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检测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在胸腺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OPN在53例胸腺瘤和20例非肿瘤胸腺(non-neoplastic thymus,NNT)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合胸腺瘤与NNT组织、胸腺瘤Masaoka分期、胸腺瘤WHO分型、胸腺瘤是否合并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 MG),比较OPN在胸腺瘤与正常胸腺组织、胸腺瘤分期、胸腺瘤分型、胸腺瘤是否合并MG中的表达差异。结果 OPN在胸腺瘤组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NNT组(75.5%vs 15.0%,P〈0.001);OPN在胸腺瘤Masaoka分期的Ⅱ~Ⅳ期组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Ⅰ期组(90.9%vs 64.5%,P=0.028);OPN在胸腺瘤WHO分型的B/C型组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A/AB型组(90.5%vs 65.6%,P=0.040);OPN在合并MG的胸腺瘤组的阳性表达率与不合并MG的胸腺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1.5%vs 69.2%,P=0.300)。结论 OPN与胸腺瘤的形成、胸腺瘤的恶性程度、侵袭性有关,与是否合并MG无关。OPN的表达可作为胸腺瘤临床诊断和患者预后判断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
陈胜  李士亭  倪耀军 《重庆医学》2011,40(34):3494-3495
目的对胸腺切除术治疗重症肌无力(MG)进行临床观察。方法选择2001年6月至2010年6月在该院接受胸腺切除术治疗MG的患者60例,其中28例采用正中全胸骨劈开切除胸腺及前纵隔、心包膈脂肪,6例采用电视胸腔镜胸腺切除,25例采用"J"型胸骨上段小切口胸腺切除,1例采用颈部领状切口同期行甲状腺次全切除。结果所有患者近期效果良好,获1年以上随访46例,随访率为76.7%。46例中13例完全缓解,占28.3%;24例改善,占52.2%,7例无变化,占15.2%;2例恶化,占4.3%。结论胸腺切除术是治疗MG的有效方法,但术后应密切注意避免肌无力危象的发生,同时应关注胸腺以外的发病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胸腺瘤WHO组织学分型(WHO histologic classification of thymoma)在胸腺瘤诊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胸腺瘤WHO组织学分型对79例胸腺瘤病例进行病理分类,比较不同病理类型与伴发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gravis,MG)、Masaoka分期及临床预后的关系。结果在各型胸腺瘤中,A、AB、B1、B2、B3和C型伴发MG分别为37.5%(3/8)、53.8%(7/13)、70%(14/20)、88.5%(23/26)、33.3%(3/9)、0%(0/3)。B型胸腺瘤伴发MG为72.7%(40/55),明显高于A型和AB型胸腺瘤的47.6%(10/21,P〈0.05)。B2胸腺瘤伴发MG明显高于B1、B3型(P〈0.01)。在各型胸腺瘤中,A、AB、B1、B2、B3、C型胸腺瘤发生浸润或转移者分别为12.5%(1/8)、23.1%(3/13)、75%(15/20)、84.6%(22/26)、100%(9/9)、100%(3/3)。B型胸腺瘤浸润性明显高于A型、AB型胸腺瘤(P〈0.01)。在各型胸腺瘤中,以C型胸腺瘤浸润性最强。在所有胸腺瘤中,5年总生存率为72.4%。A型、AB型5年生存率为93.5%,B型胸腺瘤为71.8%,其中B1型、B2型、B3型分别为81.6%、70.4%和56.4%。A型、AB型胸腺瘤5年生存期明显长于B型(P〈0.05)。COX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发现胸腺瘤WHO组织学分型、Masaoka分期、手术切除方式是影响胸腺瘤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胸腺瘤WHO组织学分型与伴发MG相关,反映肿瘤上皮细胞的浸润功能,可以评价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MG)患者手术的安全性和治愈率.总结其.临床经验.方法:1997年8月至2008年8月收治胸腺瘤合并MG患者39例,术前均给予抗胆碱酯酶及激素治疗,病情稳定后经胸骨正中切口行胸腺扩大切除术,术后给予呼吸机支持及药物等治疗.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术后未发生肌无力及胆碱能危象,痊愈出院.随访30例,失访9例,随访时间3个月~5年,缓解25例(83.3%),明显改善5例(16.7%).结论:在胸腺瘤合并MG患者的手术治疗中,完整良好的术前评估,完全而彻底的胸腺瘤切除及前纵隔脂肪组织清除,围术期抗胆碱酯酶及激素治疗,呼吸机支持治疗是防止手术并发症及危象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58例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的围手术期处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陈力  杨双强 《重庆医学》2008,37(13):1447-1449
目的探讨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MG)围手术期处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970年6月至2007年6月接受手术治疗的58例胸腺瘤合并MG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术前准备、手术路径及术后危象的预防及处理。结果本组发生术后肌无力危象21例,发生率36.2%。术后死亡5例。术后随访47例,肌无力症状消失19例,缓解15例,改善不明显或加重13例。结论术前充分准备,术中置胃管,术中经胸骨正中切口彻底切除胸腺瘤及前纵隔淋巴脂肪组织,术后延长呼吸机辅助通气,合理、及时使用胆碱酶抑制剂及激素,加强呼吸道管理、控制感染等综合措施,是预防及治疗肌无力危象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胸腺瘤组织中Cat V表达与患者合并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及临床病理生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78例胸腺瘤患者胸腺瘤组织和瘤旁胸腺组织中的Cat V表达水平,分析其与胸腺瘤患者合并发生MG及其临床病理生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Cat V在胸腺瘤组织及瘤旁胸腺组织中均有阳性表达;在瘤旁胸腺组织中,Cat V主要在皮质细胞中表达。合并MG胸腺瘤患者的胸腺瘤组织(82.50%)及瘤旁胸腺组织(77.50%)中Cat V阳性表达率均高于不合并MG组(分别为26.33%、31.58%)(P均〈0.01);在MG组中,Ⅱ型(92.00%)、Ⅲ型(83.33%)患者的Cat V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Ⅰ型(55.56%)患者(P〈0.05);而术后发生肌无力危象组与未发生危象组,病程在1年以内患者与超过1年患者的Cat V阳性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上皮细胞型(75.00%)和混合细胞型(85.00%)胸腺瘤中Cat V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淋巴细胞型(21.21%)(P〈0.01),而上皮细胞型与混合细胞型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良性与恶性胸腺瘤中Cat V阳性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之间、35岁以上患者与以下患者之间胸腺瘤中Cat V阳性表达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胸腺瘤中Cat V表达可能与合并发生MG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重症肌无力(MG)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42例MG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本组MG患者性别差异较小(男︰女=1︰1.2),发病年龄以中青年为主,中位年龄40.72岁。(2)临床症状以眼睑下垂首发者多见(61.27%),四肢无力次之(14.79%);按改良Osserman分型以IIA型为主(38.03%),IIB型次之(30.28%),危象发生率低(2.82%)。(3)MG患者合并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23例(16.2%),其中以合并甲亢最多,占47.83%。(4)药物治疗包括激素、抗胆碱酯酶药物及免疫抑制剂,总有效率高达93.48%;合并有胸腺瘤患者,胸腺切除术疗效佳。结论 MG多发生于中青年患者,临床表型以IIA型为主,常合并有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药物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8.
晚发型重症肌无力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晚发型(≥50岁)重症肌无力(MG)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 53例MG患者,其中晚发型29例(54.7%),29例均做EGM、AchR-Ab、胸腺CT及X线检查;分别给予皮质激素药物、大剂量免疫球蛋白(IVIG)和新斯的明类药物治疗。29例中男性16例,女性13例,平均年龄64.4(50-83)岁。结果 分型以轻型为多,占75.8%,无胸腺瘤证据,AchR-Ab阳性率36.3%。三组治疗以IVIG+新斯的明组疗效好(P<0.01),激素 治疗组不良反应大。结论 晚发型MG发病在增加,此型胸腺瘤少见,以新斯的阴+IVIG治疗效果好,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9.
郝亚南  孔岩  刁珊珊 《浙江医学》2017,39(18):1567-1569
目的探讨胸腺瘤病理分型与重症肌无力(MG)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9月至2015年9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胸腺瘤切除术的468例患者的病理及临床资料,分析胸腺瘤病理类型与患者性别、年龄、MG和术后肌无力危象的相关性。结果468例胸腺瘤患者伴MG发生率为33.3%;胸腺瘤病理分型为A+AB、B1、B2、B3和C型分别195、86、84、88和15例。胸腺瘤病理分型与性别无明显相关性(P>0.05),与年龄呈负相关(r=-0.13,P<0.05),与伴发MG明显相关(P<0.01)。156例胸腺瘤伴发MG患者术后肌无力危象发生率为25.6%,其中A+AB型、B1型、B2型、B3型和C型患者术后肌无力危象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B型(包括B1、B2和B3型)术后肌无力危象发生率明显高于A+AB型。结论胸腺瘤病理分型与年龄、MG、术后肌无力危象存在相关性,在提示MG、术后肌无力危象的发生方面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12例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MG)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12例胸腺瘤合并MG患者经前正中胸骨锯开,切除胸腺瘤及胸腺和前纵隔脂肪组织。结果:本组无手术死亡、全组患者术后MG症状即改善,仅一例10天后反而出现MG加重现象,经加兰他敏治疗一周,症状明显好转,3年随访,生存率为100%。结论:胸腺瘤合并MG术前准备充分、掌握好手术指征。手术治疗可获得较好的疗效,是本病的首选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1.
Yu L  Wanf TY  Ma S  Jing Y  Li JY  Jiang J  Zhang YF  Zang N  Huo CY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45):3171-3173
目的 通过比较胸腔镜与胸骨劈开胸腺切除术治疗重症肌无力的疗效,探讨胸腔镜胸腺切除术治疗重症肌无力的有效性.方法 回顾行分析1991年至2003年采用胸腺切除术治疗的重症肌无力(非胸腺瘤)患者204例,其中胸骨劈开术161例,术后随访5年;胸腔镜手术43例,术后随访3年.结果 胸腔镜组平均手术时间(132±32)min,术后发生肌无力危象4例,术后1、3年的完全稳定缓解(CSR)分别是34.9%和46.5%;而胸骨劈开组平均手术时间为(96±18)min,肌无力危象41例,术后1、3、5年的CSR分别是26.7%、35.4%和40.4%.结论 胸腔镜下胸腺切除术能取得胸骨正中劈开手术同样理想的中远期治疗效果.对重症肌无力患者应尽早行胸腔镜下胸腺切除手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估根治性胸腺切除术对重症肌无力的疗效。方法:采用根治性胸腺切除术治疗31例重症肌无力。结果:发现年龄小于41岁,术前病期短,无合并胸腺瘤的病人预后;缓解率达70%。结论:对胸腺瘤和非胸腺癌的各型重症肌无力病人均应采取根治性胸腺切除术。  相似文献   

13.
14.
崔启辰  崔有斌 《吉林医学》2011,(19):3860-3862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VATS)和胸骨正中入路胸腺切除治疗重症肌无力的优点和缺点。方法:选取29例胸腔镜胸腺切除治疗重症肌无力患者,与21例胸骨正中入路胸腺切除治疗重症肌无力患者比较。结果:两组中胸腔镜组完全缓解7例,改善15例,无变化4例,恶化3例,有效率75.86%;胸骨正中组完全缓解6例,改善11例,无变化3例,恶化1例,有效率80.95%,两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胸骨正中入路组相比,VATS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方面明显减少。结论:经VATS行胸腺切除安全、可行,与胸骨部分劈开径路相比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优点。术前病程长短及术后病理类型与预后有关,术前病程短的患者手术疗效较好,无胸腺瘤的患者预后较合并胸腺瘤患者预后好。患者的性别、年龄、术前Osserman分型、手术方式与预后无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外科治疗重症肌无力(MG)的效果,探讨影响术后肌无力危象发生及治疗效果的因素。方法回顾我院2000-2007年外科治疗21例重症肌无力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疗效及影响术后肌无力危象发生及影响治疗效果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重症肌无力的症状完全缓解有5例(23.8%)部分缓解14例(66.7%)无效1例(4.8%),死亡1例(4.8%)。病程长短、Osserman分型和胸腺的病理类型是术后肌无力危象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治疗效果与病程、Osserman临床分型有关。结论外科治疗重症肌无力有良好的效果及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血浆置换治疗重症肌无力危象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应用血浆置换治疗重症肌无力危象的影响因素,寻找应用血浆置换治疗效果不好的原因.方法 对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1995年6月至2010年4月69例应用血浆置换的重症肌无力危象患者的影响因素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回顾性分析的项目包括:性别、发病年龄、危象发生距离血浆置换的时间、治疗前激素史、肺部感染史、其他并发症、营养状况、危象前48 h内胸腺手术史,胸腺病理类型、治疗后合用内种球蛋白、总置换次数.结果 通过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肺部感染(P=0.000,OR=29.250),危象前48 h内胸腺手术史(P=0.046,OR=0.267),治疗后合用内种球蛋白(P=0.003,OR=0.136),总置换次数(P=0.022,OR=0.498)是影响血浆置换效果的相关因素.以上因素引入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肺部感染(P=0.000,OR=23.600)为独立危险因素,而治疗后合用丙种球蛋白(P=0.047,OR=0.192)为保护因素.结论 重症肌无力危象合并肺部感染时,血浆置换治疗效果不佳.积极控制肺部感染,治疗后与丙种球蛋白合用可提高血浆置换治疗重症肌无力危象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Men LN  Liu WB  Chen ZG  He XT  Zhang Y  Huang R 《中华医学杂志》2008,88(21):1446-1449
目的 探讨重症肌无力(MG)患者胸腺扩大切除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 对1990年1月到2006年1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胸腺扩大切除术后缓解的271例MG患者进行随访,对复发的影响因素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影响因素包括:性别、手术时年龄、手术时病程、胸腺病理类型、术前是否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手术时临床分型(Osserman分型)、术后是否立即用激素、术后感冒/感染、术后仅服吡啶斯的明、术后无症状1~3个月即停药或减药.结果 135例术后复发.COX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后未立即用激素(OR=2.914,P=0.000),术后感冒/感染(OR=3.441,P=0.000),术后仅服吡啶斯的明(OR=5.947,P=0.000),术后无症状1~3个月即停药或减药(OR=2.242,P=0.000)为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COX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后感冒/感染(OR=47.63,P=0.000)、术后仅服吡啶斯的明(OR=62.38,P=0.000)、术后无症状1~3个月即停药或减药(OR=32.76,P=0.000)是术后复发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术后感冒/感染、术后仅服吡啶斯的明、术后无症状1~3个月即停药或减药是术后复发的独立影响因素.术后正规治疗,及时使用激素可以降低术后症状的复发.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肺肉瘤样癌(LSC)后长期生存率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对22例LSC均行根治性手术治疗,其中肺叶切除18例,全肺切除3例,肺叶切除合并心包部分切除1例.术后评价可能的预后因素对长期生存的影响.结果:术后1、3、5现年总生存率分别为63.6%、18.2%和4.5%;单因素分析显示,p-TNM分期和N分期均是影响患者术后长期生存的主要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p-TNM分期和病理分化程度均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结论:LSC治疗效果不佳,手术后5年生存率极低.年龄、p-TNM分期和病理分化程度均是影响LSC手术预后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接受中医药干预的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生存状况及其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03例接受中医药干预持续3个月及以上的老年(年龄≥65岁)晚期(ⅢB或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利用SPSS 16.0统计软件COX回归模型分析年龄、性别、病理、临床分期、合并症、治疗方法、中医药干预持续时间等预后...  相似文献   

20.
13例重症肌无力胸腺扩大切除术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杰  项咏梅  王树军  张道忠  王义 《安徽医学》2010,31(12):1454-1456
目的探讨胸腺扩大切除术治疗重症肌无力的远期疗效以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3月至2009年7月13例重症肌无力胸腺扩大切除术的病例资料以及术后的远期疗效。结果在平均为5年(0.5~10年)的随访期内,13例患者中完全缓解8例,部分缓解3例,无效2例,完全缓解率为61.5%,有效率为84.6%。不同性别、年龄的患者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前病程短和Ossermann分型为I型I、Ia型的患者有效率更高。术后病理中胸腺囊肿或增生者的有效率显著高于胸腺瘤者。结论胸腺扩大切除术治疗重症肌无力可以获得较好的疗效;术前病程、Osserman分型以及胸腺病理为胸腺瘤者可能是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