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探讨小儿轮状病毒(rotavirus,RV)感染所致肠外损害临床特点,为临床诊治提供有价值参考。方法对138例确诊为RV肠炎的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38例RV肠炎患儿中并发肠道外损害者85例(61.59%),主要包括呼吸系统损害81例(58.70%)、心脏损害61例(44.20%),肝脏损害40例(28.99%),神经系统损害10例(7.25%)。138例患儿均治愈出院,临床治愈率100%。结论小儿RV肠炎肠外损害发生率高,以呼吸系统及心脏损害最多见,这一特点对早期预防与诊断、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提高RV感染的治愈率、减少死亡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轮状病毒肠炎的肠道外症状和损害。方法:对110例轮状病毒肠炎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了整理分析。结果:110例轮状病毒肠炎息儿中有12倒(占总数10.9%)肝功能异常。有28例(占总数25.5%)心肌酶谱异常,37例合并鼻塞、流涕、咳嗽、气促等呼吸道症状,其中上呼吸道感染29例。支气管炎6例。肺炎2例。结论:轮状病毒不仅可以引起肠道内感染。还可以引起肠道外症状和损害。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轮状病毒肠炎患儿肠道内、外感染时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方法对2009年10月~2010年3月40例因轮状病毒肠道内、外感染住院的患儿,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并与20例正常婴幼儿进行比较。结果轮状病毒肠炎并发肠道外感染组患儿外周血CD4+、CD4+CD25+T淋巴细胞及CD4+/CD8+比值均增高,而NK细胞下降;轮状病毒肠炎肠道内感染组患儿外周血仅NK细胞下降。轮状病毒肠炎并发肠道外感染组患儿CD3+、CD4+、CD4+CD25+T淋巴细胞、CD19+B淋巴细胞比肠道内感染组组患儿高。结论轮状病毒肠炎并发肠道外感染组患儿细胞免疫功能明显紊乱,而肠道内感染组未见明显异常。免疫功能紊乱可能与轮状病毒肠道外播散存在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4.
轮状病毒(RV)肠炎是消化系统疾病之一,好发于秋、冬季节,常引起小儿腹泻,是婴幼儿急性胃肠道感染和肠道外多系统损害的主要原因,严重者可引起病毒性心肌炎,甚至猝死。其感染发生率和死亡率较高,严重威胁患儿生命健康。因此,本研究通过探讨轮状病毒肠炎患儿血清心肌酶、白细胞介素-10(IL-10)、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提出心肌酶的升高与脱水密切相关,为诊断轮状病毒肠炎提供另一个可靠的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小儿轮状病毒肠炎与肝功能损害的关系.方法:对83例轮状病毒肠炎并肝功能损害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83例患儿中,ALT升高总例数53例,占63.9%;AST升高总例数40例,占48.2%;γ-GT升高总例数13例,占15.7%;治疗前ALT为(78.45±6.72)IU/L,治疗后ALT为(46.70±3.86)IU/L,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AST为(72.40±5.65)IU/L;治疗后AST为(43.70±4.46)IU/L,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12个月组共48例,ALT升高者38例,占79.2%;AST升高者31例,占64.6%.结论:轮状病毒感染可发生肝功能损害,此年龄越小肝功能损害发生率越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婴幼儿轮状病毒(RV)肠炎与心、肝、肾损害的关系。方法对164例腹泻患儿行粪便RV抗原检测,按照粪便RV抗原检测结果分为观察组(粪便RV抗原阳性组)64例及对照组(粪便RV抗原阴性组)100例,对两组婴幼儿心、肝、肾主要生化标志物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心、肝损害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肾功能生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同失水程度间心肌、肝、肾损害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婴幼儿RV肠炎常合并心、肝功能损害,而肾功能无明显异常,且发生率与失水程度无明显相关性;肠道外器官损害多随腹泻症状的好转而逐渐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重症胰腺炎的胰外损害情况。方法:对78例急性胰腺炎病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统计其胰外损害发生率。结果:78例急性重症胰腺炎发生胰腺外众多器官损害,如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生殖系统、神经系统等,其中以肝脏和心血管系统并发症最为常见,其发病率分别为71.8%和24.3%,其次为应激性消化道出血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结论:急性重症胰腺炎常合并胰腺多种器官损害,应加以积极处理。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小儿轮状病毒(RV)肠炎并发良性惊厥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为RV肠炎患儿防治良性惊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自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RV肠炎患儿500例,根据是否合并良性惊厥分为RV肠炎非惊厥组(n=420)与RV肠炎合并良性惊厥组(n=80)。观察RV肠炎合并良性惊厥组患儿惊厥次数、发作时间、惊厥症状等临床表现。比较两组患儿性别、年龄、发病季节、发热情况、脱水情况、腹泻次数、呕吐次数、外周血白细胞(WBC)计数及血钾、血钙、血钠等电解质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RV肠炎患儿发生良性惊厥的危险因素。结果 RV肠炎合并良性惊厥患儿发生惊厥次数为1次占36.3%(29/80),发生惊厥次数≥2次占63.7%(51/80);惊厥持续时间≤5 min占83.7%(67/80),惊厥持续时间>5 min占16.3%(13/80);惊厥类型,全面性发作占96.3%(77/80),部分性发作占3.7%(3/80)。RV肠炎合并良性惊厥组患儿发热比例、腹泻次数、年龄<2岁患儿比例及血钙水平明显高于RV肠炎非惊厥组,外周血WBC计数明显低于RV肠炎非惊厥组,...  相似文献   

9.
轮状病毒是婴幼儿秋冬季急性胃肠炎最常见的病原体,约占婴幼儿肠道感染病因的50%以上。近年来发现,人轮状病毒还能引起肠道外感染,如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感染等。现就对我院收治的轮状病毒肠炎合并无热惊厥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资料及随访情况进行总结和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应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对不同月龄的正常婴儿、轮状病毒(RV)肠炎患儿肠道微生态进行动态检测,分析其肠道菌群变化,为临床提供数据参考。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选取不同月龄健康婴儿及RV肠炎患儿为研究对象,运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测定细菌的16SrRNA,对不同月龄健康婴儿和RV肠炎患儿粪便中双歧杆菌、乳酸杆菌、肠球菌、大肠杆菌进行定量分析。结果不同月龄婴儿肠道中双歧杆菌和肠球菌数量随月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酸杆菌和大肠杆菌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V肠炎患儿肠道中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含量在不同月龄阶段均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肠杆菌和肠球菌含量仅在3月龄阶段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6月龄和10月龄婴儿与健康对照组婴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月龄婴儿的肠道微生态存在差异,客观评判婴儿肠道微生态需建立不同月龄的肠道微生态参考区间。RV对患儿肠道中益生菌的数量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1.
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的心肌酶谱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婴幼儿轮状病毒(RV)肠炎时心肌酶谱的变化。方法对2005年9月至2007年9月在我院住院的腹泻病患儿,用胶体金法进行粪便轮状病毒抗原检测,用连续检测法测定血清心肌酶的水平。结果①RV肠炎组与对照组比较心肌酶谱明显升高(P〈0.01);②轻度脱水组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均明显高于无脱水组(P〈0.01),而中度脱水组各项指标均明显高于轻度脱水组(P〈0.01)。③RV肠炎般心肌损害患儿经给与1,6-二磷酸果糖治疗后,心肌酶基本恢复正常。结论轮状病毒感染可致心肌损害,对轮状病毒肠炎患儿应警惕心肌损害,治疗同时注意心肌保护。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山莨菪碱(654-2)在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中的应用及治疗效果。方法1078例住院治疗的轮状病毒肠炎患儿,分为山莨菪碱治疗组及常规治疗组。疗程3~8d。结果(1)第4d山莨菪碱组有效率74.6%,常规组有效率5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83,P<0.01)。第4d山莨菪碱组治愈率59.6%,常规组治愈率1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3.11,P<0.01)。治疗结束山莨菪碱组有效率91.9%,常规组有效率7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62,P<0.01),治疗结束山莨菪碱组治愈率74.2%,常规组5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84,P<0.01)。(2)治疗期间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山莨菪碱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疗效佳,可缩短病程,减轻症状,促进病情恢复,使用过程中副作用轻,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黄虎汤保留灌肠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效果,并总结护理体会。方法选择169例轮状病毒肠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86例,对照组83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观察组采.用黄虎汤保留灌肠,对照组采.用思密达保留灌肠,3d为1个疗程。比较1个疗程后两组患儿疗效。结果两组患儿疗效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疗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黄虎汤保留灌肠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疗效优于思密达保留灌肠治疗,辅以综合护理有助于提高治疗依从性和疗效。  相似文献   

14.
郭彤  蒋红英 《医学临床研究》2009,26(7):1190-1191
【目的】观察妈咪爱联合利巴韦林、思密达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收治的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58例按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29例,用利巴韦林、思密达治疗;治疗组29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妈咪爱治疗;利巴韦林用法:10mg/(kg·d),分3次口服;思密达用法:1岁以下,1g/次,1岁以上,1.5g/次,3次/日;妈咪爱用法:1岁以下,0.5g/次,1岁以上,1g/次,2次/日。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组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75.86%和96.55%,均明显高于对照组(48.28%和75.86%),组间比较,其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妈咪爱联合利巴韦林、思密达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盘状半月板是因半月板的宽度和高度异常增大呈盘状而得名。观察正常形态半月板与盘状半月板损伤镜下分型及特点,对比关节镜治疗的术后疗效。 方法:(1)试验对象:选择2001-06/2006—09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膝半月板损伤的患者360例,其中正常半月板损伤组300例。盘状半月板损伤组60例。均为外侧盘状半月板。纳入标准:①术前临床资料完整。②经关节镜下证实。③术后随访资料齐全。④患者对治疗知情同意,并在手术前签订知情同意书。(2)试验方法:关节镜下探查300例正常形态半月板及60例盘状半月板的损伤情况,根据不同损伤类型按术中情况分别予成形术、部分切除、次全切除和全切除。(3)试验评估:随访6个月至2年,按Ikeuchi氏膝关节评价等级评定膝关节的功能。 结果:纳入正常半月板损伤300例及盘状半月板损伤60例,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正常半月板最多的损伤类型是纵裂占43.7%,放射状裂占30%,水平裂占12-3%,横裂占7.5%,混合裂占6.5%:盘状半月板发现水平裂占68.3%,放射状裂占6.7%,纵裂占313%,混合裂占21.7%。②根据镜下确定半月板损伤类型决定手术方式,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300例正常半月板损伤患者中优62例,良190例,可34例,差14例,优良率占85%;60例盘状半月板损伤患者中优19例,良34例,可5例,差2例,优良率约占90%。 结论:盘状半月板损伤的类型因其解剖特征和组织学构成与正常形态半月板不同,关节镜下治疗的方法也有区别。  相似文献   

16.
背景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是一种新型冠状病毒所致的急性传染病,临床表现以肺脏的急性炎症性损伤为主,可合并心、脑、肾等多脏器损害,除躯体症状外,情感障碍是SARS患者的另一显著神经精神症状.目的对SARS合并神经精神损害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总结.设计以患者为观察对象,回顾性病例分析.单位中山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神经科,呼吸科和放射科.对象2003-02/05中山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及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住院确诊SARS病例325例,其中出现神经精神症状者173例.方法回顾分析325例SARS病例,其中173例出现神经精神症状,总结分析其临床资料.主要观察指标神经精神损害的临床表现,眼底检查结果,部分死亡病例尸检病理结果.结果①SARS神经精神症状发生率为53.2%,主要有以下几类头痛116例(67.1%),头晕50例(28 9%),意识障碍18例(10.4%),精神障碍8例(4.6%),伴神经系统局灶定位体征者1例(0.6%),抽搐2例(1.2%),情感障碍53例(30.6%),其中焦虑35例(20.2%),抑郁11例(6.4%),自杀倾向2例(1.2%),恐惧13例(7.5%).②325例中,重症SARS 56例,伴发神经精神损害者47例,其发生率明显高于轻症(P<0.01).③4例病例眼底检查显示视乳头边缘欠清晰,生理凹陷存在,静脉充盈.④2例死亡病例尸体解剖脑组织病理显示脑组织出现不同程度的水肿,局部神经纤维出现脱髓鞘现象.结论SARS神经精神损害症状多样,与病情轻重显著相关.病理检查可见脑水肿及神经元脱髓鞘等损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利巴韦林、炎琥宁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诊疗的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患者236例随机分为利巴韦林组(A组)、炎琥宁组(B组)、对照组(C组),再按入院时距发病时间分为病程0-48 h组,病程48 h组。C组仅给予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基础治疗;A组加用利巴韦林(10-15)ng/(kg·d)静脉滴注,B组加用炎琥宁(5-8)mg/(kg·d)静脉滴注,比较各组患儿发热持续时间、退热时间、腹泻性状及次数恢复正常时总病程时间。结果:在病程0-48 h组中,A组、B组的退热时间均明显短于C组,B组总病程明显短于C组,P均0.05;在病程48 h组中,A组、B组、C组退热时间均无明显差异,B组总病程短于A组、C组。结论:在起病0-48 h间使用利巴韦林、炎琥宁有助于轮状病毒肠炎患者退热,使用炎琥宁可缩短病程,有助于改善腹泻症状。  相似文献   

18.
背景建立海水浸泡复合伤伤情快速评定方法的实验动物模型,以利于其愈后恢复.目的探讨建立海水浸泡复合伤简易伤情评定方案的方法.设计分组对照实验.单位解放军第一一三医院骨二科,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材料健康成年杂交犬32只,体质量12~15kg,雌雄不限.方法本实验部分于2001-10/2002-06由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第五、六研究室在我国特定海域完成.犬随机分为烧冲复合伤组与弹烧复合伤组,每组又分浸泡组10只与对照组6只.烧冲复合伤组制造烧伤和轻度冲击伤模型,对照组致伤后直接置于25℃室内,浸泡组立即用固定架将犬浸泡模拟海水中.弹烧复合伤组制造烧伤和轻中度弹片伤模型,致伤后对照组和浸泡组处理方法同前.观察各组在伤后28 h内各项生理指标的变化,找出与死亡发生有关的指标,分析其相关性,建立伤情评分表,内容包括体温、心率、平均动脉压、氯离子浓度、动脉氧分压及致伤因素各项,分为0~5分,总分分值越高死亡率越高.主要观察指标①各组犬死亡数分析.②伤情评分.③评分表评定伤情的验证.结果32只犬均进入结果分析.①犬死亡数分析及各项指标与死亡发生的关系犬共死亡12只,10~20 h是死亡发生高峰期,无论浸泡是否发生;体温、心率、平均动脉压、动脉氧分压、氯离子浓度等5指标与死亡发生有显著影响(P<0.05).②各组犬伤情评分、预测死亡率与实际死亡率比较烧冲对照组各项分别为(5.89±3.25)分,0,17%;弹烧对照组分别为(6.78±2.02)分,25%,33%;烧冲浸泡组分别为(9.50±4.20)分,50%,30%;弹烧浸泡组评分别为(11.13±3.57)分,50%,60%.结论①建立的评分表易于获得常用生理指标以快速评定伤情,且有无合并海水浸泡均可进行评定,适用面较广.②评定的准确性经验证可以接受.③但此表是基于动物实验数据建立,与真正的伤员伤情评分表仍有差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