为47.62%,患儿经过院前抢救存活率为88.89%,高于未经过院前抢救的53.52%。结论儿童心跳骤停或呼吸骤停后经过心肺复苏急诊的死亡率高,但是经过院前急救的儿童存活率高于未经过院外急救的儿童,因此提高儿科急诊心肺复苏成功率的关键,除了医生治疗手段的高超,还在于第一时间对患儿进行抢救,这就要求监护人或者目击者具备儿科急救方法和相关常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