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云南省是我国恶性疟主要流行区。历史上分布于北纬25°以南的高、中疟区65个县(市),海拔1200m以下的地区。1980年全省恶性疟发病数已控制至1019例,仅占当年疟疾疫情报告数的3.16%。由于流动人口的剧增,国外传染源的输入,抗氯喹株恶性疟的扩散,1992年恶性疟病例上升至5379例,比1980年增加4.28倍,已占全省疟疾疫情报告数的30.56%,报告恶性疟的县(市)数已达74个。几年来通过恶性疟原虫对抗疟药敏感性监测,结果表明氯喹及哌喹抗性程度仍然严重。本文概述了云南省恶性疟流行状况及抗氯喹恶性疟的分布、发展及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
云南省1999~2001年疟疾流行现状分析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目的 了解云南省疟疾流行态势,为制定抗疟规划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云南省1999~2001年疫情报告和疟疾防治工作年报表的材料,按常规流行病学统计方法进行分析和描述。结果 1999~2001年云南省16个地州的120个县内报告疟疾病例31858例,占全省传染病总数的13.43%,疟疾平均年发病率为2.63‰。发病率在5‰以上县的人口数占全省总人口的20%左右,但发病数则占全省的80%左右。25个边境县3年共报告疟疾病例21630例,占全省发病数的67.90%,报告恶性疟5292例,占全省恶性疟数的78.52%。流动人口中以省内流动人员的感染数最高。云南省3年来上报的疫情数均低于发热病人血检阳性数,预示疟疾疫情存在漏报。结论 云南省的疟疾态势依然严峻。“十五”期间,需要通过培训、宣教等手段提高疟防工作者的能力和社区居民的疟防意识,同时要尽快建立“早期诊断,迅速治疗和减少人蚊接触”的疟防管理新模式,才能最大限度地控制疟疾流行。  相似文献   

3.
1疟疾形势据疫情统计,1995年共报告疟疾343例,年发病率0.05,比去年下降16.67%.11个省辖市中,有9个年发病率低于0.01。75个县(市、区)中有12个无疫情报告,36个发病率有不同程度下降,6个持平,21个发病率上升.全省输入性疟疾131例,比去年下降23.84%。恶性疟已连续8年无本地感染病例,江浦、六合、盯股3县经考核验收,已达到部颁基本消灭恶性疟标准。2防治、科研与培训2.l全省春季作报53754人,现症病人都得到了正规治疗和复治。流行季节预防服药56323人。2.2江浦、六合、盯胎3县有8个乡45个村实施DDT室内滞留喷洒,喷洒…  相似文献   

4.
杨煌 《地方病通报》2002,17(3):26-27
澜沧江-湄公河是亚洲重要的跨国河流,该流域是疟疾的流行区,对区内人群构成严重威胁,同时亦制约着该流域的经济开发,阑沧江流经云南省20个县(市),疟疾发病率在1/万以上的县达12个,柬埔寨疟疾的年发病数每年均达10万余例,其中恶性疟占一半多,老挝近几年每年诊断的疟疾病例大约在30多万(其中镜检确诊的有5万多例),恶性疟在90%以上;缅甸90年代初疟疾发病率为12.6/10万,死亡5127例(实际发病率及死亡数要高出许多);越南疟疾病人从1991年的1091201例隆至1995年的666153例,死亡病例近些年报告每年大约为500多例;泰国1988年报告的病例为337655例,1994年减少为101969例,每年的病例数中恶性疟占50%以上。流域内各国均普遍存在在恶性疟抗氯喹虫株及多重抗性虫株。防治策略应坚持区域联防和互通信息。  相似文献   

5.
云南省自古以“瘴疠之区”闻名于世,恶性疟流行情况比较严重。解放后,经过党和政府及各级卫生部门多年的积极防治,疟疾的流行区逐渐缩小,疟疾的危害减小到一个较低的水平。至1980年,全省恶性疟发病仅1019例,占当年疟疾总数的3.16%,全省仅有11个县有当地感染病例报告,无输入性疟疾病例县报告。但是,由于改革开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云南省疟疾流行态势 ,为制定抗疟规划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收集云南省 1999~ 2 0 0 1年疫情报告和疟疾防治工作年报表的材料 ,按常规流行病学统计方法进行分析和描述。 结果  1999~ 2 0 0 1年云南省 16个地州的 12 0个县内报告疟疾病例 3185 8例 ,占全省传染病总数的 13.4 3% ,疟疾平均年发病率为 2 .6 3 。发病率在 5 以上县的人口数占全省总人口的 2 0 %左右 ,但发病数则占全省的 80 %左右。 2 5个边境县 3年共报告疟疾病例 2 16 30例 ,占全省发病数的 6 7.90 % ,报告恶性疟 5 2 92例 ,占全省恶性疟数的 78.5 2 %。流动人口中以省内流动人员的感染数最高。云南省 3年来上报的疫情数均低于发热病人血检阳性数 ,预示疟疾疫情存在漏报。 结论 云南省的疟疾态势依然严峻。“十五”期间 ,需要通过培训、宣教等手段提高疟防工作者的能力和社区居民的疟防意识 ,同时要尽快建立“早期诊断 ,迅速治疗和减少人蚊接触”的疟防管理新模式 ,才能最大限度地控制疟疾流行  相似文献   

7.
杨煌 《地方病通报》1997,12(4):72-75
近年云南省报告疟疾病例的县(市)达110个,年病例数在1.2~1.6万,而漏报率高达8倍左右。N22°~24°及高黎贡山西侧是主要流行区,海拔1500米以下发经高,恶性疟比重大,每年均有以自然村为单位的点状暴发流行,6~10月是疟疾流行高峰期,1990~1994年,年均发病率为43.69/10万,平均死亡率为0.08/10万,病死率为13.64%,发热病人血检阳性率为3.17%,居民带虫率为1.2  相似文献   

8.
黔桂疟疾联防区24个县,是两省(区)的边陲山区,也是两省(区)最严重的恶性疟和间日疟混合流行的疟疾高发区。经过联防20年的同步防治,疟疾发病率从1975年的111.94降至1995年的1.87,年带虫发病率也降至1.47,已无当地感染的恶性疟病例,经考核有8个县达到卫生部《基本消灭疟疾标准》  相似文献   

9.
一九九五年全国疟疾形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疫情报告,全国大多数省(市、区)疟疾发病人数有所减少,由于疫情漏报严重,实际病例数可能与上年持平或有所增加。继1994年主要疟区多数省疟疾疫情上升,1995年中部地区已出现局部暴发流行,形势相当严峻。防治工作全国在疟疾流行休止期服药人数为177....  相似文献   

10.
云南省疟疾漏报调查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调查目前云南省疟疾漏报的实际情况。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对疟史进行问卷调查。高、中、低乡(镇)中各随机抽1个乡(镇),在抽到的乡(镇)内,按同样的方法从高、低度流行区行政村中各随机抽取1个行政村为调查点,调查对象为行政村内所有居民(含外来人口)。结果在4个县(市)共调查30580人,初步查明居民中疟疾病例漏报率为88.8%(95%CI87.7%~89.3%),其中个别行政村几乎100%漏报,低疟区漏报最严重达96.4%,医疗机构的疟疾漏报数是疫情报告数的5倍,漏报率为80.2%,而私立医院漏报数是疫情报告数的70.8倍,漏报率达98.6%。结论云南省疟疾漏报严重。  相似文献   

11.
云南省2003年疟疾流行态势及暴发情况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积累流行病学资料,为制定疟疾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根据云南省疟疾疫情统计,疟防工作年报表,镇康、沧源、耿马、盈江、盐津疟疾暴发情况报告等资料进行分析和描述。结果云南省2003年疟疾发病数比2002年同期上升了26.30%,恶性疟比例占总发病数的23.28%;边境地区发病数占全省发病数的67.07%。盐津县豆沙镇石门村9~10月发生间日疟点状暴发。受缅甸边境2003年疟疾严重流行的影响,我国境内镇康、沧源、耿马11月疟疾发病数分别比2002年同期上升536.67%、156.67%和38.89%,并在11月内连续出现12个点状暴发村;盈江县苏典乡鲁苗村11月发生的疟疾暴发以恶性疟为主。结论云南疟疾流行态势依然严峻。  相似文献   

12.
1991年我省遭受特大洪灾,对疟疾的流行十分有利。由于各级党政领导的重视,以及卫生部门的努力,将各项防治措施落到实处,不但有效地控制了可能出现的大面积流行,而且全省疟疾发病率比去年有明显下降。 一、疟疾疫情 1991年全省共发生间日疟2 272例、发病率为 0.34/万,与1990年相比,发病人数减少534人,发病率下降24.44%。全省11个省辖市发病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74个疫情报告县(市、区)中,12个县(市、区)发病率上升,7个县(市、区)持平,55个县(市、区)下降。按县发病率统计,全省无疟疾病例报告和发病率在1/万以下的计67个县(市、区)发病率在1/万~5/万的计 6个县(市、区);  相似文献   

13.
湖北省30年疟疾防治效果与流行态势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为今后制定疟疾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总结和分析湖北省30年疟疾疫情报告、防治策略和措施、防治效果及流行趋势。结果 湖北省疟疾防治在不同时期采取的不同策略和综合性抗疟措施,收到显著效果,全省疟疾发病率由1973年的3.7%下降至2003年的0.009%,有49个县(市)达到卫生部颁布的基本消灭疟疾标准,占全省县(市)总数的60.49%。目前湖北省疟疾流行主要局限在嗜人按蚊分布区的少数乡镇。结论 分析结果表明,湖北省30年来,在不同流行阶段实施的防治策略和综合抗疟措施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4.
1995年云南省边境地区和元江流域疟疾流行态势及控制许建卫汪文仁许时艳云南省疟疾防治研究所(思茅665000)云南省位于中国西部,与越南、老挝和缅甸接壤,国境线4061km。边境地区包括8个地(州)的26个县(市),元江流域有2个地(州)的10个县(...  相似文献   

15.
1991年云南省疫情报告,疟疾发病17 861例,占全国发病数的17.57%,年发病率为48.35/10万,发病率比1990年上升19.17%。其中恶性疟发病数上升1.06倍(1986/3 991)。死亡34例,居全国之首。发病主要集中于边境一线及红河流域。边境县发病9 495例,占全省的53.16%,现将发病特点及回升原因分析如下。一、点状暴发流行 1991年报告暴发流行点4个,3个发生在边境县,1个在红河下游的元阳县。范围波及7个村公所、92个自然村、5 617户、29 360人。元阳县牛角寨乡于9月下旬至10月底发生以恶性疟为主的暴发流行,波及4个村公所、89个自然村、5 520户、28 787人。疟疾发病849人,罹患率2.95%。其中恶性疟596人,占发病人数的70.2%,死亡4人。发热病人血检阳性率为30.5%  相似文献   

16.
广西玉林市辖5个县(市)两个区,原为疟疾中高度流行区,主要传疟媒介为中华按蚊和微小按蚊。解放初期疟疾的发病率为55.8‰。经过大规模防治,1989年经广西区卫生厅现场考核,全市达到了基本消灭疟疾标准。自1994年起,除原县级玉林市(现玉林区)外,其他县(市)均已达到消灭疟疾标准。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流动日益频繁.每年均在监测中发现输入性疟疾病例。为探讨其原因及特点,为今后监测方案提供依据.对1996-2006年全市人群疟疾监测结果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掌握云南省疟疾疫情特征和消除疟疾工作规范执行情况,为科学制定消除疟疾后监测措施提供数据支撑。方法 收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中2014–2019年云南省疟疾病例信息,分析疟疾疫情变化。收集寄生虫病防治信息管理系统疟疾防治系统中2014–2019年云南省消除疟疾工作规范核心指标,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4–2019年,云南省累计报告疟疾病例2 283例,其中间日疟病例1 927例、恶性疟326例、其他类型29例、未分型1例;本地感染病例64例,境外输入2 219例。云南省报告的疟疾病例中,男女性别比为4.58∶1,80.25%的病例年龄为15 ~ 50岁,职业以农民(70.00%)为主,76.70%(1 751/2 283)的病例分布在25个边境县(市、区);每月均有疟疾病例报告,病例数于4月开始上升、5–7月达高峰、8月开始下降。2014–2019年,云南省疟疾病例诊断后24 h报告率为100%,实验室检测率为99.69%(2 276/2 283)、确诊率为99.65%(2 275/2 283);3 d内完成个案流行病学调查率为100.00%(2 283/2 283),7 d 内完成疫点调查和处置数为576个(仅统计2017–2019年)。全省于2020年6月实现消除疟疾目标。结论 云南省实现了消除疟疾目标,境外输入性疟疾防控是今后巩固消除疟疾成果的首要任务。消除疟疾工作措施有待保持,需进一步强化云南省疟疾诊断参比实验室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1988年11月上旬在云南省沦源县班老乡发生了一起以恶性疟为主的疟疾局部暴发流行,全乡共38个村队,有21个出现暴发流行,发病率达47.07%,死亡8例。流行严重的村队疟疾发病率高达85.78%。恶性疟病例占血检阳性病例数的88.04%。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云南省是我国主要的疟疾流行区 ,近 10年来的疟疾发病数一直位居全国首位 ,发病率居全国第二。为探讨云南省疟疾流行的空间和时间分布规律 ,作者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制图对云南省 1991~ 2 0 0 1年以县为单位的疟疾发病进行分析 ,为云南省今后的疟疾防制工作提供参考。 资料与方法根据文献 [1,2 ]统计 1991~ 2 0 0 1年云南省以县为单位的年疟疾病例数、恶性疟病例数、死亡数、各县年均人口数 ,据此计算各县逐年疟疾发病率。云南省县界电子地图 1∶10 0 0 0 0 0。用美国ESRI公司的ArcViewGIS 3 .2和ArcGIS 8.1软件 ,将云南省 1991~ 2 0 …  相似文献   

20.
2006年云南省疟疾流行情况及防控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云南省2006年疟疾流行形势及防控措施效果,为该省的疟疾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用Arc-View3.3及Microsoft excel 2007等软件对2006年疟疾流行形式进行分析和描述,并用疟疾发病率对防控措施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信息系统报告疟疾疫情(不含外籍和港澳台)病例11 647例,发病率比2005年下降15.53%;发病率14个州(市)出现下降,2个州(市)上升,发病数前10位的县(市)有7个一线边境县,3个二线边境县;疟防报表发病率10以上的15个县,除2个二线边境县外均属一线边境。疟防报表报告疟疾(含外籍和港澳台)病例15 532例,仅比2005年上升1.13%(χ^2=0.84,P〉0.05);当地感染病例增加18.23%;当地感染恶性疟病例增加12.08%;67.62%的疟疾病例发生在有流动史的人员中间,有流动史的当地居民疟原虫检出率显著高于无流动史者,境外和外省流动人员高于本省外县流动人员。用嗜人按蚊传播区疟疾防治对策处理该区域出现的疟疾大幅回升和输入性突发疫情,取得了较好的防控效果。结论2006年疟疾防控工作取得了预期成效。预计后4年的疟疾发病率会随着全球基金等疟疾控制项目工作的深入而继续下降。需加强流动人员疟疾监测和突发疫情处置,以防疟疾疫情继续回升或暴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