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影响已婚育龄妇女生命质量的家庭环境因素。方法应用家庭环境量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对350名已婚育龄妇女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与普通人群比较,已婚育龄妇女家庭环境亲密度、情感表达、独立性、成功性、知识性和组织性评分较低(P〈0.05);而矛盾性、道德宗教观评分较高(P〈0.05);已婚育龄妇女生命质量各领域得分与家庭环境各因子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数量依存关系,家庭环境的矛盾性、情感表达、成功性、道德宗教观、娱乐性等因子对生命质量有较大影响。结论降低家庭矛盾性和控制性,增强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表达和沟通,有利于提高已婚育龄妇女的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西部某高校医学生生命质量现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WHOQOL-100量表对5个专业563名在校医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调查对象生命质量总分为65.61±9.58,专业类型和民族为其影响因素;各领域得分分别为生理领域66.36±11.82,心理领域62.74±11.49,独立性77.59±10.37,社会关系领域69.74±12.46,环境领域60.91±10.60和精神领域56.75±20.32;不同性别、民族、家庭居住地和专业学生在各领域得分有差异。[结论]应有区别地关注不同性别、民族、户籍类型和专业学生不同领域的问题,并开展有针对性的改善生命质量的活动。  相似文献   

3.
产褥期妇女健康综合测评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应用生命质量评价方法综合测评产褥期妇女健康水平,并进一步探讨产褥期妇女健康水平在社会学、医学、家庭与心理学等方面的影响因素。方法利用WHO统一设计调查表中的45个健康测试条目,应用生命质量评价方法从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3个维度综合测评了产褥期妇女的健康水平,应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方法探讨了产褥期妇女健康水平的影响因素。结果产褥期妇女在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3个维度的健康水平均低于一般育龄妇女.其中心理健康评分最低;同时发现有18个因素能够影响产褥期妇女3个维度的健康评分。结论重视产褥期妇女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健康状况;社会、家庭和产妇应共同参与产褥期保健。  相似文献   

4.
[日的]了解云南省不明原因猝死病区人群的一般健康情况,探讨主要影响因素. [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获取研究对象,应用<居民家庭生活状况调查表>、 <居民个人生活习惯及疾病状况调查表>和进行生命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的现况调查. [结果]猝死病区居民生命质量的生理、心理、环境、社会关系等领域得分均低于非病区居民(P值均<0.05~0.01).居民的文化程度及卫生知识的知晓率较低. [结论]云南不明原因猝死病可能与人群生命质量状况相关.较差的家庭经济状况,不良的卫生习惯等因素是影响猝死病区生命质量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医务工作者生存质量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以问卷形式调查辽宁医学院3所附属医院医务工作者的一般情况,并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评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对其生存质量进行测查。[结果]664名医务工作者生存质量自认为在“好”以上的占48.5%,健康满意度在“好”以上的占48.3%;在生理领域和心理领域得分均低于普通人群,而在社会和环境领域高于普通人群。单因素分析表明:40岁以下的医务工作者各领域得分均高于40岁及以上者;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者各领域得分均高于其他学历者;离异和丧偶者心理领域得分最低;经常饮酒者心理领域和生理领域得分低于偶而饮酒和不饮酒者。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在4个领域中,男性得分均高于女性;随着年龄的增加、工作满意度的下降和婚姻状况的改变得分逐渐降低;在生理和心理领域随着科别的不同,得分逐渐下降;在心理、社会和环境领域,随着学历的升高,得分越来越高。[结论]医务工作者的生存质量在社会领域和环境领域较高,而在生理领域和心理领域较低。性别、年龄、学历、职称、婚姻状况和生活方式与医务工作者的生存质量有关。  相似文献   

6.
已婚育龄妇女生命质量及领悟社会支持状况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已婚育龄妇女的生命质量及相关因素。方法: 应用MOSSF 36健康调查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对 550名已婚育龄妇女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已婚育龄妇女的生命质量其生理职能、情感职能 2个维度变异度较大; 婚姻状况不同的已婚育龄妇女生理职能、精力、精神健康状况不同 (方差分析P值均<0. 05), 已婚育龄妇女的生命质量与婚姻状况、年龄、社会支持状况、对生活的主观满意程度呈显著性相关关系。结论: 增加已婚育龄妇女的领悟社会支持和对生活的满意程度有利于提高其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武陵山区农村妇女生命质量影响因素,为提高该地区人群的生命质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和WHOQOL-BREF量表对随机整群抽样的武陵山区1521名农村妇女进行调查。结果生命质量各领域得分,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关系领域、环境领域分别为12.66±1.34、12.26±1.32、14.74±1.42和12.19±1.68。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婚况、文化程度、体育锻炼、家庭收入、是否患慢性病及妇科病各因素中除家庭年收入对生理领域和文化程度对社会关系领域的影响经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各因素在生命质量各领域的得分经分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生理领域得分受7个因素影响,前3位是:睡眠质量、家庭成员和睦状况、是否患慢性病;心理领域得分受9个因素影响,前3位是:年龄、家庭年收入、婚况;社会关系领域得分受5个因素影响,前3位是:是否患慢性病、家庭成员和睦状况、是否患妇科病;环境领域得分受9个因素影响,前3位是:对居住环境的满意度、家庭年收入、体育锻炼。结论武陵山区农村妇女生命质量各领域得分高于本地留守老年人。影响武陵山区农村妇女生命质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睡眠质量、家庭成员和睦状况、是否患妇科病和慢性病、年龄、家庭年收入、婚况、体育锻炼、对居住环境的满意度是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
无锡市普通健康人群生命质量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无锡市普通健康人群的生命质量,分析影响人群生命质量的主要因素,为提高人群生命质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和生命质量进行问卷调查,评价结果与杭州市、四川省、美国常模比较,用t检验、方差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统计方法分析影响生命质量的因素。结果无锡市普通健康人群SF-36评价结果与杭州市、四川省、美国常模比较,在不同领域存在差异,尤以GH、VT、MH三个领域显著;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影响无锡市普通健康人群生命质量的主要因素有城乡差别、年龄、性别、精神因素(创伤或压抑)、体育锻炼、吸烟和文化程度7个因素。结论制定了无锡市普通健康人群不同性别及年龄的SF-36评价参考值;影响无锡市普通健康人群生命质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生活行为方式对其各领域的影响日益突出,应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来提高人群的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唐山市农村地区家庭心理暴力的发生情况,以探讨影响家庭心理暴力发生的因素。[方法]在唐山市农村地区抽取3个村,对部分已婚妇女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描述性分析、χ2检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唐山市农村地区已婚妇女心理暴力的发生率为20.6%,影响心理暴力发生的主要因素有:妇女家庭地位、丈夫收入及丈夫不良嗜好(饮酒)。[结论]农村已婚妇女存在心理暴力,对妇女身心健康造成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并分析矽肺患者生存质量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WHOQOL-100量表调查150例矽肺患者及150名健康正常人。将调查结果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矽肺患者的生存质量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其在生理、心理、独立性、精神4个领域的得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响其生存质量的因素主要为心理状态、生理功能、环境及社会关系(R^2=0.647)。[结论]在治疗矽肺及并发症的同时,重视患者健康教育,提供心理治疗,鼓励参加休闲活动和社会交往,有利于提高矽肺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围生期妇女的生命质量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通过对孕产妇、孕产妇家属和妇产科医生进行深入访谈,从客观的家庭生活条件和围生期保健的4个时期等几方面来探讨影响围生期妇女生命质量的因素。[结果]围生期妇女生命质量农村明显低于城市,影响围生期妇女生命质量的因素主要是经济因素、文化因素、医疗服务因素和社会的认同。[结论]应进一步提高围生期妇女,特别是农村围生期妇女的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2.
黎春容  谢婷丽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2):2263-2264,2275
[目的]了解海南垦区部分单位妇女生殖状况及影响因素,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提高妇女生殖健康水平。[方法]对2000~2008年9年间的海南垦区部分单位已婚妇科病普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且按年代分别统计分析普查对象已婚妇女各种疾病所占的比例及疾病的变化。[结果]普查总例数为374518人次,患病率为19.09%。妇科常见病疾病谱分析结果表明,宫颈慢性疾病占首位;阴道疾病占次位,呈上升趋势;宫颈癌也呈上升趋势。[结论]妇女的生殖健康保护迫在眉睫,应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工作重点为筛查宫颈疾病、子宫内膜腺癌,以预防生殖感染为目的,加大妇女病普查普治工作力度。  相似文献   

13.
贫困地区农村已婚妇女孕期保健及生育现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贫困地区农村已婚妇女的孕期保健及生育现状。[方法]采用家庭入户问卷方法进行调查,所有资料用SPSS建立数据库并用SPSS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结果]已婚妇女产前保健建卡率33.3%,平均每个孕妇接受产前检查2.2次,产后保健率37.5%;已婚妇女生育的孩子数以2个孩子为主,但是3个孩子的也占相当比例(20.1%);理想孩子数以2个孩子为主。[结论]贫困地区农村已婚妇女的孕期保健各指标明显低于全国水平;文化程度是影响妇女生育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未婚人工流产手术前后焦虑抑郁状态调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郑华  孙云 《职业与健康》2006,22(6):466-467
目的探讨未婚人工流产(简称人流)手术前后焦虑、抑郁情绪反应的发生率及变化情况。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对未婚人流术病人38例(研究组)及已婚计划外怀孕人流手术者52例(对照组)为调查对象。结果研究组术前焦虑状态、抑郁状态发生率分别为28.96%、23.67%,术后焦虑状态、抑郁状态发生率分别为23.69%、18.40%,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存在显著性(P〈0.05);研究组手术前后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比较,术后焦虑量表评分明显低予术前(P〈0.05),高于对照组(P〈0.05),而术后抑郁自评量表与术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未婚人流患者手术前普遍存在焦虑、抑郁情绪障碍,且明显高于已婚人流患者。  相似文献   

15.
郭支喜  董文兰 《预防医学论坛》2008,14(12):1129-1131
[目的]了解煤矿接尘工人的生存质量及其影响因素,为制订有针对性的提高矿工生存质量的干预措施,提高生存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6年,应用世界卫生组织QOL-BREF量表对山西省2个煤矿部分接尘工人的生存质量进行测试。[结果]测试305名,其生存质量生理、心理、社会和环境4个领域得分均低于常模(P<0.01)。多元回归方程为Y生理因素=15.684 0.539学历-1.267日工作时间-0.796家庭摩擦-0.607工作危险程度 0.277食欲-0.619健康问题;Y心理因素=16.028-0.515工种-0.510福利满意-1.049健康问题 0.426食欲-0.989工作危险程度 1.325兴趣爱好广泛 0.637吸烟-0.381呼吸道症状-0.735独生-1.551同居;Y社会领域=15.739-1.490工作时间-1.138福利情况 0.672学历-0.928来自城镇-1.731来自市区;Y环境领域=17.363-0.808工种-1.524日工作时间-0.734福利情况-1.182工作危险程度-0.772健康问题0.343食欲-0.373社会地位0.612吸烟-0.615饮酒。[结论]山西省测试的煤矿接尘工人生存质量低于常模,影响其生活质量的因素主要是健康问题、日工作时间、工作危险程度、食欲、福利满意情况、家庭摩擦影响、学历、是否吸烟、是否独生、体检情况和兴趣爱好是否广泛。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唐山市农村地区家庭暴力的发生情况,以探讨影响家庭暴力发生的因素。[方法]在唐山市农村地区抽取3个村,对部分已婚妇女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描述性分析、χ^2检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唐山市农村地区已婚妇女躯体暴力的发生率为12.4%,性暴力的发生率为11.2%,心理暴力的发生率为20.6%。影响躯体暴力发生的主要因素有:妇女暴力生活经历和妇女家庭地位。[结论]农村已婚妇女家庭暴力发生率较高,将会对妇女身心健康造成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厦门市一般人群睡眠状况及影响因素,为改善睡眠质量、促进人群健康提出对策。[方法]2010年3月,在厦门市城区采用以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定497名一般人群的睡眠质量。[结果]调查497人,PSOI总分为6.36±3.67分,其中睡眠质量好的占35.21%,质量一般的占35.41%,质量差的占29.38%。睡眠质量差的所占比例,男性为32.08%,女性为27.74%(P〉0.05);有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增高的趋势,不同年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未婚者为24.59%,已婚者为33.99%(P〈0.05)。睡眠质量差的人群PSQI得分,男性、女性分别为11.05±2.75分、11.08±2.84分(P〉0.05);已婚者与未婚者分别为11.74±2.81分、10.10±2.47分(P〈0.01)。其中,入睡时间得分女性高于男性,睡眠时间得分男性高于女性(P〈0.01);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紊乱、催眠药物得分均为已婚者高于未婚者(P〈0.01或〈0.05)。[结论]一般人群中存在睡眠问题者所占比例较高,这一比例年龄大者、已婚者较高。  相似文献   

18.
孙秀华  陈冉 《职业与健康》2007,23(21):1908-1910
目的了解基层疾病控制卫生人员的生命质量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改善卫生人员生命质量并提高其工作和服务效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了世界卫生组织D r.Somnath Chatterji授权使用的WHO QOL-BREF量表中文版,对菏泽市及8县1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工作人员的生命质量进行了现状流行病学调查和测评。结果菏泽市及各县区CDC人员的生命质量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女性的各领域得分均低于男性;高级职称人员在生理领域、心理领域和社会领域方面得分最高;副高级职称人员在环境领域得分最高;中级职称人员在总体感觉上得分最高;初级职称人员总得分最高。30岁以下年龄组各领域得分及总得分均高于其他年龄组;在生理领域、心理领域和总得分方面,50~60岁年龄组的人员得分最低;在社会领域方面,40~50岁年龄组得分最低;在环境领域方面各年龄组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影响疾控人员生命质量的主要因素有家庭和睦程度、食欲好坏、工作环境满意度、对所在单位信心、工作所承担的风险、是否担心失去工作及所从事的职业是否受到社会尊重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安徽省军队离退休干部的生活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问卷和体格检查相结合的方法对767名离退休干部进行现况调查。[结果]安徽省军队离退休干部生活满意度较高,生活满意度良好的占59.97%。子女孝顺、营养状况、所里诊断水平、日常生活能力、经济收入、婚姻状况、睡眠情况等是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因素。[结论]军队干休所医疗卫生工作不仅要放在医疗保健上,而且应重视加强社会、家庭对老年人的关爱和支持。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贵州省少数民族人群生命质量,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生命质量问卷调查15岁及以上苗族、仡佬族、侗族和布依族722人,同时对家庭一般情况和个人健康相关行为、两周患病和慢性病患病情况等进行现况调查。采用两个和多个独立样本比较的秩和检验以及多元逐步回归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少数民族人群生命质量除健康自评条目得分(62.64±22.66)相对较低外,其他各条目得分均较高(81.29±19.29 ̄95.84±14.31);随年龄增长生命质量有所下降;在婚人群尤其是老年人群生命质量明显高于其他人群;从初中到高中生命质量随文化程度的增加有所增长。生命质量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两周是否患病、是否患慢性病、家庭纯收入、食品支出、医疗支出以及是否吸烟等(t=-2.312 ̄-7.370,P=0.000 ̄0.021)。[结论]加强医疗卫生服务,推行合作医疗、加强慢性病的预防和治疗、通过健康教育倡导良好的健康相关行为、发展经济是提高少数民族人群生命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